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5501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 1 次月考试题(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24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如图 1 所示的四种生活中的杠杆,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 B筷子 C起瓶器 D独轮车2关于物体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3.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如图 2 所示的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4将 80的铁块投入到 40的水中,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最终铁块与水的温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 B最终铁块和水共同温度为 60C铁块具有的热量一定减小 D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5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只有 B C D6如图 3 所示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4 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9如图 5 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 st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lF2、P1P2 BFl=F2、P1P2 CF1 F2、P1=P2 DF1F2 、PlP210如图 6 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粗糙的路面从a 点向 d 点自由运动,其中 b 和 d 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球从 a 到 c 加速下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球从 c 到 d 减速上坡,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小球在 b 和 d 时重力势能和动能都相等D小球从 a 到 d 的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1如图 7 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 AB,将中点 O 支起来,在 B 端放一支蜡烛,在 AO 的中点 C 放两支与B 端完全相同的蜡烛,如果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在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直尺AB 将A蜡烛燃烧过程中 A 将逐渐上升B蜡烛燃烧过程中 B 端将逐渐上升C始终保持平衡D不能保持平衡,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能恢复平衡12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G 的物体匀速提升 h,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拉力大小 F,绳子移动距离为 s,则下列动滑轮重力的表达式错误的是A B (1 )F C FG 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76 分)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13如图 8 甲所示,用扳手拧螺帽时,图 (选填“a”或“b” )的握法更有利于拧紧或松开螺帽,原因是 如图乙所示,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滑轮,它 (选填“能”或“不能” )省力,但可以 14.用 10N 的水平拉力,使质量为 10kg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 l0m,用了 10s,则拉力做功 J,重力做功 J,拉力的功率为 W。15如图 9 所示滚摆从位置 1 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 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 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动能为零的是 、机械能最大的是 (填写位置序号)16.如图 10 所示是一种神奇的 “魔罐” ,其制作方法是: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在橡皮筋的中间系一个钩码当你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它能自动滚回来的原因是 能转化为 能,将“魔罐”滚动出去而不是平移出去,目的是 .17如图 11 所示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 ;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3 倍,物体和车总重G 为 1200N,抬起车把的力 F 为 N。18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将 2kg 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 J/(kg) ;初温为 20,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 10需吸收 J 的热量。19如图 12 所示,滑轮重小于物重(不计绳重和摩擦) ,若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相同的高度,则所用拉力 F 甲 F 乙,拉力做功的功率 P甲 P 乙,机械效率 甲 乙 (选填“” 、 “”或“=” ) 。20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 13 所示,已知箱子重 900N,斜面长 3m、高 1m工人用 400N 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 J,推力对箱子做的功是 J,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N三解答题(本题有 9 小题,共 51 分,解答22、 23、 24 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21 (6 分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 )如图 14 所示杠杆中,O 为支点,请画出图中力F1 和 F2 的力臂 L1 和 L2(2 )请在图 15 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3 )如图 16 所示,杠杆在力 F1、F2 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 为 F1 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 F2 的力臂L2 及力 F1 22 ( 4 分)质量为 500g 的金属块吸收 30800J 的热量后,它的温度从 10升高到 80,求该金属的比热容23 ( 4 分)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全程约10800 km,运行时间 300h中欧班列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时,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提供的牵引力约9.6107 N,求:(1 )中欧班列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 )中欧班列在平直路面以 v=20m/s 匀速行驶时,机车功率约为多少瓦?24 ( 6 分)如图 17 所示,用 500N 的拉力,将120kg 的木箱匀速提升 1m,所用的时间为30s,g=10N/kg(1 )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 )拉力的功率是多少?(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5.(5 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 )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 18 甲所示位置,可将右端或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适当调节,由此可知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 (2 )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明和小华意见不同小明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明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 ,小华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明的好,请你说出小华的理由: (3 )实验中共有 6 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 2 格的 A 处挂有 3 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是 26 ( 5 分)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 A 和 B,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如图 19 所示) 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 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的卡片进行实验(1 )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 ,因此它具有弹性势能(2 )探究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 (3 )探究跳起高度与橡皮筋形变量是否有关,请你为该小组提供使橡皮筋的形变量不同的两种方法: 27.(6 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小阳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 20 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水 60 20 6 45食用油 60 20 6 68(1 )在进行实验时为方便调节应 (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组装器材,目的是 ;(2 )实验中食用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 ;(3 )由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4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5 )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 )吸热的能力更强。28 ( 7 分)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中,小丽用如图 21 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 3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 G/N来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机械效率1 2 0.05 1.0 0.15 66.7%2 2 0.10 1.0 0.30 66.7%3 4 0.10 1.7 0.30 78.4%4 6 0.10 0.30 (1 )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 )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 ,编号处数据应为 (3 )比较 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5 )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 、 “ 变小” ”或“不变” ) 29 ( 8 分)如图 22 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1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选填“小球”或“木块” ) , “动能”是指它在碰撞 (选填“前”或“后” )的动能;(2 )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动能的大小。该动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3 )由图中所给的器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木块碰后滑出木板,如何保证碰后木块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 。A降低小球开始在斜面上的高度 B在斜面上辅上一块毛巾C增大小球的质量 D在木块上放两个钩码(5 )小华探究该实验时选择用小车来撞击木块,通过你的分析你觉得探究该实验时选择用 较好(选填“小车”或“小球” )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