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阳光电源为例

上传人:QQ40****828 文档编号:44291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阳光电源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阳光电源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阳光电源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阳光电源为例 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经济学 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装订线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阳光电源为例摘 要目前,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迫在眉睫、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无疑是最可行的出路。所以,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早,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大量资本蜂拥而入。但可再生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各种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文献分析法,以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为样本,为企业的发展对策选择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并且,通过研究分析,丰富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对策选择,揭示出一些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于其他方面的支持需求。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能源危机 可再生能源 企业对策选择 ABSTRACTAt present,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is imminent,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the most feasible way. Therefore,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develop renewable energy as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of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limate change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increase give aid to strength. Foreign countries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first,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starts later, but development is swift and violent,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capital swarm into. But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various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in order to Hefei sunshine Power Corporation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 as sample,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ounded our country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choice, reveals some of the difficulty that faces i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for other support demand. Finally, I hope through this article research,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Keyword:Energy crisis Renewable energy Strategic choice of enterprises目 录前言 1 一、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问题2(一)现状分析2(二)问题 31、技术总体水平较低 32、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明显偏高 33、融资渠道不畅 34、政策落实不到位 4二、阳光电源的现状分析5(一)优势 5(二)劣势 5(三)机会 6(四)威胁 6三、阳光电源发展的对策建议7(一)正确选择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项目方面的发展方向 7(二)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 7(三)拓宽融资渠道 8(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0前 言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在不断增加。现阶段,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化石资源已经解决不了各国发展的需求,并且由于使用化石资源造成的污染也让各个国家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根据世界能源权威机构的分析,石油剩余可采年限仅有 41 年,其年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 40.5%;天然气剩余可采年限 61.9 年,其年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 24.1%;煤炭剩余可采年限 230 年,其年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 25.2%。而我国的的化石能源也紧缺的越来越严重,2009 年我国总消费 31.0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3%,其中煤炭消费量30.2 亿吨,比上年增长 9.2%;原油消费量 3.8 亿吨,增长 7.1%。净进口原油 1.99 亿吨,增长 11.2%,而且增速普遍大于去年,这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呈加速增长趋势。而 2009年的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 50%的警戒线,达到了 51%。 1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国家把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方法确定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其大力扶植。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较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应。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可是高速发展的背后,各种问题也是日益凸显。面对这样一个新生的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这对于国内该行业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该方面的研究,指导国内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战略研究,选择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全球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国内同行业企业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推动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之道,创造绿色电力。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将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成长。同时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危机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一、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问题(一)现状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到来,能源领域的变革势在必行。我国抓住这个关键的时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事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能、水电装机容量和煤炭产量均处于世界第一。欣喜之余,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因为我国的国情,人均占有量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力量有限,难以独自扛起可再生能源发展这面大旗。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增长同时,中国的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太阳能、风电、水电、核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下表是来自文献的数据资料整理而成,见表 1-1。表 1-1种类 统计年份 单位 中国 全球 中国占全球比重(%)分列前三的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量2007 万 kW 1480 1987 74 中国、美国、德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2007 万 kW 7990 14558 55 中国、美国、土耳其光伏电池产量2008 万 kW 260 680 38.2 中国、德国、日本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目前有 789 家太阳能光伏企业、237 家太阳能光能企业、266家风能企业、 89 家生物质能企业、18 家储能企业、36 家地热能企业、641 家国外及国内相关行业企业、以及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就数量来说,已经是相当的多了。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行业起步晚,资金技术水平比较有限,所以真正形成规模的,并不是很多,有用自己专利技术的就更少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也是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二)问题1、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大多出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小、集中程度低,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除水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并且,我国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的专门机构尚不多见。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不一,质量不等,以及地方各自为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技术障碍,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本地化制造比例较低。薄弱的制造业还会使技术产业化存在障碍,造成长期以来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工程造价居高不下,有时还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要备件。其结果让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水平大大高于常规能源的电价水平。 22、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明显偏高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高价格是影响其推广使用的最大障碍。因为技术复杂、规模偏小, 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单位投资成本普遍高于常规能源, 导致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单位成本也很难下降。目前, 产品成本比常规能源低或相当的只有太阳能热利用、地热直接利用、沼气, 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均高于燃煤发电和水力发电。而且,过高的融资成本又进一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大大高于常规发电的主要原因在于:常规电力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农业产量地降低等方面的“外部成本”转移给了社会,使常规电力成本低于实际水平,成本没有全部在其电力消费价格中体现出来。这种影响除了使可再生能源价格大大高于常规电力外,还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并且,由于成本过高,最终会限制可再生能源市场容量的扩大。另一方面,狭小的市场容量又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带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使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给政府、银行和民营企业对投资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的信心不良影响。 33、融资渠道不畅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通常包括财政融资和市场融资。在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初期,因为投资的单位成本比常规能源高, 投资回收期长且风险高, 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 所以需要政府财政融资。然而,到目前为止,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正式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没有为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设立类似常规能源的固定资金渠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3道, 投资者经常受融资渠道不畅的困扰。从我国国内情况来看,由于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不明朗,国内的银行贷款审批严格, 取得贷款特别是超过 15 年的长期贷款难度较高。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 尽管国际贷款期限较长,但现在国际金融组织已经取消了原来对我国的软贷款。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不仅谈判过程长,而且审批程序繁琐, 造成贷款成本较高。融资障碍造成的资金来源不足阻碍了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 使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企业难以达到经济规模, 应有的规模效益体现不了, 影响了各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信心。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部分项目已经初步具备了商业化的能力,市场融资相比较财政融资而言,作为社会资本的融通,其社会化增加了融资渠道,使投入增加;而且市场融资的产权明晰有利于实现资本利用的高效率和低风险,有效地克服了财政融资的缺陷,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金来源的最佳选择。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融资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缺乏有效地融资机制,使得市场融资这一措施的效力打了不少折扣,影响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44、政策落实不到位我国曾经出台了一些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和研究开发政策等,然而,在政策执行效果方面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所制定的政策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政策以及激励措施不够。因为缺乏目标机制,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影响了开发商的投资信心;缺乏竞争机制,使得目前可再生能源价格的降低缺少压力,开发商与电网之间难以就电力的供应达成协议。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下,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较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支持和激励。但是,目前政策体系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经济激励力度不够,相关政策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不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虽然我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但是对于可再生能源这样一种新兴的企业来说,起到的作用还是不够的,在市场的竞争,市场分割等多个方面,国有企业都存在着很多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存在下去,必然导致我国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成长更加艰难。 5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42、阳光电源的现状分析阳光电源成立于 1997 年,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专门研发队伍,具有可再生能源电源行业丰富的研发经验和领先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生产的光伏逆变器在国内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企业法发展的动力源,先后取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在全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1 年 10月成功上市,更加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6为了对企业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先通过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企业。(一)企业的优势1、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阳光电源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可再生能源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省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注重创新型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公司连续多年保持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本公司的主导产品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市场占有率多年来稳居国内市场第一位。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公司光伏逆变器 2010 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42.8%,大幅领先于其它竞争者。3、产品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已批量销往国外产品现已通过 TUV、CE、UL、DK5940、CSA、CEC 等多项国际认证,批量销往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并远销美洲、非洲及东南亚地区。(二)企业的劣势1、专利技术少,核心竞争力不够强阳光电源虽然有一些专利技术,但是数量不多,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企业相比,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2、成本材料高,投资回报率小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一些上游企业销售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小。3、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可再生能源企业属于高技术企业,投资在研究开发上的经费很多,风险相对较大,在融资方面难度也比较大。4、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管理层效率不高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5由高技术人才担任了一些部门岗位的领导,其本身对管理并不在行,导致管理效率降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资源。5、人才流失严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的问题很严重,一些员工来企业一两年,经过企业的培养,具备了一定能力和经验后,其他企业以高薪挖走,这同样浪费的企业的资源和精力。(三)发展的机会1、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在未来取得优势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未来的竞争取得优势地位。2、宏观经济走势良好,经济环境不断改善。虽然全球经济危机仍然未完全结束,但是国内的发展稳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3、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新时期,国家提出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共同点,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的需要。4、人口素质提高,思想观念更新,需求可再生能源产品人们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对于可再生能源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5、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促进企业全球化中国加入 WTO,企业借助这一平台也融入了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中。6、全球面临能源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全球都在寻求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企业做的就是它们在寻求的。7、新的消费热点将在未来形成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产业,待产业成熟后,企业的产品会成为未来消费的热点。(四)存在的威胁1、高科技产品更新周期快,产品寿命周期短科技进步的迅速,新产品不断出现,如果企业没有更快的拿出自己的新产品,将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2、产能过剩 7加入该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需求有限,供大于求将导致企业的产品利润减少。3、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球化之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有些差距,加之政策不到位,竞争中处于被动,压力不断增加4、资源危机导致成本价格上升企业产品的成本因资源紧张而提高,使得企业的利润再次减少,生存更加艰难。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6三、阳光电源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正确选择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项目方面的发展方向首先,分析下表:表 3-1 全球可再生资源潜力种类项目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 海洋能 天然水气合物核能理论资源量(亿toe)130 万/年 1400/年 600/年 3400 万 130/年 20 万 1400可开发资源量(亿toe)大于 1.3万/年46(陆上)/年48119/年 1200(4050 年内经济可采)11/年 - -资料来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8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其次就是风能。根据这样的资源现状,确定以太阳能发电为核心,风能发电为重点的发展方向。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因此,光伏发电应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数年内,技术进步会使得风能的成本将渐渐接近甚至比常规能源更低,而且,我国已有了数个大型风场,风能发电已经具备了初步市场运作的条件。因此,风能发电可以作为近期中期的发展重点。 9(二)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这个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从微观上来说,就是能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吸引客户,又能从中以多少的成本,取得可供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收入。因此,可以说技术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源。同时,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成本降低,使产品的更有价值,更具有竞争力,降低企业的风险。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7因此,建议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多下工夫,该投入的资金只能多不能少,要尽可能的掌握几项核心技术,专利技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其次,需要引进人才。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无论是研究开发,还是管理经营。当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裁员的企业很多,借助这一机会,广纳人才。引进人才后,要以好的制度和待遇,留住人才,注重培养,让他们成为企业的员工后,有好的发展空间,也有好的待遇。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要分配在他们适合的岗位上,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后,企业也可以先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研究,改善,变为自己的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10(三)拓宽融资渠道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市场对开发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市场风险大,开发周期长,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往往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融资渠道。因此,企业可以考虑从债券融资和企业内容融资开始,待企业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上市融资,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其次还可以向政府寻求帮助,进行政策融资,建立专项的扶持基金,例如可以设立太阳能产业专项基金。太阳能尤其是光伏发电需要的投资很大,而从事这一产业的主要力量是民营企业,资金问题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除采取必要的融资措施外,还可以设立太阳能产业投资基金。目前设立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环境已趋于成熟,如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合伙企业法已经开始施行,因此,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也具备的建立的基础。(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可再生能源开发面临的困难之一;其次,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周期长,风险大,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企业可以寻求政策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可再生能源属于新兴产业项目,在市场化程度还不足够高的前提下,无法完全自立根生。而且作为一个对国家未来有重大作用的产业,政府也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扶持企业健康的成长,如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的可再生能源产品组件的制造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同时,为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安全、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而健全的法律体系必不可少。政府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应当与政府做好沟通,寻求法律法规方面地保障措施,保证扶持政策落实。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8结 论随着全球常规资源的不断减少,能源危机不断加重以及环境保护的势在必行,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发展项目,将成为未来的主角。本文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研究了现在可再生能源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阳光电源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企业选择可再生能源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光能和风能是非常有利的。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政策面十分有利。同时,这些建议也值得同类企业借鉴,希望对国内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支持,对可再生能源行业来说是发展的重要助力,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最需要的,有部分企业专业性更强,锁定的市场更加细致,对于这样的企业,在自身发展方向上虽然不能借鉴,但是其他方面仍然值得参考。当然,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这些研究还很肤浅,更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有志者的进一步探讨。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9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 赵勇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近期进展、挑战和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9,(2):45-48.3 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等.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N.地球学报,2010,(5):759-766.4 熊宁.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系的几点思考A.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3):44-45.5 叶荣泗,吴钟瑚主编.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6.6 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完美接入方案-访问阳光电源总经理曹仁贤R.电源世界,2006,61-62.7 李雷.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简析之二J.市场观察,2010,36-39.8 闫强,王安建,王高尚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商业时代,2009,(26):105-107.9 孙玉星,杨宏,苏乘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J.半导体技术,2010,(2):101-104.10 宝贡敏.技术战略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本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34-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