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巢湖市的撤销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摘 要2011 年 8 月 22 日,安徽省政府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调整部分行政区域规划。三分巢湖,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分别获得原巢湖部分行政区域,形成安徽省中部地区新的城市格局。巢湖市在皖江中部四市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自身发展缓慢,且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三个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最终巢湖三分。合肥独占了第五大淡水湖,意欲构建”大合肥“;马鞍山得到了两县之地,摆脱了地域狭小的困境;芜湖获得了安徽县级经济的领军县,扩大了发展空间。而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巢湖可以得到统一、合理的治理,省内国土开发格局与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同时也有利于视线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进程。整体上来说,安徽省在地图上减少了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却成就出三个未来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可见,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市场经济下合理流动中一次非常明智的政府决策。关键词:行政区域调整 巢湖 区域发展ABSTRACTAugust 22, 2011 and anhui province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cancellation chaohu and adjust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area of planning. Three points chaohu, hefei, wuhu, ma on shan three cities from the original chao lake respectively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s, formed in central China city in anhui province new pattern. In chaohu wan jiang city economic strength in four central relatively weak, their own development is slow,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s blocked the other three cent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finally chao lake three points. The fifth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 in hefei exclusive, intended to build “big hefei“; Ma on shan got two county land, and get rid of the regional narrow problem; Wuhu won the county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the leaders in the county, expanded development spac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chao lake can get uniform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province with the pattern of land development resources are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also be helpful for view equal public services,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Whole say, anhui province on the map to reduce a less developed city, but the three achievements futur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city, visible,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is the rational flow of a time in the very wise government decisions.Keywords:Administrative area adjustment Chaohu Regional development目 录一、巢湖市撤销的背景及原因 1(一)巢湖市经济发展缓慢实力较弱 .1(二)巢湖市的撤销是周边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 .2二、行政区域调整对合芜马三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4(一)合肥市环抱巢湖形成合肥经济圈 4(二)马鞍山市打破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壁垒 .5(三)芜湖市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 .6三、行政区域调整给安徽省整体上带来的影响 .8(一)有利于巢湖流域综合治理 8(二)优化国土开发并提升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8(三)优化资源配置及加速城镇化进程 9(四)提高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1一、巢湖市撤销的背景及原因2011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撤销巢湖市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皖政(2011)87 号)。不久,国务院对此进行了批复。于是乎,地级巢湖市被撤销,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而新设的县级人民政府驻卧牛山街道,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由我们的省会合肥市代管。而原巢湖市下辖的几县也都重新划分了归宿: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也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毗邻长江,因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得名,撤销前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与同处江北的合肥以及江南的芜湖、马鞍山相邻,都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员。巢湖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合九铁路及合宁、沪蓉、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巢湖市 182 公里,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巢湖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 34 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巢湖还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同时巢湖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 130 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然而巢湖市原辖区四县一区,工业不发达,旅游业也没有崛起,没有领军的产业,而四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邻城市的影响,而且在周边城市逐渐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情况下,巢湖的经济发展更是受到挤压。而巢湖水系的管理体制不顺,对巢湖市,乃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很大制约。(一)巢湖市经济发展缓慢实力较弱巢湖市是一个区位独特的地方,襟江而又拥湖,因而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座“鱼米之乡”。安徽境内长江约 400 公里,沿江自上游到下游分布着巢湖、芜湖、马鞍山等地区,除巢湖在江北,其余都在江南。合肥虽不在长江边上,但和上述三个地区都同属于皖江城市带地区。但一直以来,巢湖的工业经济始终无法顺利发展起来,无法带动巢湖经济的发展,巢湖的经济体量与周边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相比,差距日益加大 1。从区域面积来看,合、芜、马三市的面积分别为 7029.48 平方公里、3317 平方公里和 1686 平方公里,而巢湖市的面积为 9423 平方公里。而就经济发展而言,巢湖市 2010年 GDP 总量仅为 615 亿元,相比合肥的 2702.5 亿元、芜湖的 1108.6 亿元,显然落后了一大截。再看 09 年,同样如此,巢湖市的 529.39 亿元与合、芜、马三市的 2102.12 亿元、902.00 亿元、665.89 亿元相比,仍是落后。观之区域调整前半年的 GDP,329.7 亿元,仍旧无法与三市立于同一水平。而巢湖市近年 GDP 在全省的排名情况也令人堪忧。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12010 年仅排名第 10 位,比之第 11 位的淮南仅仅高出 8 亿,2009 年也同样只排名第 10,而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的 GDP 近年都位列省内三甲。巢湖在四市中面积最大,人口也最多,然而 GDP 常处于末位。巢湖的经济体量与其管辖面积作比,是“小马拉大车”,以至于“马和车都累”。这样一个空有大面积土地资源与大量劳动力的城市,经济发展却是如此缓慢,资源的配置着实不合理。巢湖市的资源不可谓不丰富,既有国道又有水路交通不可谓不发达,滨湖临江,地理位置不可谓不优越,然而没有特色产业,工业不发达,经济体量小,发展速度缓慢。巢湖原辖四县一区,居巢区、庐江县紧邻合肥,无为县、和县与芜湖市、马鞍山市隔江相望,四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邻城市的影响,巢湖市内部辖区的联系不紧密,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巢湖市的发展。而市区较小,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商业发展程度也只是一般,而下辖县中无为经济较好但与巢湖联系不足,庐江渔业一般,含山、和县更是农业为主,大量未开发土地,整体经济欠发达。因此,巢湖市的经济状况在全省并没有较大优势和特色,甚至可以归于落后,将其拆分解体,不会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反而会有利于某些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2。(二)巢湖市的撤销是周边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90 年代初,当时的安徽工业龙头马鞍山,由于地域狭小,曾提出跨江向原巢湖地区的和县发展的想法,但在 1998 年前,进行皖江开发和区划调整实际上是不具备条件的。在经济疾飞的同时,沿江岸线资源被大量消耗。很快,马鞍山的非钢产业就出现发展乏力的症状。随后,在“九五”和“十五”的规划中,作为皖江经济的龙头芜湖就曾提出借鉴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跨江发展的成功经验,在长江北岸建设沿江工业园区和物流中转基地。尽管当时安徽省政府同意了规划,但由于长江北岸的无为县、和县归巢湖市管辖,致使规划无法实施。合肥作为省会,无论在面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上均在安徽省内占比不大,在全国的同类城市中也偏小,合肥市在巢湖边布局了滨湖新城,但受限于行政管辖的关系,如何和巢湖边上的巢湖市连接在一起有一定的困难。“九五”和“十五”时期在省会城市中相对落后的合肥也也把重振的希望押在水上“飞跃”巢湖,融入长江经济带。据悉,本世纪初安徽省曾有过一个“T”形发展战略,试图把省会合肥,通过巢湖连接起沿江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形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经济带,但由于巢湖市的经济实力较弱,最终没有成形。实际上,安徽省目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当年的“T”形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2010 年 1 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这是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规划明确以“一轴两核两翼”的区域结构发展,其中“两核”即合肥、芜湖安徽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要打造合肥和芜湖这两个增长极,拆分实力最弱的巢湖市势在必行 3。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2同时安徽成立了江北产业集中区和江南集中区,其中江北产业集中区位于巢湖市和县境内,规划面积 220 平方公里江北产业集中区的设立有利于与芜湖、马鞍山两岸互动、跨江发展。因此,如若巢湖三分,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将合肥、芜湖、马鞍山正式连在一起,三者在钢铁、汽车、家电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优势。而芜湖和马鞍山和长三角则是无缝对接,或将有效地促进上述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三分巢湖市,是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32、行政区域调整对合芜马三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原来的合巢芜马地区存在着四个行政中心,如此小的区域内四个行政中心都想做大,彼此争抢有限地资源,最终谁都无法做到。区划调整后,只剩下合马芜三个行政中心,合肥、芜湖、马鞍山具有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调配更多资源的能力。三市连成一片,所形成的集群效应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安徽真正融入长三角的步伐,甚至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一)合肥市环抱巢湖形成合肥经济圈合肥自区域调整中获得了庐江县,而省直辖县级巢湖市也由合肥市代管,实际意义上等同于县级巢湖市即居巢区同样归于了合肥市的版图。合肥所管辖的面积扩大了 435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 220 万,扩张后的合肥人口达到 720 万,面积达到 11400 平方公里,人口面积大大的超过了南京,而且居巢区进入合肥,使得合肥市区未来拥有六大城区庐阳,瑶海,包河,蜀山,政务,居巢。而此次区域调整,合肥市最大的收获,便是随着居巢区与庐江的划入,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成为了合肥市的“内湖”。从经济上说,合肥得到了一个经济体量过百亿的居巢区,各大商业巨头不会放弃这次良好的机会,未来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发展将迅速增加。南昌、太原等城市势必被甩远,合肥初步具备了与长沙,郑州相抗衡能力。区划调整后,合肥将成为一个环巢湖的大城市,使得合肥实现拥抱巢湖、南接长江的崭新城市发展格局。区划调整直接扩大了中心城市用地与功能重组的空间,为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区域调整为合肥提供了向南发展的空间,一个“大合肥”即将出现。而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国中东部在继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诞生后,又将形成一个特大城市圈合肥经济圈。原巢湖与芜湖、马鞍山、滁州同为南京都市圈城市,其与南京及整个江苏的联系也相当密切。此次区域调整,虽然仍有三县在南京都市圈内,但是合肥经济圈也因获得了巢湖主城与庐江县,在与南京都市圈的竞争中增添了筹码。目前,许多安徽城市出现了区外联系增长远远大过区内联系的现象,如马鞍山在社会消费等方面已经同南京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强度远远超过了同合肥的联系,每天都有来自南京大商场的班车,把马鞍山人源源不断地拉到南京购物。省域周边其他大城市虎视眈眈,省内其他中心城市的上升,使合肥作为安徽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市场与腹地不断缩小,发展空间受阻。如果没有应对之策,南京的势力范围有可能进一步延伸至芜湖,迫使合肥成为边缘性城市。该种局面一旦产生,安徽的多数城市将处于离散状态,整个省区经济势必缺乏内聚力。原来的安徽省行政区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作为省会的合肥一直遭到省内其他地级市的质疑,经济辐射影响一直有限。本来合肥作为安徽的中间地区,应该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原因一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作为省会来说,省内 GDP 虽然位居省内三甲,但并没有给其他市县带来多少好处。而合肥经济圈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4的形成,将大大增强全省省各个地区的整体性,提高省内其他城市的向心力与归属感,使省内各个地区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其实被拆分的巢湖市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向巢湖发展,开始在巢湖东北岸重点打造滨湖新区,也有意建立环巢湖经济带地区。而原巢湖市作为一个经济带动能力差的中心城市,没有强势的产业基地,也没有资金来源,又不具备人才保留的资本,更无力发展管辖的四个县城。其实下属四个县无为、含山、和县、庐江早都身在曹营心在汉了,都一心向往周边合宁芜马等大城市,也许连居巢区都向往成为合肥的一部分也说不定。如此看来,如果继续保留地级巢湖市,不但只剩一个空架子,还会使得安徽省一个本来极具发展优势的地区就此沉没,极大的浪费各种资源 5。因此,巢湖被安徽三大城市瓜分,未尝不是好事,可带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居巢区,临近合肥滨湖新区,各大商业巨头不可能放弃这次巨大的发展机会,可以预见,未来的居巢区,必将成为合肥的又一新的大商圈,成为合肥又一个商业中心。新的巢湖市可以轻装上阵,跟过去的居巢区比,功能更加完善,人才更加多,发展肯定会更快,可以得到合肥的产业辐射和政策扶持,给合肥做配套产业,将未来的巢湖市打造成一个高新产业群,多引进基因工程、生物工程项目,同时控制环湖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把巢湖资源真正用到产业发展上,创造更多的产值和就业,将巢湖打造成合肥的后花园。(二)马鞍山市打破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壁垒首先,我们来分析马鞍山市在区域调整后获得的资源及优势。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归于马鞍山的麾下,为土地资源缺乏的马鞍山市新增了 2240 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以及 98 万的人口数量,扩张后的马鞍山面积与人口几乎翻了一倍。作为安徽省工业龙头的马鞍山,其发展最大程度上受限于地域狭小。这次的划分对于马鞍山,无异于雪中送炭,没有这次划分,马鞍山的发展空间将无从扩大,永远都只是一个人口少、面积小的城市,百万人口大城市一旦无法建立,将有可能被芜湖兼容,至少省内第三的位置将不保。但经过这次区域调整,马鞍山大大甩开了省内其他竞争城市,磨灭了蚌埠、宣城、滁州追赶马鞍山的希望之火。在安徽省,马鞍山经济体量将完全有可能全面压倒安庆,成为全省第三。有人曾言,和县、含山是两块菜地,其实这是对两县的不了解。表面上看,和县经济总量仅 80 多亿,含山才 60 多亿,两县之和不如当涂,但是必须看到,和县有着非常好的资源:江北集中区的 80%还在和县,在马鞍山,而不是在芜湖。郑蒲大港在和县,在马鞍山,不在芜湖。江北产业集中区 220 平方公里,其中近 200 平方公里在和县,这就为未来马鞍山上马大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郑蒲大港是安徽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着手点。郑蒲港位于和县境内,长江下游北岸,地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芜马巢集中区省直建园区,上游距芜湖 45 公里,下游距南京 54公里,可用深水岸线 9 公里,拟建设 1 个 5000 吨级集装箱泊位和 2 个 5000 吨级件杂货泊位,兼顾万吨级船舶停靠,设计吞吐量为集装箱 15 万标箱、件杂货 150 万吨。这个港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5未来的前途在马鞍山港和芜湖港之上,原因很简单:马鞍山和芜湖都没有更多的深水岸线,大量岸线资源已被马钢、海螺等企业占据,而郑蒲是处女地。此外,郑蒲背后是 200平方公里的江北集中区。这个集中区是安徽发展现代制造业最好的区域,它在黄金水道上、土地平整、劳动力丰富,距离淮南煤炭基地、庐江铁矿、霍邱铁矿距离都很好。且有淮南铁路、宁芜铁路在侧,马钢、海螺等大型企业为依托,且靠近长三角,放眼全省没有比这块区域更好的地方了 6。得到江北产业集中区与郑蒲大港,马鞍山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大。和县、含山历史上曾归属过马鞍山:1958 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从马鞍山建市一开始,和县、含山就属于马鞍山市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市的创立发展也有和县、含山人的一分劳动,和县、含山人对马鞍山有感情。和县、含山两个县划归马鞍山之后,真正的影响应该是在马鞍山长江大桥修成通车之后再出现。和县和含山两县有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有汝山湖、香泉地热、陋室、霸王祠、褒禅山等大量旅游资源,和县也号称南京的菜篮子,其农产品资源市场前景看好。而和县和含山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磷矿资源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马鞍山自身土地面积小,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现在马鞍山正在采取东扩南进的发展战略,向南已经发展到当涂那一块。现在和县、含山划归马鞍山之后土地面积扩大,可以很好的打造大马鞍山。如果说马鞍山是南京的后花园,那么和县、含山可以说就是马鞍山市区的后花园。同时和县、含山两县旅游资源丰富、靠近长江,有助于马鞍山旅游地产和港口的开发建设。而和县、含山实际上可以发展成为马鞍山的卫星城,与马鞍山优势互补,发展配套产业。商贸、休闲娱乐、咨询设计、教育医疗等产业都可以共享,和县、含山可以利用马鞍山市区的优越条件,马鞍山市区的这些产业则可以扩大消费群体。(三)芜湖市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新的区域规划,芜湖市获得了无为县与沈巷镇,获得面积 2651 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55 万。原巢湖市下辖的无为县,虽然号称国家级贫困县,但实际上已经是安徽县级经济的领军县,其实力和肥东、肥西不相上下,2010 年经济总量 219.5 亿,吞并掉无为的芜湖,2010 年经济总量实际上已达到 1327 亿。无为县城规模迅速扩张,其境内的二坝有上海华谊超级石化项目,高沟是著名电缆之乡,产值超百亿。无为划归芜湖,芜湖自此跨江而治,对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房地产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无为县总面积 2449平方千米,总人口 141 万人(2007 年末),全县辖 19 个镇、4 个乡,无为县如今成为芜湖的城西板块,扩大了芜湖的整体版图,人口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除此之外,无为作为一个连续 7 年成为安徽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的县城,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目前仍在加快转型升级。2011 年上半年,无为工业经济呈现出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 1.98 亿度,增长 41.4%;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 59.3 亿元;全县 24 个行业产值持续增长,增速超 50%以上的有 20 个,超 1倍以上的达 12 个,其中电缆及配套产业完成产值 161.3 亿元,同比增长 64.7%。无为划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6给芜湖,使芜湖在长江西岸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使芜湖在未来发展中的港口和大运量工业企业有合理的布局点,使芜湖的一部分传统产业得以向江北转移,也使芜湖的旅游业有文章可做(如芜湖的传统八景之一蛟矶烟浪就在无为)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城市。沈巷镇划分至芜湖,这是地理、心理的必然。沈巷镇紧靠芜湖的江北根据地裕溪口,沈巷的繁荣便是因芜湖长江大桥而起。沈巷镇没有随和县划归马鞍山市,正是因为没有马鞍山长江大桥连接,若是划归马鞍山也无法发展起来。沈巷作为芜湖长江大桥的北桥头堡,是安徽省江北集中区的起步区,前景一片光明。区划调整后,芜湖迎来经济腾飞的历史新机遇。目前“大芜湖”的建设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枢纽,以建设芜湖铁路客货运站为龙头,规划建设民用机场,无为加入芜湖“大家庭”后,芜湖的航运又将取得长足的进展,自此芜湖将形成“大交通“发展格局。随着这种”水陆空“交通体系的完善,芜湖在未来几年内将建设 4 个物流园区,8 个物流中心和 9 个配送节点,打造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中心,并依托无为强大的经济力量和芜湖众多大企业的支撑,逐步打造成为国内外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实现“大芜湖”经济圈指日可待 7。未来,新芜湖将成为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一线经济强市。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73、行政区域调整给安徽省整体上带来的影响行政划区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息息相关的,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二者并不是很协调,因而各地区关于行政划区的调整是很正常的,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国内许多行政划区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人为地隔断了区域经济、人文、民俗等各个方面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行政上的无法统一,从而使许多传统上类似的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地方对上级政府部门的离心力进一步加剧,国内许多地方以发展经济为名向经济发达的相邻地区靠拢。因此,此次巢湖市的撤销,也为今后国内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必将为将来中国新的行政区域的形成,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典型案例。而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行政划区调整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通过集聚和联动效应,往往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8。(一)有利于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此次区域调整有利于加强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巢湖的污染一直是面源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渗入,这和原地级巢湖市沿湖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域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巢湖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巢湖跨合肥、巢湖两市,没有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治理和保护难度很大。区划调整后,巢湖流域将主要集中于合肥市,并且设立了专门的巢湖管理机构,可以实现政策的统一执行,措施的稳步到位。同时,合肥市还可以通过宏观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巢湖周边发展旅游业,更好地解决巢湖面源污染的问题。通过区划调整,可以实现对于巢湖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护,将有力促进巢湖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系管理,同时能够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皖江两岸资源,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优化国土开发并提升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此次区域调整同时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培育壮大核心增长极。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最具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受长江及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空间的拓展受到了重大影响。行政区划调整,破除了皖江城市带的空间障碍和行政壁垒,为产业落地开拓预留了巨大的储备用地,顺应了皖江城市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芜湖、马鞍山等城市能够做到跨江而治,拥江入城,这对于滨江城市跨江拓展生长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皖江地区是安徽经济的精华所在,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但与长江流域的南京都市圈、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相比,皖江地区的中心城市空间规模相对偏小,偏江一隅的不平衡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8发展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满足大规模产业资本转移的需要,难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优化中心城市的行政区划格局,奠定合肥市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幅员基础,实现沿江城市跨江发展,做大做强合肥经济圈,加快构建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发展轴,形成与长三角全面对接的空间开发新格局,打造中部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群,培育引领安徽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为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强大支撑 9。(三)优化资源配置及加速城镇化进程新的区域规划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马芜三市是安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安排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地区的中心城市能级和综合承载能力将会显著提升,可以积聚更多产业和人口,更好地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同时能够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皖江两岸资源,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皖北、皖南和大别山区加快发展,推动形成全省各区域经济板块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未来加快推动合淮同城化发展,形成合肥与六安、淮南、蚌埠、滁州、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池州等“1+9”模式的江淮城镇群,从更大范围上促进各市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最大程度上促进江淮城镇群的崛起。(四)提高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新的区域规划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依托中心城市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较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同时,巢湖市所辖县区与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地缘相邻,人缘相亲,风俗民情相同,经济来往密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融合度越来越高,调整行政区划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9四、结语此次划分区域调整,是市场经济下合理流动中一次非常明智的政府决策。安徽省没有流失人口,也没有丢失地图面积,更没有丢掉任何资源,只是在地图上减少了一个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城市,但却成就出三个未来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 10。新合肥今后将成为国内重要的省会城市,新崛起的超级城市之一,这对安徽来说意义重大。这次行政区划调整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安徽发展阶段性要求,是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安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影响深远。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10参考文献1 杜鹃.三分巢湖:期待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J.科技中国,2011,(10):44-47.2 郭振淮.经济区与经济区划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136-138.3 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57-59.4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1,146-150.5 王梦奎.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1-39.6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98-402.7 戴伯勋,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67-169.8 Edgar hoover, M. The regional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0,239-243.9 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1-246.10 刘溢海,李雄诒.发展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89-19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