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932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EB病毒感染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儿童EB病毒感染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儿童EB病毒感染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EB病毒感染,1,病例1,患儿,男,5岁。 发现眼睑浮肿10余天,咳嗽3天,发热1天。 查体:颈部可扪及较多肿大淋巴结,双侧眼睑浮肿,咽部充血,肝肋下3cm,脾未扪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25.86 36.47109/L,L66 81.7%,异淋13%; EBV-PBMC 5.726102IU/ml,EBV(血浆)低于下限值,CMV检测低于下限值。 免疫:IgM,T.B淋巴细胞亚群提示CD4、CD8、B细胞,2,病例1,检查: MRI提示:副鼻窦炎,腺样体肥大。 腹部B超:未见异常。 考虑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阿昔洛韦治疗1周 转归:淋巴结缩小,肝脏缩小,EBV-PBMC转阴,出院。,3,病例2,患儿,男,2岁9月。 淋巴结肿大3天。 查体:双侧颈部、腹股沟区可扪及数枚大小不一的淋巴结,咽部未见充血,扁桃体不大,肝脾肋下未扪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7.86109/L,L 74.3%,异淋12%; EBV-IgM160U/ml、EB早期抗原(EA)-IgG 83.8U/ml、EB衣壳抗原-IgG124U/ml; 本院查EBV-PBMC 6.436103IU/ml,EBV(血浆)5.0102IU/ml. 生化:肝功轻度增高,4,病例2,检查: 腹部B超:第一肝门淋巴结肿大。 考虑诊断:EBV感染 治疗:阿昔洛韦治疗1周 转归:淋巴结缩小,EBV-PBMC转阴,出院。,5,病例3,患儿,男,9月21天。 发热、皮疹伴肝脾肿大近1月。 1月前以发热起病,体温波动在38.840,3天后出现皮疹,入院发现肝脾肿大,肝功异常,发热及皮疹反复出现,先后给予“氟氯西林”、“利巴韦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丙球”、“甲强龙”等治疗后,病情反复,肝脾进行性肿大并出现贫血。 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可见散在淡红色陈旧性斑丘疹,双侧颈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肝肋下3CM,脾肋下5cm。,6,病例3,辅助检查:血常规 14-12-3: WBC 16.25109/L,L 67.5%,Hb 116g/L,异淋14% 14-12-7:WBC 29.9109/L,L 72.2%,Hb 94g/L 14-12-8:WBC 31.64109/L,L 76%,Hb 87g/L,异淋4% 14-12-12:WBC 32.38109/L,L 80.1%,Hb 80g/L 14-12-15:WBC 15.82109/L,L 78.24%,Hb 85g/L,中性粒细胞常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 14-12-18:WBC 16.06109/L,L 77.24%,Hb 83g/L,异淋2%,中性粒细胞常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 14-12-24:WBC 8.02109/L,L 75.46%,Hb 95g/L,异淋14%,7,病例3,辅助检查:生化 14-12-3:ALT 104U/L、AST 92U/L、LDH 881U/L 14-12-6:ALT 133U/L、AST 106U/L 14-12-8:ALT 167U/L、AST 154U/L、LDH 909U/L 14-12-15:ALT 361U/L、AST 309U/L、LDH 635U/L,8,病例3,辅助检查:其他 肺炎支原体(12-7)阴性;(12-16)1:80 血培养:2次均阴性 EBV-DNA:阴性 骨髓涂片:1.感染;2.缺铁性贫血 骨髓培养:屎肠球菌 腹部出血疹血涂片:见多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未见特殊组织及细胞。,9,病例3,检查:腹部B超 12-3:未见异常 12-8:脾左肋下4cm 12-13:脾脐下1指,脾内血窦开放,肝肋下约31mm。,10,病例3,初步诊断:1.支气管肺炎;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朗格汉组织细胞增多症?4.中度贫血 诊疗经过:入院查EBV相关抗原抗体均为阴性;支原体培养(+);B超提示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头颅MRI提示双侧上颌窦炎。免疫组合提示IgA、CD4、CD8明显减低,11,病例3,诊疗经过:入院查EBV相关抗原抗体均为阴性;支原体培养(+);B超提示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头颅MRI提示双侧上颌窦炎。免疫组合提示IgA、CD4、CD8明显减低。给予阿昔洛韦、阿奇霉素抗感染2周,丙球1g/kg.d*2天 疗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颈部淋巴结消失,肝脾未见明显缩小,出院观察。 最后诊断: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问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病理特点是什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列举一些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定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机体对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反应引起的血淋巴细胞增多症。 患者外周血WBC中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异性淋巴细胞数大于10%。 病原体:EBV、CMV、弓形体、HIV、支原体 临床特点:发热、咽喉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淋为特点。 全年发病,秋末至初春为多,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病后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1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有5种抗原成分 衣壳抗原(VCA): VCA-IgM 早期出现,12月消失,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VCR-IgG稍迟于IgM,持续多年或终生,不能区别新近感染和既往感染。 早期抗原(EA):EBV进入增值性周期初期形成的抗原,EA-IgG在34周达高峰,持续36月。 核心抗原(EBNA):EBNA-IgG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DMA):出现时间与意义与EBNA-IgG相同。 膜抗原(MA):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16,病因及发病机制,EBV进入口腔,主要累及咽部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NK细胞; EBV在咽部细胞中增殖细胞破坏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肿大; EBV在腮腺、唾液腺上皮细胞增殖长期或间歇向唾液中排放血液病毒血症、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累及周身淋巴系统。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细胞毒性T细胞(异淋)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17,基本病理特征,淋巴细胞良性增生。,1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临床症状体征多种多样,各个系统均能累及(肝功能异常、形态不一的皮疹、眼睑浮肿、头痛、视力模糊、惊厥、肢体活动障碍;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心包炎;血尿、蛋白尿;腹痛、腹泻;血小板减少、溶血。 眼睑水肿及皮疹在婴幼儿多见,有人认为是年幼儿IM的主要体征之一。其猜想机制: 合并间质性肾炎的改变,EBV感染B淋巴细胞后引起肾小管-间质的免疫损伤; 系颈部肿大淋巴结压迫,使静脉淋巴回流障碍;,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 神经系统:小脑炎、脑膜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视物变形症、发音不清、面神经麻痹等。 脾破裂:病程24周常见,合并脾破裂的诊断: 近期有IM病史 发病前有剧烈运动或轻微外伤史 突然出现的腹痛,有时疼痛向左肩部放射(Kehr征),下腹部有触痛及反跳痛 短期内脾脏的突然增大 无明显原因的急性失血性贫血伴心动过速、低血压等 腹部B超或CT可以助诊。,2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及诊断: 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肝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 嗜异凝集实验阳性; 出现近期急性EB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结果或病毒鉴定结果。 确诊条件: 临床表现+实验室+ 或者,临床诊断IM; 临床表现+实验室+EBV感染证据,确诊为IM。,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干扰素治疗:-IFN、-IFN、-IFN。 -IFN作用最强。 免疫治疗:丙球。作用机制:提高血清免疫水平、中和病原体、激活补体、促进细胞吞噬功能、调节免疫反应能力。 其他:中药治疗 预防脾破裂: 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建议症状改善后2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运动; 处理便秘,避免增加腹压; 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降温,会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22,EBV与儿科相关性疾病,EB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人群普遍易感。 EBV感染 产病毒感染(裂解感染):病毒进行完整DNA复制、转录、翻译和病毒装配过程,并释放病毒,导致细胞裂解。临床表现为急性感染过程,高热、咽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潜伏性感染:EBV通过将其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中,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率很低或完全不复制,细胞可存活,病毒DNA或通过附加体形式随细胞分裂而在细胞中持续下去,或通过以其线状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其实质是病毒使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从而改变细胞基因的表达或功能,同时病毒转化细胞通过蛋白表达,改变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功能,最终导致细胞转化而癌变。,23,EBV与儿科相关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Burkitts淋巴瘤 霍奇金病(HD) 鼻咽癌 器官移植后淋巴增殖症(PTLD)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 鼻T/NK细胞淋巴瘤 肠病型T淋巴瘤 皮肤T淋巴瘤 淋巴上皮癌和胃腺癌,24,EBV与儿科相关性疾病,非肿瘤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口腔白斑 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综合征(XLP) 其他疾病:平滑肌肉瘤、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等,25,Thanks!,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