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精简版教案word文档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52736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精简版教案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精简版教案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精简版教案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文章速读,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会速度课文,提取关键语句。(2)用简明的语言概况每个小标题下具体内容。 第一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第二标题: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标题: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第五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第六标题: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2.同桌交流读音和词语的意义。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3.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学法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1)用文段的中心句;(2)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提示采用摘读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找出重点句子。教学提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学法指导记住成语的意义并且学会运用,最好.(2)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课堂小结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布置作业1、正音、抄词、解词2、结合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进一步熟读课文。的办法就是用成语进行造句,学生可以口头造句。学法指导材料的剪材主要作用:能够让文章前后协调连贯,详略得当,而且能突出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并且材料与材料之间互相补充,统一成一整体。第 2 课时学习目标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跳读课文,提取信息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提问: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目标导学二:把握特点,品味语言2、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学法指导跳读课文好处:跳读课文,选取关键句来进行概况,再次熟悉文章内容,为下面对文章内容以及语言特点分析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提示采用摘读法,引导学生按照梳理关键句的方法跳读文章。学法指导赏析文章的思想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找文章中抒情的语段,然后体会分析来把握作者.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4、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登场发言。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手法运用5、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6、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思考: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巩固提高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最简单、最直接,学生最易掌握。教学提示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教给学生有关表达方式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以文指导学生的写作。 学法指导对比和衬托中的反衬相似,指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或物或人拿来比较。这样写可以突出你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对某些事物的赞扬或是对某些事物的贬低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板书设计语言: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写作特色 结构:横式结构法教学反思.可取之处:课堂中,落实了对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思路的理解。2. 强化了对语言的品味以及以文指导写作的方法。3. 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画出精辟的语句;3. 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3. 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警报迭起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2. 简介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1946)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3.介绍作者臧克家。当代诗人。1905 年生于山东诸城。以一篇 老马成名。1933 年9 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2.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目标导学三 :细读课文,探究质疑细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下面问题:【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对闻一多、臧克家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学法指导】记叙文层次划分的技巧:首先要注意作者是怎样合理安排和组织材料的,还要研究段落层次.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2.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的安排,开头结尾的设计,段与段之间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7)唐诗杂论 严谨刻苦学者方面 楚辞校补 孜孜不倦(做说) 古典新义 日夜不懈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品味语句,理解含义。(重点)2. 分析描写,把握形象。(难点)3.概括主旨,拓展运用。(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再读课文,探究质疑。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回答下面问题:1. 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是怎样做的?2. 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精神品格?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说做) 参加示威游行 不怕牺牲目标导学二:品味语句,理解含义。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 ”,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2)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教学提示】可指名朗读,也可以全班齐读。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课堂交流。【学法指导】语言描写的作用:人物的语言描写,能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目标导学三:分析描写,把握形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目标导学四:概括主旨,拓展运用。物的个性特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说做) 参加示威游行 不怕牺牲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不足之处: 1. 对文中的生僻的词语解释过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效果。2.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3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重点)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速读课文,概括内容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 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教学提示】读完全文,学生是可以对鲁迅先生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路上;6纸烟;7 休息;8 工作时间(详写);9 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 病中(详写);12 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 木刻画;16 “若没有我呢 ”;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目标导学二:分析形象,把握性格1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2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目标导学三:抓住细节,品味效果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鲁迅的笑声鲁迅的坚毅。鲁迅的幽默。鲁迅的慈爱鲁迅的严谨目标导学四:把握写法,感悟妙处(一)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二)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目标导学五:深入探讨,回味悟旨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要引导学生概括性地进行表达【学法指导】如何确立小标题:首先,要明白编列小标题的基本要求:贴切、简练【教学提示】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采用摘读法,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特性。板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萧红鲁迅先生的琐事 可亲可敬 正面描写 以小见大侧面描写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课堂教学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内容。2.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征不足之处: 1.根据课文内容揣摩语句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这一方面需加强 。烘云托月.2.通过名家名作学习来引导自己的写作还需老师分层引导,否则难以真正把握。4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重点)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文章朗读,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语速。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后教师指名朗读。其同学从字音、语速方面进行评价。二.结合注释,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目标导学二:研读探究,合作展示一.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二.研读探讨,合作交流。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目标导学三:再读感悟,体验反思一.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二.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一.总结存储:成语:二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 “吴下阿蒙”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学法指导古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律: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2.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3.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教学提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小组内订正字音和小组整体展示。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资治通鉴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鲁肃 论议 吕蒙 大惊结友5 黄河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 黄河大合唱 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表现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首次朗读,初步感知1.自己放声朗读,读后正音。2.聆听名家朗读黄河颂,思考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学生明确:伟大坚强3.诗人光未然又是在什么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诗?目标导学二:再次朗读,研读交流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3.全班齐读诗歌。目标导学三:赏析文本,读后研讨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2.思考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色彩、气势、形态、力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目标导学四:配乐朗读,体味诗情1.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目标导学五:巩固总结,拓展延伸学法指导朗读提示: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板书设计.黄 河 颂望- 颂 -学雄浑壮阔 摇篮 伟大坚强屏障 精神6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过程与方法】1.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重点)2. 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重难点)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目标导学二 :初步分析,理清情节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要素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2.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目标导学三 :揣摩心理,分析作用老师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朗读时需要注意的哪些重点段落。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速读课文,进行组内交流。.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板书设计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3.讨论:在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形成板书:目标导学二:品读环境,体悟作用1. 请同学们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目标导学三:解析文题,领悟文意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教学提示】指导学生朗读,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教学提示】教师引导,课堂交流。【学法指导】板书设计情节 人物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7 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难点)2.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意,体会文章中真挚感人的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真情,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有情朗诵,整体感知1.有情朗诵: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2.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合作探究: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2.品读赏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目标导学三:回味赛读, 互动释疑1.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1.总结存储: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教学提示】老师在示范朗读时,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老师范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老师在朗读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而不是无目的去听。【教学提示】这两个问题都不难,可让学生在朗读完后直接站起来回答,锻炼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学法指导】抒发情感的方法:.抒情一般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板书设计不忘国耻 赞美 依恋土地的誓言 振我中华 悲愤 战斗8 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重点)【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理清顺序。 2. 人物赏析,体会精神。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作品简介,检查预习1.让学生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2. 正字音 1.诗歌诵读: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整体感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诗歌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目标导学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教学提示】此环节可由学生完成,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学提示】字音可指名让学生上黑板来注音。【学法指导】如何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用短语或句子.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品读探究: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第 5 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第 6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概括情节。 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线索发展的内容概括)。 局部内容的理解。具体概述时要牢记三点:第一是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3 段)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 4 段)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 段) 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 7 段) 结尾附文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3.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细读课文,分析叙事特点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目标导学二:反复诵读,感受语言特点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例 2: “旦辞黄河去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目标导学四: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1.体验反思:【教学提示】小组互动、交流,班级中展示。【学法指导】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目标导学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学生在理解全文基础上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板书设计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 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 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重点)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重点)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一 :文章朗读,整体感知1.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法:圈点勾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一些比较固定的简单符号标出字、词、句、段。.板书设计事情 形象特征 感情色彩 写“长妈妈”名字来历 地位低下 同情喜欢切切察察 絮叨琐碎,纯朴直率 “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我”睡觉摆“大”字 不拘小节、质朴、有些愚钝“无法可想”吃福桔 真诚、善良 “不耐烦”教给我很多道理 对孩子关心爱护 “烦琐之至”“非常麻烦”讲“长毛”故事 愚昧无知 “空前敬意”买山海经 对孩子关心爱护、善良仁慈“新敬意”欲扬先抑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合作预习检测、展示。关于作者:关于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反思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内可以自由讨论。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三:组内研讨,成果展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巩固提高完成“品读与探讨”第一题。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思路。1圈号:用圆圈将字词句甚至语段全部圈起来;2点号:指在字下加黑点小圆圈或小三角符号;3勾号:用对勾勾出所要突出的内容或增加内容;4线号:主要指画横线或波浪线。教学提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小组内订正字音和小组整体展示。学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速度课文,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的学习: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目标导学二: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在学生充分交流基础上,小组代表典型发言,老师补充总结:目标导学三:精读研讨,重点突破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巩固提高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学法指导段落层次划分:1.按总分关系分层。2.按因果关系分层。3. 按并列关系分层。4. 按连贯关系分层。教学提示采用合作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板书设计 阿长与 怀 念 爱 感 激感情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新的敬意。欲扬先抑(先贬后褒)材料安排: 详略得当 突出中心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别具特色10 老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内容,梳理顺序,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的品质;2.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 初读全文,了解其人。2. 梳理顺序,把握品质。(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初读全文,了解其人1. 中央电视台有档“讲述”的访谈节目,今天我们也来讲述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首先,我们隆重推出今天我们节目的主人公老王。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2. 看看这张老王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目标导学二:梳理顺序,把握品质1.朗读 522 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教学提示】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自己动手完成“老王基本情况调查表”。在学生自己讨论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明确。板书设计身体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苦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逻辑顺序老王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重感情,有良心善 时间顺序老实厚道,知恩必报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 分析描写,把握心理。 (重点)2. 揣摩语言,理解效果。 (难点)3. 把握主旨,弘扬善良(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分析描写,把握心理 【教学提示】.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既“苦”又“善”的老王。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对老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教师小结:文章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老王说话很少,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2.请你揣摩老王心理:老王当时是怎样劝说“我”收下香油、鸡蛋的?目标导学二:揣摩语言,理解效果1.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和“镶嵌”分别有什么作用?2.“他 嗯 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哪个词用得最传神目标导学三:把握主旨,弘扬善良1.我们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2.老王和杨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绛写一颁奖辞。同桌互动,合作探究。班级交流成果。【学法指导】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板书设计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我”的心理 感恩老王 善良语言 准确、传神11 台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难点) 2.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详略安排。(重点) 【过程与方法】 1.复述法。2.研讨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请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2. “台阶 ”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贯穿全文的线索。为了表现父亲。所以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目标导学二 :研读分析,把握形象1.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2.台阶低,走起路来多方便啊,父亲为什么还要造高台阶呢?(试用原文回答)3.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不受人尊重,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说台阶低了。他实际上是对什么的需要啊?9.父亲拼命干了一辈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人老了,身体垮了。从文中父亲挑水闪了腰这一点看出来的。10.归纳人物形象: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形象?父亲是一个_的人。目标导学三 :理解细节,分析详略1.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心理的细节描写。讨论一下这些细节究竟写出了父亲什么样的感情。2. 文章的谋篇布局来看,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文题是“台阶”,台阶即为中心,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而造台阶则要详写。【教学提示】要求学生在预习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要做到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内容正确而连贯,语句通顺而简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巧妙设问,层层深入。板书设计执着 吃苦耐劳勤劳 朴实台阶父亲 善良 敦厚 (线索)(劳动人民)有志气 有理想谦卑 坚忍不拔细节描写写作特色 对比手法详略得当 12 卖油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 “以” “而”的用法。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 等字的用法。(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作品简介,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 2.检查预习咨 z 矜 jn 圃 p 睨 n 失 sh 颔 hn 忿 fn 酌 zhu 沥 l 杓 sho目标导学二:文章诵读,整体感悟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4.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男男女女女女 目标导学三:探讨虚词,释疑解惑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剑术)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提示】此环节可由学生完成,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学提示】字音可指名让学生上黑板来注音。【学法指导】如何概括故事情节: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 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线索发展的内容概括)。 局部内容的理解。具体概述时要牢记三点:第一是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重点)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难点)3.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再读课文,熟悉内容复习导入新课的学习 1.学生齐读课文。2.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3.分小组讲 卖油翁的故事。目标导学二:分析方法,感受特色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特色?先介绍人物,在熟悉人物基础上叙述,宾主分明,繁简得当。目标导学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熟能生巧2.思考:下列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公亦以此自矜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之意。【教学提示】小组互动、交流,班级中展示。【学法指导】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学法指导】在处理详略的问.“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表演只略微赞赏,并不怎样。“笑”说明陈尧咨翻然悔悟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归纳中心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及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睨觉得陈尧咨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明确:前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熟能生巧”,后问自由回答。题上,最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两种问题的出现。 板书设计卖油翁陈尧咨:自矜 卖油翁: 睨 熟问 微颔 能忿然 但手熟尔 生笑而遣之 惟手熟尔 巧(骄傲自大 不可一世 (不卑不亢 胸有成竹 自鸣得意 踌躇满志) 从容不迫 心平气和)启示(要有新意)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 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简介叶圣陶先生。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3.介绍作者张中行。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目标导学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2.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修改文章待人厚 送客复信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人物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技巧:注意首括句。文中的首括句往往告诉读者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注意结尾句。它往往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联系前后句。可以结合前后句的内容,解释考查词句的特定含义。注意文题。板书设计修改文章待人厚 送客复信作文做人律己严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梳理思路。(重点)2.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难点)3. 理解写法,把握形象。(重点)4. 联系生活,拓展训练。(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梳理思路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里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叶老尽管患病在床,他仍依旧“举手打拱”,说着“谢谢”,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目标导学三:理解写法,把握形象。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目标导学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1.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教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评判所填的结果。教师引导,课堂交流。可提示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可指名朗读相关语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板书设计第一部分(第 1 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第二部分(第 2 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因小见大的写法 第三部分(第 35 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 68 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 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 9 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14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 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 1.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2.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1. 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驿路 花瓣 喷香 撵走 麂子 修葺 好奇 干草 陡峭2. 介绍作者。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 芦笙恋歌 鹿衔草等。目标导学二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2. 依据“我们 ”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3.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1)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2)“ 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3)“ 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4)“ 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4.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l)“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线索进行写作思路。可采用灵活的形式,教师先做示范,再由同桌按照此种方法进行互问互答。【学法指导】.(2)课文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运用悬念,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间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引起读者的关注。板书设计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重难点)2. 合作探究,把握写法。(难点)3. 总结全文,拓展训练。(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l)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现力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3)文章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2.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1)文章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文章怎样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