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征文6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3925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征文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秋节征文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秋节征文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秋节征文 6 篇【篇一】自古以来,“月”尤其是中秋之“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团圆、宁静、和平、美好的物化象征,历代词人墨客以如花妙笔描绘月、赞美月、感怀月,留下了无数咏月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但在所有吟咏中秋的抒怀之作中,最令我感佩动容的是清末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秋瑾的一首满江红小住京华,直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堪与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异代颉颃而毫无愧色!“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此词作于 1903 年中秋,秋瑾时年 28 岁(四年后慷慨就义),读这首词,铺面而来的,是一位爱国志士的满腔热忱,是“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的决绝和勇毅,那种大气磅礴、牺牲担当,让一切的花前月下、多愁善感相形失色,让所有无病呻吟、寻章摘句的无聊文人轻若浮尘。在二十世纪的起始阶段,中国这个悠久的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灭种、存亡绝续的民族危机,凡为有识之士无不忧闷彷徨、五内如焚,如民国元老张继所言,耳闻目睹之时时事事莫不令人“血为之沸,发为之竖,肺为之炸,目为之裂,欲拔剑、砍地、奋身、蹈海!”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当时的中国人心态可能和现在的巴勒斯坦人差不多,弱者被欺负得忍无可忍,于是乎势如疯虎、拼死反抗,“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爱国主义是人类永恒的普世价值,不论你是什么人,都应该无条件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正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团体使新生的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使美国在冷战中凝聚了士气军心从而取得了最后胜利;而前苏联,则由于在其临终前的十余年间“历史虚无主义”大肆泛滥,最终导致“二十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在未发一枪一弹的和平年代轰然坍塌今天的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和一个世纪之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但国歌里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先哲也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越是顺利遂心的时候,越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能忘记内外都有或明或暗的敌对势力,挖空心思给我们下绊子、使阴招、搞破坏,没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难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远景变为富强幸福的美好现实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8 年的中秋节正值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少有的物质充裕、政治清明的太平治世,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睿智、朴实而又坚毅的国家掌舵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力、思想力和行动力超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我们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高扬爱国主义大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添砖加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做出属于我们的时代贡献!【篇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在此佳节,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句。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徐有贞的“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辛弃疾的“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思家念家,美好愿景的希冀跃然纸上。一般到中秋节,我们会祭月和赏月。周代有迎寒和祭月活动,唐代中秋赏月活动盛行,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到这一天,在外漂泊的游子都要回家聚一聚,回到看父母身边,坐在一起,吃月饼,赏圆月。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或工作需要,或交通受阻,但是相信大家团聚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回不来,就抬头看看月亮,共享一轮明月。如那句诗所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情于明月,带你回故乡。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在有部分中国人,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抱有自卑心态,笔者认为这不可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植根于民族根脉之上的绵延不绝,这些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在维系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心智的完善和自足,弘扬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价值不可替代。我们不仅不能摒弃我们的传统文化,跟应该继承和发展,加以创新,激发活力,让我们每个人充满文化自信和理念自信,让我们的优秀文化永垂不朽,焕发新颜。【篇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转眼,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历来和团圆、和谐、感恩等美好的字眼结合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提灯笼,人们在合家团聚的喜悦中尽享节日的喜悦。“团圆”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是一个略带伤感的字眼。09 年离开老家之身来到外地上学,一晃 10 年过去了,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求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买房,慢慢扎下了根,距离家乡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每到传统节日,我都会想起以前在父母身边时发生的那些事儿。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每每想起这些事时,心里还总是泛酸。大学时期,每年的中秋节我都是回家的,但是假期都比较短,用奶奶的话说“回趟家像掏了把火”,还没“使劲”享受团聚的喜悦,就又要面临分别。一直以来我觉得妈妈是温柔的、感性的,爸爸是坚强的、理性的,所以总觉得我的离开会让妈妈感到伤心,但绝对不会让爸爸难过。直到那一次,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大二的中秋节,我照旧在八月十六午饭后离开家准备去镇上搭车,当时父亲正在跟他的朋友喝酒,我收拾好行李跟他告了个别,沉默寡言的父亲应了一声,说“走就走吧,别磨蹭,别误了车”。我心里暗暗想着:“和以前一样,我来或我去,父亲都没啥感觉”。母亲负责送我,抢着拿我手里的行李,通往镇上的路很长,我们一直走,一直走快到拐弯的时候,我猛然想回头看看,一回头,我看到家门口的墙壁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略微弯着腰,左手下垂着,右手因为疲惫支着墙。我的心里一惊!是,那是我的父亲,那个已经快 50 岁的父亲,那个因为干力气活儿劳累过度年纪轻轻就患上腰间盘突出的父亲,那个嘴上满不在乎心里却因为我的离开而难过、思念的父亲!后来跟母亲聊天中我才得知,每次知道我要回家,最开心的就是父亲,他忙上忙下准备各种我爱吃的东西,有时候会兴奋的睡不着觉,而每次我要走也属他心里最不得劲,每次我走后嘴里都念念叨叨好几天。我也开始想起来,小时候往我书包里塞零花钱的是他,每次放学拿着好吃的在家门口等我的是他,每次我拿了奖状跟邻居吹牛显摆的还是他我的父亲只是不善于表达,但他是全天下最爱我的人!从那以后,父亲成为了我心里最脆弱的部分,每每想到他,想到和他之间的一些小事我都会或开心、或想念、或难过,心里泛起层层涟漪。如今工作稳定了,我每年都要求自己至少抽出时间回 3 次家,爸妈每年也都会来我这小住,我知道,我能给他们的只有多一些的陪伴。我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离开父母,我们总以为父母还年轻,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地老了。回家吧,像小时候那样,依偎在他们身旁,像小时候那样跟他们耍耍赖皮,像小时候那样和他们一起做喜欢吃的东西,因为唯有陪伴才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篇四】又快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吃月饼、拜月、放灯笼、供兔儿爷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不仅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也勾勒出团圆的朴素期待。据史料记载,最迟在汉代,先民们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人认为,月亮象征着纯净高洁,代表着故乡与美好,代表着家庭和团圆。我想,这也是中秋节传承已久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小时候,物质还很匮乏,妈妈会在中秋节那天的中午用瘦猪肉包一顿饺子,里面加上秋天的豆角和吊瓜,皮薄馅多,味道鲜美,咬一口不小心还会把汤汁溅到身上。我和弟弟常常端着碗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一人能吃两大碗,妈妈会早早地盛上饺子汤晾着,一再叮嘱我们别噎着。到了晚上月亮出来的时候,爸爸会先把八仙桌摆在院子里,上面放上月饼水果等,等到厨房草锅里的白菜五花肉炖熟了,再装满一大盆摆在八仙桌上,四碗白米饭摆上去。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在院子里吃着米饭,看着月亮,谈着现在,想着未来。那些做人的道理、持家的门道,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子女的熏陶。中秋节,是我记忆里的和睦幸福,是我回忆里的母慈子孝。中秋节前后还是收花生的时节。地里的花生需要先连根刨出来,拎起来用力把土抖掉,最后再摆放整齐装车运回家里。收花生非常耗费时间,常常赶不上回家吃午饭。妈妈会用竹篮装上茶水、月饼、煎饼等饮食,中午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坐在地头,一起吃着月饼,谈着那些絮絮叨叨、重重复复、永远难忘的闲话。爸爸总是第一个吃完,第一个赶着干活,我们跟着他掘起的痕迹,在他的后面为散乱的花生抖土、分堆、装跺。傍晚时分,爸爸会把平车的宽绳子套在自己的胸前,我们把捆好的花生依次放到车上,爸爸在前面拉,我和弟弟在后面推,一起喊着号子勇敢往前!后来的沉沉静夜,我常想什么是家风,慢慢地我想明白了,我的家风就是父母相亲相爱,我的家风就是兄弟团结友善,我的家风就是无论物质如何匮乏生活怎样艰辛,一家人仍然能幸福地一起生活。日子好了,生活富了,种花生的土地已经成为临港开发区的厂房,旧时的习俗也正被经济大潮冲击着,似乎中秋节没有以前那么受重视了。但我始终相信,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经济如何变化,我们的根脉是不会变的。明月皎皎,清辉万里,一块月饼、一碗饺子,传承着我的家风、我们的家风。【篇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该节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为正值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之为中秋。自古以来与中秋节相关的传说和习俗有很多,比如,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它以月之圆照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但是中秋节象征“团圆”的意义是不变的。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每逢节假日要么是单位加班,要么是计划出游。那么,你的行程表里是不是有回家看看父母这一项呢?尤其是在中秋节这样有意义的节日里,合家团圆正是父母所祈盼的。借用一首小诗: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天,长大了,我们是父母的天。天上,十五的月儿圆圆,家中,父母的期待绵绵。所以小编温馨提示各位有志青年:请别再拿“给父母寄礼物,给父母寄营养品,给父母寄钱”这样的形式主义来哄骗父母了;也别再拿“离家远,回家又得塞车,还是算了”、“公司加班,回不了家了”、“路程太长,假期太短”这样的理由来敷衍他们了。如果你想让你的良心好过些,请拿出你们作为子女的诚意,中秋将至,请回家看看!【篇六】越是接近中秋,心就会越发“活”起来,回家成了一种执念,乡愁成了一种情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写乡愁的余光中老师已经去世了,可乡愁还在,永远都在。家,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温暖的存在。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晚上坐着爸爸的摩托往家赶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躲到一个桥下避雨,望着远处有灯光的房子,就开始想象起自家的温暖了。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一个家可以躲避风雨,有爱自己的人在盼着自己归家。无论大城市有多么方便快捷,自己的小村落有多么闭塞落后,自己的亲人就在哪里,自己的根就在哪里,一把泥土一汪水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或许在外面打拼时间久了,反而越发会怀念起那些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若不是生活需要,谁愿意背井离乡。所以,乡愁总是在一个特殊的节点以最浓烈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那些平时看不出看不到的流淌在骨子里的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泪滴,是星斗,更是眷恋。拥有这种情怀的国家和国民,大多性格是美好而温和的,在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孝悌、诚信、勤俭、感恩,向往单纯美好的生活,心永远是善良的。这些大多数的中国人才是最鲜活的人,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代表,想要见识真正的中国,只有从这些淳朴善良平凡的人身上才能看得出。所以,从根本上说,守护乡愁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信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这种信仰被放大,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中国人的努力打拼都是用内心最深的情感作为支撑,有了这种支撑,做任何事情才有了动力和意义,也才会在关键的时刻用“忠孝勤俭廉,仁义理智信”约束自己帮助他人。春运时刻,看到那些归心似箭的人,乘务人员内心想必也是有所触动的,所以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力保让每一个渴望回家的人平安归家,这就是一种守护;党员干部只有扎根在群众中,在群众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建立精神家园,带领群众一起建设美丽家园收获幸福感,这才是一种守护。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够把别人看成血浓于水的亲人,那便是守护住了我们共同的乡愁,那便是遵循了我们共同的信仰,那便是找到了我们共同的“根”。在写这些文字时,我的神情一定是温柔的,码字的手敲打键盘的声音也异常柔和起来,这便是乡愁的情怀所带来的信仰的力量,简单执着而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