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诗歌复习PPT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478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8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诗歌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诗歌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诗歌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竹里馆 2.春夜洛城闻笛3.逢入京使 4.晚春5.登幽州台歌 6.望岳7.登飞来峰 8.游山西村 9.己亥杂诗 10.泊秦淮 11.贾生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3.约客,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快乐背诵,1,诗歌鉴赏,思想情感,2,鉴赏思想感情题,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诗歌句(联、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技巧一:看标题,4,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抒发辞官离开京城时的复杂情感。当时诗人心情很不平静,无限哀愁涌上心头,但他并不甘心,还希望以另一种方式来报效国家。,技巧二:看作者,时代背景,思想抱负,5,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释: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技巧三:看注释,6,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补充:竹里馆(王维),技巧四: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7,把握诗歌情感的“四看”,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8,明确:写外面传来的折杨柳曲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诗人客居他乡时所作。,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 四、看内容,典型例题,9,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 (标题、作者、注释、诗眼、意象等) 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友情提醒,10,根据阅卷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 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鉴赏“思想感情”题的答题步骤,11,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答题原则,不引诗不答题,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表现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手法的好处。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你制订的答案的规范性。,12,(一)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思考: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的不舍和留念; 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 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实战演练,13,(二)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太守醉”不仅指酒醉,更指诗人被丰乐亭春天的景色所陶醉。从而表达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14,(一)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思考: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 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 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答:_,作业,15,(二)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 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思考: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16,(三)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浓睡:酣睡。这句是说:一夜酣睡,醒来仍 带着残余的酒意。卷帘人指侍女。,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答:_,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