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83289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A.商王为取代夏做舆论准备 B.商朝统治者的愚昧无知C.商代政治具有神权特点 D.商人不知自己祖先来源2.北宋建立后,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对宰相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此处“依事系任”原则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宰相职责更明确 B.宰相权力被分割 C.宰相形同虚设 D.宰相不再参与军务3.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4.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宰相权力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5.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 D.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6.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7.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8.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以上材料反映的是A.家庭手工业 B.民间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9.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目的在于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 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 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11.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A.区别等级名分 B.维护血缘关系 C.讲求实际功利 D.强调重义轻利12.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A.强调制度与秩序 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重视道德与人伦 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3.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14.“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财政权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材料体现的是A.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B.法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C.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D.德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15.“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政治民主性 D.统治专制独裁性16.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17.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对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的评述有误的是A.同盟会成立确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B.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结束D.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8.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两国不同道路的原因是A.俄国为工业国,中国为农业国 B.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受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9.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最早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0.如图所示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 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的改善22.依据罗马史学家利瓦伊的记载,十二铜表法大约制订与公元前451年至450年。负责制法的10人小组将法律先后提交公民大会通过后,分刻在12块铜牌上,树立于罗马城内的广场上。这种做法的历史意义在于A.保障平民利益,完全解决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B.用文字明示了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的起源C.是罗马的基本法律,标志着罗马法完全成熟 D.是在奴隶的要求下设立的,彰显了法治精神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商鞅变法24.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25.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 B. C. D.26.xx,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中后期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A.到丝绸手工工场里面去当个工人 B.到徽商票号去做收银员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D.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2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28.房祖名是成龙的儿子,没有随父姓。成龙曾经公开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9.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A.春秋.元朝 B.秦朝.清朝 C.西汉.清朝 D.秦朝.明朝30.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极力维护奴隶制度C.特别维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3分共40分。31.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6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2)分别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命运及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国学热”背景下道家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1分33.惩腐倡廉.弘扬正气是历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故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商君书定兮材料二:今给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难易之验,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南之议,不亦谬乎? 魏书高闾传材料三:“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实现“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吏治改革的目标和措施。4分(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是如何整顿吏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廉洁政治”建设提几点建议。3分历史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特点,故选C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2.【答案】B解析:材料中“依事系任”指的是对宰相权力进行事权分割,说明每个丞相的权力范围进一步缩小,故选B项。A项不是最大影响;C项错误,丞相的职权缩小,并不等于丞相成为虚职;D项也错误,丞相(枢密使)仍有参与军务的权力。3.【答案】B解析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可知涉及专制主义和中央官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流动性,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汉唐时期,皇帝与宰相“坐而论道”;宋代开始,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原因是为了尊崇君。据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5. 【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私商产生并成为商人的主体。根据题干“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可知军市是市场需求的产物。“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可排除选项B,选项C、选项D在题干中未体现。6.【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人口和城区的规模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在南宋,A项错误;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大,B、C两项错误。7.【答案】C解析:C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本题易错选D项,农民“或纳税完官”,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错误。8. 【答案】C解析:C本题核心信息是西周时期的工商食官的现象,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C项正确。9.【答案】D解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本源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故A、C项错误,D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这是作用,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答案D10.【答案】D解析:D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影响政治权力,不是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会促使社会拜金逐利之风盛行,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不会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主要影响的是士人的价值取向,与妇女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从图中可见,节妇烈女在宋代之后,尤其明清时期增长迅速,与该时期思想控制加强的趋势吻合,故D项正确。11.【答案】C解析:C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汉代儒学的特点,不属于孔孟儒学,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两者之间的共性。13、【答案】D【解析】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关系具有“理所当然”的特征,是由于儒学从血缘关系这一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的起点出发,推及君臣关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D项正确。君臣关系、社会关系并非都具有血缘关系,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以伦理关系规范君臣关系,不能说明是否要绝对服从君主的要求,C项错误。1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财政权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分析可知,体现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故C项正确美国是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与题干描述不符合,故A项错误法国实行的是多党制,不符合题意“两党轮流执政”,故B项错误德国皇帝掌握实权,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15、【答案】B【解析】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正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故B正确ACD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考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材料反映了日本打败了中国,占领了朝鲜,中国最亲近的藩属国,使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因此它指的是甲午战争A项与鸦片战争相关,B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C项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关,D出现于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17、【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项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清王朝统治的结束,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1日故D项错误ABC三项都与史实相符故选D1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中国城市反动势力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农村人口占多数,通过革命力量的积攒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选项是C项,排除ABD项。19、【答案】A【解析】新中国最早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故D项错误故选A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中国外交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这次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实现和平A项是万隆会议提出,参加国家没有西方殖民大国,排除;不结盟运动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苏联”不符,故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柬埔寨”“英国”“苏联”“法国”,可参加国家既有亚洲发展中国家也有欧洲发达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周恩来参加会议应该是日内瓦会议,故C项正确;D项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我国代表团抵达纽约,正式出席联大第26届会议,排除故选C2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关系的改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二战之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也不是主要背景,排除即可。22、【答案】B【解析】十二铜表法并没有完全解决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用文字明示了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的起源,故B项正确;罗马法完全成熟的标志是国法大全的问世,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故D项错误故选B23、【答案】B【解析】根据从材料中“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可知这次改革打破了原有的部落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以按地域划分的行政选区制度代替原来的部落选区制度,并且所有公民都可以参政,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确立,因此B项正确故选B2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可知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正确的选项是B项,CDA项不符合题意。25、【答案】D【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选D26、【答案】D【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明代中后期”切入,结合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进行思考根据所学可知,珐琅彩瓷技术是清朝出现的,而题干说的是明代中后期故选D27、【答案】D【解析】秘阁,宋官名北宋宋太宗端拱元年,在崇文院中堂建阁,称秘阁,收藏三馆书籍真本及宫廷古画墨迹等,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元丰改制,并归秘书省通判,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 因此符合这一时间的只有宋朝故选D28、【答案】B【解析】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划分等级高低,保证王位、财产和土地的继承,因此子女特别是儿子要承袭父亲的姓以表明血缘关系“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体系了宗法制的相关内容ACD不符合题目主旨故选B2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秦朝秦始皇确立宰相制度,所以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所以,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的废止是在明朝故选D30、【答案】B【解析】AA项错误,只是适用罗马法,排除;根据所学知识,不管政治体制还是法律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当时希腊和罗马都是处在奴隶制时代,因此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故选B;C项错误,应该说公民的权益,排除;D项不是本质上的特点,且表述错误,罗马的万民法规定受罗马控制的外邦人有公民权故选B二、材料题31、 【答案】(1)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探索: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32、【答案】(1)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因而没有人采纳;原因:诸侯争霸、连年战乱 董仲舒主张被采纳。原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3. 【答案】(1)百姓知法(监督),官吏守法(2)目标:反贪(政治清明)措施:实行俸禄制(3)内容:高薪养廉,严惩贪腐背景:冗官冗吏,人浮于事,贪腐现象严重(4)重视法制,强化监督,加强惩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