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浅析

上传人:QQ40****828 文档编号:442796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浅析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经济学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5 月 22 日装订线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浅析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和提高。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背景就是,我国经济正在经历双重过度,即从发展水平和体制模式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两种转变或变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制度政策的变化。城乡经济的发展、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技能水平、人口普遍素质等方面原因。 1 体现出了各个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并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关键词: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倒 U 理论 基尼系数ABSTRACT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e than 3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national economic overall level enhancement, income statu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enhanced. At present, China is the largest of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background, Chinas economy is going through a double excessive, that is, from development level and system models see, Chinas economy is going through two kinds of change or change.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economic system of policy change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pt educa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skill levels, population, general quality reasons. reflects the various industr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etween betwee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of the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rong, and present increasing tren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gap of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s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olutions.Keywords: Income distribution Kuznets times theory Gini coefficient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国外对比分析1(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1(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国外对比分析2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 主要原因4(一)自然原因4(二)历史原因4(三)体制原因4(四)政策原因5(五)其他原因5三、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8 (一)地域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8 (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8 (三)各行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8 (四)加强国家政策的引导8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3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国外对比分析(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库氏的倒 U 曲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 1955 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即,主要是指人均财富差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化。他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将经历一个先迅速扩大,然后处于稳定的状态,最后逐步缩小的过程。洛伦茨曲线即,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程度,提出了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2 他是最常用的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在小于等于 0.2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单平均,在 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较为合理,在 0.3-0.4 之间表示收入差距扩大,在大于等于 0.4 则表示收入差距相当悬殊。1、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从分地区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看,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3273 元,增长 11.1%,中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962 元,增长 11.1%,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806 元,增长 11.2%,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941 元,增长 11.3%。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 2009 的147.4:101.1:100:100.8 略变为 2010 年的 147.2:101.0:100:100.9。总的看,东部与其它地区间收入差距基本未变。2、各个行业收入之间的差距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杨黎明介绍,当前中国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0 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 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 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 4.21.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 1.61.8 倍左右。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 1.52 倍左右。 33、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与消费支出差距从全国调研的数据分析来看。调查的 336 家庭收入 2005 年人均为 9977 元,是农村人均纯收入 3254.9 元的三倍多,略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0 元。尽管城乡结合地区人均收入接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但是从城乡结合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内部状况来看,其内部差距非常大,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 2002 年就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于账面上的 3:1,这个差距应该为 5:1,甚至达到 6:1.邱晓华解释说,在 2001 年农民人均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到 40%,用于购买服务的货币只有 1800 多元,平均每月 150 元左右。而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平均每月接近 600 元,城乡差距为 5:1 左右。 4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总支出)3中用来购买食物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总支出)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会下降。进而言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下面看一个表格通过恩格尔系数反映城乡居民差距的现状。表 1-1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年 份 绝对数 (元) 指数(2000=383.7)绝对数 (元) 指数(2000=483.4)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2000 6280.0 383.7 2253.4 483.4 39.4 49.12001 6859.6 416.3 2366.4 503.7 38.2 47.72002 7702.8 472.1 2475.6 527.9 37.7 46.22003 8472.2 514.6 2622.2 550.6 37.1 45.62004 9421.6 554.2 2936.4 588.0 37.7 47.22005 10493.0 607.4 3254.9 624.5 36.7 45.52006 11759.5 670.7 3587.0 670.7 35.8 43.02007 13785.8 752.5 4140.4 734.4 36.3 43.12008 15780.8 815.7 4760.6 793.2 37.9 43.72009 17174.7 895.4 5153.2 860.6 36.5 41.0数据来源:2011 年中国统计年鉴由表 1-1 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在增加但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所以城镇的居民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比例就会下降恩格尔系数就会逐年下降。相反农村居民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虽然在下降幅度不是很明显所以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比率不是很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差距还是很大。 5(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国外对比分析根据各方面的数据测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大概是 0.49,已经接近于阿根廷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大概接近中等收入上限 3800 多美元,但是中国又是一个二元经济明显的国家,在考虑基尼系数问题时大概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农村部门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中国农村部门的收入差距目前大概是在 0.38 左右。二是城市内部大概基尼系数在 0.36 左右,中国最大的收入差距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概在 3.3 倍左右。按照联合国的最新统计,把收入划为四个部分,975 美元以下称为低收入国家,3855-11905 称为高收入国家,我们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大家经常谈到拉美陷阱,拉丁美洲比3如说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在二战之后就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人均收入水平甚至高于战后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他们始终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相反,当时跟拉美相比比较落后的亚洲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跃入一个高收入的国家,日本人均收入 3 万多美元,韩国大概是 2 万多美元,但是统计学的观察发现一个非常相关的指标基尼系数,像巴西的基尼系数在 0.6 以上,阿根廷的基尼系数是 0.5,日本、韩国的基尼系数是非常低的。所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特别突出。1、生产力发展水平就目前全球局势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收入水普遍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小。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尤其是我国即使是全球经济较发达的大国但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就导致了贫富差距分化严重。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和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特别突出。2、人口比率全世界人口 60 亿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占的人口比例较少,国家需要养活的人口较低。像美国、加拿大地广物博,人口少,人均收入较高,加之经济发达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小。我国人口所占世界人口比例约 21.7%,国家需要养活的人口较多,居民收入较低,人均分配不均。这就导致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3、分配制度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就是因为法律制度的前提,就是富人多缴税多捐献,穷人有救济,社会福利制度有保障,收入分配的微调都是靠税收政策完成的。这样的分配制度使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小基本没有贫富分化。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质上反映出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都按贡献参与了收益分配。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反映了劳动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这就显示出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6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4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赋性”差异。先赋性因素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和空间维度下,与生俱来又不可更改的资源情况,一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矿产、水资源、自然植被、地形、气候等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会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经济发展,其中有些因素可能对一国或者一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具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中东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处于热带的拉美地区就是生产咖啡的好地方。当然这些自然资源有些是可以再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变的,比如对一地区的植被或森林绿化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人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智商水平、体能以及其所处的家庭情况等因素。一个人的智商水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带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相应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可能影响到他能否成为好的运动员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身体状况。在此我们也不能不提一下个人所处家庭所占有的资源情况,在以家庭为主体的社会,一个人所处的家庭和家庭所占有的资源也将会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是比较难以改变的。 7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 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 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比如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个人收入形成机制也从原来的平均主义转化成市场分配机制,导致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同样,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和政策,导致城乡基础建设(包括电力、通信、交通等)的差距,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的差距。 (三)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5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比如,不合理的税收体制和价格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税收政策导致了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负担的税率较低,而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负担的税率较高。1995 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而税款一项他们支付的人均额相当于城镇居民的 9 倍。如果加上农民承担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杂费,农民负担的税费相当城镇居民的 30 倍,可见,这样的税收政策无疑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同样,不合理的价格政策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长期以来,政府实行的“剪刀差”价格政策,使本来应该由农民得到的利益转移到了城镇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给城镇居民很多补贴,但是给农民的补贴却很少。补贴政策也具有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应。 8(四)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1、二元化的城乡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居民的权利严重不平等,包括就业、教育等等。同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也导致了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加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近年来,随着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状态有所缓解,上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2、市场经济的发展因为城乡居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起点存在巨大差距,城镇居民比农村拥有更多的资金、财产、知识、技能等,这是一场起点不同的赛跑。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中资金、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不断积累, “马太效应”会日渐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城乡差距会进一步扩大。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又具有一些缩小城乡差距的效应。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劳动力素质、资本、技术、倍息等生产要素会不断地流动,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城镇中的资本、技术、信息向农村扩散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但是在目前,还是前者占主要地位,后者的作用还未显现。(五)其他原因51、教育发展水平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6教育被看作是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方式。当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等程度较为严重时,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非均衡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最终必然会造成地区间居民收入上的差距。而收入差距又会影响到不同居民及其后代的人力资本投资,使得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自致性因素是指可以通过个人行为对居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别,前者将会对后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人的行为不仅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类,而且在作为过程中也是具有不同的效度和成果。因此,不同的人学习、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成果不同,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差距,从而到他们收入差别。特别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将对他们的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个国有企业的员工,如果他一直都很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社会技术和观念的发展,即使他所在的单位破产倒闭了,但是由于他的学习主动性,他很快就能在社会找到新的工作。相反,如果一味的原地踏步,一旦社会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他很容易就会失业或者被淘汰。通过分析地区间基础教育的生均事业性经费可以发现,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呈现出东部地区生均事业性经费最高。次之时西部地区,最低是中部地区的凹形分布。此外,教育机会在地区间的分配也是不均等的。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中,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最大的因素,对基尼系数的影响高达 14.1 个百分点。 92、医疗补助水平自 2005 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后,其筹资呈现出较大的区域非均衡性。首先,首先人均筹资水平的基尼系数高达 0.881,处于极其不平等的状态。其中,东部地区不平等程度最大。对于这一部平等,省际差异的贡献率为 55.45%,省内各区县之间的差异贡献了 38.35%.其次,人均给付水平总的基尼系数为 0.652,也呈现极其不平等的状态,而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对这一不平等状态的贡献大。第三,对医疗救助人均筹资和人均给付水平的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显示,省际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没有生产拉平效应,未能对公共服务水平公平的实现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医疗卫生机构从政府和社会那里获得的追加投入投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收益较大的并不是那些低收入的贫困人群,而是那些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或较高收入的人群。那么,这些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追加投入,就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3、社会保障水平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远侧,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导致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首先,参保覆盖范围在东部、中部、西部呈现出依次递减趋势。2006 年东、中、西部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占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 36.8%、30.5%和25.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占城镇人口的比重分别为 66.7%、58.8%、54.7%;失业保险参保职工占城镇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 62.3%、61.0%、52.6%。74、非法非正常收入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类经济主体获取非法非正常收入主要有:个体经营户和私企营业主通过偷税漏税等违法经营所获取的收入;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形成的收入,即公款消费、公款送礼等;大规模地违反国家禁令走私贩私及其他种类影响较大的非法非正常收入。总体上看,基尼系数的正常收入差别为 0.2961,私营非法收入的差别为0.0846,官员非法收入的差别为 0.0055,行政费用转化收入差别的为 0.0026,总收入差别为 0.3888.我国非法收入大约使得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上升了 331.8%。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8三、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一)地域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改善沿海地区城郊失地农民收入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一是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最低缴费基数和待遇水平,在土地出让金中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风险准备金;二是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改善库区移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一是逐步改革原有的维持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库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与全国劳动力市场连通;二是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带动更多就业岗位;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积极发展库区非农产业。改善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一是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因地制宜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科学现代农业之路。资源富集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第一,加强就业培训,发展矿区新型替代产业等促进居民就业;第二,调整动力煤价格机制,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第三,通过补偿失地农民,促进社会保险地区转移。(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城乡统筹示范区促进经济开发、提高收入水平的对策:一是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二是加快公益事业改革,减少居民不合理支出;三是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四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五是切实规范农村土地征用及补偿工作。城乡结合地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对策:一是加快城乡结合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二是对城乡结合地区进行合理规划;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0(三)各行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我们还要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工资和就业之间关系,既要随着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工资,又要防止增长过高过快,就业岗位减少而增加就业压力。其次,要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和不正当收入的竞争行为,对垄断企业建立资格审查及事后监督机制。再次,加强对垄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力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收入分配行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为市场竞争主体提供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应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积极营造一种使人们通过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来致富的社会环境。(四)加强国家政策的引导由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差别必然呈上升趋势,所以与此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政策,就应当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收入分配差别适当扩大。这进一步证明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实行的有关分配政策是正确的。从关于公有制经济中影响收入差9别变动的因素分析,可知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差别在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很高,与此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政策就是应当防止收入差别不适当的扩大。从关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别总体水平已经接近达到国际一般水平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应当从对总收入差别的调整转向局部或结构调整。比如调整城市内部的收入差别、调整农村内部的收入差别、调整区域经济内部的收入差别、调整合法与非法收入之间的差别等等。 合肥师范学院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0结束语本文首先通过库兹涅茨的倒 U 曲线理论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反映了我国居民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国外收入分配差距对比分析。再次对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二元化的城乡户籍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税收体制和价格政策等分析,在从先赋性、自致性、制度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扩大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本论点提出浅要的对策和建议收尾全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态势良好。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国家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来解决居民收入分配扩大问题。本文只是浅谈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扩大的部分原因,其他的对于居民收入分配扩大的原因学术观点还有很多。同时也希望国家重视并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政策扶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努力。11 参考文献1 董全瑞.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10.2 于同申.发展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6-60.3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0 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上升较快 J.全国居民收入,2011,(6):11-15.4 国家统计局科研所.2010 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J.地区报告,2011,(12):5-6.5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50-156.6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2-23.7 闻潜.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67-169.8 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36-240.9 陈宗胜.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57-160.10 李晓西.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9-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