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946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七,六,三,四,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所面临的挑战,态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二,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二,一,2,什么是认知,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认知,也称认识,这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理解、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像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等。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3,什么是认知,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 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 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5,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6,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吮吸反射),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做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7,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第二分阶段( 14、4.5个月),在先天发射基础上,儿童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8,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第三分阶段( 4.5 9个月),4个月后,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经常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这样一来,儿童的活动便不再囿于主体自身,而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于是就在主体和客体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与动作结果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9,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第四分阶段( 911、12个月),在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做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物体的布。这表明儿童在做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的意向。另外,儿童各动作格式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更加概括化。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就像儿童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儿童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10,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第五分阶段( 11、12个月1.5岁),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个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如将娃娃放在毯子上,婴儿拿不到娃娃,用手东抓西抓,偶然间拉动了毯子一角,儿童看到了毯子运动与娃娃间的关系,于是拉过毯子,取得了娃娃。儿童用新发现的拉毯子的动作,达到了目的,这是智慧动作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但这时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目的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1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第六分阶段( 1.5岁2岁),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如有一只微微开口的小盒子,内装一条看得见的项链,儿童先是把盒子翻来覆去地看,或用小手指伸进缝道去拿,但拿不到。后来儿童完全停止了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后,他突然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项链。这种一张一合的嘴的动作实际上是儿童在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盒子张开的情形,只是当时他的表象能力还很差,仍需借助外部动作表示。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标志着感知动作时期的结束。,12,前运算阶段(2-7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如当原型消失后,儿童用觉察不到的肌肉动作来模仿某个人做过的怪动作,进行各种象征性游戏,用语词表示某个人或某物,等等。,13,前运算阶段(27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象征思维阶段(24岁),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所以这一阶段称象征思维阶段。由于有了表象性功能使儿童能凭借意义所借来象征意义所指的事物,而意义所借和意义所指的分化就是思维的发生。儿童象征性游戏的产生是象征思维开始的标志。如儿童用小棒当“枪”、用碎纸片当“菜”,这里的棒和纸就是意义所借的象征符号,而“枪”和“菜”则是意义所指的被象征物。儿童在进行象征思维时完成的任务,已不是出于实际情境的要求,而是凭借象征格式来进行的。,14,前运算阶段(27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是从象征性思维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特点如下:1.没有形成守恒概念皮亚杰的守恒实验。(守恒任务举例),15,前运算阶段(27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直觉思维阶段(47岁),有人对儿童的“运算”做了四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6,前运算阶段(27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直觉思维阶段(47岁),2.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三座山”实验)3.思维的不可逆性,17,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运算”一词 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含意:1.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2.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3.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4.系统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如一个类别、一个系列)。,18,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群集结构的形成,去自我中心,获得了守恒性,19,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20,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的分类,群集结构的形成:,儿童,成人,男孩,女孩,人,生物,动物,非动物,家畜,非家畜,牛,非牛,群集结构,21,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群集结构的形成:系列化群集运算举例:将一对参差不齐的小棒按长度按顺序排列整齐,这就要有系列的概念,知道AB,BC,演绎出AC的结论。,22,形式运算运算阶段(11、1215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23,形式运算运算阶段(11、1215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如主试问儿童:艾迪斯比苏珊白些,艾迪斯比丽丽黑些,在这三人中,谁最黑,谁最白?如果这三个人站在儿童面前,那么即使6、7岁的儿童也能解决,但是用命题形式表达出来甚至使10岁的儿童也感到困难。,24,形式运算运算阶段(11、1215岁),学习的概念,2,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学习的分类,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遇到多因素存在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回到无目的的尝试错误动作当中,而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把物体和物体,或命题与命题组合起来,最后通过对现实的考虑,不再局限于事物具体的、有限的方面。而是依据某些可能或所有可能的组合去推论某一种现实性。,25,第五章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态度的内心体验 (二)两者区别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6,(二) 情绪情感的种类,(1 )情绪的种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 1心境 定义: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际关系、激情和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因素。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惊厥等。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它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27,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2)情感的分类(或高级情感的发展)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不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和美感。 1道德感 (3岁开始萌芽,中班告状表现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语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将掌握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当人们用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言图、言论、行为时,认为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果认为不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28,2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人们在探索真理时产生求知欲,了解认识未知事物时有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出现迟疑惊讶和焦躁,问题解决后产生强烈的喜悦和快慰;在坚持自己看法时有了强烈的热情,这些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3美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9,(四)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5感染功能,30,二情感情感产生的理论,(一詹姆斯一兰格情绪说 (二情绪评估兴奋学说(啊诺德) (三情绪三因素说(美国心里学家沙赫) 三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原始的情绪反应1本能的情绪反应 观察和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原始的、基本的情绪是进化来的,是不学就会的,天生的,儿童先天就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2原始情绪的种类,31,华生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1919)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华生还详细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现: (1)怕 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当婴儿安静地躺着时,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发抖、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 (2)怒 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如,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不准活动,婴儿会发怒,他把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 (3)爱 爱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如,抚摸孩子的皮肤,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是展开手指、脚趾。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为若干种。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只能区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愉快,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现而已。,32,二)情绪的分化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他认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儿童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01岁),33,0.53个月,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但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面部表情。46个月,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忿急。 (2)分化阶段(15岁) 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3)系统化阶段(5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高度社会化。这个时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多种高级情绪达到一定的水平,有关世界观形成的情绪初步建立。,34,二、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2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3情感表达的社会化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小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感情感从外显到内隐,35,(三)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1哭 2笑 (1)自发的微笑05周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以后) 3恐惧 (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怯生 (4)预测性恐惧,36,4依恋 (1)依恋的发展阶段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到3个月) 有差别的赎回反映阶段(36个月)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37,(3)依恋的影响因素 1抚养方式 2抚养的稳定性 3家庭因素 4儿童的特点(气质身体情况外貌 5父母依恋风格,38,四幼儿情绪与情感的特点,1易冲动性 2外露性 3不稳定 五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1、保持和谐的气氛 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三)采取积极的教青态度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39,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1、转移法 2冷却法 3消退法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1反思法 2自我说服法 3想象法,1反思法,40,谢谢,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