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88470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将进酒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qin)金樽(zn)岑夫子(cn) 馔玉(zhun)恣欢谑(z xu) 沽取()千金裘(qi) 烹羊(pn)宕逸(dn)2.辨形组词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将进酒:请人生得意须尽欢:应当烹羊宰牛且为乐:暂且请君为我倾耳听:替,给钟鼓馔玉:吃喝径须沽取:径,即、就;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三、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作者简介李白,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二、背景展示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太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宴饮(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文白对照诗人感情发展分为几个层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答:答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四句用比兴手法,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在他看来,朋友聚会同样为人生快事,并相信自己必会有所作为;“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主人”句至末尾写狂放之情,这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体现。1.诗人在诗的开头用两组排比长句写黄河之水和高堂明镜有什么作用?答:答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情,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上感慨岁月易逝、人生短暂。这两句诗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悲伤至极,感慨强烈,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2.怎样看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答:答案从表面上看,诗人认为应该尽情欢乐,生命才没有遗憾。而行乐必须有酒。该句中的“金樽”“对月”虽然没有直接写酒,却将饮酒诗意化。虽然没有写如何痛饮,但“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双重否定词“莫”“空”却使诗意更浓。结合全诗来看,诗人似乎主张及时行乐,但这并不代表诗人主张沉沦,因为他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与自信。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这两句诗流传的原因何在?答:答案诗人用乐观自信的口吻肯定人生的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必有用”简直是人生价值的宣言,而诗中的“我”是须大写的:貌似消极的现象中深藏着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人生真谛。正是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才应该为美好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因为“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观点也深受后人的赞赏,你怎样看待诗人的这种观点?答: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愤慨之情。世人之所重,李白之所轻,诗人在这里对圣贤表示了大不恭。他认为自古以来的圣贤都已变得默默无闻,非常寂寞,因为他们生受尊荣,死受冷落;只有善于饮酒写诗的人,死后才能留下盛名。诗人的愤懑情绪升华到如此程度,说明了他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十分强烈,这是封建社会对人才压抑的结果。情发于衷,满纸不平;一语千钧,气度豪纵。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岁月流逝,呼吁珍惜时光(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逆境之人要面对现实,坚信未来运用示例时不我待,光阴荏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是我们人生的筹码。过去那些流逝的时光已成为定格的历史,无法挽回;未来的时光,我们是否还在蹉跎,无法预测。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别人的时间无法掠夺。即使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大起大落;即使不能成为伟人,载入史册。只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认真走好每一步,又何惧平凡呢?时间是自己的,路亦是自己的。时间再长,若是虚度,也无价值;时间再短,若是充实,何惧死亡?(高考优秀作文我的时间)2.课外素材站着上北大北大保安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他只是个小人物,自称“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安”,但他不屈服命运的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拼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他在北大这几年,读书写作,写尽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成为底层人物的励志典型。从“北大励志哥”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他演绎了小人物不可能成才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他就是一个鲜活的“草根传奇”。点评野百合也有春天,春天不会拒绝任何一朵野花,一颗小草。只要怀揣着一颗向往春天的心,走过漫长的征程,一定会迎来生命中最绚丽的春天。路在自己的脚下,脚步有多长,路就有多远!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心灵之旅斟一杯清茶。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唐诗,今夜月色美好,何不邀李白共醉?轻翻书卷,我与太白居士一道,畅游天地,展开心灵之旅(1)桃花潭边,伴着阵阵歌声,你我伫立小舟,只听你恋恋不舍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扁舟轻驶,水过无痕,在落日的余晖中,你我驶向远方。(2)一展纸扇,迎着徐徐清风,扁舟忽遇急流,只见前川飞瀑浮出了紫烟。你一捋长须,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扁舟沿江直下,听着两岸猿声,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你伫立船头,我注意到你的目光,期盼中带着一片坦然。(2)离舟上岸,蜀道艰难,你沿路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却明白,太白飘逸自如,潇洒人间,何须上青天?你惊叹的目光中又是一片坦然。(2)山路回环,几经曲折,终登敬亭山。看着天高云淡,山高水长,你盘腿而坐,双手大张。你想高呼,但你没有。你略略沉思,低声浅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敬亭山才是你的桃花源,在你赞叹的目光中,仍是一片坦然。(2)夜幕低垂,明月当空,你我一道摆酒庭院中。清风徐徐,花香淡淡,你的情绪却是那么高涨,把酒对月,你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一个“独酌无相亲”,月光清冷,你竟起舞弄清影,大笑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流泪了。我问你为何流泪,你答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而仰天长叹,举杯饮尽。(3)一杯酒,就醉了半个盛唐。我读李白,读他的豪迈洒脱、潇洒奔放,在那个权势、名利相争的时代,只有李白,只有他,看透人世浮华。他选择离开,用大好山河陶醉自己,用坦然自若看待人生。他在酒中饮醉写诗而放纵自己,在汪洋恣肆的诗海中,用一支巨笔作舟,以一片淡然为桨,朝着他所要的境界而去。孤傲洒脱的太白居士定无遗憾。“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中华五千年浩繁的诗林之中,你以独具一格的风范立于前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不愧为诗仙。(4)品一杯清茶,再翻书卷。我要再邀李白,续读没有尽头的心灵之旅。(5)思悟要点(1)这种开头方式你觉得有哪些妙处?提示采用穿越现实的写作形式,可以拉近作者与人物的距离,便于情感的交流;虚实结合,意境新颖;与古人同游,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精神追求;以“同游”为线索展开叙述,便于展开情节,突出主旨。(2)结合段的内容及写法,说说文章在选材用材上体现了哪些特点。提示a.以诗句中的地点为游踪,交代同游的路程。b.巧妙地把诗句内容同途中美景相融合,做到诗景合一。c.以叙述、描写为主,适度穿插议论,抒发了旅途所感。(3)第段中“月下宴饮”的情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提示“月下宴饮”主要表现了李白孤独辛酸的人生与灵魂深处的追求,与上述感官上的描述形成对比,更好地展示了李白内心深处的伟大,深化了文章的立意。(4)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议论抒情。作者以议论的笔调及自己的感悟,挖掘了李白灵魂深处的境界及社会、文学的价值,尽情讴歌了李白豪迈坦然、孤傲洒脱的人生气节。结构上总结上文,明确主旨。(5)第段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呼应开头,结构谨严。“品”“再”“续读”等词语意味着作者对李白人生、人格及精神上的解读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暗示了李白人生价值及人生意义的高远。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钟鼓馔玉(zhun y,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将(jin,请)进酒,杯莫停但(只)愿长醉不愿醒呼儿将(qin,请)出换美酒C.斗酒十千恣欢谑(xu,玩笑)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请君为我倾(侧)耳听会须(应当。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答案A解析B项qin;jin,拿。C项“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D项“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答案A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你/形容词词尾,不译。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总是既然而/但是从而B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C可是倘若那么既/所以D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答案B解析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连词,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副词,真是,实在是。既然: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如果”“倘若”表假设关系。与其: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固然”“虽然”表转折。既:副词,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而且:连词,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反而: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人在将进酒中表达自己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2)面对怀才不遇的境况,李白心中愤懑不平,诗中表现出诗人貌似消极的诗句是“,”。(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鄙弃富贵荣华,只愿长醉不醒的诗句是“,”。(4)从“、,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几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惜拿名贵宝物换酒也要与友人一醉方休。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4)五花马千金裘与尔同销万古愁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B.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筵席中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C.“琥珀浓”“真珠红”描写了酒宴上器物的珍奇稀有,“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D.诗人运用“吹”“击”“歌”“舞”等词语,通过动作描写,渲染筵席上欢乐沉醉的气氛效果。E.刘伶,魏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如命。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刘伶死后无酒喝的讽刺。答案CE解析C项“琥珀浓”“真珠红”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酒色的艳丽。 E项最后一句诗人奉劝诸君要终日酩酊大醉,趁着好时光尽情享乐,免得像刘伶一样死后想喝也喝不到了。(2)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意。答:答案形象地说明了“青春日将暮”,生活没有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诗人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的境界。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注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是天宝十二年(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安徽贵池)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开篇就赋予了客观景物主观化的特性。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B.颔联以拟人手法突出表现了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的江水无疑是清澈的,但新安江哪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C.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从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人鸟皆倒映在清溪之中。D.“猩猩”“游子”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却不能实现,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恨与不满。E.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通过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自己喜清厌浊的情怀。答案BD解析B项应为衬托手法。“借问”不是拟人。D项应理解为流露出内心的落寞郁闷及思念家乡之情。(2)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答案(示例)同意。“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二、三两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澈美丽,营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在这美丽的清溪畔固然清心,但听到猩猩的一声声啼叫,似乎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抑郁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