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1,传染病及突发事件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监测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传染病疫情处置,2,传染病及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相关法律法规,3,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编制 指南(试行)(卫办应急发2006215号) 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4,传染病监测报告,5,责任单位/责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6,报告内容-1,法定传染病:共三类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7,报告内容-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8,报告内容-3,重点监测疾病 主要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 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时;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 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9,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10,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的临床医生在接诊病人时发现确诊、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时须及时、准确、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送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保科。防保医生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开展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定期自查(要求每月自查至少1次),包括门诊、住院、检验、放射等科室,做好自查记录,对自查中发现的漏报传染病病例及时进行补报。,11,重点传染病监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协助辖区疾控中心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 医务人员发现当地开展监测的重点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及时进行报告。,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的收集和报告,13,报告事件定义-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4,报告事件定义-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15,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6,报告责任人(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八条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17,报告责任人(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18,目前要求报告事件类别,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其他类传染病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它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群体预防接种、服药事件 医源性感染事件 放射事件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 高温中暑事件,19,在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报告,短期内出现大量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病例;或在同一居住区内、或使用共同水源、有共同食物暴露史的人出现多个病例; 2人群中出现某种疾病发病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突然升高,或出现某一地区人群就诊率突然升高现象; 已经多年未发生的传染病再次出现流行,或死亡率、发病率突然升高;,20,在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报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发生异常改变; 常见疾病常规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出现不明原因疾病:比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高热猝死病例。 大量牲畜、家禽突然死亡,某种昆虫、节肢动物等密度异常性增加或出现异常情况改变; 自然界如水源、植物等发生异常改变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生物、环境异常现象。,21,报告内容,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22,报告时限2小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23,报告流程,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相关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5,传染病疫情处置,26,病人个案调查 病人管理 病人的隔离治疗 对病人(带菌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居家隔离治疗病人管理 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要定期进行随 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病人管理 重点人群包括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制水人员、托幼儿童和学校学生等。 重点人群传染病病人痊愈后,复工、复学、返园(所)前,应采集相应标本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必要的实验室(细菌培养、肝功能等)检查,符合解除隔离标准后,由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准予复工、复学或返园(所)证明。 密切接触者管理 追踪 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掌握其去向。,27,医学观察 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确定专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定期随访了解健康状况,按要求采集相应的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实施咨询服务。在随访观察期间如出现异常症状和体症,或出现阳性检测结果,及时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不同病种的管理要求,转送定点医院或就地实施隔离治疗。 预防服药 对有特殊防治药物的传染病接触者,可用药物预防,如霍乱、痢疾、钩体病等。 应急接种 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接种,如麻疹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 报告 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处理等情况及健康状况,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实施报告。,28,疫点处置疫点是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指征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接触的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根据传染源的污染情况,一个传染源可有一个以上的疫点。,29,(1)发现或接到甲类传染病报告,应立即派人赴疫点,协助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做好疫点处理,承担落实处理后的疫点、疫区内防病措施工作。(2)接到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报告后,在24小时内尽早派防保科人员进行疫点处理,处理内容包括病人隔离治疗、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点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饮水、饮食、灭蚊蝇、灭鼠、宣传教育等防病措施落实。(3)发现或接到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即刻派人赴现场,协助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暴发疫情控制工作,承担处理后的防病措施的落实与疫点疫区的管理工作。在控制期内,每天用电话向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发展、控制措施落实情况。,30,(4)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因而采取的消毒和管理措施也不同。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粪便污染环境,措施的重点是对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污染环境,措施的重点是空气消毒,并且要加强通风;虫媒传染病由媒介昆虫传播嘎,措施的重点是杀虫。(5)加强对集中式供水的水厂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同时应重视对分散式用水的管理与消毒。当发生经饮水途径引起的传染病疫情时,应挨家挨户做好饮水消毒宣传,发放消毒剂,指导居民正确使用消毒剂进行饮水消毒,并对居民饮水消毒情况进行随访抽查。,31,健康教育 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要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家属、密切接触者、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相应传染病的症状和防制方法。,32,常见和重点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接触者管理,33,谢谢!,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