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0405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功能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90%血浆蛋白、全部白蛋白,血糖、肝糖原;脂类、维生素、激素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 三、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胆汁,肝脏合成与分泌的主要蛋白,主要在肝脏代谢的激素,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1协助诊断肝脏疾病,了解其损害程度,转归和预后; 2确诊和鉴别黄疸性质; 3探测全身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心、肾、胃、内分泌等)对肝脏的影响。,局限性和片面性 1肝脏有较强的贮备力和代偿力; 2肝功能检查缺乏特异性; 3肝功能检查影响因素多:方法、仪器、试剂、温度、责任心及技术。,检查分类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但一般肝功能检查主指四个方面:1、胆红素代谢: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二胆等;2、蛋白质代谢:血清蛋白质及A/G比值、血清蛋白电泳、浊度试验、血氨测定等;,3、酶代谢: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等;4、免疫功能:两对半和乙肝免疫复合物测定等。,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少量核蛋白及粘蛋白。除-球蛋白外余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而-球蛋白是由免疫系统所合成。,常用蛋白代谢检查分三类: 1、直接测定蛋白含量:蛋白定量,蛋白电泳; 2、间接测定蛋白量与质:胶体稳定性试验; 3、测定代谢产物:NPN、BUN,血清蛋白测定主要是测定白蛋白和球蛋白,包括蛋白 定量测定和蛋白电泳。参考值: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白/球 1.52.5:1,1球蛋白: ,2球蛋白: 2 p ,球蛋白: 3, 2 -m Fg,球蛋白: Ig(IgM,IgA,IgG) CRP,意 义: 1、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如严重脱水、休克、饮水 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2、白蛋白降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异常丢失、合成障碍等:正常人肝细胞内质每天制造白蛋白(120200)mg/L/kg (1114.7g/ 天)。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率是限速性的,仅在体内丢失或破坏情况下,合成速率才会增加。,因白蛋白半寿期较长(712)天急性肝坏死时其降低常于1周之后急性轻型肝炎呈中度减少,病程较长的重症肝炎,可明显降低,随病程发展呈进行性降低,示预后不良。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指征。,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 4、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合成减少,如生理性、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低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 1-抗胰蛋白酶AAT, 1抗胰蛋白酶是一种糖蛋白。含糖10%20%,主要由肝脏合成。它是血清中最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凝血酶、尿激酶等其他酶也有抑制作用;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AAT缺陷与肝病 2.AAT缺陷与其它疾病,铜蓝蛋白Cp,铜蓝蛋白又称铜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 2糖蛋白,为一个单链多肽,每分子含6-7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其作用为调节铜在机体各个部位的分布、合成含铜的酶蛋白,有着抗氧化剂的作用,并具有氧化酶活性。一般认为铜蓝蛋白由肝脏合成,一部分由胆道排泄。 铜蓝蛋白测定对某些肝、胆、肾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主要作为Wilson病的辅助诊断,血清蛋白电泳:1:肝炎时常增加,与白蛋白呈负相关;肝硬化、肝坏死减少;肝癌时显著上升。2:病毒肝炎初期增加,重肝降低。增高多见急性血吸虫病、肝脓肿、肝癌、胆汁淤积和血脂增高等。,:增高见于胆汁淤积,肝细胞严重损害时降低。 :所有见于肝胆病都增高,明显增高见慢活肝、肝硬变。增高常见于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肿瘤。单株增多,即出现M蛋白,见于多发性BM瘤和巨球蛋白血症。,血清前清蛋白测定PAB 它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并能运输维生素A。电泳图谱上位于白蛋白前方看到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这就是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其半衰期短(约2天),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细胞损害早期灵敏的指标。,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胆系统疾病 急性肝炎 PAB无下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 PAB平均下降 50%慢性肝炎的监测PAB PAB正常 预后较好 PAB持续降低 预后较差肝移植病人的监测:反映移植肝的合成功能 升高:Hodgkin病,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PT、APTT、TT、HPT、AT-III 肝脏严重受损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下降,故凝血时间延长。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I、II、V、VII、X 缺乏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XII、XI、IX、VIII、X、V、II 等缺乏,血氨测定,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硬化及暴发性肝衰竭等严重肝损害时,氨在神经系统积聚,引起肝性脑病。 增高:生理性-高蛋白饮食、运动后病理性-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等 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肝性脑病各期特点,脂类代谢检查: 1、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当肝细胞受损,LCAT酶合成减少,血中胆固醇酯减少 2、阻塞性酯蛋白X测定: LP-X是胆汁淤滞、阻塞性黄疸时出现在血中的异常脂蛋白,在电泳中与其它脂蛋白不同,向阴极移动,是胆汁淤积的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生化学指标。,当胆汁排泄受阻,胆汁内的磷脂逆流入血,血中出现大颗粒酯蛋白,为LP-X LP-X是诊断阻塞性黄疸有用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率80% LP-X含量与胆汁淤积程度相关,可用于鉴别阻塞类型,肝外性阻塞时高于肝内性阻塞,恶性阻塞高于良性阻塞。,胆红素代谢检查 代 谢 1、胆红素来源: 衰老死亡红细胞,占0.800.90; 原位溶血(无效红细胞生成),0.150.20; 组织中含铁卟啉为辅基的血色蛋白:肌红蛋白、非血红蛋白正铁血红素。,血清胆红素测定 凡胆红素产生过多,肝细胞对其摄取、结合、排泄过程障碍或肝外胆道梗阻均可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当其2mg/dL,临床上出现黄疸。总胆红素(3.417.1)mol/L结合胆红素(0-6.8)mol/L未结合胆红素=总-结,总胆红素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隐性黄疸 17.1-34.2 umol/L轻度黄疸 34.2-171 umol/L中度黄疸 171-342 umol/L重度黄疸 342 umol/L,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UCB)潴留于血中,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UCB)转变为结合胆红素(CB),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结合胆红素(CB)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而反流入血,结果发生黄疸,其中以结合胆红素(CB)增高为主。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自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削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CB)增加而出现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窦基侧膜和毛细胆管膜改变;细胞骨架改变;胆汁分泌调节异常;细胞旁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胆管和肝内胆管阻塞。结果胆道阻塞,阻塞上方胆道压力不断增高,胆管扩大,胆小管及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反流入体循环中,出现黄疸。见于各种肝病及肝内阻塞。,尿内胆红素检查 未结合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小球屏障,尿中无未结合胆红素,当血中结合胆红素34mmol/L超过肾阈,尿液中出现BIL。 参考值:阴性 意义:胆汁排泄受阻、肝细胞损害、黄疸鉴别诊断,尿中尿胆原检查UBG 弱阳性 尿胆原增多:肝细胞受损、溶血、内出血 尿胆原减少、缺如:胆道梗阻、新生儿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三种黄疸的鉴别,胆汁酸BA代谢检查 BA是胆汁的主要成分。由胆固醇在肝脏合成,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吸收,经门脉入血回肝,再由肝细胞摄取,少量进入血液循环,90%-95%再分泌入胆汁,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肝肠循环,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消化促进脂类吸收抑制胆固醇从胆汁中析出沉淀,游离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各种游离胆汁酸的结构,初级胆汁酸(肝细胞),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胆酸 鹅脱氧胆酸 甘氨酸胆酸 牛磺酸胆酸 甘氨酸鹅脱氧胆酸 牛磺酸鹅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肠道),次级游离胆汁酸次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脱氧胆酸 石胆酸 甘氨脱氧胆酸 牛磺脱氧胆酸 甘氨酸石胆酸 牛磺酸石胆酸,增高:肝细胞损害、胆道梗阻、门脉分流、进食 肝细胞损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毒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时TBA 显著升高,尤其肝硬化时,TBA阳性率高于其他指标。,摄取、排泄功能检查,靛青绿滞留率试验ICG 靛青绿ICG是一种感光染料,进入血液后,90%被肝细胞摄取,再从胆道排出,不进行肠肝循环,也不由肾排出。 其清除率主要取决于肝血流量、正常肝细胞数量,及胆道排泄的通畅程度。,临床意义,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后病情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1.ICG滞留率增加:在肝脏病时,无论是肝实质性损伤或肝间质细胞增生、滞留均有增高,尤其肝硬变时明显增高。 2.先天性黄疸鉴别诊断。 3.手术前肝脏功能储备功能评估,利多卡因代谢试验,利多卡因试验是主要反映肝脏代谢的肝功能定量试验。 利多卡因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代谢迅速,约90%经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去烷基化作用后产生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MEGX),主要经肾脏排出。 健康人的利多卡因清除率主要取决于肝血流量。MEGX试验反映了肝细胞色素P-450的活力。肝病病人其代谢率较慢,MEGX试验可直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血清酶学检查 (一)血清转氨酶测定又称氨基移换酶,能催化-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酮酸的酮基位置上,产生新的-酮酸及新的氨基酸。体内活力最强的有两种:,ALT:肝肾心肌肉,主分布在肝细胞浆中。 AST :心肝肌肉肾, 60%在肝细胞浆中。40%在线粒体中。肝等脏器坏死或受损,或胆道梗阻时血中转氨酶升高。,参考值:ALT 40U/L(37)AST 45U/L(37) ALT/AST1,意义: 肝脏病:毒肝黄疸出现前最早出现的异常指标,黄疸阳性率100%,无黄疸80%。此外血吸虫、阿米巴、肝癌、脂肪肝、中毒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均可增高。,胆道阻塞:逆流上行,引起肝细胞损害,酶升高,一般400u。 其它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全身感染、传单、创伤、严重灼伤等都可使酶升高。,胆酶分离现象 (enzyme bilirubin separate),急性重症肝炎早期病人ALT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转氨酶合成和释放减少,而血清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肝体积显著缩小(以左叶明显),被膜皱缩。,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著,表面被膜皱缩,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坏死局限于肝小叶,100400U/L。 慢性活动性肝炎:桥连坏死,Rf的35倍,AST/ALT1.0,如m-AST增高暗示肝损害加重。,肝硬化,静止期: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异常 活动期:轻度或中度增高,100300U/L,与黄疸平行。,原发性肝细胞癌,转氨酶变化不定; 出现显著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差; 炎症型肝癌:酶高显著,发热,病程进展快; 半数病人m-AST增高显著,AST/ALT3.,原发性肝癌(块状型) 原发性肝癌(结节型) 原发性肝癌(小癌型),肝细胞癌大体标本,胆道疾病,阻塞性黄疸伴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转氨酶明显升高; 肝外胆道梗阻,AST300U/L。,酒精性肝病,酒精对线粒体的特异性损害,AST/ALT6。,药物性肝损伤,异烟肼、利福平、环磷酰胺等。 转氨酶升高。 机理 1、药物代谢产物形成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引起肝细胞损伤; 2、由于遗传背景不同使P450表型不同,部分药物经代谢产生亲电子产物,通过共价结合损伤肝细胞膜和肝线粒体、微粒体膜引起细胞损伤; 3、药物代谢产生超氧化离子促使脂质过氧化,导致肝细胞损伤。,评价,最敏感、最常用的肝脏疾病诊断酶; 属于非特异性酶,应密切结合临床分析。,(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生理性增高:妊娠、新生儿 病理性增高:肝内或肝外梗阻使胆汁排泄不畅的胆汁淤积,胆汁淤积:ALP、ALT 肝细胞性黄疸: ALT 肝内局限性胆道梗阻: ALP 毛细胆管性肝炎: ALP ALT 溶血性黄疸: ALP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血清碱性磷酸酶有6种同工酶:ALP1-ALP6,2肝型、3骨型、4胎盘型、5小肠型。 正常人:ALP2为主,占90% 发育中儿童:ALP3增多,达60% 妊娠晚期:ALP4增多,占40-65%,胆汁淤积时,癌性梗阻,出现ALP1,ALP1ALP2 急性肝炎,ALP2增加,ALP1ALP2 80%肝硬化,ALP5增加,但不出现ALP1,临床意义,(三) 谷氨酰转移酶GT 广泛分布于肾、前列腺、胰、肝等组织。 活性强度:肾肝脾 临床意义:胆汁淤积,肝癌: 肝内阻塞、癌细胞亢进合成GGT,几倍到几十倍; 肿瘤组织大小和浸润范围和GGT值有关; 其他癌症伴GGT增高,提示肝转移; 和AFP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95。 胆道阻塞性疾病:明显增高; 肝实质性病变: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较高; 慢性迁延性肝炎和稳定性肝硬化多正常; 肝硬化明显增高,提示癌变。 酒精性肝损伤: 酒精可诱导肝细胞生成GGT。 巴比妥类药物、抗癫痫、抗抑郁症的三环化合物、抗热解痛药物可引起GGT增高。,(四)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五)-L-岩藻糖苷酶AFU 诊断岩藻糖苷蓄积病 肝细胞癌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六)谷氨酸脱氢酶测定GDH 含量:肝心肾脑 临床意义: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 (七)5-核苷酸酶 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浸润性病变,(八)单胺氧化酶MAO (九)脯氨酰羟化酶PH 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指标,肝硬化标本 肝硬化腹水,七、其他检查 (一)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PIIIP ):肝脏纤维化 (二)IV型胶原及分解片段(CIV):肝脏纤维化,(三)血清铜测定,增高:肝胆系统疾病 降低:肝豆状核变性等 铁/铜1: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性黄疸 铁/铜1:胆汁淤积性黄疸,角膜周边有黄棕色或黄绿色角膜色素环(KF环)。肝大、硬化并伴有黄疸,蜘蛛痣,腹水。锥体外系症征有肾功损害症状。血清铜酶活力降低。,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铜输送常规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产生铜的类积使毒素进入肝和脑,肝病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神经性疾病在青年中是最常见的。,血清酶类等分类,肝细胞损伤:PAB、ALT、AST、LD、GDH 胆汁淤积:LP-X、ALP、GGT、5-NT、 肝纤维化:MAO、PH、PIIIP、CIV 肝癌:AFU,血清酶类等分类,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 TP,ALB,PA(前蛋白),CHE(胆碱酯酶),PT 2.反映肝细胞受损及严重程度: ALT(谷丙),AST(谷草,LDH)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可粗略提示肝脏有无炎症。 3.反映肝脏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 TBIL,DBIL,TBA(总胆酸),NH3(血氨) 4.帮助诊断胆汁淤积的酶: ALP, -GT( -谷氨酸转移酶),5-NT(5-核苷酸酶)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纤维化和硬化): 胶原或多肽(PP,PC),透明质酸HA 6.帮助肿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AFP、AF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