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上传人:QQ40****828 文档编号:442962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文-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文-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 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装订线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绿色贸易壁垒与传统的其他非关税措施相比,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我国是农产品的出口大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大门的敞开,给我国品种丰富、成本低廉的农产品走出国门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国际上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巨大的挑战,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代替关税数量限制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的主要障碍,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的应用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越来越普遍,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安徽省是茶叶出口大省,发展态势迅猛,但是近年来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出口趋势减缓。本文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以及特征,分析了安徽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状况和影响,以及频频遭遇壁垒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关键词:安徽省 茶叶出口贸易 绿色贸易壁垒 应对措施ABSTRACTCompared to other troditional non-tariff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traditional measures have the rationality of name , form of legitimacy, protec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wide range of prot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dden effects of the discrimin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China is a major expor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opening the door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our species-rich, low-cost agricultural products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s history to create a good opportunity, but also in the process encountered a wide range of difficulties, the international 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especially the green strengthen the barriers to our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titutes a great challenge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with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stead of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 on tariffs,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omestic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ce more severe challenges.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Trade Barrier in Europe,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s more and more common.The requirement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strict.Anhui is one of the biggest tea exporter in China,whose development speed is so rapidly.But in recent year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block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export tren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orms and features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tea exports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of Anhui province,and the cause of frequently encountering barriers. Put forward to the measures of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Keywords:Anhui Tea green trade barrier Tea exports influence Measures 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 1(一)绿色贸易壁垒,茶叶绿色贸易壁垒含义1(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1二、安徽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3(一)安徽省茶叶发展现状3(二)安徽省茶叶出口及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状况 4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6(一)影响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6(二)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7四、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产生影响的原因 8(一)生产观念落后8(二)经营方式欠佳8(三)行业管理滞后8(四)国际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8(五)保护本国利益限制 9(六)信息不对称9(七)茶叶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9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八)茶叶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9五、安徽省应对茶叶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10(一)政府应采取的措施10(二)茶叶生产企业应采取的措施10参考文献 13致谢14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一)绿色贸易壁垒,茶叶绿色贸易壁垒含义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绿色壁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与动物植物安全,通过立法指定的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地区外)产品进口。WTO 贸易技术壁垒协定 WTO/TBT 规定:“承认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其出口货物的质量,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安全利益。”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在 WTO 有关规定中有一定的合法性,一些西方国家往往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指定一系列的歧视性环保政策,形成绿色贸易壁垒。2、茶叶绿色贸易壁垒所谓茶叶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方以保护环境为名,来限制茶叶进口,保护本地贸易。通过蓄意指定苛刻的环境标准、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以及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等非关税壁垒的方式对茶叶进口设置贸易障碍、产品加以限制。(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1)虚假性。绿色贸易壁垒一般都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旗帜,貌似合理,实际上是限制进口的不合理保护主义行为。(2)失衡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提出苛刻标准,把发展的不平衡引入国际贸易,导致更多的不平衡。(3)隐蔽性。绿色贸易壁垒常借环境保护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利剑。(4)广泛性。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 -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资源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等标准的制成品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些绿色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而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涉及面就变得更大更深。(5)坚固性。绿色贸易壁垒利用人们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依据本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制定超高标准,先入为主,对进口商品形成障碍,其对进口商品的限制作用坚固如堡垒一般。 2、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分为政府设置型和非政府设置型。政府设置型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绿色贸易技术标准,以立法和经济政策形式设置的非关税壁垒;非政府设置型是指不同国家的公众由于环保意识的差异,拒绝使用和消费对环保产生不利影响的产品,从而对进口产品造成的事实上的贸易壁垒。其中政府设置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绿色技术标准,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产品进出口。(2)绿色环境标志,即由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表明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整个过程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的一种特殊标志。(3)绿色检疫卫生制度,即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根据乌拉圭会和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 ,以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损害为由而对农副产品和食品制定的安全卫生标准和检疫措施。(4)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针对另一国违反国际环境条约而采取的强制性贸易限制措施。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 -二、安徽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一)安徽省茶叶发展现状1、产量方面安徽是中国的产茶大省,以茶叶种植区域广而闻名。皖西的霍山和金寨,皖南的黄山和休宁,以及长江沿岸的池州和铜陵都是产茶的良地。全省 17 个城市中有至少六个城市可以产茶。安徽省现有茶园面积约 160 万亩,茶园面积雄踞全国第五位。但是全省每年茶叶产量仅在 4.55 万吨左右, 历史上最高产量是 1998 年, 达 5.3 万吨, 也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8%; 如今全省茶叶年产量已经降至全国第 7 位, 可见产量与茶园面积很不协调。单产较低造成产量较低, 平均单产 33 公斤, 仅是全国的 60%。据了解, 外省提高产量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挖掘内涵或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而安徽省大多数茶园却处在一老二稀三分散的境地, 品种退化, 导致产量低下。2、生产模式方面70 年代末,随着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省开展茶园专用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的研制,区域的茶叶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皖南和皖西以山川丘陵居多,大规模的机械集体化生产在安徽省内难以开展,因此安徽的地理结构又限制着茶叶的大规模生产。除此之外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茶叶生产也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 由原来的集体经营变成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茶园大多承包到各家各户, 给茶园管理带来了困难。在安徽仅存的几个有影响的国有和集体茶叶企业, 却又因企业缺乏有效管理, 而经济效益不理想, 且在转轨时期管理涣散, 部门分工未完全打破, 职责不清, 即使为某部门管理 , 实际却无人管理, 无力管理, 放任自流, 因此并没有起到中流砥柱, 推动安徽产业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作用。安徽省茶叶市场和企业目前的现状是规模小, 经营分散, 管理粗放, 效益差, 科技投入不足, 技术含量低, 缺少知名品牌, 企业实力弱, 竞争力不强等弱点,即使有些地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 要求发展规模化经营和选择性开发地方品牌, 但只有政府的单方面行动。3、销售战略方面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 -安徽省茶叶初级市场做得较有成色, 几乎每个产茶大县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批发市场, 有的茶叶市场已有较大规模, 而且有较高的知名度, 例如几个产茶区内, 几乎都建立了响应的采集、加工和销售初级市场。但茶叶终端消费市场的营销工作做的还是不够细致, 主要表现在无序竞争, 产品质量混乱, 价格混乱, 品名、品牌混乱, 假冒伪劣, 欺诈性经营等方面。而且企业在终端市场完全处于涣散状态, 开发力度不够, 高级消费群体和低级消费群体难以兼顾, 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不能开展差异化经营。4、深加工产业方面茶饮料市场自 20 世纪 70 年代已处于快速发展期, AC 尼尔森公司在中国市场调查数据显示, 茶叶饮料市场销售以 300%的增幅直逼其他饮料市场。90 年代以来统一集团,旺旺集团都在安徽省建立茶饮料的加工生产基地,此举带动了茶叶加工方面的技术发展。但是安徽省却缺少自主的茶饮料品牌,不论加工技术还是产成品市场占有率都很低。且安徽省茶叶企业又处于国内市场无序竞争中, 因此处境将更加不利, 弱势将更为突出。5、品牌管理方面安徽省茶叶品牌较多, 著名品牌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等。从前这些品牌都是地方性品牌, 或者叫茶叶品名, 不能归哪一家企业所有,如今安徽却诞生了专门研制区域名茶的公司。2010 年谢裕大茶行成功改制为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专业营运黄山毛峰茶叶的生产加工,以及茶具、茶油的生产。而在此之前,天方茶叶集团在 1997 年成立并将有机绿茶雾里青作为自己的主打品牌。谢裕大和天方茶叶都在徽州茶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不产一片茶叶的英国立顿红茶年销售额在 30 亿美元以上,而全球茶叶产量最高的中国,最大的茶企年销售额仅 10 亿元人民币。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利润与品牌的匮乏却成为心头之痒。由此不难看出品牌的推广对茶叶销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喜可贺的是,考古学家从哥德堡号商船遗迹中打捞出明代对外出口的休宁茶叶,这又为安徽茶叶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势必为徽州茶叶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推广推波助澜。 6、国际市场方面2001 年茶叶产量国际市场有 4%的增长, 但价格低迷, 销售商存货待沽,直接导致了2002 年茶叶市场供大于求; 而斯里兰卡, 同去年相比其产量增长了近 10%, 其他的产茶国, 如肯尼亚、马拉维和印尼等国二季度产量也都有温和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茶叶在国际的销售市场。(二)安徽省茶叶出口及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状况安徽是茶叶出口大省之一,每年的茶叶出口量都排在全国前列。2006 年安徽省茶叶出口 2.04 万吨,居全国第三。安徽省出口茶叶品种主要有:安徽绿茶、红茶、花茶、有机茶、保健茶“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以及各个地市盛产的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5 -土特名茶。绿茶是安徽省茶叶出口的拳头产品。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安徽省绿茶出口 1.65 万吨,出口金额 2671 万美金,数量、金额均居第二位,占安徽省全年茶叶出口的 81%左右。北非、西非、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是绿茶的主要进口商。整体出口呈现良好态势。但是,由于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的盛行,导致安徽省茶叶出口量严重受挫。2007 年全省茶叶出口 1237 批次,价值 3756 万美元,比 06 年分别下降 16.92%和 1.91%。就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茶叶委员会又再次提高了欧盟以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据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分析,全省茶叶乃至所有农产品出口又一次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困境。众所周知茶叶进口国的农药残留标准一直是影响安徽茶叶出口的重要壁垒。其实早在 98 年的广交会上,中国记者就了解到:受欧盟、日本的农药残留标准影响,中国茶叶企业对欧盟、日本出口有所减少,茶叶农药超标问题已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壁垒由于受绿色壁垒影响,享誉海内外的皖茶在欧洲由于绿色门槛而全面受挫。占据安徽茶叶市场出口份额 80%的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2000 年上半年出口仅有 94 万美元, 比上半年同期下降 35%,从 2000 年 7 月 1 日起欧盟国家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 限制禁止使用农药从原来的 29 种增至 62 种, 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来压低了 100200 倍。到 2003 年,茶叶农残新标准达到 193 项。逐渐严格的农残标准,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显著。2004 年,中国茶叶出口欧盟量较 2002 年下降接近一半。到了 2005年 8 月 1 日,欧盟再度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 30mgkg 调整为 0.01mgkg。这一新标准相当于把检测标准严格了 3000 倍。尽管省内天方有机绿茶可以成功通过这一标准的检测,但是安徽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出口欧盟的茶叶硫丹残留量都无法达到欧盟的新标准。2008 年欧盟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的执行,意味着茶叶出口又面临新的绿色壁垒。据了解,新标准附录新增 170 种农药,大多是新农药,其中有些农药和茶叶生产关系很大。如印楝素、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属于植物性农药,以往一般不予控制,甚至应用于有机茶园中,但这也被列入名单;西玛津是一种除草剂,原来在茶叶生产中应用也很普遍。这对安徽省有机绿茶的出口都产生至关重大的影响。而且, 欧盟还将立法要求对入境港口的茶叶进行抽样检查, 凡是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就地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地国。欧盟是中国传统的茶叶出口市场, 在加入 WTO、欧洲关税壁垒取消后, 通过农药残留新标准设立的技术壁垒将是主要障碍。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6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影响自 2006 年以来,安徽省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排在全国前列,且均呈现增长态势(见表 1) 。但是安徽省茶叶出口量和产茶区域面积量总是不能达成一致。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茶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 3-1 2006-2010 年安徽茶叶出口情况表年份 安徽出口量(万吨)全国出口量(万吨)安徽所占比重 安徽出口额(万美元)全国出口额(万美元)安徽所占比重2006 2.04 28.67 7.12% 3329 54700 6.09%2007 2.80 28.95 9.67% 3756 62100 6.05%2008 5.50 29.82 18.44% 3093 68700 4.50%2009 6.30 30.30 20.79% 4420 63300 6.98%2010 9.56 30.24 31.61% 7840 78417 10.00%资料来源:据 2007-2010 年安徽统计年鉴、茶叶通讯等相关资料整理(一)影响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TC)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某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其他地区的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 TC0,表示该地区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 TC0,则表示该地区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下面借助贸易竞争指数来分析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20022007 年安徽省茶叶贸易竞争指数在 0.96 左右波动,呈现逐年小幅下降的态势,2008 和 2009 年则跌至 0.88 以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08 年正是中国茶叶出口面对国外绿色壁垒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欧盟新的农药残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7 -留标准(EC 149/2008)于 2008 年 7 月 29 日正式执行,检测更为严格。2010 年欧盟在最新文件中对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重新作出规定,取消硫素含量检查的规定,而石硫合剂在我国茶叶种植过程中广泛使用,当年安徽省茶叶贸易竞争指数一跃升至 0.982。可见绿色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表 3-2 2002-2010 年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值及 TC 指数年份 安徽茶叶出口值(万美元) 安徽茶叶进口值(万美元) TC 指数2002 2090 16.21 0.9852003 2066 26.91 0.9742004 2060 36.24 0.9652005 2979 67.09 0.9562006 3329 94.13 0.9452007 3756 100.26 0.9482008 3093 283.17 0.8572009 4420 297.18 0.8742010 7840 71.2 0.982资料来源:2003-2010 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和安徽省茶叶协会相关数据(二)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绿色壁垒的实施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有关报告,因绿色壁垒而产生的各种成本的增加占到了贸易总成本的 15%。苛刻的农残限量和繁多的检测项目使企业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检测费用、资金成本和设备购置费用。2009 年茶叶的检测项目比 2003 年大约增加 5 倍,所需费用上涨 8 倍多。2006 年,欧盟及德国制订的农残项目共计 227 项,其中有 207 项的标准限量为安徽省当时仪器的最低检测底线,所占比例为 91.2%,随着 2008 年欧盟新标准的出台,安徽很多茶企业需要购置更加灵敏、精确地检测设备及新试剂。由于各种农残项目的检测,茶叶通关时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缓。以出口日本茶叶为例, “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前通关时间一般为 10 天左右, “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后,随着检测项目的增多,出口茶叶在日本的通关时间延长到了 50 天,甚至有些企业在日本的通关时间长达 100 多天。长时间的产品滞压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在外包装方面安徽茶产品与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对包装也要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8 -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这样,企业运营的各种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大提高。四、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产生影响的原因(一)生产观念落后一方面,由于部分安徽省茶农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卫生以及健康观念意识相对淡薄。在栽培茶叶过程中,随意使用农药,致使农药残留问题严重。茶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以散装形式为主,使在茶叶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另一方面,安徽省茶叶出口主要面向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人们非常重视茶叶的品质和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对进口茶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检验标准。近年来,农药残留问题成为安徽省茶叶出口的主要障碍,落后的生产观念是造成安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最主要原因。(二)经营方式欠佳安徽省茶叶经营企业虽然数量多,但龙头企业少,分散经营仍占大部分。截至 200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 7000 余家,但国字号龙头企业只有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1 家,省级龙头企业仅有 19 家。2005 年以来随着茶叶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的取消,有大量没有经营过茶叶出口业务的内贸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竞相压价的方式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品牌数量多,但国际知名品牌少。全省范围内有品牌的茶叶不少于 500 种,其中只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几个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多数出口以定牌、来单加工为主,极易被其他同类产品所取代。竞相压价严重地影响了进口国相关产业发展,缺少知名品牌则无法在进口国占据稳定的市场地位,这种欠佳的经营方式导致进口国设立绿色壁垒的进一步加速。(三)行业管理滞后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30%的企业跨越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困难是信息不畅通。安徽省茶叶出口过程中,对绿色壁垒信息的获得相对滞后,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较长时间内,同类企业还在重蹈覆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农药残留的相关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9 -标准种类少,调整速度慢。2006 年 5 月底日本出台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中,涉及茶叶的农残限量指标从原有的 83 项提高到 276 项,自 1993 年以来,欧盟先后颁布了至少16 个涉及茶叶农残限量的法规,到 2003 年受检农残项目达到 193 项。国外的相关标准会根据茶叶生产和市场需求每 12 年修订 1 次。而我国针对所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国家强制性限量标准仅为 205 项,且调整周期较长。在面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时,就显得缺乏适应能力和对抗实力。滞后的行业管理给绿色壁垒提供了可乘之机。(四)国际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 国际上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 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茶叶出口国的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 是绿色法规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这为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先决条件。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0 -(五)保护本国利益限制有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或者因为某些政治因素, 假借环保、安全等名义, 制定各种限制标准。如:日本作为我国茶叶出口最大的贸易伙伴, 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采取类似原产地标准的措施, 给我国出口茶叶制造麻烦和阻力。(六)信息不对称目前安徽省的茶叶生产产业处在升级期, 基本主张都是扩种面积、提高产量, 没有充分体现生产的质量效益, 更不用说农残等隐形指标, 只有在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时, 主管部门才会开始重视, 但对于茶农来说还是缺乏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同时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对茶叶外贸合作方的信息掌握不全, 从一开始便会处于被动, 出现诸多问题时又因缺乏相关知识而无从应对, 最终只能失去市场份额。(七)茶叶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安徽省茶叶产品开始时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 标准制定比较低, 仅定有 A 级, 之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了 AA 级, 但比率很小。近日,记者从业界了解到,由卫生部、农业部共同发布的食品中百草枯等 54 种农药最大残留量新国标已于本月起执行。据了解,该国标有 7 种农药涉及茶叶,分别是:苯醚甲环唑(10mg/kg) 、除虫脲(20mg/kg)、噻嗪酮(3mg/kg) 、硫丹(20mg/kg) 、灭多威(3mg/kg) 、杀螟丹(20mg/kg) 、草甘膦(1mg/kg)等。至此,茶叶农残检测项目从原来的 9 项增加到 16项。而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为由,对茶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MRLs)标准,例如欧盟规定农残指标就有近 200 项,包括乙滴涕、2,4,5-涕、杀草强、敌菌丹(四氯丹) 、氯丹等等。日本超过 80 项。再加上很多小型茶企业对国家新型标准不甚了解,或是为了节约成本了而无视规定,导致茶叶农残量严重超标。(八)茶叶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我国茶叶虽然经营企业数量多, 但龙头企业少, 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 产品品牌多, 但国际知名品牌少。茶叶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外销茶基本上以散装为主, 仅仅是充当了国外品牌的原料, 受制于人, 难以开拓市场。例如, 乌龙茶是我国对日出口茶叶的主要品种, 但出口的绝大多数是散装原料, 基本没有品牌。而在日本的茶叶产业中, 深加工产品占到约 1/ 3。日本乌龙茶饮料畅销世界,主要茶叶原料由中国进口,但中国只赚了小部分的原料钱, 如三得利、朝日饮料、伊藤园, 大部分的利润被日本的企业拿走。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1 -五、安徽省应对茶叶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一)政府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对茶农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政府要在宏观上把握住造成茶叶农药残留的源头,颁布法令,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DDT 胺磷等在茶园中的使用,建立茶树病虫疫情的调查与监测,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向茶叶生产单位发布病虫情报、最佳防治期及防治使用农药,帮助和指导茶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各级茶叶生产技术推广植保部门结合自己业务工作,经常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茶农安全、卫生意识。通过加强对茶农的合理用药指导,抓好茶叶产地农药的源头控制。2 、推广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集约化 为了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的产生,便于宏观调控,必须推行标准化生产,改变粗放型经营,建立集约化的茶叶生产基地,鼓励茶农之间协议合作,实行股份合作制,由茶叶生产部门组织,技术研究部门参与,建立大面积的无公害绿色茶园,大幅度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增强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安徽省茶农的环保教育,使其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向茶农灌输绿色生产概念,重视对基地茶农的“绿色培训” ,引导农户科学种茶和科学管理茶园,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包装储运等。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对茶农的免费培训,对茶叶种植中农药的使用予以指导,植保员要负责做好农药采购和管理、施药人员和时间的记录,严格掌握茶叶安全间隔期,保证出口茶叶原料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要求。针对安徽省茶叶出口企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应鼓励企业整合实力,进行横向重组,组建“贸贸”相结合的企业集团,既可由大中型国有企业组成,又可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组成,避免出现众多企业竞相压价的无序竞争。针对生产与经营脱节的情况,鼓励企业综合经营,进行纵向重组,组建新型“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展订单式生产经营,茶农按照出口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这样可以保证出口企业收购的茶叶符合相关国家的绿色标准,有效应对绿色壁垒。政府及茶叶行业协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重要性,组成专门机构及时搜集、反馈国外针对茶叶的绿色壁垒变化情况。日本、美国和欧盟是安徽省茶叶出口的三大市场,应特别加强对这几个市场的绿色壁垒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出口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要加大标准制定和修订力度,缩短标准制定和修订周期,将国际标准作为国内标准的适用基础,争取国际标准制定和修改的话语权。(二)茶叶生产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2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安徽省茶叶的现状决定了安徽省茶叶绿色营销除了存在“茶企+基地+车间+员工”的模式外,还会大量存在“茶企+基地+茶农”的模式。绿色营销是系统工程,茶企必须重视对员工、基地茶农的“绿色培训” ,向员工和茶农传授和灌输绿色营销思想,传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这样既有利于企业销售,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例如:2000 年,金寨的齐山和石门的红桃两个县在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并连续三年请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教授进行现场指导。他们对大量“一老二稀三分散”的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并培育和发展“无性系”茶来避免茶叶退化;他们把低产农田全部改种茶,使茶园面积进一步扩大。他们还积极实施“三禁三改”:(1)禁止施化肥,改用沼渣沼液、饼肥、绿肥、农家肥等有机肥,并在茶园挖深沟吊槽埋青杈。过去因茶园过量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增加了茶叶的化学残留物质,降低了茶叶质量。现在改用有机肥之后,提高了茶叶品质。 (2)禁止在茶园喷用高毒化学农药,改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防治了病虫害。 (3)禁用除草剂,改为人工除草和就地埋草。这些措施为培育有机茶创造了条件。国家权威机构先后 6 次对齐山和红桃村的土壤、茶叶取样检测,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为该村颁发了有机茶生产证书、加工证书、贸易证书;国外有关机构经实地考察、检测后认为,该村茶叶完全符合瑞士国家茶叶卫生标准,领到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现在该村每年生产有机红茶近 4 万公斤,有机绿茶 1.1 万公斤。红茶全部由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销往西欧。经过认证后的有机绿茶每公斤价格比原来高 40 元,红茶每公斤高出 2 元,全村每年增收 40 余万元。现在村民茶叶收入占全部收入的 1/3。2、收集与发布茶叶绿色信息茶企应主动从各种途径收集茶叶进口国的市场需求与价格、进口检测标准、茶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绿色食品分销渠道等信息,收集国内外绿色生产级数与有机肥、绿色农药等信息。同时借助国内外茶叶专业网站和贸易网站发布茶企绿色食品信息。3、茶叶绿色食品研发与生产首先,茶企生产茶叶必须确立绿色标准。安徽省绿色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必须按国外技术标准执行,应积极参加国际有机农机运动联盟(IFOAM) ,如日本农林水产省指定的有机 JAS 规格美国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的认证,按照国际标准生产茶叶绿色食品。其次,应加强对茶叶深加工的开发,丰富茶叶绿色食品的发展空间。再次,改善茶叶包装。按绿色环保的要求,采用中国工艺陶瓷、纸盒、竹筒等相对环保的绿色包装。包装设计要突出绿色特征,既要反映进口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社会文化习惯,又要体现中国文化。4、茶叶绿色品牌建设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3 -茶叶品牌战略与绿色营销战略相辅相成。茶企,包括生产企业与进出口企业均可进行品牌建设,亦可借用商标权属于政府部门的茶叶区域品牌的证明式商标。茶企在进行品牌命名时要考虑“绿色” , “健康” , “环保”等特征,并注意到品牌命名在进口国市场的通用性和国际性。在品牌推广时突出“绿色” , “天然”与“中国茶文化”等品牌文化内涵。5、茶叶绿色食品分销策略茶企可以积极参加有影响的农产品、经销商展览会。在国外市场可通过绿色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在连锁超市与大卖场的绿色食品专柜和绿色食品连锁专卖店销售茶叶绿色食品。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国外建立公司直接控制的销售机构。6、茶企绿色营销的融资策略茶企开展品牌建设和绿色营销战略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单纯靠自身积累,我国茶企目前现状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茶企,包括生产企业与进口贸易企业可通过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和吸引对茶叶生产及深加工有兴趣的、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参股或控股等途径解决茶企发展资金的“瓶颈” 。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4 -参考文献1 周萍.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2010,(20):8-9.2 马章良.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方略J.改革战略,2011,(1):16-17.3 万华.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农业经济,2004,(4):11-12.4 陈昕.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23-24.5 张静.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文,2007,(8):15-16.6 邹晓琴.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5):2-4.7 王素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8,(3):9-10.8 张婧.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探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3):2-3.9 周净.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对技术壁垒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1-2.10 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7,(3):2-3.11 罗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5,(11):5-6.12 孟昭香.浅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和对策J.理论经济,2008,(28):133-135.13 于东.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出口策略分析J.对外开放,2008,(30):14-15.14 鲍晓.解决农残问题,扩大茶叶出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7-179.15 赵红鹰.加入 WTO 对中国茶叶的影响与对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33-235.16 Inernational Tea committee:World Tea StatisticsM.London ,1998:133-137.17 M.Gill.Specialty and Herbal Tea:in Tea Cultivation to ConsumptionM.Chapman,1992:513-534.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5 -致 谢本论文一直是在导师郭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郭云老师治学态度严谨,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可亲。并且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郭云老师不断对我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使得论文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更多的理论和实际上的新问题,找出来自己的不足,做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班的全体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配合,是他们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在两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成长进步。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