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82927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1、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5题,7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 2.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A. 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D. 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3.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天生资质平平的“犬子”并不少。研究表明,外在环境中的某些物质,例如双酚A可能会影响人类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从哲学角度看,该研究() 推动了哲学研究的发展 证明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表明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5.“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6.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海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C.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的感知 D.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意识不止一个7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 C. D. 8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程颐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朱熹。A. B. C. D.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生物进化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A. B. C. D. 10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因为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真正的哲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A. B. C. D. 11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12“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 B. C. D. 13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关于“雾霾”天气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B.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行为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就会“烟消云散”D. 意识具有客观性,人们认识规律,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可以解决“雾霾”天气14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B. 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15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下列与诗歌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16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A. B. C. D. 172017年1月6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百度大脑”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百度大脑”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百度大脑”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A. B. C. D. 18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好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 人们的想象,因为语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9“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A. 主体差异性B. 社会历史性C. 主动创造性D. 直接现实性20“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是孝子电视剧的片尾曲,它能唤起正能量。可见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有指导作用,能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A. B. C. D. 21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造纸业摆脱了脏、乱、散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A. B. C. D. 22当前,国人非常重视养生,一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药当茶饮,认为中药当茶饮有保健作用其无毒副作用。实际上,中草药时不宜长期当做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实践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例如:枸杞湿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的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泡饮。这一事例蕴含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是()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B.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客观符合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C.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23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B. C. D. 25“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A. B. C. D. 26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的座右铭。“做学问要不知足”的原因是()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D.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8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赏识与惩戒两种教育方式。但实践中往往对前者不断提及运用,而对后者的正面意义却严重低估,给教育发展留下了缺憾。这说明() 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实客观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教育观念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教育实践方向把握不清,认识滞后。A. B. C. D. 29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A. B. C. D. 30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 B. C. D. 31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 C. D. 32周恩来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因为真理是()A. 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直观反映 B. 客观对象对于人的意义C. 客观世界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3“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 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34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伤亡,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这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A. B. C. D. 352017年10月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 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人们不可能认识未知之物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共30分)36(共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过程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此,有人认为“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6分)(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6分)37(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速自xx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针对当前经济“新常态”提出供给倒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这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制,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党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6分)(2)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如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6分)38(6分)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