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名称解释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52737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三基名称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护理三基名称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护理三基名称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 1、护理: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2、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3、整体护理: 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4、基本需要: 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5、压力: 又称应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对压力有不同的解释。塞里以基本的生理学观点对压力作了如下定义:“压力 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6、压力原 :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合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7、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8、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9、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10、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11、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12、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13、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14、护理诊断:是叙述病人由于病理状态所导致的包括生理、整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行为反应,以指导护理。15、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16、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17、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18、护理质量缺陷: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现象都属于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服务质量缺陷。19、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20、心理护理: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21、疾病行为:通常是指病人显示其病感的行为。 “病感”是指个体感到有病的主观体验,它既可由躯体疾病引起,也可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22、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疾病过程的诊断、治疗、护理都需要采用心身统一的观点及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协调。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23、护士职业角色化: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是通过护士个体与职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24、道德: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作为评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知道的人格完善及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25、职业道德: 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遵循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26、伦理: 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或规则。它和道德是同义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道德一般指道德现象,而伦理则是道德现象的系统化和伦理化。27、护理伦理学: 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实际上就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学问。28、不伤害原则: 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须的或者是属于适应症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29、病人自主性: 是指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所作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30、健康教育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1、健康促进: 是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努力改变人群不健康的行为,改进预防性服务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与自然环境。32、病人教育: 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33、生活质量: 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机能能力和主观感觉的表现,是一个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在内的集合概念的反映。34、健康相关行为: 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35、病人学习目标: 是护士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和病人的学习需要,与病人共同制定并通过病人学习能够实现的目标。学习目标说明的是病人需要学什么和将产生的行为结果是什么。36、 “第一印象” : 是指个体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神态、言谈、行为所得到的综合性判断。37、营养素: 是指来自事物和饮水,用于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从事劳动活动并保证健康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 、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38、功能性食品: 是指除了有适应的营养作用外,还能对人的一种或几种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改善健康状况和(或)降低疾病危险性的食品。39、能量代谢:是指集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代谢中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40、能量平衡:是指能量摄入量的因素包括基础代谢、劳动活动、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和排泄损失。41、必须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颉氨酸、组氨酸(婴幼儿) 。42、半(条件性)必须氨基酸:是指某些临床条件下(早产儿、严重应激状态、某些急慢性疾病) ,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须氨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包括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等。4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事物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提内不能被充分利用并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4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反映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被机体利用的程度,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45、优质蛋白质:是指那些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与人体接近,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致营养价值也高的食物蛋白质46、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将两种或数种蛋白质食物混合使用使他们之间各自不足的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偿,且混合后的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并提高了这些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作用47、氮平衡:反映体内组织蛋白质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包括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48、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49、合理营养:是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胜利需要的健康营养方式50、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51、护士:系指按照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忽视职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据此,法律上忽视的概念首先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护理专业技术文凭者没有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最后,要被医疗机构聘用并申请、完成注册。只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才可以进行护士执业。因此,这里所称的护士不同于职称序列中的护士,也不是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的统称,而是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合法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52、骨髓:是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成人总量约1500ml,占体重的4.6%。53、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54、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55、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56、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57、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58、循环血量:安静时,绝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这部分血液称为59、贮存血量:还有一部分滞留于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从等处,流动缓慢,红细胞比容比较高,称为60、血型:血细胞表面特异抗原的类型61、异位起搏点: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62、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临床上称为63、异位节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64、期前收缩: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65、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66、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67、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如临床上常见于糖尿病病人、用甘露醇脱水的病人等。68、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69、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70、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可有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尺侧疼痛;胆囊病变时,可有肩胛部疼痛;胃溃疡时,可有上腹部疼痛;患阑尾炎时,早期可有脐周围或上腹部的疼痛。71、梗死: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72、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73、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74、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75、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76、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77、菌群失调症: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78、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79、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或肾脓肿等。80、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81、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 或 DNA) ,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82、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通常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免疫性疾病。83、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己,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稳定的组织系统。 84、非特异性免疫:是由先天性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由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皮肤黏膜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沙沙功能作用及多种体液成分(如补水、溶菌酶)的溶细胞作用等构成。它们能非特异地阻挡或清除入侵体内的微生物及体内突变、死亡的细胞,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85、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非遗传的) ,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种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力。86、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87、体液免疫:是指 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88、细胞免疫:是指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89、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经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较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预防。90、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一般为23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91、药物的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92、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机体出现的与防治疾病无关的不适反应。93、毒性反应:一般是指药物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引起机体生理化功能异常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9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95、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96、变态反应: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97、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发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理效应基本一致的有害反应,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不属变态反应性质,是一类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98、药物依赖性:是指长期持续使用或周期性地使用某种麻醉或精神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对药物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连续或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99、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时,可被该处的一些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又称第一关卡效应。100、耐受性:是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101、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长期反复与化疗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102、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103、戒断症状:指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后,出现了身体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105、合理用药原则: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10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07、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它是针对致病因素或病因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免疫接种、合理营养、健康教育等。108、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或称“三早”预防。 “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109、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期预防,或称康复治疗,是对已发病者的预防措施,此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痛苦,延长寿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健康。110、卫生标准: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限制在最低限度内,使其对接触者及其子代的健康不产生危害作用,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保障居民健康而指定的标准,通过法规形式公布执行。111、卫生立法:是由国家权利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有关文件的总称。112、健康危险因素:是指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113、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114、职业病:是指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称之。115、食物中毒:是指健康的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16、散发: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 117、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是与散发相对而言的。118、大流行:指疾病迅速蔓延,往往在较短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119、发病率:表示某一时期(年度、季、月)内暴露人口中发生新病例的频率。120、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121、某病死亡率:指在某时期被暴露人口中因某病而死亡的频率122、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值。123、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经过 N 年的观察,某病病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者)中存活人数所占的比例。124、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医院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狭义的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非已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显性或隐性感染,症状可出现在住院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出院后。125、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本身。126、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127、卫生洗手:是通过机械去污染的方法清除大部分暂居菌来降低手的污染程度。128、清洁:是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物,减少微生物的过程。129、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130、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131、随时消毒: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132、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133、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134、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135、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136、中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137、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138、酸性氧化电位水:是一种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 pH 值、含低浓度有效氯的水,具有较强氧化能力和快速杀灭微生物的作用。.139、等离子体:是指高度电离的气体云,是气体在加热或强电磁场的作用下电离而产生的,主要有电子、原子、分子、活性自由基及射线等。其中活性自由基及射线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140、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整体性、适应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141、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症状和体征的资料(如舌象、脉象) ,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论治”又叫“ 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142、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143、五脏:即心、肝、脾、肺、肾。144、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145、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种器官组织。146、气: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147、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148、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简称为“正”。149、邪气:是指致病因素,简称为“邪”。150、疠气:是一类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15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152、剥脱苔:病人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无苔者。153、花剥苔:病人舌本有苔,若舌苔剥脱不全,剥脱处光华无苔称之。154、脉象:血液在脉道中,由心气的推动运行,而成为脉动, “心动应脉”、 “脉动应指”的现象。155、八纲辨证;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以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156、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复杂证候,以阴阳为纲,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分为太阳、阳明、少阳等三阳病证和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病证,是论证伤寒病的辨证纲领。 157、环境: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158、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159、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所组成。160、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161、主动卧位:指病人自己采取的卧位。见于轻症病人,通常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舒适卧位,并能随意变换卧床姿势。162、被动卧位:指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通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此时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由护士帮助采取合适的卧位。163、被迫卧位:指病人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这类病人通常意识清楚,具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而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如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164、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65、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166、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167、中枢性呼吸暂停: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造成的,见于颅脑损伤、药物中毒等。168、阻塞性呼吸暂停:出现在严重的、频繁的、用力的打鼾或喘息之后,由上呼吸道阻塞病变引起;肥胖者脂肪堆积在咽部、舌根部阻塞气道,也可引起。169、制动:即活动受限,指身体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170、全范围关节运动(ROM):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171、主动性 ROM:指个体可以独立开始并完成全范围关节运动。172、被动性 ROM:指个体依靠护理人员才能开始并完成全范围关节运动。173、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等。174、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在1以上,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175、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很大,可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多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等。176、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177、体温过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178、间歇脉:是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个较正常延长的间歇。179、二联律或三联律:如果每次或每两次正常脉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之。180、脉搏短绌:指脉率少于心率,脉律完全不规则。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181、潮式呼吸:又称 CheyneStokes 呼吸,是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在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又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如似潮水起伏,产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只有当缺氧严重,PaCO2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失去有效兴奋,呼吸暂时减弱甚至停止.多见于脑炎,尿毒症等病人.有些老年人在睡觉时也可以出现潮式呼吸,是脑动硬化的表现.182、间停呼吸:又称 Biots 呼吸.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有的可为不规则的深度及节律改变.产生机理与潮式呼吸一样,但预后更严重,常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183、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184、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为膀胱刺激征。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称尿频,是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病人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称尿急,是由于膀胱三角或后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为尿痛,为病损处受刺激所致。有膀胱刺激征时常伴有血尿。185、尿潴留:尿液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186、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187、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可达50-300微米,这种小颗粒在溶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判断液体的质量。188、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89、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190、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191、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192、意识障碍: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193、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征象。194、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195、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196、临床死亡:又称躯体死亡,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197、主观资料:指医务人员对病人病情发展、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提出诊治情况的主观认识的记录。198、客观资料:指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医嘱等客观情况,以及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前,医生讲明情况后,病人或其亲属签字的文书资料。199、护理记录:指护理人员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别、住院号或病案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200、护理效果:指病人接受治疗或护理后的反应结果。201、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指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急、危、重、伤病人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院前急救) ,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诊治,少数危重病人需立即手术,送入监护病房或专科病房,它们既有独立的职责和义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202、鼻气道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带气囊的塑料导管经鼻所做的气管插管术,可避免损伤性气管切开和痛苦较多的经口气管插管术,且可长期地保留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3、无创通气: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体外负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震荡及膈肌起搏等。204、肺心病:是指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称为肺心病。205、重度哮喘:是指病人休息时也明显气促,呈端坐位、张口呼吸,焦虑或烦躁不安,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大汗淋漓,心率和呼吸明显增快,有奇脉、发绀,一般支气管舒张剂无效,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06、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后发生的感染,或原有感染但在住院期间发生新的感染,称医院内获得性肺炎。20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的,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DIC 和大手术)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208、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209、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2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211、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212、心脏电复律:指以病人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电脉冲,使某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律,常用于治疗房颤、房扑,或对药物无效且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上速或室速。213、心脏电除颤:指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紧急非同步电击,是治疗室扑和室颤的最有效的方法。214、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215、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216、导管射频消融:是通过置入人体的导管顶端发放射频电流,使电极局部组织产生阻力性热效应,形成凝固性坏死,去除异位致心律失常灶,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217、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经心导管送入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封堵器,使其铆合在心室间隔.的左、右侧,从而闭合缺损的技术。218、胶囊式内镜:是一种无线的、可用于整个胃肠道(主要是小肠)检查的、形如可吞服胶囊的新型电子内镜。该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胶囊/信息传输器、信号接受器/记录器和图象处理工作站。还可获得消化动力数据,如胃或小肠排空时间。219、胰胆管造影(ERCP):是经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壶腹部乳头开口处插管,做胰胆管造影。220、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以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分别又称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21、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由于意识障碍是可逆的,严重时可发展成昏迷状态,因此,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222、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223、肾活检:是指经皮穿刺肾活组织检查。22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分钟)由肾小球清除某一物质所含相当该数量物质的血浆毫升数,以 ml/min 为单位表示,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225、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大量带蛋白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 高脂血症。226、尿路感染:是指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感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等尿路刺激症状,伴沿尿路走向压痛。分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多见膀胱炎。227、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期内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228、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229、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明膜原理,将病人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在透析膜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凭借半透明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230、腹膜透析:是指病人腹腔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以达到清楚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23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病人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者体内,以替代原由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得以重建。23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一种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功能衰竭所致的贫血。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23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23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免疫因素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235、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L 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236、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浸润骨髓及全身各组织脏器,使正常造血受抑制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237、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238、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239、血友病:是一组最常见的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240、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大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病变。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等。.24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各时间点血糖的动态变化,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耐受情况。24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243、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危象未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致甲亢病情突然加剧,出现危及生命的状态。表现为:高热39以上,心率快(140240次/分) ,可伴房颤、体重下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或昏迷。244、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称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 AVP 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分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L,尿比重在1.005以下。24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246、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等。247、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248、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249、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感染性疾病和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感染。250、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251、丹毒:是 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252、一期愈合:是指伤口组织修复以原来性质的细胞为主,仅含有少量纤维组织,创缘整齐,对合良好缝合后顺利愈合,愈后功能良好。253、二期愈合:是指组织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创口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齐,主要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和创口收缩达到愈合。愈后功能不良,不仅缺少原有的生理功能,而且瘢痕孪缩或增生可引起各种狭窄、畸形。254、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平卧位时的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O);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255、颅内压增高: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200mmH2O)时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256、颅脑损伤的中间清醒期:当原发性颅脑损伤很轻,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数为数小时或稍长,称为中间清醒期。 257、联合瓣膜病:是指两个或三个瓣膜合并发生病变。多以二尖瓣为主,和其他瓣膜病变联合发生。258、体外循环:是指利用插在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腔静脉导管将静脉血通过重力引流出来,再使之通过人工肺进行氧合,排除二氧化碳,变成动脉血,储存到储血器中,然后经过单向血泵把动脉化的血栓经微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主动脉的导管泵入体内,并使之循环达静脉端,供给全身组织氧气。259、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指取一段位于自体腿部的大隐静脉或其他部位的血管如乳内动脉等,在升主动脉堵塞的远端之间做一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的搭桥,从而使主动脉的血液通过移植血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的远端,以恢复相应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解除心绞痛等症状。260、低心排综合征:是指体外循环术后,由于心脏排血量显著减少以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症候群。261、反常呼吸:是指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尤其是前侧局部胸壁可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而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软化区向外鼓出。262、血尿:即尿液中带血液.根据尿液中血液含量的多少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263、骨筋膜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64、功血: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子宫出血,无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存在。265、痛经: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或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266、原发性闭经:年满18岁仍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267、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268、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269、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以上而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270、原发不孕:婚后未避孕且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不孕。271、继发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者称为继发不孕。272、辅助生育技术:狭义指对卵子的操作技术,而广义的包括了各种帮助不孕者受孕的技术。273、药物流产:即药物抗早孕。常用药物是米非司酮。其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和孕酮竞争受体取代孕酮与蜕膜的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孕酮活性而使妊娠终止。同时由于蜕膜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而使宫颈软化、子宫收缩,从而使妊娠物排出。274、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75、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指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衰萎脱落并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称为月经。276、月经周期: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3日左右仍属正常。277、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分为纵产式和横产式。278、胎先露: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为胎先露。279、胎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280、胎动: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为胎动。281、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分娩称足月产。282、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283、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过期产。284、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即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285、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指从伴有宫颈进行性扩张的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完全娩出为止。总产程不应超过24小时。286、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287、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尤其是胎盘附着部位的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经阴道排出,称恶露。288、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发病率为1% 7.2%,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289、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之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者。290、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291、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292、产后出血: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者称为产后出血。293、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294、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295、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时有呼吸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296、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29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了的羊水,发生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全身症状。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298、肠套叠:是指某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于4 10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病逐渐减少,其发病率约占成活婴儿的1.5 4,男女婴发病之比约为3:1。299、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组先天性心血管的复合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4种病理变化。300、麻疹黏膜斑:又称 Koplik 斑,是麻疹的特征性体征,于发疹前24 48小时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出现0.5 1.0mm 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1 2日内遍及全部颊黏膜,出疹1 2日后逐渐消失,留有暗红色小点。301、隔离:是指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防止传染和扩散。 302、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03、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指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完全代替严重病变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直至自体肝脏功能恢复或进行肝脏移植。304、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疾病。305、肥达氏反应:为伤寒血清凝集反应,具有辅助诊断伤寒的价值。306、儿童多种抽动症: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不自主、重复、快速的收缩。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可分为:抽动症、慢性抽动症、Tourette 综合征(抽动 秽语综合征)307、阿尔采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308、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知有它的存在。309、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教育水平,但病人对此深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310、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病人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病人所面对的心理困境,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并促进人格成熟,能以较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311、电痉挛治疗:是用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使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对传统的电痉挛治疗已进行了改良,即在电痉挛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病人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恐惧感。312、人口老龄化:指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313、情绪休克:病人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无心理准备,在经过短暂的应激状态后,其心理防御机制濒临“崩溃” ,部分病人持续数天处于“ 情绪休克期 ”。表现为异常的平静与冷漠,少言寡语,对各种治疗处置反应平淡。314、无效性否认:个体有意或无意地采取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减轻因健康状况所产生的焦虑或恐惧。315、ICU 综合征:指病人在 ICU 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谵妄、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动作异常等。316、呼吸机依赖心理: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多对呼吸机有依赖心理,对脱机有恐惧感。317、ICU 依赖:将要转出 ICU 的病人,担心疾病复发,对 ICU 产生依赖心理。318、呼气末正压(PEEP):是指在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于呼气末期在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正压。319、主动湿化:是指机械通气时,使用加热湿化器,将吸入气体经过一个加热的水罐进行湿化。湿化器温度调节在3637。优点是无附加死腔,不会阻塞,灵活控制温度和湿度,低阻力。适用于长时间行机械通气的病人。320、被动湿化:是指机械通气时,使用热湿交换器,又称人工鼻,置于呼吸机环路与病人之间。可回收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湿度,再转至吸入系统。优点是管道干燥,不会过度湿化,也可减少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机会。但它会增加吸气和呼气阻力,比主动湿化效果差。适用于短时间机械通气的病人。321、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的压力。322、主动脉气囊反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主要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循环支持的病人及心脏内科危重病人心泵衰竭的抢救。323、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形成。324、癌:系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状上皮、腺上皮、移行上皮等。其命名是:肿瘤起源部位+组织来源 癌。325、肉瘤:系指间叶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包括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骨、软骨、脉管及淋巴造血组织等。其命名是:肿瘤起源部位 组织来源 肉瘤。326、癌肉瘤:此恶性肿瘤内既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同时还有间叶组织的恶性成分,两者混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肿瘤则成为癌肉瘤。其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