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455163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版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版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海拔高度 C. 地势起伏 D. 坡面朝向2. 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 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B. 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C. 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 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B。【3题详解】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D。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增强 B. 升高,增强 C. 降低,增强 D. 降低,增强4.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答案】3. D 4. B【解析】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1961xx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距海远近 D. 大气环流6. 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 减少农药使用量 B. 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C. 改变耕作制度 D. 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答案】5. B 6. A【解析】试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5题详解】结合图中等值线可看出图示地区同纬度相比,东部华北平原负积温小,西部黄土高原负积温数值高,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B正确。【6题详解】图中甲地负积温等值线向南弯曲,也就是向负积数值小的方向弯曲,说明与同纬度相比负积温数值较大,气温较低,病虫害少,可减少农药使用量,A正确;气温低,不利于果树安全越冬,农作物生长周期会增长,不会改变耕作制度。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水位增高,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冰退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A. 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 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C.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D.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8.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将导致( )A. 南太平洋赤道附近东西部温差变大 B. 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C. 澳大利亚东部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 D. 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都变弱【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按一般规律,南半球海域8月气温最低,海冰面积最大,但实际上海冰面积9月达最大,说明海水结冰速度慢;2月海冰面积最小,说明融冰速度比结冰速度快,C正确;无法判断9月结冰速度和2月融冰速度。【8题详解】由材料“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水位增高,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可知,冰进时受阻水流北上,导致南太平洋赤道附近大陆东部温低,东西部温差变大,A正确。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 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A. abcd B. badc C. cdab D. dacb10. 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堆积作用强烈 B. 侵蚀作用强烈 C. 山洪暴发频繁 D. 河流改道频繁【答案】9. B 10. 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河流地貌【9题详解】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a、c、d都是在冲积扇基础上不断侵蚀形成的,b图表示冲积扇,可推测演化顺序为badc,B正确;图b是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图a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河谷,图c是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图d因侧蚀加强,河道弯曲。【10题详解】有粗大的砾石沉积说明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堆积作用强,原因最有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C正确。【点睛】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3月15日前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 风速较大 B. 郁闭度大 C. 气温较高 D. 降雪较少12. 4月10日起,林外空地又有一次积雪过程。分析原因最可能的是( )A. 冷锋带来的一次降雪 B. 暖锋带来的一次降雪C. 林内有降雪,林外无降雪 D. 林外融雪较慢13. 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益较低。据图文信息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落叶松人工林可使( )A. 春季融雪量降低 B. 河流汛期推迟 C. 融雪时长较长 D. 融雪速度较快【答案】11. B 12. A 13. D【解析】【11题详解】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区森林郁闭度大,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故B正确。材料“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水和风速相差不大,排除A、D、C,故选B。【12题详解】图示为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和融雪状况,4月10日起,林外空地又有一次积雪过程,应为冷锋过境导致的,故选A。【13题详解】图片显示,春季融雪量增加比落叶松人工林融雪速度降低,因此融雪时间长,河流汛期滞后,利于水的下渗,所以生态效益高,故D正确,AC错误。云冷杉常绿原始林郁闭度高,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春季融雪量减少,故B错误。故选D。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4. 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 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 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 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 物理风化作用较强15. 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A. 高度 B. 速率 C. 规模 D. 年代16. 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 风积沙丘 B. 风蚀沟谷 C. 冲(洪)积扇 D. 三角洲【答案】14. C 15. B 16. C【解析】【14题详解】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15题详解】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16题详解】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7.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坡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18. 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A. 春季最长 B. 夏季最长 C. 秋季最长 D. 冬季最长19. 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城市河段( )A. 河流水质下降 B. 泥沙沉积量增加C. 泥沙沉积量减少 D. 河流含沙量增加【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本题以区域河流和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降水多少的成因,水利工程的作用等知识点。【17题详解】由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全年温和且温差小,应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分布在40N-60N之间大陆西岸地区,附近洋流为暖流,B错;该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C错;地处背风坡不会导致同一地区冬夏降水差异,A错;冬季由于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加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风的势力较夏季强盛,受西风的影响大,降水量大,所以夏季降水量小,与西风偏弱有关,D正确。【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水闸主要控制朝向上游的水量,说明河水深受海水活动影响大,可知其作用为防止海水入侵;该河冬季水量大,冬季需要泄洪;夏季水量小,海水对于河流的影响大,所以夏季多关闭,故选B。【19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泰晤士河夏季流量小,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关闭水闸,使得海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下降,使得水闸以上河段水量速度增快,净化速度加快,水质变好;河流含沙量增大,沉积量减少,A、B、D错,故选C。生态弹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维持自身功能及所处状态不变的能力。生态弹性等级反映了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变的难易程度,其中0值为弹性最强,距离0值越远弹性越弱。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脆弱,铁路修建对植被增长有抑制,沿线植被覆盖率有下降趋势但仍以稳定为主。表为1997-xx年青藏铁路沿线不同生态系统弹性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优先保护的土地类型是( )A. 草原 B. 湿地 C. 裸地 D. 农田21. 该地近20年来植被覆盖率变化较剧烈的区域是( )A. 高海拔林区 B. 铁路沿线附近 C. 裸地和荒漠地区 D. 河谷地区22. 铁路沿线植被覆盖率仍以稳定为主的原因是( )A. 干扰频率低 B. 海拔较高 C. 施工补种 D. 生态脆弱【答案】20. B 21. D 22. A【解析】【20题详解】青藏铁路沿线分布大量的湿地,沼泽湿地又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也是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栖息地,因此应优先保护湿地,B正确。【21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因此该地近20年来植被覆盖率变化较剧烈的区域是河谷地区,D正确。【22题详解】铁路沿线植被覆盖率仍稳定的原因是干扰频率低,A正确;海拔高、生态脆弱不利于植被覆盖率稳定;施工补种则植被覆盖率变化较大。下图为我国某地xx元旦日落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 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 南北 B. 西北东南 C. 北南 D. 东北西南24. 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落景观的日期在( )A. xx2月 B. xx7月 C. xx12月 D. xx1月【答案】23. B 24.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景观图的判读。【23题详解】由题意可知此图是xx元旦日落景观素描图,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图中小船顺流而下,所以人和船应该西北东南方向。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24题详解】此图是我国某地xx元旦日落景观素描图,要出现与图示相同的日落景观,太阳直射点应和xx1月1日的所处的位置大致相同才有可能出现。所以,太阳直射点与1月1日所处纬度一致应在12月初的时候,该地再次出现图中所示日落景观的日期就应该在xx的12月初,C选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2分)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下图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1)比较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3)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4)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答案】(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2)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3)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4)(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详解】(1)从图中看W岛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岛的中部有大体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多,东部处于背风坡,年降水量少。(2)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3)W岛雨林分布地区应为降水丰富地区,从图中看W岛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岛的中部有大体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多,因此由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4)影响树种单一的因素应从温度、光照、降水等因素来分析;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xx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xx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气候变暖,蒸发加剧)。(3)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4)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或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详解】(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阿姆河与锡尔河地处中亚,深居大陆降水少,发源于东部高原山地,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由材料可知咸海水量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面积减小是因注入咸海水量减少,结合材料可知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3)湖泊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咸海消失,调节气候功能消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4)是否赞同应从地下水的储量、开采的难易程度、开采成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主面来分析;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为赞同理由,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为不赞同理由;该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应赞同开采地下水;当地深居内陆,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从这些方面来看,不赞同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兰州高原夏菜是指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其主要品种有花椰菜、青花菜、甘蓝、大白菜、娃娃菜、莴笋、西芹、豌豆、青蒜、西葫芦、胡萝卜等。高原夏菜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725 。材料二兰州市所辖区域海拔在1 5003 300 m,菜农多采用山泉水灌溉,蔬菜品质优良。每年510月,兰州高原夏菜在政府“农户合作社经销商冷链信息平台品牌推介”的经营模式下被运向南方市场。目前,兰州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北菜南运”集散中心,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材料三xx2月19日,兰州市区遭遇沙尘天气,整座城市被黄沙笼罩。下图为兰州及其周边区域高速公路分布图和兰州市部分地区地形图。(1)分析兰州城关区附近甲坡植被覆盖率高于乙坡的自然原因。 (2)分析兰州发展成为商品蔬菜基地的原因。(3)分析兰州春季沙尘暴多发且强度大的原因。【答案】(1)与乙坡(阳坡)相比,甲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土壤中水分较多,故植被覆盖率较高。(2)兰州所辖区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采用山泉水灌溉,蔬菜品质优良;西北高原夏菜生长规模大,专业化生产,产量大;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地带性明显,不同海拔地区可以种植不同品种的蔬菜,使得蔬菜种类多样;不同海拔地区蔬菜成熟时间不同,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人口密度较小,消费量小,商品率高;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处铁路、高速公路枢纽,交通便利。(3)处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冷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西北面为河西走廊,受地形影响,风速快。【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兰州及其周边区域高速公路分布图和兰州市部分地区地形图为材料,考查植被覆盖率、农业的区位条件和沙尘暴的成因。第(1)题,兰州所在地区降水量较少,水分条件成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根据甲坡和乙坡坡向的不同,分析甲坡水分条件较乙坡好的原因。第(2)题,根据兰州所辖区域的海拔和地势起伏特点来回答。第(3)题,从货源、交通、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联系兰州附近地表植被状况、气候特点、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28. 【 旅游地理 】被皇家城堡所簇拥的卢瓦尔河谷,享有“法国皇家后花园”的美誉,是法国西北部尤为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葡萄酒生产历史与文化。法国最长的河流卢瓦尔河从这里流淌而过,产区内城堡和葡萄酒庄因依河而建,随处可见。沿河游览,卢瓦尔河和它的支流将会把您引入宏伟的城堡、著名的修道院以及美丽的后花园,它们共同构起了卢瓦尔河上最美的风景。指出卢瓦尔河谷的旅游价值并分析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答案】旅游价值;城堡、修道院、葡萄酒庄园众多风景优美,具有较高美学价值;是著名的“皇家后花园”及葡萄酒产区,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好,经济价值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位于西欧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国内、国际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卢瓦尔河谷为材料,考查卢瓦尔河谷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卢瓦尔河谷的旅游价值主要从高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分析。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交通、人口、市场等方面,根据材料,结合卢瓦尔河谷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