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80677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动物细胞内的糖是A. 核糖 B. 糖原 C. 麦芽糖 D. 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糖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在动植物细胞内均有分布,A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二糖,C正确;葡萄糖在动植物细胞内均有分布,D错误。【点睛】熟记糖类的种类和分布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2.某生物种群三种基因型AaBB:AABB:aaBB为1:2:2,则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是A. 0.09 B. 0.5 C. 0.42 D. 0.7【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频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该生物种群中,AaAAaa122,即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各为1/5、2/5、2/5;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可推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2/51/21/50.5,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因求“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只涉及A和a这对等位基因,所以在分析时可对B 基因“视而不见”。从题意信息中准确抽提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3. 在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生物群落的外貌在一年四季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A. 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 C. 时间结构 D. 年龄结构【答案】C【解析】一年四季时间不同,环境影响群落的外貌,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故选C【考点定位】群落的特征4.对下列几种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可在拟核区转录形成mRNA B. 伞藻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C. 蓝细菌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D. 酵母菌在质膜上进行需氧呼吸【答案】A【解析】细菌的转录是在拟核区,A正确。伞藻是真核生物,有膜包被的众多细胞器,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酵母菌含有线粒体,其需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D错误。5. 下列由腺垂体分泌,并能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6. 下列哪一个实验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无关A. 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 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细菌转变成S型细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和移向两极的时期分别是:A. 间期;间期 B. 前期;间期C. 间期;前期 D. 间期;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识记和理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8. 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柠檬酸循环B. 柠檬酸循环过程复杂,故释放大量能量C. 柠檬酸循环过程产生较多携带氢的特殊分子D. 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与线粒体基质中【答案】C【解析】需氧型细菌进行有氧呼吸时也能进行柠檬酸循环,A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复杂,但释放能量并不多,B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产生较多携带氢的特殊分子即NADH,C正确;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真核细胞内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在原核细胞内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变异性是进化的动力B. 一个群落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C. 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 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答案】D【解析】生存斗争是种群进化的动力,A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10.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男患者的X染色体上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而该男患者将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所以,无论该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还是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均为患者,A、B错误;女患者的X染色体,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若女患者的两条染色体上均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与女儿均患病,若女患者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与女儿患病的概率均为1/2,C错误;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D正确。【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理解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即:男性XY中的X只能来自其母亲并传给女儿,Y则来自其父亲并传给儿子;女性XX中的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据此以题意信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11.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生物多样性下降 B. 各地普降酸雨C. 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D. 臭氧减少【答案】C【解析】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源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而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因此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2. 细胞的遗传物质是A. DNA B. RNAC. DNA 或 RNA D. DNA和RNA【答案】A【解析】细胞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但DNA是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的DNA,故选A。13.下列探究过程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 果蝇的白眼遗传 B. 光合作用的过程C. 生长素的发现 D.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生长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发现了果蝇的白眼的遗传规律, A错误;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分别标记C0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0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02和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卡尔文等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可见,在此探究过程中使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B正确;生长素的发现,是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的,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采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1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指数增长的种群没有死亡率B. 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C.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的依据D. 性比率不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答案】C【解析】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A项错误;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B项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C项正确;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D项错误。15.利用抗逆性强的二倍体黑麦与蛋白质含量高的六倍体小麦杂交产生子代,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的小黑麦。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 多倍体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杂交育种【答案】A【解析】多倍体育种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株,使之成为染色体组加倍个体,其各种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故选择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16.利用小鼠进行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其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1注射R型菌小鼠不死亡2注射S型菌小鼠死亡3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不死亡4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菌小鼠死亡根据实验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型活细菌有毒 B. S型活细菌有毒 C. DNA是转化因子 D. 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注射R型菌小鼠不死亡,说明R型活细菌无毒,A错误;根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S型活细菌有毒,B正确;该实验说明了肺炎双球菌存在转化因子,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D错误。17.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种群的生物只属于一个营养级 B. 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都是同种生物C. 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 D. 肉食性动物都归属于第三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同一种群的生物所处的食物链不同,营养级可能不同,A错误;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可能是是同种生物,也可能不是,B错误;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正确;肉食性动物最低属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18.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2, 4-D溶液 浓度/ (molL-1)010-1510-1410-1310-1210-11生根数(平均值)2.03.87.29.415.1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 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lO-11mol/LB. 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 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 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尚不知浓度继续增加后的生根数,所以根据表格数据不能说明最适浓度,A错误;相对于0浓度而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抑制作用,C错误;只根据表格数据来看,浓度不同,促进作用不同,D错误。19.下列关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或乙醇B. 第二阶段是对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C. 人体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D. 厌氧呼吸的过程中体现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关联【答案】D【解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厌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有的生物(如乳酸菌)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有的生物(如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乙醇和CO2,A错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被还原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或乙醇和CO2的过程,没有能量的释放,B错误;人体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不产生CO2,其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ATP的形成,ATP的形成是吸能反应,因此厌氧呼吸的过程中体现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关联,D 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分析判断的关键在于明确厌氧呼吸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20.下列不属于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A. 是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必需的B. 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C. 其靶细胞是腺垂体D. 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因此是甲状腺的形态发育所必需的,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A、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能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C错误,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部位,并与甲状腺的功能建立联系。21.下图为真核生物核内转录过程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编码链B. DNA在甲处刚刚由解旋状态恢复为双螺旋C. 合成的RNA分子比DNA分子短D. RNA将在细胞质加工为mRNA【答案】D【解析】由于转录时以链为模板,所以链编码链,A正确;DNA在甲处刚刚由解旋状态恢复双螺旋,B正确;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内含子不参与转录,所以合成的RNA分子比DNA分子短,C正确;真核生物mRNA合成的场所在细胞核,D错误。22.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研究细菌抗药性形成的机理。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绝大多数细菌死亡,但有个别细菌能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青霉素的影响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降低B. 存活下来的个体通过繁殖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的提高C. 接触青霉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青霉素的差异D.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在青霉素的影响下,抗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所以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增加,A错误;个体正常繁殖不会改变基因频率,B错误;接触青霉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青霉素的差异,C正确;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菌本身就具有的,D错误。23.pH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值下作用最强B. 不同酶起作用的pH范围宽度相同C. 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D. 在一种酶的最适pH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详解】每种酶只能在一定pH的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进而起催化作用,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但在最适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作用最强,A正确;如图所示,胃蛋白酶起作用的pH范围宽度约为3.8,而胰蛋白酶起作用的pH范围宽度约为4.0,因此不同酶起作用的pH范围宽度可能不同,B错误;在最适pH下,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不同,说明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正确;如图所示,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但pH为8时,胃蛋白酶已经失去活性,D 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对比分析导致2条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24.某二倍体雄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如下图。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黑色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B. 图示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C. 出现基因E、e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的结果D. 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答案】B【解析】图中黑色染色体只含有2个DNA分子,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所以图示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出现基因E、e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构,C错误;雄性个体不产生极体,D错误。25.下图中有两个反射弧,其中膝反射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反射的效应器为屈肌。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图中一共有5个神经元B. 膝反射的中枢是结构C.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D. 电剌激处,屈肌不能收缩【答案】A【解析】涉及4个神经元,1个传入神经元,1个中间神经元,2个传出神经元,A错误;膝反射的中枢是结构是脊髓,即图中结构,B正确;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C正确;信号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电剌激处,屈肌不能收缩,D正确。26.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只在D过程才有H2O的生成B. 适宜条件下,C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C. 叶绿体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可以通过需氧呼吸分解葡萄糖D. B过程需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可由A过程提供【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B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有水的生成,A错误;C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所有活细胞都可以发生,B正确;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C错误;B过程表示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些酶的合成需要的ATP来自于呼吸作用,即C、D过程,D错误。27.已知IAA甲酯(MeIAA)是IAA是甲基化的产物,在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IAA和MeIAA分别处理南芥的种子,种子萌发后形成的下胚轴长度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IAA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需要极性运输的激素,在外太空缺少重力的条件下,极性运输将不能完成B. 为了获得MeIAA抗性突变体,对拟南芥种子进行诱变培养。待种子萌发后,应挑选下胚轴长度低于平均值的小苗,进行单独培养C. 除了IAA,植物体内还有其他多类植物激素,不同激素分别调节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D. IAA和MeIAA对拟南芥的下胚轴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在2mol-1浓度下,二者抑制能力差异最显著【答案】D【解析】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没有重力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而极性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是主动运输,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A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MeIAA抗性突变体,由于MeIAA抑制下胚轴伸长,因此通过化学诱变后,选择下胚轴长度长于平均值的小苗,进行单独培养,B错误;植物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与没有IAA、MeIAA的空白对照相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IAA、MeIAA浓度的增大,下胚轴长度逐渐缩短,说明IAA、MeIAA都抑制下胚轴伸长,与IAA相比,在相同浓度条件下,MeIAA条件下培养的下胚轴更短,说明MeIAA的抑制作用更强,在2mol-1浓度下,二者的抑制能力差异最显著,D正确。28.某种昆虫的黑体(A)对灰体(a)为显性,正常翅(B)对斑翅(b)为显性,且雌性个体无论翅形基因如何,均为斑翅,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正常翅与斑翅的比例为3:1B. 若想依据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能满足要求的亲代组合有两种C. 若纯合黑体正常翅与纯合灰体斑翅个体杂交,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表现型比可能为3:1:3:1D. 一对纯合斑翅昆虫杂交,若后代出现正常翅个体,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2:1,由于雌性个体无论翅形基因如何,均为斑翅,因此子代正常翅与斑翅的比例为3:5,A错误;若想依据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能满足要求的亲代组合有BBBB、BBBb、BBbb,B错误;若纯合黑体正常翅(AABB)与纯合灰体斑翅(aaBB)个体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表现型比为(3:1)(1:1)=3:1:3:1,C正确;一对纯合斑翅昆虫杂交,若后代出现正常翅(B_)个体,说明纯合斑翅亲本中雌性基因型为BB,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二、非选择题29.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答案】 (1). b (2). 偏高 (3). 垂直 (4). (群落的)演替 (5). A (6). 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 分析图甲可知,大黄鱼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bK/2,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所以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的种群密度,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时,捕捉到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所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 (2) 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说明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3)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极消费者,B是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的A和B。【点睛】梳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等相关知识,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据此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30.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图甲表示在一定光强度下装置乙中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代表不同的物质。请回答:(1)图甲结构a、b、c中存在光合色素的是_(用字母表示),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依次用_(填试剂)。(2)图甲中在b内参与需氧呼吸的_阶段,代表_(填物质),能够产生的细胞器有_(用字母表示)。(3)若适宜光强度下,图乙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当CO2浓度突然降低,则短期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一定量的黑藻单位时间内_的量。【答案】 (1). a (2). 无水乙醇、层析液 (3). 第二 (4). 丙酮酸 (5). a、b (6). 增加 (7). 光合作用释放O2(或O2释放)【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分析图甲可知:表示H2O,表示CO2,表示O2。结构a可利用光能,表示叶绿体;结构b的生理活动消耗O2,产生H2O和CO2,表示线粒体,而结构c为液泡。可见,在结构a、b、c中,存在光合色素的是a。绿叶中的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离开,因此可用层析液分离光合色素。(2) 图甲中(H2O)在b(线粒体)内参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被彻底分解为H2O和CO2,说明代表丙酮酸。该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膜载体协助和所示的ATP提供能量,能够产生的细胞器有a所示的叶绿体和b所示的线粒体。(3) 图乙装置内的CO2缓冲液能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试管内O2的变化量引起。若适宜光强度下,图乙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黑藻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使得广口瓶中的O2的量增多、气体压强增大所致。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固定过程减弱,但C3的还原速率不变,因此短期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增加。综上分析,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一定量的黑藻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的解答,知道CO2缓冲液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图乙装置内的CO2缓冲液能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试管内O2的变化量引起,而该变化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的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31.兴趣小组研究果蝇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眼色红眼和白眼(用B与b表示),翅型卷翅和直翅(用A与a表示)。已知卷翅基因是由直翅基因突变而来,且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杂交组合子代情况1 红眼卷翅白眼直翅红眼卷翅112红眼直翅101红眼卷翅124红眼直翅1272 红眼卷翅白眼直翅红眼卷翅82红眼直翅79白眼卷翅93白眼直翅763 组合1的F1红眼卷翅白眼卷翅红眼卷翅121红眼直翅59白眼卷翅127白眼直翅61(1)控制眼色的B和b等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2)由杂交组合1、2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其与控制翅型的基因符合孟德尔_定律。(3)组合3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若用组合1的F1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则后代中红眼卷翅雄蝇的概率为_。请写出杂交组合3中的与翅型相关的遗传图解:_。【答案】 (1). 基因座位 (2). X (3). 自由组合 (4). AaXBY 和AaXbXb (5). 1/6 (6). 【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本题以果蝇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详解】(1) 控制眼色的B和b等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2)若只研究眼色,杂交组合1中的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代都是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杂交组合2中的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只研究翅型,在杂交组合3中,杂交组合1的F1卷翅与卷翅杂交,子代中,卷翅与直翅的比例在雌雄个体中相同,都是21,说明卷翅对直翅是显性性状、显性纯合致死,且翅型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综上分析,控制眼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3) 依题意并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杂交组合1中的亲本红眼卷翅与白眼直翅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可见,组合3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XBY(红眼卷翅)和AaXbXb(白眼卷翅)。若用组合1的F1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即AaXBXb与AaXBY交配,因显性纯合(AA)致死,则后代中红眼卷翅雄蝇的概率为2/3Aa1/4XBY1/6。杂交组合3中,与翅型相关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其中AA显性纯合致死。在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写清楚亲代、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亲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遗传图解详见答案所示。【点睛】本题的切入点为表中呈现的“亲、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这一信息。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表中呈现的信息,将子代每一对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统计出来;若该比例在雌雄个体中存在差异,则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所占比例较高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据此结合题意并依据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双亲的基因型,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32.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与果酒、果醋制作有关的问题。(1)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_。发酵开始时,发酵瓶内看不到气泡冒出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的_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2)下列各项中,与果酒中的酒精浓度有关的是_(多选)。A.发酵时间 B.发酵温度C.培养液中糖的含量 D.酵母菌对酒精浓度的耐受程度(3)不同地域所酿制的葡萄酒风味会有一定的差异,出现风味差异的原因除了与当地相应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和葡萄品种有关外,还可能与不同地域酿酒时所用的_等生物因素有关。(4)在利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如果已获得醋化醋杆菌菌种,可先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_培养,然后接种到发酵瓶中。发酵瓶下口直角玻璃管内塞有松紧合适的脱脂棉球,其作用是_。开始收集果醋前,应检测发酵瓶流出液的_。(二)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法培养转基因植物的过程如下图(图中表示相应操作过程)。请回答:(1)如果外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未知的,可以建立一个包括外源基因来源生物中所有基因的_来获取外源基因。图中过程涉及的工具酶是_。(2)将外源遗传物质与受体植物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受体)遗传物质重新组合,除了转基因技术外,还有_等方法,这些方法解决了传统育种方法存在的_的缺陷。植物原生质体的获取可以在较高渗透压环境下,用_酶处理根尖、叶片、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细胞的细胞壁。(3)如果构建重组细胞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某些中药),可以通过大量培养特定_来达成目的。(4)如果农杆菌侵染对象为某植物叶片,将被侵染的叶片除菌后进行培养,最终得到转基因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A.愈伤组织在合适条件下经脱分化形成再生植株B.再生的芽在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的培养基上生根C.叶片在含合适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经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D.愈伤组织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较髙的培养基上形成芽【答案】 (1). 酒精发酵 (2). 需氧呼吸 (3). ABCD (4). 菌种 (5). 扩大 (6). 过滤空气 (7). pH (8). 基因文库 (9). DNA连接酶 (10). 细胞融合或显微注射 (11). 远缘亲本难以杂交(或生殖隔离) (12). 纤维素酶和果胶 (13). 细胞系 (14). 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原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一)(1)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发酵开始时,发酵瓶内看不到气泡冒出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的需氧呼吸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2)在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中,在细胞中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分解成不彻底的酒精和CO2,并合成少量能量。在该过程中,酒精产量的多少,受到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液中糖的含量和酵母菌对酒精浓度的耐受程度的影响。(3)不同地域所酿制的葡萄酒风味会有一定的差异,出现风味差异的原因除了与当地相应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和葡萄品种有关外,还可能与不同地域酿酒时所用的菌种等生物因素有关,因为不同菌种产生的酶存在差异。(4)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发酵瓶下口直角玻璃管内塞有松紧合适的脱脂棉球,其作用是过滤空气,防止杂菌污染。醋化醋杆菌会将果酒转化成果醋,导致发酵液pH值下降,因此开始收集果醋前,应检测发酵瓶流出液的pH值。(二)(1)如果外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未知的,可以建立一个包括外源基因来源生物中所有基因的基因文库来获取外源基因。图中过程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涉及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2)将外源遗传物质与受体植物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受体)遗传物质重新组合,除了转基因技术外,还有细胞融合或显微注射。这些方法解决了传统育种方法存在的远缘亲本难以杂交(或生殖隔离)的缺陷。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在较高渗透压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根尖、叶片、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细胞的细胞壁。(3)获取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某些中药)可通过破碎细胞来获得,可以通过大量培养特定细胞系来达成目的。(4)将被农杆菌侵染的叶片除菌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得到转基因植物。该过程需经过脱分化生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获得转基因植物。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较低时形成根,配比较高时形成芽,比例适中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合适条件下经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A项错误;再生的芽在生长素含量较高的培养基上生根,B项错误;叶片在含合适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项错误;愈伤组织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较髙的培养基上形成芽,D项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基本原理、以及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结合图像分析问题,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33.在动物激素中,有些种类是内分泌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另一些种类则不需要通过囊泡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提出实验思路如下:(1)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50 mg/dL)甲组:培养液 + 胰岛细胞 + 乙组:培养液 + 胰岛细胞 + 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丙组:培养液 + 胰岛细胞 + Y物质(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2)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 的含量。请回答:(1)实验目的:_。 (2)本实验中实验组是_。 (3)题中是_,_。葡萄糖浓度采用150 mg/dL的作用是_。 (4)若胰岛素是胰岛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序号预期检测结果结论一两组检测结果一致胰岛素只存在 分泌途径二甲组检测结果: ;乙组检测结果: 胰岛素只存在组成型分泌途径三(两组检测结果在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_。【答案】 (1). 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说明:是否通过囊泡分泌也属于途径) (2). 乙组、丙组 (3). 生理盐水 (4). 胰岛素 (5). 作为胞外信号 (6). 调节型 有胰岛素 没有胰岛素【解析】【分析】本题以“胰岛素分泌的两种途径”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对实验目的、变量的分析和结果的预测则是本题考查的重点所在。【详解】(1) 由题意“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种分泌途径”和“研究者据此提出实验思路”以及“实验分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2) 依据分组呈现的信息可知:本实验中的乙组和丙组是实验组,甲组为对照组。(3) 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等量原则可知:作为对照组的甲组加入的应为与X物质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因此因变量应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据此可知:是胰岛素。依题意“调节型分泌途径”的内涵可知:培养液中的葡萄糖的作用是作为胞外信号,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4) 若胰岛素是胰岛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则依据表格信息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如下:若胰岛素的分泌只存在调节型分泌途径,则甲组正常产生并分泌胰岛素,乙组的胰岛素分泌不受影响,因此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若胰岛素的分泌只存在组成型分泌途径,则甲组正常产生并分泌胰岛素,乙组因加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而导致胰岛素的合成受阻,所以甲组检测有胰岛素,而乙组检测无胰岛素。若胰岛素的分泌存在组成型和调节型两条分泌途径,则甲组正常产生并分泌胰岛素,而乙组因加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而导致胰岛素的合成且分泌量有所减少,所以甲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点睛】明确“组成型分泌途径和调节型分泌途径”的内涵,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再结合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实验分组呈现的信息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因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其结论是未知的,预测时,从可能的3种情况(只有调节型分泌途径、只有组成型分泌途径、存在组成型和调节型两条分泌途径)入手分别加以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