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与肠道病毒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0856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与肠道病毒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呼吸道与肠道病毒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呼吸道与肠道病毒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呼吸道感染病毒和消化道感染病毒),1,呼吸道病毒 第一部分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部分 麻疹病毒 第三部分 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四部分 SARS冠状病毒 胃肠道病毒 第一部分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部分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目 录,2,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正粘病毒科 -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小RNA病毒科 - 鼻病毒 冠状病毒科 - 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 其他 - 腺病毒、风疹病毒,呼吸道病毒,3,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对人和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粘蛋白有亲和性分节段 不分节段仅一个种:流感病毒 多个种,4,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体 三型 甲(A)型 人、动物(禽、猪) 抗原性易变异 世界性大流行 乙(B)型 人 抗原性较稳定 可引起局部流行 丙(C)型 人 抗原性稳定 不引起流行,5,一、形态结构1. 形态:球形、丝状、杆状,6,2. 结构 单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有包膜,表面有刺突 (1)核心 8个节段(甲、乙型)或7个节段(丙型)分节段复制装配 基因重组变异(2)核蛋白(NP) 病毒主要结构蛋白衣壳RNARNA多聚酶复合体核衣壳抗原结构稳定型特异性,7,(3)包膜 基质蛋白M1 型特异性刺突:I. 血凝素(HA)糖蛋白三棱柱型抗原结构易变区分亚型依据功能:凝集红细胞、吸附宿主细胞、抗原性II. 神经氨酸酶(NA)糖蛋白末端扁球型抗原结构易变区分亚型依据功能: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抗原性,8,型 NP、M1蛋白 亚型 HA、NA蛋白,9,二、流感病毒的分型,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 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命名: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A/HongKong/1/68(H3N2),10,三、变异 结构基础 HA, NA1. 抗原性漂移 (antigenic drift) 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 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造成小规模流行2.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基因重组大规模流行,11,四、培养特性 鸡胚、组织培养 无明显的CPE、红细胞吸附 五、抵抗力 较弱 不耐热,流感病毒:羊膜腔或尿囊腔接种,12,六、致病性与免疫性,1. 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局部黏膜上皮炎症,同型有12年免疫力,免疫物质为SIgA及中和抗体(IgG 、IgM),2. 免疫性:,传播途径-病毒飞沫,呼吸道传播,13,七、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快速诊断八、防治,14,呼吸道病毒 第一部分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部分 麻疹病毒 第三部分 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四部分 SARS冠状病毒 胃肠道病毒 第一部分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部分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目 录,15,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的病原体 单负链RNA病毒,无节段,有包膜 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光;结膜炎、鼻炎、咳嗽是三个主要的前驱症状 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 有百万分之一患者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16,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呼吸道上皮细 胞内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17,口腔黏膜Kopliks 斑,斑丘疹,斑丘疹,18,呼吸道病毒 第一部分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部分 麻疹病毒 第三部分 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四部分 SARS冠状病毒 胃肠道病毒 第一部分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部分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目 录,19,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至今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和有效预防疫苗,20,呼吸道病毒 第一部分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部分 麻疹病毒 第三部分 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四部分 SARS冠状病毒 胃肠道病毒 第一部分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部分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目 录,21,一、生物学性状 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种 单正链RNA病毒,有包膜及刺突,SARS冠状病毒,22,二、所致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3,.疾病特征 飞沫传播为主, 冬春季流行有家庭和医院明显聚集现象潜伏期210(45)天临床表现:发热、全身症状、肺部病变,24,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 疫苗,25,呼吸道病毒 第一部分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部分 麻疹病毒 第三部分 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四部分 SARS冠状病毒 胃肠道病毒 第一部分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部分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目 录,26,胃肠道病毒,肠道病毒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脊髓灰质炎病毒 1、2、3型柯萨奇病毒 A组(1-22,24型);B组(1-6型)人肠道致病变孤儿病毒/埃可病毒 Echo病毒1-9,11-27,29-33型新肠道病毒 68,69,70,71型 急性胃肠炎病毒 呼肠病毒科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主要病原体,27,共性 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有感染性 培养:在易感细胞中增殖,产生典型的CPE(除柯萨奇A组的某些型别外) 抵抗力:在pH39的环境中稳定,不易被胃酸、胆汁灭活,28,100 nm,肠道病毒,轮状病毒,29,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一、生物学性状 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单股正链RNA 结构蛋白VP1VP4 分三型,30,二、致病机制,31,三、临床特征,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 约5出现流产感染 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 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32,四、防治原则,3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致病特点是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如爆发性脑膜炎、脑炎、发热、皮疹和轻型上呼吸道感染 同型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心肌炎和心包炎,34,皮 疹,35,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36,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一、生物学特性28nm球形颗粒,分A组和B组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导致驰缓性麻痹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导致痉挛性麻痹,37,二、致病性,标本-咽喉漱液、粪便等,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预防 尚无疫苗可用,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