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8329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众人大合唱。(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A. 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B. 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C. 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D. 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应看与修饰对象合不合、与语境合不合、适用对象当不当。品味:品尝味道;琢磨体会,玩味;品质和风味。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第一句说的是作品的价值,故使用“品位”。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第二句中说的是人物形象跟活的一样,故使用“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第三句说的是短暂的时间,故使用“一朝一夕”。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B. 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C. xx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D. 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答案】A【解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B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C项,“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D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B项压缩以后为“仅仅把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个分句没有问题,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C项提取主干之后得到“引爆用户下载得益于助推的”明显的句式杂糅,要么改为“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要么改为“引爆用户下载,主要由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D项前两个分句提取主干之后得到“随着普及放大了焦虑”,缺少主语。3.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题干已经指明考查的方向,如“比喻”,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句中把寂寞落泪的脸庞比作“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把满树的雪花比作“盛开的梨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把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去留之心”,比作雄伟的昆仑山。这三句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对偶的修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使用对偶的修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使用对偶的修辞,这三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故选B项。【点睛】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4.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乾坤千里月”,洞庭湖畔岳阳楼、“云鹤”,武昌黄鹤楼、“孤鹜”,南昌滕王阁、“蜃楼仙人境”,烟台蓬莱阁。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_。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结合“不求甚解”可以判断,应该在一起。结合“说话之用譬如衣服”可知,后面主要讲“说话”,综合C项恰当。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诗解诸书,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不淹博 淹:广博B. 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 赍:带着C.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嗣:后代D. 援引笺注 援:引用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B. 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了,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C. 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许就是预示他失明的征兆。D. 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目的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9.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答案】6. C 7. A 8. (1)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为他)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够供应他(听)的需要。(2)(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就像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9. 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中“嗣”如解释为“后代”则与语境不合,这段话是说“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句中的“嗣”应是副词,自,从,“嗣是”意思是“从此”。故选C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错误,文中说的是“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文中说的是“不下数百余种”,意思是“不少于几百多种”。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频”,连续;“厌”,满足;“敝”,破;“易”,换;“数”,几个;“给”,供应。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他”;“则”,就;“注”,水流;“缮写”,誊写;“不及”“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考生要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在文章最后一段,然后理解其意思,这句话是说“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再到前面找出兼有哪几个人的长处,“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这应是说伯凝像“左丘明”“晋师旷”“高渐离”,考生既要关注文中对伯凝的评价和事件中的表现,还要关注这几个人各自的特点。如最后一段,作者提到“唐士雅”这个人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但是作者依然认为“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由此可知看出,伯凝这个人多才多艺、才识过人;如第二段写他施舍药剂,这表现出伯凝的仁爱之心(富有善心,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如第三段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而且这些人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这些表现出伯凝处事公正公平。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附译文:(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五岁时,我的叔祖芝亭公担任南直隶省休宁县的县令。休宁产糖多,伯凝性喜吃糖,早晚吃糖,(结果)因为疳疾损伤了两只眼睛。祖母王夫人特别疼爱他,寻找天下名医给他治疗,化费了数千两银子也没能治好。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中的)狮就是“师旷”的“师”,或许就是他失明的先兆。伯凝虽然眼睛盲了,生性喜欢读书,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多种,(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他)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从前的人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伯凝却以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松江有叫唐士雅的人,五岁失明,用耳听读诗书,不少于一万卷。他所写的唐诗解各书,引用的笺注,即使冷僻到极点的书,也没有不搜求到的;(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但是我看他人,相貌很质朴鄙陋,闭户枯坐,和木偶没有什么两样,他想要和我家伯凝一样多才多艺,机智敏捷,大概比不上万分之一的。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注:候吏:驿站管理者。沙际:水边。(1)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3)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描绘了秋日中午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也行,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3)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解析】【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考生要先圈出首联、颔联中描绘的景物,抓住其特点进行描绘,最后概括其特点。“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第一句交代“候吏”的观察点,即“立沙际”,后面应是他所见之景,后面三句可以说一句一景,“田家连竹溪”是说竹溪围绕着田家,“枫林社日鼓”是说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午时鸡”是说午时茅屋鸡鸣声声,整幅画面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诵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我们仿佛看到如下画面,溪流边,一片竹林与树林荫着的茅屋柴门里,声声鸡鸣夹杂着几声犬吠。稻田里,进食的鸟雀追逐叫唤。近处地头花草丛生,彩蝶翩翩。宁静中又有一些鲜活。划破宁静的还有鼓声,那枫林深处传来的,社日祭祀土地菩萨的鼓声。社鼓声召来了远远近近的人们,老人来了,孩子们来了,男人女人们来了。他们祭祀欢宴,庆祝丰收。那欢乐热闹场面可想而知。宁静的村落,喧闹的社林,世道平和,生民乐业。明确这些之后,再概括画面,概括的时候一般按照“特点+地点(或季节)”的模式进行。考生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答题即可。(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题干给出了鉴赏的角度,即“写景的手法”,考生要回顾写景的手法包括哪些,然后分析颈联写了哪些景,从哪些角度、使用何种方式来写的,有何效果。“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这是说喜鹊在晚庄稼里鸣叫,蝴蝶在秋草垅上翩飞。前一句中,“鹊噪”是动态,“晚禾地”是静态,后一句中,“蝶飞”是动态,“秋草畦”是静态,这是以声衬寂,以动衬静,表现出晚禾地和秋草畦的安静,这是从动静的角度分析;如从感官角度来分析,前一句中“鹊噪”是声音,这是听觉,而“晚禾”“蝶飞”等都是视觉,这是视听结合;从空间角度来看,前一句是远景,后一句是近景,等等。考生围绕这些角度分析即可。(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诗歌尾联设题,考生要先明确诗歌尾联一般的作用,一般有总结全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呼应开头、照应标题、借景抒情等作用。“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尾联是说“在靠近驿亭的树下,疲惫的马在不住地长嘶”,照应了诗歌标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中“潜水驿”这一信息,且与首联“候吏立沙际”中“候吏”呼应,交代了诗歌标题“秋日送客”的地点,同时诗歌的尾句写疲惫的驿马一声声地嘶鸣,这是以景结情,用驿马的长嘶来渲染送别时的不舍之情。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点睛】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多感官描写,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色彩的运用,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动静,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不仅写眼前之景(实景),还会回忆以往之景、想象远方或未来之景、描写梦中之景等。这以往之景、想象之景、梦中之景,统称为虚景。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对比、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惟草木之零落兮,_。(屈原离骚)(2) 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3) 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4)座中泣下谁最多?_。(白居易琵琶行)(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6)前者呼,后者应,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 _,文武之道也。(礼记)(8)横眉冷对千夫指,_。(鲁迅自嘲)【答案】 (1). 恐美人之迟暮 (2). 故不积跬步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江州司马青衫湿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 伛偻提携 (7). 一张一弛 (8). 俯首甘为孺子牛【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步”“蜉蝣”“江州”“伛偻”“携”“弛”“首”“孺”等。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蝉声郭枫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1968年写于台湾)12. 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13. 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14.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15. 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答案】12. 点题(或“照应题目”)(1分),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2分),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1分)。 13. 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每点2分) 14. 蝉声中包含了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教我们学会恬淡、勤恳和拙朴地生活,教我们拥有活得爽快、死得坚强的生活态度。(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15. 对蝉的喜爱与赞美。赞美勤恳、质朴的农人和淳朴的民风。对民族性格中的恬淡安乐与坚强抗争的颂扬。隐含着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思念。(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一般要结合着文章第一段具体内容,从结构、内容等角度分析作答。(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点明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交代思路等作用。本题,点题(或“照应题目”),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可从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从句式特点角度赏析。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重要语句在文章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本题,蝉声中包含了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教我们学会恬淡、勤恳和拙朴地生活;教我们拥有活得爽快、死得坚强的生活态度。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作品意蕴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先根据对文章内容及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把文章分出层次,总结层意,注意勾画文中议论、抒情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从作者对蝉声的赞美,对人民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等角度阐述其意蕴。考点:欣赏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批评与欣赏朱光潜近代印象主义批评在法国闹得很久。属于这类的学者所居的地位可以说是“瞥餐者”的地位。“瞥餐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写出来。他们的领袖是佛朗士,他曾经说过:“依我看来,批评和哲学与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批评家的信条。他们反对“法官”式的批评,因为“法官”式的批评相信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欢喜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他们也反对“舌人”式的批评,因为“舌人”式的批评是科学的、客观的。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一般讨论读书方法的书籍往往劝读者持“批评的态度”。这所谓“批评”究竟取哪一个意义呢?它大半是指“判断是非”。所谓持“批评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这其实就是“法官”式的批评。这种“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平时所说的“科学的态度”;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印象派的批评可以说就是“欣赏的批评”。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这两种印象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和吕东莱博议一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赧颜,究竟是我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这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有删改)16. 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印象派批评的特征。17.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18. 请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中“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的内涵。【答案】16. 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张以个人嗜好为标准;强调对作品的亲身体验,持“欣赏的态度”;获得的美感有时不准,且受个人趣味高低的限制。 17. 首先,阐述什么是“批评的态度”,并指出其实质;其次,分析“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的区别;最后,指出阅读文艺作品总是采取“批评的态度”的缺陷。 18. 批评时能摒除成见,拥有正确的美丑好恶标准;批评时要深入作品,体验到作品之美;批评时要有主观思考,能够说出美的道理。【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印象派批评的特征”,考生要到文中圈出印象派批评家的表现,根据他们的表现来概括印象派批评的特征。如第二段“这是印象派批评家的信条印象派则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这说明印象派批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张以个人嗜好为标准;如第二段“他们也反对舌人式的批评,因为舌人式的批评是科学的、客观的。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这说明印象派批评强调对作品的亲身体验;如第四段“印象派的批评可以说就是欣赏的批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等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这是针对文章的局部设题,考生先要根据文章的标题把握本文的中心话题,如本文“批评与欣赏”,然后再看第三段一共有几句话,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分层。第三段一共十句话,前五句主要解释何为“批评的态度”,同时指出其实质“法官式的批评”;第六到九句是把“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第十句指出阅读文艺作品总是采取“批评的态度”的缺陷,“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概括即可。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中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的内涵”,考生要到最后一段找到“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这一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然后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上文对印象派批评的评价等来理解其内涵。从文中来看,“这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句中的“这”就是指前面的句子,即“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考生可以结合这句话来分析“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同时还要结合上文作者对印象派批评特点的分析内容,包括印象派批评的优点和缺点。“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这说明美丑好恶应该有一个标准,结合第四段中作者对印象派批评缺点的评判来看,“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这说明作者认为批评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评判,因为“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这就说明批评时要能够摒除成见,要有正确的美丑好恶标准;“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我觉得它好”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上文对印象派批评的说明,“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这说明真正的批评要能够深入作品,真正地体验到作品的美;而“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这就要求在进行文艺批评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考,要能够说明美在何处,即美的道理。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然后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答案】“碰撞”的选择两位代表冷暖色调的绘画巨匠曾穷尽一生激烈碰撞,于是艺术的羊皮卷上留下了无数绚丽佳作。卡夫卡“将一切焚烧殆尽”的遗嘱与他的朋友马克斯珍视其一生成果的考虑激烈碰撞,于是文学的黄金屋中留下了卡夫卡的璀璨光芒。碰撞带来四溅的火星是庆典烟火的绚丽绽放,还是引火烧身的自取灭亡?两者看似相隔天渊,其实,不啻一线之间。在观点碰撞蔚为大观的领域,有一句话应刻进碑石: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碰撞,不是为了进行你死我活的搏命争斗,而是在承认彼此、尊重彼此的基础之上继续锋芒毕露地深入地追根溯源地研讨争论。如果在碰撞发生之时便秉持唯我独尊之势,对此消彼长的争胜结果有所期待,那么这场碰撞,则注定要沦落到失据之境。同时,那些被铭记及仰慕的“伟大的碰撞”,都是各业巨擘们为了在双方的对峙中寻得最绝妙的答案,而不断拼搏、鞍马劳顿、风雨兼程后升格了自己所造就的。碰撞的本身只有枯燥而无谓的掣肘和纠缠,而碰撞所带来的对向上攀爬的积极的态度和渴望,才为这个世间带来了诸多精彩。罗素有言:“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即使他们会嫉妒那些比自己成功的乞丐。”当乞丐与乞丐争胜、碰撞,如果他们的基点落于“何处乞得更多”或“某地该归谁”,那么这时彼此的磨砺不见一点效用。因碰撞而激出火花的两人眼中,除了对方的影子,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清醒的认知,对前路智慧的把握,在纵向上大显身手而少一些横向上毫无意义的“刺猬的碰撞”。碰撞不在于对方,而在于自己,碰撞的起点或许是在于“打败对方”,但终点应归结在“提升自我”;碰撞的意义不是誓将对方连根拔起、不留余地,而是彼此尊重,为了共同的终点而努力。碰撞后,火星四溅也终将归于寂寥。是选择双赢的庆典,还是选择一方甚至双方的葬礼?是选择一段精彩,还是选择一段痛苦?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材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提取关键词,准确解读材料中每一分句的内涵,是成功写作的前提。就本题而言,关键词易提取。“碰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物体相碰或相撞,撞击;冒犯,冲犯。就材料整体而言,更多的是指向“物体相碰或相撞”这一义项。“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指向的是“碰撞”的客观性和频繁性。小到微观世界的粒子,大到社会宇宙都可以发生碰撞,实的具体的人、事、物间可以发生碰撞,虚的观念、制度、文化等也可以发生碰撞,甚至情与法、理想与现实、传统和时尚、农村和城市、自然和社会等等也可以发生碰撞。在这里,什么与什么碰撞,将会成为衡量作文内容深浅的重要参考。“唯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说的是指碰撞的积极作用。碰撞后直面差异的交流,取长补短的融合,差异中多元,迥异中协同,可以一体化发展繁荣,也可以包容异己又不失自我。“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说的是碰撞给人带来的不好的感受或坏处。方法、态度等不一,碰撞的结果就各异了。“碰撞”本身就隐含着矛盾的对立面,思考时最好从正反两面去挖掘延伸。所以,“碰撞”不能理解为一个人的“拼搏”,也不能理解为“竞争”,因为竞争主要是两事物相比,而不是相撞。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苏州五中xx第一学期阶段调研测试高三语文附加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昔春秋。自是,为国史者皆用斯法,然时移世异,体式不同。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哉!(节选自史通六家第一)2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21. 春秋言简义深,后世有春秋谷梁传注释春秋,合称“春秋三传”。22. 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史书只是“整齐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答案】20. 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哉! 21. (1). 左氏春秋传(左传); (2). 春秋公羊传(公羊传)。 22. 没有褒贬,没有选择。【解析】【2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句中“也”句尾断开;“言罕褒讳”“事无黜陟”结构并列中间断开;“故”是“因此”的意思,前面断开;“安”句首副词,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考核“春秋三传”,注意积累记忆。【2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史书只是“整齐故事”,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概括要点“没有褒贬,没有选择”。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阿Q正传的结尾,写人丛中发出豺狼嗥叫般的叫好声,写喝彩的人们的眼睛咀嚼了阿Q的皮肉和灵魂,都表现了看客的愚昧麻木,深化了悲剧意味。B. 茶馆中,崔久峰原先做过国会议员,主张革命,但后来办了工厂,开了银号,走上了他的实业救国之路。C. 家中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觉慧也只有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D. 边城中,船总顺顺为大儿子取名天保,有上天保佑的意思,为第二个儿子取名傩送,意为傩神送来的。照当地的风俗看,他更喜欢第二个。E.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为置哈姆莱特于必死之地,嗾使雷欧提斯在利剑上涂无解的致命毒药,这一细节凸显了人物的阴险恶毒。【答案】BE【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B项,崔久峰没有办工厂、银号;E项,是雷欧提斯自己决定涂毒药。简答题(10分)24.“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这话是红楼梦中哪个人说的?“非常喜事”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是秦可卿说的,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这是秦可卿临终前对王熙凤的提醒,也暗示贾府盛极而衰的走势。【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这话是红楼梦中哪个人说的?非常喜事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红楼梦中的内容设题,考生要先明确这段话是谁说的,然后再分析句中“非常喜事”所指内容,最后分析这段话的作用。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非常喜事”是指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盛极必衰的的命运。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点睛】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 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