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QQ40****828 文档编号:44279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及对策分析摘 要我国民营经济虽然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引导。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已是影响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中国的外向型道路很难走通,中国政府将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向国内。文章主要讲述在现阶段民营企业取得贷款较难、产业进入壁垒高以及民营资本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受到了一定的约束,这使得民营企业规模难以壮大、抗风险能力差以及容易造成资产泡沫危机。以及分析民营企业投融资约束的表现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代价,分析民营企业投融资受到约束的原因,并对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关键词:民营企业 投融资 约束 对策ABSTRACTChinas private economy is booming stage, but also a lot of the problems they fa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guide theory. How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th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at stake, especially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a new rou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Chinas export-oriented road is difficult to go throug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conomic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teering the country. At this stage,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to obtain loans more difficult, industry, high barriers to entry as well as private capital did not enjoy a proper national treat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private enterprises subject to certain constraints, which makes the scal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difficult to grow,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poor and likely to cause the asset bubble cri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private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the resulting economic costs,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private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o be bound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private enterpris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do a little humble.Key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 Countermeasure目 录前 言 .1一、现阶段民营企业投融资约束的表现及经济代价 .2(一)投融资约束的表现 .2(二)投融资约束下的经济代价 .3二、现阶段民营企业投融资约束的原因 .5(一)现阶段民营企业投资受到约束的原因 .5(二)现阶段民营企业融资受到约束的原因 .5三、现阶段民营企业破解投融资约束的建议 .8(一)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8(二)国家应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8(三)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8(四)破除行业壁垒 .9(五)切实保护私人财产,稳定民营企业投资预期 .9四、小结 10参考文献 11- 0 -前 言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成为解决我国国民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民营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则在30以上,成为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的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出了新的市场主体,营造出了一个多元市场主体相互竞争、充满活力的体制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企业运营机制的转换。2008 年 9 月 14 日,雷曼兄弟在美国联准会拒绝提供资金支持援助后提出破产申请,而在同一天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由此揭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然后迅速席卷全球,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了。造成世界经济进入了萧条状态,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然而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 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 。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此外,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因此造成了我国的外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内需又严重不足。在这种形势下国家迫切需要寻找刺激内需的办法,采取一系列促进内需发展的措施。由于民营企业不仅产权明晰和利益主体分明,而且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高度灵活的运营机制,因此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地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工人的工资,从而提高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需要新增资本,增加投资,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净投资不断的增加。因此民营企业能够带动消费和投资的高速增长,从而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国家开始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国家开始更加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却受到了投融资的约束。- 1 -一、现阶段民营企业投融资约束的表现及经济代价我国民营企业是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实中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遇到了投融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民营企业投融资约束的表现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投融资约束的表现1、民营企业贷款难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是以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长期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国有银行信贷被赋予为国有企业服务的特定功能,发放贷款唯“成分”论,绝大多数资金被用以支持国有企业。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分配给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例仅为7.27%。而对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贷款相对较多的金融机构,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不仅信贷额度占全部信贷资产的比例小,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远远不够,而且其中一半以上的信贷额度还给了国有或集体企业 1。进入现阶段民营企业受到的贷款约束更加明显,由此造成了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受到了巨大的约束。2、产业进入壁垒高,民营资本进入深度明显不足由于市场经济准入政策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民营资本投资在将近30多个产业领域存在着实际上的“限进”情况。这些限进现象主要有:一是存在部门、行业垄断和其他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使得民营资本一直难以进入金融、保险、证券、邮政、通讯、石化、电力等行业。二是有些项目虽然允许民营资本介入,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公竞争。有些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经营的领域,非得到了无利可图和亏损之时,才让民营企业参与。三是有些领域由于审批程序复杂,进入条件苛刻,致使民营资本可望而不可及。四是很多产业正在对外开放,但对民营资本投资是否开放却没有明确说法,如电信业、银行业。从目前统计年鉴中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来看,虽然总体上都有民营资本投资的进入,可以说有一定的进入广度,但民营资本投资大量集中在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以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中,民营资本投资的产业进入度明显不足。如,在2008年民营资本投资的行业分布及其占本行业的投资比重中,有8个行业的民营资本投资比例不到20%,其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中,民营资本投资的比例仅为9.5%;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中的民营资本投资比例也仅为8.4%。也就是说,投资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比重还很低,而这些行业往往都是由于部门垄断、进入壁垒过高和所有制歧视等原因,致使民营资本投资不能享受“国民待遇” ,导致民营资本投资的产业进入的深度不足,严重影响民营投资的扩张。- 2 -3、民营资本投资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从目前国家对国有、民营、外资三大经济体系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的优惠条件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虽然民营经济在明文规定上已没有制度限制,至少享有“准国民待遇” ,但在实际执行和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中,政策体制环境的落差还是很大的。其一,审批环节多,导致民间投资项目进入门槛高。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相比,政府有关部门对民间投资的资格认定及注册资本方式、用地指标的落实、经营范围的划分、投资项目的许可、贸易渠道的开放、产权转移与企业兼并等诸多环节实行更多的“前置”审批,导致民间投资手续繁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使民间投资在与外商、国有企业的竞争资格、竞争条件与竞争机会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严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信心与积极性;其二,税负不公平, “三乱现象”严重,大大削弱了民间投入的收益。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的研究显示,民间投资的民营企业除了和国有企业一样缴纳33%的所得税外,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拆除办法则将民间投资企业排除在外,加上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实行的是“从获利年度起” 、对民间投资企业实行的则是从开办期起,这种双重征税的税收政策对民间投资的扩张存在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不合理的收费问题极为严重,收费项目“杂”且“多” ,大部分民间投资企业都要上缴50多种税费,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而且收费不规范,随意性很大,表现为收费不统一、程序不规范。其三,管理部门多,导致政出多门。目前,我国对民间投资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私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卫生、技术监督、环保等行政和经济监督机构,如加上其他行业性主管部门多达20多个部门,但缺少一个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在项目投资方面,没有一个投资主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当前民间投资项目常常因找不到主管部门而在履行程序上受阻。不仅如此,民间投资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也存在着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致使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加重。其四,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不配套,导致民间投资的制度环境不宽松。例如,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相关的民间投资、金融财税产业进入等政策上,都没有相应的协调措施和配套政策,造成在实际执行中仍然是“两张皮” ,制度保障不力。(二)投融资约束下的经济代价1、民营企业规模难以壮大,发展受到限制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对需要金融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我国的间接融资体系对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以温州市为例,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其对资金的总体需求规模呈现了较大的增长,见表 1-1。- 3 -表 1-1 民营企业规模与资金需求状况年销售额 企业家数 非常需要资金 需要资金 不需要资金 不知道100 万元以下 26 家 31% 65% 4% 0100 万500 万元 107 家 55% 38% 4% 3%500 万1000 万元 78 家 50% 41% 5% 4%1000 万元以上 46 家 43% 48% 2% 7%资料来源:王楚.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10):34.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发展壮大的需要。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和束缚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民营企业筹资渠道主要还是自有资金较多,其次利用民间闲置资金,最后再是向银行贷款。由于近几年央行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急剧减少,贷款利率上升,使本来贷款环境就差的民营企业投融资更难,有限的资金又难以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资金就像是企业的血液,一旦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就濒临着破产的危险了。于是,民营企业就不得不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利率更高,成本更大,因此,更加阻碍了民营的规模的发展壮大,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向前发展 2。2、民营资本投资机会匮乏,资产泡沫危机凸显近几年来,由于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又很难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短期资金融通、调剂资金余缺,致使民营企业缺少大量的投资机会。民营资本投资机会严重匮乏,大量的资金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资本市场从事投机活动。再加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中国的房价一路飙升,使得房地产行业利润回报率大大增加,从而众多的资金又涌入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缺少投资机会,民营资本涌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致使资产价格居高不下,资产泡沫危机已经严重凸显。3、民营企业由于投融资约束,抗风险能力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企业还在经营运转中,就一定存在风险。通常企业在经营过程会遇到系统风险和特有风险这两种风险,特有风险又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系统风险是企业很难规避的,因此,企业只有想办法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但是,在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这就使得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急剧下降。加之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对风险的防范能力比较弱,往往只有宏观大的环境已经恶化,行业已经开始明显衰退,商品以及金融资本市场出现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才意识到自身面临巨大风险,但是往往这个时候,企业已经陷入了即将破产的边缘了。加入 WTO 后,中国的外资企业迅猛增加,资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迅速占领中国的大部- 4 -分市场,同中国的民营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民营企业由于本身就先天不足,在现阶段又遇上了资金不足的瓶颈,使得飘摇入坠的民营企业失败的风险又增加了。二、现阶段民营企业投融资约束的原因(一)现阶段民营企业投资受到约束的原因1、行业的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政府机构运用公共权力对市场竞争的限制和排斥,在行政垄断存在的领域,公共权力取代市场机制完成资源的配置过程。行业的行政垄断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和我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了。长期以来,行政垄断使民营企业举步维艰,许多行业由于长期的行政性垄断,已经形成非正常的利益共同体。虽然各级政府都在抓投资环境,也都在关注民营企业发展,力图使民营企业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民营投资的“禁区”依然存在,对于垄断部门和行业,如电力、铁路、民航、石油开采以及石油化工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部门,民营经济投资存在一系列壁垒。地区垄断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社会服务业也存在进入障碍,这些政策导致民营经济的地位不平等。这些垄断行业表面上欢迎民间资本进入(迫于改革压力),背地里却合力抵制。在一些行业,从设计、施工到经营管理等,都有行业管理部门自己的事业单位与公司,表面上脱钩了,实际上藕断丝连、利益关系当断不断。国有企业控制了中国大部分的市场和生产要素,就算民营企业可以进入也很难发展,占领市场。民营企业自身得不到发展又导致很难提高自身的信誉度,从而又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没有了资金来源反过来又导致民营企业陷入困境,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2、政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人们还不能把国有经济、外商经济、民营经济放在相同的国民待遇条件下来对待,使得民营经济在很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随着民营经济的日益成长壮大,在社会总资源有限, 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等资源不能均等分配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孰先孰后、孰多孰少的标准出现了新问题。究竟应该效率优先还是所有制优先?对这类重大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特别是涉及产权问题、债务纠纷,常常是在相关部门之间踢皮球 4。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依然没有那么乐观,例如在金融、财政、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很不够,一直未有系统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二)现阶段民营企业融资受到约束的原因1、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约束民营企业内源融性资占有的比重过高,而外源性融资明显不足,2002 2007 年民营- 5 -企业各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投资, 国内贷款, 利用外资, 自筹资金,其他投资占全社会相关融资形式的比重分别低于国有经济 75.5 个百分点、36.9 个百分点、15.8 个百分点、5.7 个百分点和 19.4 个百分点(见表 2-1) 。表 2-1 20022007 年不同经济类型资金来源占社会各资金来源的比重(%)经济类型 总计 国家投资 国内贷款 利用外资 自筹资金 其他投资全社会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国有经济 53.01 87.35 63.98 30.63 50.55 54.70集体经济 15.47 10.22 14.78 10.43 15.74 20.37个体经济 13.41 0.02 2.86 0.05 23.46 3.82股份制经济 6.12 1.75 8.35 4.20 5.11 9.24外商经济 6.94 0.48 5.33 36.59 3.07 4.81港澳台经济 4.26 0.12 3.93 18.02 1.60 6.22民营合计 35.49 12.10 26.69 14.83 44.72 34.28外商合计 11.20 0.60 9.26 54.61 4.67 11.03资料来源:中国历年统计年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民营企业而设计,出于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也不可能对民营企业融资给予足够重视,这是商业银行作为赢利性企业的天性所决定的。根源在于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主体架构仍然瞄准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并非针对民营企业而设计 3。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设置了许多严格的条件,有些刚刚发展或者存在经营风险时,控制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四大商业银行就更加不愿意向民营企业贷款了,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总体上仍然偏小。2、国内银行业高度垄断,民间融资受到约束由于在思想意识上始终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金融业是战略性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迄今为止, 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极少数中小金融机构艰难前进,而民间融资-地下钱庄的发展则成了不合法。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和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从市场的集中率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国有控股的银行资产占国内90%以上的份额,存款、贷款比重分别在80%和70%以上。而这些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民营企业的中小银行或者民间融资形式则受到国家的极大限制,致使我国目前的银行信贷市场形成了典型的资金供给机构数量少、市场准入条件高的寡头市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存在导致了民营企业很难从中小企业取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从民间融资则更加是不可能的了。- 6 -3、金融体制不健全在众多抑制民营经济壮大的因素中,金融因素是最关键的。在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格局下,民营金融机构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这种局面的形成可归咎于政府对民营金融的市场实行较苛刻的限制措施,如严格审批程序等。特别是一直没有推出能充分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存款保险制度,国有银行可以利用所有权优势把风险转移给国家而赢得广大存款人的信赖,而民营金融机构只能靠创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来争取客户 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指导思想下,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目标不断明确,民营得到了认可, 民营企业靠自身的力量不断地成长、扩展。而国家的金融体制并不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来实现。民营企业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这种再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简单再生产,规模扩张十分困难,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出现投资主体多,规模普遍小的特点。因此,可以说银行没有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制度安排是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扩张的直接原因。今非昔比,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中靠企业自我积累来做大企业是极端困难的。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领域还基本上没有解决此问题 6。 - 7 -三、现阶段民营企业破解投融资约束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解决其投融资方面的约束,笔者对解决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约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首先这类金融机构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其市场定位就是一些地方性的中小民营企业,与国有金融机构相比,它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着较充分的信息,有助于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有效防范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二,信息和交易成本方面的优势,可以满足地方性民营企业低成本、小规模的资金需求。其次,加大对民间融资的支持最能较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克服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长期以来,民间融资由于形式的“非法”而得不到有效保障,最终不能正常发展。然而,民间融资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的投融资问题,因此,国家应该放松对地方金融机构建立的控制和减少对民间融资的许多限制,打破中国的金融垄断现象,允许其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二)国家应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尚需一段时间,目前,间接融资仍然是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民营企业还需依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国有独资银行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城乡各地,是其他股份制银行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大型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日渐增多,对银行依赖下降许多,再加之民营企业的利润不断上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也应摒弃“所有制歧视”的观念,转变不愿从事“零售业务”经营的意识,以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作为放贷依据,设立民营企业服务部,专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同时,还应完善社会信用评级系统,使国有金融机构能够对其客户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价。从而增加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国有银行能够放心向民营企业贷款,解决民营企业现阶段的投融资问题,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三)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在以间接融资为主渠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仅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目前,随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已经将上市融资列入了公司的发展日程,这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 8 -毕竟阶段。公司上市不仅可以筹到更多的发展资金,还可以加速企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规范企业的管理结构,但是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比重依然很少。表3-1 民营上市公司年度数量的变化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直接上市 12 2 22 14 10 8 15 20 14 16间接上市 12 23 58 25 30 41 36 24 34 42累计 171 196 276 301 325 359 369 379 405 415资料来源: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因此首先要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扩大股票发行规模。要改革股票上市由政府控制规模和指标的行政化管理方法,引入市场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上市,政府应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上市公司经营质量的监控上来,制定严格有序的市场规则,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严格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依法明确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的权利义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四)破除行业壁垒从产业进入来看,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高,民营进入的深度明显不够。因此应该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加大执行“非公有制经济的36条”的力度,更好的解决民营企业“玻璃门”问题,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首先应该加强舆论宣传,让人们正确的认识民营企业的性质,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进行投资。其次应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政策,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投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该允许民营企业的进入。最后应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业等领域的民营投资进入程度 7。(五)切实保护私人财产,稳定民营企业投资预期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仍然相当的普遍和严重,不仅在投资经营权和财产的完整性、独立性与流动性方面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没有受到足够的保障,而且在投资收益方面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没受到足够的保障。因此国家应该保护民营企业的投资权益,确立民营产权的不可侵犯制度,加快制定保障民营企业权益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废除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私人财产与国有财产享有同等的权利,强化侵犯投资产权的处罚制度。国家应不断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加大对侵权、假冒、盗版等的打击力度, 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 9 -的知识产权。不断的加强对民营企业投资收益的保护,给民营企业提供准确、合理的投资预期,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得发展。四、小结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民营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形势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国外需求日益减少,而国内需求又严重不足,此时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国民收入和内需的增加。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受到行业的行政垄断以及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投融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因此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破除行业壁垒,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紧新的金融体系的建设,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控,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意识,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便利,来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0 -参考文献1 马宏.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与对策J.价格月刊,2009,(06):12.2 温皓,袁中树.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1):23.3 何振宇.浅谈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改革思路J.财经界(学术版) ,2010,(10):56.4 昝丽侠,姜秋华.对我国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5,(9):24.5 辛庚达.金融制度变迁中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4):910.6 周鹏,牛俊杰.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问题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4,(7):1114.7 方小玲.试论国内政策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月刊,2007,(12):57.8 王群琳.多种途径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24):1517.9 朱秀茹.关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和环境建设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12):67.10 宋云智.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9):59.11 苏诺民.次贷危机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3238.12 夏旭东.论金融垄断及其弊端规制J.宜宾学院学报,2007,(9):1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