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934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1,(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潜意识的、最原始的、原来的真实的与生俱来的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与现实接触过程中所分化出来的我。现实原则。 “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监督的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至善原则。 如捐款,有的人不愿意捐,而有的人随便意思一下,也有的人捐很多。,2,梦的工作,现实原则。凡事先考虑是不是符合现实。,极端任性,象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懂事。快乐原则。,象老师、象警察,死死盯住本我不允许他干坏事。道德原则。,意识,前意识,潜意识,3,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愿和谐共处!,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合肥男子整容变成“雷锋脸”,4,(三)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以“性”为划分依据,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下面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 (2)肛门期,13岁; (3)前生殖器期,3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 (4)潜伏期,61l岁;平静时期 (5)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5,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考虑社会文化因素, 认为心理上的变态是属于 一种不适应,是本性需要 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失调, 要克服这种失调,也要依 靠心理社会经验。,6,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年龄 成功品质 不成功品质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岁 希望 恐惧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1-3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主动性对内疚感 3-6岁 方向和具有目的 无价值感 勤奋对自卑 6-12岁 能力 无能感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12-18岁 忠诚 不确定感 亲密对孤独 18-24岁 爱 孤僻和疏离 繁殖对停滞 25-65岁 关心 自私 自我整合对失望 65-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7,第三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的突出特点: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只承认人的行为。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 刺激(S)反应(R)。 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儿童的情绪是后天习得的,8,“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们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9,(4)人格理论 在华生看来,人格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总体,即一个人在反应方面全部(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的资产和债务。 华生后来更具体地指出,人格就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是个体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某一个体在某一年龄阶段的人格,就是他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各种习惯系统或活动流的横切面部分,根据某一个体人格中占优势的习惯系统,就可对个体人格进行分类并据此而判断其主要人格特征,10,华生认为,所有人的素质在出生时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生活环境及教育训练,而形成各种相异的行为习惯系统即人格,特别是在幼年和少年影响更明显。但这并不是说,个体的人格形成后将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改变的。 性相近,习相远,11,人格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习惯行为模式,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彻底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体,用此方法使新的习惯加以形成。他们改变环境越彻底,人格也就改变得越多。”,12,三、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儿童智力发展阶段性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第二,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只有质的差异。 第三,前后两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 第四,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第五,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13,提出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14,(一)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力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01个月时,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客体永久性”: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他知道它并非不存在。 (912个月)(区分物我,在手上画东西会因为扣不掉而哭泣),15,(二)前运算阶段: 2-6、7岁 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符号性(表象符号延迟模仿;语言符号) 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儿童象征性游戏是从象征性思维开始的。象征性思维又叫前概念思维,这些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 直觉性的、 非逻辑性、 自我中心(三座山实验) 泛灵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思维不可逆性(知道AB 但不知道BA) 未掌握守恒一样长 不一样长,16,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17,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象中、逻辑中,而且在儿童中的外部行为也比比皆是。,18,(三)具体运算阶段符号性和逻辑性,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和可逆性。,19,(四)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具有了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能够提出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20,第五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了人类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1,二、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第一,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22,三、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 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最佳期限就是指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