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01839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乘法算式。2、经历编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学习活动过程,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4、积极主动地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二)教材说明乘法口诀编排上与传统相比:16 的乘法口诀,7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整体编排口诀由1句、2句9句、8句1句书写时不考虑两数位置,无乘与乘以之分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探索新知中迁移旧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本单元教材编排点:1、利用情景图为学生编乘法口诀提供素材(P6例1图表 P11例1图表 P16例1图表 P20例1图 P29例1图 P34例1图表)2、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积穿插编排(P6例1图表 P7例2)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P23第4题 P41第6题)(三)教学提示1、重视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乘法口诀的教学奠定基础体会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46=24 读作四乘六等于二十四 口诀四六二十四2、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3、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4、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A、乘法的初步认识(2)单元主题图:提供看、数、说的素材,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例1:提供数数和计算的素材,解决问题的多元化,初步体会由几个几相加引出新的算法4个7相加,7个4相加都可以用7乘4或4乘7来计算。读作4乘7或7乘4,4和7都叫因数或乘数例2:通过摆再次体会几个几相加。3根3根地摆。(P1主题图 P2例图)课堂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加强学生间的互动(P3课堂活动全部)练习一第3题、第4题、第5题要注意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开放性。(P5全部)介绍的产生(P42)B、1、2的乘法口诀(3)例1编2的乘法口诀,图、表,由加法乘法口诀为一体例2用口诀,根据口诀求积,知道一句口诀可以求出两处乘法算式的积例3教学1的乘法口诀求(与过去不同)边摆边数(1个1,2个1)乘几,积就是几(P6例 P7例2 P8例3)所有乘法口诀要突出编、用、记(引号学生用各种方法)。C、3的乘法口诀(3)例1编3的乘法口诀,已经历了编1,2的乘法口诀,省去了由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例2用3的乘法口诀的求积(方法同前)P15题第7题,第9题教学建议(P11例1 P15第7题,第9题)D、 4的乘法口诀(2)例1编4的乘法口诀(与3的乘法口诀编排相同)教师指导学生编1,2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我们能编出4的乘法口诀。例2用4的乘法口诀求积(P17课堂活动游戏 P19的教材说明)(P16例1 P19第4题一思考题)E、5的乘法口诀(4)例1、例2编口诀、用口诀在编排上同前面类似,但没有通过看图填表,根据图表来列出乘法算式,而是直接通过看图列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例3乘加、乘减,不是学习混合运算,而是巩固乘法口诀的需要。它仍然是一种口算题。P23第4题,解题策略不唯一,如每本5元,40元可以买8本,所以他带的钱够;每本5元,7本35元,所以他带的钱够。P25第9题解题策略也是如此。P23第5题是对15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F、6、7的乘法口诀是(2)从6的乘法口诀起,句数很少,每节编两个数的乘法口诀。P32第7题是乘法与加法的比较;P33第9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G、8、9的乘法口诀(2)例1、例2编口诀,用口诀在编排上与6、7的乘法口诀相同。P35手指游戏要让每个学生在课中课后去参与游戏。P35第2题找规律,题中包含的规律很多,要让学生观察得出一些主要的规律。37题第6题让学生观察后可以提出很多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P34例1,P35第1题,P35第2题,P37题第6题)H、整理与复习(2)一是对知识的整理(P38议一议,P39乘法口诀表)二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P4第5题是一个对比练习,P41第5题)四、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数学操作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4、能结合具体情境或通过操作活动,说出谁是谁的几倍。5、能结合现实生活或问题情境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二)教材说明与传统的表内除法比,改变如下: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把学生经历分一分的过程落到了实处(P64例3)用乘法口诀求商由过去的分段编排改为现在的集中编排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得到了较好体现。(P73第5题,P85第3题,P87第3题,P90第7题)(三)教学提示1、将做数学的理念落实到实践操作活动中。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程序动作表表象符号贝利克:学生数学学习为经验、语言、图象、符号4环节13个例题中有10个要求进行操作。2、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系统化学习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摆学具、作记录、搞游戏、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P70第3题)把数学学习过程变为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P67第6题)3、重视表内除法这一基本口算能力的培养(熟练口算)(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A、分一分(2)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62主题图)不提两种方法、重视操作过程,3个例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例1平均分 例2按每份数平均分例3按份数平均分(P63例1,例2,P64例3)B、除法的初步认识(3)在操作活动中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例1、例2先操作,再联系操作写除法算式,并认识算式各部分名称。例3、例4根据除法意义结合问题情景写除法算式,再操作学具得到结果。练习十四均围绕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开放性挑战性逐渐加强。(P72第4题第(3)问)介绍数学文化(P95图)C、用乘法口诀求商(5)内容安排:集中编排、利用乘法口诀求积随机编排(P74例1)注重指导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本节的重点D、倍的认识(4)例1初步感知倍,例2巩固倍,例3进一步理解倍。首先建立倍概念(P83例1,P83例2)求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P86例3)课堂活动强调通过操作强化倍的认识。(P84第2题,P87第2题)E、整理与复习(2)第1题重点复习平均分,第2题除法的意义,第3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第4题倍。小组合作疏理单元知识结构。复习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口算能力。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