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练(4)(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452075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练(4)(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练(4)(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练(4)(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练(4)(含解析)一、选择题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化合物能与硝酸反应钠盐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氧化物ABCD解析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Na2O、NaOH与硝酸反应均生成NaNO3和H2O,Na2CO3和硝酸反应可生成NaNO3、CO2和H2O,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错误。Na2CO3、NaCl、Na2SO4是钠盐,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错误。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正确。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故本题选D。答案D2、下列有关C2H2和C6H6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B在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含有的分子数相等C等物质的量时,二者质量之比为D等质量时,二者完全燃烧消耗相同状况下的氧气体积相等解析C2H2与C6H6的最简式均为CH,故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C6H6为非气体,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也不相等,B项错误;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C2H2的质量为26 g,C6H6的质量为78 g,质量之比,C项正确;假设二者质量均为78 g,则C2H2为3 mol,C6H6为1 mol,3 mol C2H2完全燃烧消耗7.5 mol O2,1 mol C6H6完全燃烧也消耗7.5 mol O2,D项正确。答案B3、(xx湖南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B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 mol O2时转移电子0.4 molC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及气泡产生D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 g Na2O2,充分反应完后,溶液中c(Na)不变解析Na2O2遇湿润的石蕊试纸时,它最终能氧化石蕊使其褪色,A项错误;由2Na2O22CO2=2Na2CO3O2及Na2O2中氧为1价知,每生成1 mol O2时会转移2 mol电子,B项错误;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Na2O2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O2,NaOH再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C项正确;Na2O2与水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NaOH溶解度增大,导致溶液中c(Na)增大,D项错误。答案C4、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AgNO3溶液NaOH溶液水ABCD解析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说明不存在氯气,是加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是加入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说明存在氯气分子,是加入水。答案B5、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及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B微粒Na、Mg2、O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短周期第A与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D.Ca2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0解析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的原子间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如1H、2H和3H质子数都是1,但中子数分别是0、1、2,A错误;微粒Na、Mg2、O2核外都是10个电子,即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是2和8,B正确;A族(用X表示)与A族(用Y表示)形成的化合物为XY4,X形成4个共价键即4对共用电子对,最外层共8个电子,每个Y形成一个共价键即一对共用电子对,加上未成键的6个电子,共有8个电子,C正确;Ca2的质量数是48,中子数为482028,核外电子数是18,则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0,D正确。答案A6、(xx杭州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零,故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A、B项说法正确;在CaCO3中,Ca2和CO之间存在离子键,CO中C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C项说法正确;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需要加热,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说法错误。答案D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15 molL1min1Bv(B)0.01 molL1s1Cv(C)0.40 molL1min1Dv(D)0.45 molL1min1解析对同一化学反应而言,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速率,比较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时需用同一种物质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计算依据是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v(A)v(B)v(C)v(D)1322,转化为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项:v(A)0.15 molL1min1;B项:v(A)0.20 molL1min1;C项:v(A)0.20 molL1min1;D项:v(A)0.225 molL1min1。故选D。答案D8、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水解方程式的是()ANHH2ONH3H2OHBS22H2OH2S2OHCCH3COOHH2OCH3COOH3ODCH3COOHOH=CH3COOH2O解析选项B为二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要分步书写,故错误,正确的水解方程式为S2H2OHSOH、HSH2OH2SOH;选项C为电离方程式;选项D为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A9、(xx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苯、纤维素均属于烃类化合物B油脂、聚氯乙烯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石油的分馏、裂化属于化学变化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解析纤维素属于糖类,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物质,A项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分馏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答案D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称取2.0 g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C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D盛放氯水应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解析A项,NaOH有腐蚀性,不能在天平上直接称量,应该在烧杯等仪器中称量,错误;氢氟酸能腐蚀玻璃,B项正确;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应加硫黄粉处理,C项不正确;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D项不正确。答案B11、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I1I2I3I4R7401 5007 70010 500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R的最高正价为3价B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A族C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D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解析由表示数据I3I2知其最高正价为2价,R元素位于第A族,最外层有2个电子,R不一定是Be元素。答案B12、某化合物的结构式(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下:该有机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单位是ppm)。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化合物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0O4解析根据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及球棍模型判断,H原子有8种,A正确;该有机物中不含苯环,所以不属于芳香化合物,B错误;根据该有机物球棍模型判断Et为乙基,C错误;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9H12O4,D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xx广州模拟)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pC(g)H?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时间c(A)/molL1c(B)/molL1c(C)/molL10 min130第2 min0.82.60.4第4 min0.41.81.2第6 min0.41.81.2第8 min0.12.01.8第9 min0.051.90.3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第2 min到第4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molL1min1。(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 min到第6 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 min、第6 min、第8 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第2 min_或_;第6 min_;第8 min_。(3)若从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 kJ,则该反应的H_。解析(1)v(A) 0.2 molL1min1。(2)从2 min4 min来看,A、B、C的浓度变化量比前2 min大,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了,故2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为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第6 min改变条件后,达到第8 min时,作为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而B的浓度增加,可知改变的条件为增加B的浓度。从02 min来看,A、B、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0.2 molL1、0.4 molL1、0.4 molL1可知a、b、p分别为1、2、2,从第9 min的数据来看,C的浓度大幅度减小,而A、B浓度也减小,且减小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知第8 min改变的条件为减小C的浓度。(3)从开始到第4 min消耗A 1.2 mol,共放出热量235.92 kJ,故每消耗1 mol A放出热量:196.6 kJmol1,由(2)的分析可知A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该反应的H196.6 kJmol1。答案(1)0.2(2)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增加B的浓度减小C的浓度(3)196.6 kJmo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