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8360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构成RNA的两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B. 构成环状多肽的两个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C. 构成ATP的腺苷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相连D. 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构成RNA的两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A项错误;构成环状多肽的两个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B项正确;构成ATP的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相连,C项错误;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核酸、氨基酸的脱水缩合、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寒冬来临,植物细胞中的结合水含量下降B. 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C.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D. 氮是构成脱氧核糖和核糖核酸必不可少的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1、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少部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还有S、Fe。组成RNA的元素有C、H、O、N、P。【详解】寒冬来临,植物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弱,植物细胞中的结合水含量升高,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和RNA的组成元素均有C、H、O、N,B正确;并不是所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例如葡萄糖、水、甘油等,C错误;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脱氧核糖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有C、H、O。因此,脱氧核糖不含有N元素,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以及结合水与自由水的相互转化,结合题意分析便可解答本题。3.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B. 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 可用苏丹染液来鉴定物质乙D. 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答案】D【解析】甲是DNA,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该动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来讲的,B错误;乙物质是蛋白质,不能用苏丹染液进行鉴定,用苏丹()鉴定的是脂肪,C错误;丙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B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脂肪的检测方法,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需要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酸分子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B. RNA具有传递信息、催化反应、转运物质等功能C. 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相同D. 叶绿体与线粒体中含有三种RNA【答案】C【解析】【分析】1、RNA的种类有mRNA、tRNA、rRNA三种。2、DNA复制: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均会导致核酸分子的不同,A正确;mRNA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少数的酶为RNA,称之为核酶,具有催化反应的作用。tRNA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B正确;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二者内均含有少量的DNA、RNA和核糖体,能够进行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因此,叶绿体与线粒体中含有三种RNA,D正确。故选C。【点睛】识记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5.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依次为单糖、二糖、多糖,均可水解B. 均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C. 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均可作为贮能物质D. 可参与构成植物的细胞壁,用酶可将其破坏【答案】D【解析】、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为单糖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中蔗糖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C错误;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用酶可将其破坏,D正确。【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6.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 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图中虚线所示),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若M=MB-MA,则M表示 A.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有机物净积累量B.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C.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D. 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答案】C【解析】【分析】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在黑暗条件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叶片的一部分B不作处理,在光照条件下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详解】MA 表示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呼吸作用后剩余的有机物总量。MB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后有机物的总量。设原来的质量为X,则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XMA,MB= X+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M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X= MB+(XMA)X= MBMA。因此,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明确MA和MB表示的量,根据积累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进行解答。7.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A. 记忆B细胞内有丰富的髙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B. 神经细胞有丰富的突起,有利于信息的传递C. 红细胞中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D. 精子尾部含丰富的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A错误;神经细胞有多个突起,有利于与多个细胞联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B正确;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精子细胞的线粒体聚集在尾部形成线粒体鞘膜,用于提供能量,有利于精子的运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8.下面四幅曲线图为物质X跨膜运输时的四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和都需要ATP供能 B. 不一定是自由扩散C. 和需要载体协助 D. 一定是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图中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应表示自由扩散方式;图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达到饱和点后不再上升,这可能是受到载体蛋白或能量的限制,因此该图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中物质的运输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以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可表示主动运输表示自由扩散,不需要ATP供能,表示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A错误;图中物质的运输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以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B正确;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表示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C正确;图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可表示主动运输,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9. 某实验小组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鱼鳔膜的通透性。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等高,实验中观察到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减小B. 水分子只能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C. 液面静止时,鱼鳔膜内外溶液浓度相等D. 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答案】AD【解析】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当鱼鳔膜袋里面装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时,水分子进入鱼鳔膜的速度比出来的速度快,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上升。随着液面的上升,蔗糖溶液对鱼鳔膜的压力增大,会阻止水分子进入,液面上升的速度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上升。但是,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鱼鳔膜,所以内外溶液浓度不可能相等。【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实验10.2017年3月24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 该菌是好氧菌,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C. 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D. 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答案】C【解析】【分析】结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A错误;结核杆菌属于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B错误;结核杆菌是属于胞内寄生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说明其能抵抗宿主细胞内溶酶体的消化降解,C正确;结核杆菌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但其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原核生物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明确肺结核属于原核生物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B. 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D. 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分析图可知甲含有脂质和核酸,说明含有膜结构,同时含有核酸在动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A错误。细胞器乙没有核酸有脂质,说明是有膜的细胞器,在动物细胞中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细胞器丙没有脂质含有核酸,说明是核糖体,如果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正确。乳酸菌细胞只有核糖体,所以只有丙,D错误。12.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X。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示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a、b、dB. 3 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 图中含有核酸结构的细胞器是a、cD. c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活性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将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再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会发生变化,A错误;3 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核糖体和线粒体中含有核酸,C正确;c(线粒体)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3.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B.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C.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D.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先在清水中观察,发现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可推测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使气孔开放,B错误;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C正确;在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D错误。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名师点睛】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14.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B. 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C. 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D. 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氨基酸、各种离子等【详解】图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运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因此,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物质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A错误;乙醇分子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图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由图可知,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等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分析题图判断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质M的浓度增大的时候,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说明M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D、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误故选:C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16. 下图为真核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B. 结构的形成与结构密切相关C. 所有物质都能自由穿越结构D. 组成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答案】B【解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结构为核糖体,为内质网,因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因此不能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A项错误;结构为核糖体,结构为核仁,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项正确;结构为核孔,其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项错误;结构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名师点睛】本题以“真核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不同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17. 如图为细胞周期中某时期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 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正在复制B.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C.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D.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呈细丝状,有核膜,但结构不完整,说明核膜正在逐渐消失,据此可以确定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 下列对人体干细胞和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干细胞内没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 干细胞和癌细胞都不会衰老或凋亡C. 若抑制DNA复制会使这两种细胞都停留在分裂间期D. 干细胞增殖产生子细胞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答案】C【解析】人体正常体细胞中均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项错误;干细胞也会衰老和凋亡,B项错误;通常情况下,干细胞和癌细胞的分裂方式均为有丝分裂,而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复制会使这两种细胞都停留在分裂间期,C项正确;如果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其它组织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不再增殖或暂不增殖,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癌变、衰老和凋亡【名师点睛】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子细胞有两种去向:一种是继续增殖,这样的细胞是有细胞周期的,也就是说增殖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但还有一部分不再增殖或暂不再增殖,而是进行细胞分化,这样的细胞就没有细胞周期了。19.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则甲、乙细胞 A. 均可存在于动物卵巢中B. 均有3对同源染色体C. 染色单体数分别为12、0D. 均在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只能存在于动物精巢中,A错误;甲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甲细胞中有12条染色单体,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染色单体,C正确;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甲细胞能发生基因重组,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0.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故A项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21.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细胞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RB基因发生突变属于显性突变B. 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C. 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D. 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详解】若是显性突变,则一个RB基因发生突变,便会产生突变蛋白而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从题干可知,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才会产生突变蛋白,进而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属于隐性突变,A错误;突变蛋白产生,使得细胞迅速生长、分裂,无限增殖,因此缩短了细胞周期,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突变蛋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无法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RB基因编码的RB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一对RB基因突变后,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因此,可推测RB基因为抑癌基因,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癌细胞的特征和细胞癌变的原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22.在置于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14C03溶液,再给予瞬时光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C3和C5B. 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不能合成ATP和HC. 瞬时光照后,(CH2O)出现放射性比C3化合物早D. 光照瞬间,C3含量迅速增加而C5含量迅速减少【答案】B【解析】黑暗条件下,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基质中存在C3和C5,A错误;黑暗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叶绿体悬浮液不能台成ATP和H,B正确;瞬时光照后,(CH2O)出现放射性比C3化合物晚,C错误;光照瞬间,C3含量迅速减少而C5含量迅速增加,D错误。【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23.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B. 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C. 植物细胞中,de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D.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ab时期和cd时期【答案】D【解析】同一个体中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间期,即bc时期,B项错误;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ab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C项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前期(cd时期)和末期(ab时期),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名师点睛】细胞周期的2点提醒(1)分裂间期的特征:间期又分为G1期、S期、G2期,G1期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S期合成DNA;G2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2)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由于分裂间期远比分裂期长,视野中间期的细胞数目多。24.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晶状体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呼吸酶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有关内容。晶状体蛋白基因可在晶状体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呼吸酶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可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不可表达。B正确。故本题选B。25. 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A. 细胞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 B. 始终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 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 D. 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完成复制后DNA数量加倍,神经细胞不能进行增殖,A错误;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B正确;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癌细胞中基因发生了突变,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与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不同,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6.下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B. 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C. 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D. 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的细胞质中央向内凹陷,应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丁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A项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即甲时期,B项正确;染色体出现于分裂前期,即丁时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末期,即丙时期,C项正确;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即丁时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丁图,D项错误。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的图像识别方法根据如下的特点之一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项目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识图特征有核膜,但是没出现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消失27.将牛奶和姜汁混合,能使牛奶凝固。某同学用煮沸过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温度( )20406080100结果15 min后仍未凝固14 min内完全凝固1 min内完全凝固1 min内完全凝固15 min后仍未凝固根据以上结果,判断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 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B. 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 、65 、75 、80 四个温度梯度C.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 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1)在适宜的条件下,酶活性最强。(2)高温、过酸或过碱等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失去活性,且难以恢复。(3)低温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抑制酶的活性,升高温度后活性可以恢复。【详解】新鲜姜汁能使牛奶凝固,且凝固时间受温度影响,可能是新鲜姜汁中含有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A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温度为60、80时,牛奶凝固的时间较短。因此,最适宜温度应该在40100之间。如果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设置的温度梯度应该在40100之间,应有小于60、大于80的温度,B错误;为了排除姜汁与牛奶混合时,温度变化,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该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C正确;该实验中温度为100时,牛奶未凝固,是因为酶在该温度下已经丧失活性,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思路:首先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得出姜汁中含有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然后根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解答本题。28.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B. 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 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答案】B【解析】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生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起作用,A错误。有些酶的组成元素即RNA和ATP含有CHONP组成,B正确。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但叶肉细胞中也有线粒体,也能产生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和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辨析能力。【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ATP有关的5点总结:(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细胞中的ATP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但是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3)ATP的形成需要满足4个条件:2种原料(ADP和Pi)、能量和酶。另外合成ATP的过程中有水生成。(4)ATP并不都是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5)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ATP直接提供能量。但ATP并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唯一直接来源,其他核苷的三磷酸酯也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9.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找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2常温下加入Fe3+氧气泡稍多而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少而小A.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的作用条件温和B. 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C. 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D. 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几个实验对比,可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温和性,如适宜的温度,A正确;实验4高温下酶失活,不能催化反应,所以产生的气泡很少,B正确;表格中几组实验只有一种反应底物,也只有一种酶,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C错误;实验1与3对比,说明酶有高效性,D正确。30.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 酶量减少后,图示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升高温度后,图示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答案】B【解析】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项错误;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项正确;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c表示,C项错误;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项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还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或曲线中相关点的位置如何移动。31.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等C.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 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可催化两种底物反应生成产物A。酶2可催化产物A反应生成产物B。产物B浓度高时,产物B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酶1失活。【详解】酶有活性与失去活性相比,酶的空间结构不同,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酶1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都是具有一定顺序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其活性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正确;酶1能与两种底物结合生成产物A,虽然能与产物B结合,但无法催化产物B发生化学反应,说明酶1具有专一性,C错误;从图中可知,酶1的活性与产物B的浓度有关,当产物B浓度高时,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正确。故选。【点睛】从题图分析酶的催化机制,并结合题意分析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32.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 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 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A正确;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催化作用增强,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B正确;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可以重复使用,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过氧化氢的数量减少,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温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D正确。【考点定位】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酶促反应曲线:(1)温度和pH:低温时,酶分子活性收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如图甲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乙。33.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酶浓度/%01245相对反应速率02550100200实验二(酶浓度为2%)乳糖浓度/%05102030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A. 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B. 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C. 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 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中的表格可知,当乳糖浓度为10%时,酶浓度为05%时,相对反应速率随着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酶浓度为2%时,乳糖浓度为020%时,相对反应速率随着乳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乳糖浓度超过20%后,随着乳糖浓度的增大,相对反应速率保持不变。【详解】实验一中,在某一酶浓度时,增加底物(乳糖)的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会升高或不变,A错误;实验二中,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由于酶的数量限制,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B正确;实验一中,酶浓度为05%时,相对反应速率均在不断增大,所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会继续增大,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可知:实验温度为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强,若再提高或降低反应温度条件,相对反应速率均会降低,D错误。故选B。【点睛】理清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4.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列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气体B. 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产生淀粉C. 恩吉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错误;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之一是氧气,但并没有定量分析生成的氧气量,C错误;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35.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A. 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绿光,b为白光B. 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 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D. 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答案】A【解析】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白光,B为水稻吸收较少的光,A错误;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因为A比B光合作用强度高,B正确;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因为光照强度相等时,A比B的光合作用强度高,C错误;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因为光照强度相等时,A比B的光合作用强度高,D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名师点睛】解答坐标曲线图类的题目要遵循的步骤是:第一看坐标图中横纵轴的含义,找出两者间的关系,结构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第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即始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第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36.为研究低温和细胞分裂素对茄子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影响,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甲常温喷施蒸馏水18.699.190.153乙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20.1712.580.168丙低温喷施蒸馏水10.742.750.053丁低温细胞分裂素溶液12.014.030.064A. 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B. 细胞分裂素处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加C. 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D. 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作用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从表格可知,甲和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喷洒细胞分裂素,添加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提高光合速率;甲和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温度,低温会抑制植物的光合速率;丙和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喷洒细胞分裂素,喷洒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详解】甲组与丙组对比可知,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A正确;甲组与乙组对比可知,细胞分裂素处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加,B正确;丁组与丙组对比可知,分裂素处理与低温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有所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说明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C正确;表格中没有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的比较,无法说明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故选D。【点睛】在解答本题时,首先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确定实验结论。37.下图表示芍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生理过程。A. 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B.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 过程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D. 过程产生的H是相同的物质,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答案】A【解析】过程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A项正确;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为CO2的固定,不需要H和ATP,为C3还原,需要ATP提供能量,需要还原剂H,C项错误;过程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H为还原型辅酶(NADPH),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 为还原型辅酶(NADH),过程为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项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图示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分析各选项。38.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A 、B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短时间内,A、B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A. 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B. 两者均保持基本不变C. 后者不变,前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D. 两者均逐渐减少直至停止【答案】A【解析】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即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9.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 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 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 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当二氧化碳释放量多于氧气时,说明两种呼吸方式都有,故A正确;第20天时,对照组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进行了无氧呼吸,而处理组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同,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故对照组的酒精量高于处理组,故B正确;第40天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比值为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同,故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故C错误;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对照组第10天开始进行无氧呼吸,而二氧化碳处理组第20填开始出现无氧呼吸,因此贮藏前用二氧化碳处理,可以短时间内抑制无氧呼吸,故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0.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 甲、乙、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甲、乙、丙、丁【答案】C【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其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H、丙酮酸以及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H、CO2以及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反应物是H和O2,产物是H2O和大量能量;三个阶段均需要不同的酶催化;分析装置图可知,甲试管内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反应,故甲装置不会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乙试管内丙酮酸和水可以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反应生成CO2和H2O;丙装置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全程,能反应生成CO2和H2O;丁装置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但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不会产生反应生成CO2和H2O;所以C正确,ABD错误。【考点定位】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名师点睛】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其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H、丙酮酸以及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H、CO2以及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反应物是H和O2,产物是H2O和大量能量;三个阶段均需要不同的酶催化。无氧条件下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酒精和CO2,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卷非选择题41.下图是菠菜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代表的是光合作用_阶段,该阶段的能量变化过程是_。(2)图中a代表4中光合色素,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_,该色素在滤纸条上的颜色是_。(3)若菠菜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则图中的g代表的物质来自_。(4)在五个过程中,能产ATP的过程有_。(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水中的氢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6)写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反应物中O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