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备课二次(共11课时).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61853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备课二次(共11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备课二次(共11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备课二次(共11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备课二次(共1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20页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的画面,体会自然景观之奇。教学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会读写“宽阔、笼罩、照耀、齐头并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或自己喜欢的段落。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5、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6、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神奇,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方法措施: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4、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资料教师:课件课时安排:1、观潮2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 1 课时3、鸟的天堂2课时4*、火烧云 2 课时语文园地一 4课时1、观潮教学内容: 教材15页。教材分析: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情分析: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的画面,体会钱塘江的大潮景观之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新词。重点指导“蒙、薄、昂”等字。2、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小组检查。全班开火车读。小组交流。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学习。(2)教师检查。(3)指导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在课文的语句中进行理解,以巩固课文重点词语。(4)继续加强课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做接下来的一组近、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恰当运用。并用“天下奇观”、“沸腾”、“山崩地裂”、“若隐若现”造句。【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在课文的语句中进行理解,以巩固课文重点词语。】三、通读全文1、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反馈: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四、作业。1、写生字新词。2、读熟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朗读练习,要有感情、严格要求。板书设计:1、观 潮天下奇观 【练习题】1、 解释词语: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浩浩荡荡、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漫天卷地2、 多音字:传、闷、奔、号、称、蒙、卷、薄、涨片断练习:选择文中的一个或多个四字词语写一个片段或故事 第二课时(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生字卡片,复习重点词语。、检查朗读,按自然段读全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提问:第一段中谈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什么是“天下奇观”,这个“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师生对读:指导开头加个“因为”读。生: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师:所以我们也从课文上来观一观这“天下奇观”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边读边答。检查朗读,按自然段读全文。【设计意图:巩固知识,为新课打基础。】师生读课文,在对于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进行扎扎实实的吟读品悟。 “农历海塘大堤。”问:哪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早已人山人海。”问:到这里主要写的是什么时候情况?告诉我们什么?人们心情又是怎样?边答边划出来。、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潮来之前堤岸上人山人海和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录音朗读,思考:潮来了的情况怎样?、出示: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是颤动起来。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指导理解从看到、听到的来说说潮来的样子,人们的情况又是怎样?、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潮来的情况。学生交流后回答。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5、再读这两自然段。过渡:来得快那去得子快啦!到底快得怎样?()阅读第五自然段。、齐读,思考:快在哪个词?可还有什么奇?、出示: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指导分清又写了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小结。五:写作指导: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象?能不能仿照这一课的写法也写一写你熟悉的一处景?六、作业。 、完成练习。、背诵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1、观潮 天下奇观 远近 听到: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越来越近 余波 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 白色城墙 漫天卷地【练习题】1、学了观潮这篇课文,你的深刻体会是什么?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大自然的神奇魅力。2、把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潮来时的顺序整理出来。3、写作方法:巧妙运用了连环喻和以动作、神态描写衬托钱塘江大潮之奇。 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时数:3)教学内容: 教材;69页。教材分析: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先介绍所处的地理位置,接着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最后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这神奇的自然奇观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激发起其了解、探究的欲望。虽然是篇略读课文,但学生对其的热情不亚于对精读课文内容理解的欲望。教学目标: 1、认识“穆、玛、涓”等7个生字。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 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知识资料。学生: 读课后资料袋,了解有关知识,观察有关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 2、提出自渎要求。 要求: (1)把文章读通顺。 (2)标出不懂的词语。 (3)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懂,记下来。 二、教师点拨: (1)为什么说这个大峡谷“是不容质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2)峡谷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神奇?为什么?1、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 2、汇报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词语和问题,讨论解决。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的。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多样。想象大峡谷的神奇美丽。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教给学生从语句中体会感情的方法。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优美词句。3、练习从到的句式。 设计意图反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2 雅鲁赞布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 生物的多样性【练习题】1、 解释词语:咫尺为邻、不容置疑、一争高下、郁郁苍苍、神秘莫测、人迹罕至千姿百态、云遮雾涌、攀援穿梭、2、 练习从到的句式。3、 课后谈感受。3 、 鸟的天堂教学内容 教材10-13页。教材分析本文是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学情分析 学生对傍晚静态的大榕树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能对着一部分不太感兴趣。相反对群鸟活动的景象较好理解,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会很容易弄懂。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如“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教师:1、大榕树的挂图。 2、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学生: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4)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巴金。 二、指导初读: 思考: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用( )分出来。 三、指导学习第一次经过的情景。 1、指名读。 2、引导体会大榕树的特点,出示句子: (1)我有机会看青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两次。一次在傍晚,一次在早上。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说说“不可计数”的意思。这说明大榕树很大。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留下初步印象。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重点。(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 四、指导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树叶绿的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从绿色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反复朗读大榕树美的一段。 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 体验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积累学生的语言。【练习题】1、 多音字:解、乐、盛、数、缝、泊、禁、处、应、兴、佛、更、没、涨、2、 解释词语:不可计数、应接不暇、静寂、逼近、颤动、展示、留恋、纠正3、 背诵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课时数:5)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3、交流:(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不可计数”什么意思?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七、板书设计鸟的天堂树: 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鸟: 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练习题】1、 用文中的一个或多个词语写一个片段。2、 学完本文,谈谈你的感受。3、 教你一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动态、静态描写景物的特点。4、*火烧云教学内容 教材14-15页。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学情分析 “读能生情”,学生与作者一道“观察”、一同“赞叹”,读出自己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会轻松地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习“霞光、乘凉、模糊、庙门、笑盈盈、金灿灿、茄子紫”等词语,并积累好词佳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师:有关火烧云的多媒体课件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特别是火烧云的自然现象。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6)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设计意图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自学的好习惯。(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每一部分段意:(l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23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47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五、小结1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3按提纲交流:什么是火烧云?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读了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设计意图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题】1、抄写词语:紫檀色、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模糊、凶猛、似乎、威武、镇静、恍恍惚惚、一模一样、沉静2、火山云的特点: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多第二课时(课时数:7)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出示自学提纲: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霞光、颜色、形状)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师板书:变化多 变化快 1 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2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1)、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归纳总结:(2)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3)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4)用词准确,表达合理。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用这些写作方法指导今后的作文。板书设计 颜色 色彩斑斓 4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多快 【练习题】1、抄写词语:紫檀色、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模糊、凶猛、似乎、威武、镇静、恍恍惚惚、一模一样、沉静2、火山云的特点: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多语文园地一教学内容 教材17-20页。教材分析本次语文园地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开的。学情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为习作打基础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表达上多下些功夫,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随之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2、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回顾自己见到的奇异的自然景观 课时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8)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2)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二、组织学生交流。(1)小组内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3)全班交流。根据老师提的要求,精心回忆一下,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小组成员轮流试说,相互提问,相互评价。 被推荐成员上台试说。听的成员提出问题,或队说的内容作补充。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说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讲。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第二课时(课时数:9)一、我的发现(一)出示四幅对联:1、引导发现: 对偶关系 如:单个字相对: 雾天 锁连 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对应 绿水青山 皱面白头学生自由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读书时想像到的画面。先熟读,读后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每一幅对联的大概意思。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叠词的对应:处处时时(二)、指导朗读、背诵。二、趣味语文1、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将对联的意思表达正确。区别“好”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什么时候好读书?什么时候好读书?可是很多人又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呢?3、读回文句。学生自由背。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小组讨论。学生自读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三课时(课时数:10)(习 作)教学过程: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设计意图: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四课时(课时数:11)(作文讲评)教学过程: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