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75141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则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曲则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曲则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问道图 孔子在向谁请教 1 老子 2 姓李 名耳 字聃 号伯阳 春秋后期楚国人 曾任周朝史官 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作 老子 又称 道德经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 老子其人 3 二 老子其书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 老子 一书 又名 道德经 或 道德真经 道德经 分为上下两册 共81章 前37章为上篇道经 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 道是德的 体 德是道的 用 4 二 老子其书 老子 以 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 的永恒意义 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 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认为世间事物均为 有 与 无 之统一 有 无相生 而 无 为基础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5 第一是 自然 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 自然之性 天生的 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 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 第二是 无为 不折腾 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第三 道 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 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 这就是第三个词 道 道 是规律 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三 老子 的思想体系 6 思想的核心是 道 道 是自然规律 自然法则 天地万物的本源 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所以道又可称为 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 众妙之门 万物之宗 老子 论 道 突出的是 自然 即把 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的思想 7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 老子强调的是 谦虚 不争 柔弱 知足 等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 认为 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 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 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 老子主张 无为 无为 的意思是不妄为 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 发展 采取 无为而治 的办法 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而达到 相安无事 的自然状态 8 老子 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 小国寡民 的时代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自汉以后注释 老子 者不下千家 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 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 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9 古代散文的概念无韵 区别于诗与赋 散行单句的行文方式 区别于骈文 先秦散文 10 先秦散文的分类历史散文以叙事纪实为主 但常穿插说理内容 如游说论辩之辞 书信等 诸子散文以说理议论为主 但亦有记叙成分 如故事寓言等 总的来看 两类散文都具有综合化的特点 既非按文学形式划分 也难以绝对地从题材 内容上加以区别 文章中议论 记叙 包括论述的领域 方法 记人 记言 记事等均无截然的界限 11 一 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者的著述 关于诸子子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亦可指师长 诸子 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派学者 有时亦代指他们的著作 子书 本部分拟讨论以下问题 一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时代 二 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三 诸子散文的经典作品 12 关于百家争鸣指春秋末至战国时期中国学术界形成的一种自由辩争与论战的风气 它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社会变革和等级冲突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一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时代 13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条件1 学术下移与 士 阶层的产生 2 礼崩乐坏 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中不同利益集团对人才的争夺 养士 之风 3 社会发展对变革的要求 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 学者们 思以其道易天下 4 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权和权威的统治思想 学术上未受到某家某派的控制 可以畅所欲言 14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是几大古老文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探索方向 希腊 立足于对自然界的根源和奥秘进行反思的哲学与科学 印度 早期婆罗门教对超越的向往 使个人与梵结合的思想 中东 摩西时代的犹太教 一元的上帝的观念 影响及于后来的三大宗教 中国 以儒家 道家为代表的传统 中心是对人的反思 宗教性被人伦精神所取代 如儒家的为己修身之学 强调通过自觉反省使人成为完美的人 把人当作一个道德的存在和创造价值的存在 而而不仅是生物的存在 15 参与争鸣的主要学派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汉书 艺文志 列举了儒 道 墨 法 名 阴阳 兵 农 杂 纵横 小说家等主要派别 其中儒 道 墨 法 名 阴阳称为六大学派 后来 这些学派进一步分化 儒分为八 墨离为三 如儒家的思孟学派 孙氏之儒 墨家的相里氏 相夫氏 邓陵氏等 在各学派间热烈的探讨和争鸣中 产生出大批哲学家 思想家 政治家 外交家和科学家 诸子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书 艺文志 称 凡诸子189家 4324篇 16 二 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春秋末至战国初代表作品 老子 论语 墨子 特点 篇幅短小 片段式 语录体 词约义丰 富于哲理 并包含部分记事内容 第二阶段 战国中期代表作品 庄子 孟子 结构完整 形象鲜明 富有文采 融入哲理 第三阶段 战国末期代表作品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文体更加成熟 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明确 说理透彻 逻辑周密 常寓理于物 比喻生动 17 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 政治 伦理道德 农业 军事 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 讨论的命题包括王道与霸道 守旧与改良 礼治与法治 天与人 名与实以及宇宙 人性 道德 教育等等 其中没有专门的文学作品 但文化内涵丰富 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可以说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把钥匙 18 道 代表最高原则 代表某种指导性的方针 春秋 先秦 战国 早期 后期 老子 在自然世界里寻找社会人生的原则和方针 自然之道 孔子 在古文化和古圣贤中找到原则和方针 文化之道 19 20 曲则全 老子 老子 21 1 选自 老子 第22章 益谦第22 曲则全章第22 2 主旨 宣扬老子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 亦是一种委曲求全 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 一 解题 22 曲则全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夫惟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 曲则全 者 岂虚言也哉 诚全而归之 23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本段所论 乃贯彻其以柔克刚 以退为进的人生原则 认为只有自处于曲 枉 洼 敝 乃能全 直 盈 新 所求须少 而后乃得 若求之过多 则必迷乱 委曲反能保全 屈就反能伸展 低洼反而充盈 敝旧反而生新 少取反能多得 贪多反而迷惑 因此 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 可以治理天下 24 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夫惟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段旨在说明 只有不自以为是 不自以为明 才能认识清楚 判断正确 有所长进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 反能显明 不单凭自己所见 反能看的清楚 不自以为是 反能彰显 受尊敬 不自我夸耀 反能见功劳 不自我矜持 自高自大 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 25 古之所谓 曲则全 者 岂虚言也哉 诚全而归之 古人所传的 曲则全 者 并非虚言 确实能以此行之 就可以使天下归附 进一步强调了 曲则全 的实践意义 古人所说的 委曲可以保全 等话 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是能够达到的 26 委曲反能保全 屈就反能伸展 低洼反能充盈 敝旧反能生新 少取反能多得 贪多反而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 反能显明 不自以为是 反能彰显 不自己夸耀 反能见功 不自我矜持 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 古人所说的 委曲可以保全 等话 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是能够达到的 陈鼓应 老子注译及评介 27 1 文字简约而义蕴深厚 警句迭出 2 文句骈散交错 委婉有致 28 委屈就会保全 弯曲就会伸直 低洼就会充盈 破旧就会更新 索取少就会得到 索取多就会迷惑 所以圣人掌握 道 一 并以此作为天下的法式 不自我表现 所以就能明智 不自以为是 所以就能彰著 不自我夸耀 所以能成功 不自我尊大 所以能长进 因为不与人相争 所以没有谁能争过他 古人说委屈就会保全 难道是空话吗 它要求人们确实做到全身而复归于 道 29 1 受屈辱的 可得成全 受冤枉的 可得伸直 低洼的得充满 将残的得新生 缺乏的便获得 富有的便迷惑 2 所以 圣人与道合一 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 3 不自以为能看见 所以看得分明 不自以为是 所以是非昭彰 不求自己的荣耀 所以大功告成 不自以为大 所以为天下王 4 正因为不争不竞 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 5 古人说 受屈辱必得成全 的话 岂是虚构的吗 那确实得成全者 天下便归属他 30 老子 22章 译文 委曲反能保全 屈就反能伸展 低洼反能充盈 敝旧反能生新 少取反能多得 贪多反而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 反能显明 不自以为是 反能彰显 不自己夸耀 反能见功 不自我矜持 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 古人所说的 委曲可以保全 等话 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是能够达到的 陈鼓应 老子注译及评介 31 老子是个朴素的自然主义者 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争纷 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安宁 他所期望的是 人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 政治权利不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战争的祸害 扬弃奢侈的生活 在上者引导人民返回得到真诚朴质的生活形态与心境 陈鼓应 老子译著及评介 32 老子 22章 曲则全 能弯曲就能保持完整枉则正 正 直 弯曲 邪恶 倾斜 自以为非 洼则盈 地势低洼 最易充满 敝则新 毁坏了就会加速更新少 多 学礼法 有不足才可不断充实 知识杂多反而无所适从 不自我表现 才能辨明事理不自以为是 才能声名显赫不自我炫耀 才能成就功业不盛气凌人 所以受到尊重 33 艺术特色 一 音韵之美 道德经 句式整齐 大致押韵 为诗歌体之经文 读之朗朗上口 易诵易记 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 如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这些词句 不仅押韵 而且平仄相扣 有音韵美 也有旋律美 朗诵经文 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34 二 讲究修辞 道德经 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 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 使词句准确 鲜明 生动 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一 对偶 如 道 可道 非常道 名 可名 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一章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三十九章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五十八章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六十三章 对偶句子看起来整齐醒目 听起来铿锵悦耳 便于记忆 便于传诵 二 排比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 鼓动力 道德经 中排比句较多 如 五色 令人目盲 五音 令人耳聋 五味 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 令人心妨 十二章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二十二章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二十四章 35 三 比喻 道德经 中比喻亦多 如再如 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 十章 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二十章 复归于婴儿 二十八章 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 天真 朴实无华 又如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塔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六十四章 连用三个比喻 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 这些比喻 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四 设问和反问 如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十三章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 相去若何 二十章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七十四章 这些设问与反问 增加了语言波澜 扣人心弦 起到了引人注意 思索的效果 五 联珠 联珠又叫顶真 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 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 又如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四十二章 联珠使语气连贯 结构严密 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 36 三 语言精辟 道德经 有些语言极为精辟 是至理名言 至今是成语 格言 座右铭 如 天长地久 七章 上善若水 八章 少私寡欲 十九章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七十八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四十六章 有的原句 今已演变为警句 广泛流传 如 功成 名遂 身退 九章 现为 功成身退 知其白 守其黑 二十八章 现为 知白守黑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四十五章 现演变出 大智若愚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七十三章 现为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知足之足 常足矣 四十六章 现为 知足常乐 宠辱若惊 十三章 现为 宠辱不惊 37 曲则全 为求全之目的应学会忍受一时之委屈 枉则直 善于迂回前进也是人生行进的一大原则 洼则盈 人生的辩证法常常是谦下反而能居上 敝则新 从陈旧中寻出新意也是人生另辟溪径的一种表现 老子 语言的智慧原则 38 少则得 有时少一条退路恰恰能多一份生机多则惑 多一份物欲便会少一份智慧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由于利己是人的天性 因而无私是德性中最值得推崇的一个 不自见 故明 切勿固守己见 不自是 故彰 切勿自以为是 39 不自伐 故有功 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从不自我夸耀 不自矜 故长 人生中的许多成功恰恰在于懂得退避之道 夫惟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有时不仅是一种德行而且更是一种智慧 古之所谓 曲则全 者 岂虚言也哉 诚全而归之 学会忍受委屈恰恰是成全大事的德性前提 40 老子名言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知足之足 常足矣 41 第一章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评价 老子认为 道 产生了天地万物 需要一个从 无 到 有 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 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评析 生活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 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 顺应自然 客观规律 以圣人为例 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 但不是强作妄为 42 十九章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绝学无忧 评析 圣 智 产生法制巧诈 用法制巧诈治国 便成为扰民的 有为 之政 弃绝有为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评析 以水为例 说明弱可以胜强 柔可以胜刚的道理 老子认为 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 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 对国家和人民实行 无为而治 43 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是老子理想中的 国家 蓝图 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 民风淳朴敦厚 生活安定恬淡 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 不会攻心斗智 不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 44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 老子强调的是 谦虚 不争 柔弱 知足 等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 认为 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 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 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 老子主张 无为 无为 的意思是不妄为 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 发展 采取 无为而治 的办法 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而达到 相安无事 的自然状态 45 清静无为无中生有上善若水知足常乐大器晚成知雄守雌信言不美知止不殆虚怀若谷道可道 非常道治大国 若烹小鲜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46 拓展延伸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 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 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 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