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8654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1,法定传染病分类,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 甲类2种(强制管制):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 丙类11种(监测管制):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2,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及活组织检查,3,传染病的诊断,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也是日常报告最多,或不清楚该不该报,报告要求如何。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 诊断标准来自于卫生部诊断标准,2010年5月最新颁布,4,传染病诊断最新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HIV感染者: 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5,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平均潜伏期(50的HIV感染者进展到艾滋病期的时间)为7年8年。,6,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1.2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1.1.3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1.1.4 有医源性感染史。 1.1.5 有职业暴露史。 1.1.6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 1.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7,1.2 临床表现 1.2.1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1.2.2 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1.2.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 1.2.3.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1.2.3.1.1 A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 b)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近6个月内2次; c)带状疱疹; d)口角炎、唇炎; e)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近6个月内2次; f)结节性痒疹; g)脂溢性皮炎; h)甲癣。,8,1.2.3.1.2 B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l0; b)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超过l个月; c)不明原因的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超过1个月; d)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肺结核病(现症的); g)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体腔或内脏脓肿、脓性肌炎、骨和关节感染、脑膜炎、菌血症); h)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i)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9,1.2.3.1.3 C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直肠)超过l个月; g)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外);,10,i)肺外结核病; j)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k)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l)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 m)慢性等孢子虫病; n)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 o)卡波西肉瘤; p)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q)浸润性宫颈癌; r)弓形虫脑病; s)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t)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u)HIV脑病; v)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11,1.2.3.2 15岁以下儿童 1.2.3.2.1 D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 b)结节性痒疹; c)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上呼吸道感染; d)带状疱疹; e)广泛的疣病毒感染; f)广泛的传染性软疣感染; g)线形齿龈红斑; h)口角炎、唇炎; i)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j)不明原因的持续的腮腺肿大; k)甲癣。,12,1.2.3.2.2 E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的中度营养不良; b)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 c)不明原因的发热(375),反复或持续l个月以上; 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淋巴结结核; h)肺结核病; i)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肺炎; j)有症状的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k)慢性HIV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 1)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和(或)慢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13,1.2.3.2.3 F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 e)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 f)肺外结核病; g)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h)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1个月以上; i)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j)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新生儿期除外); k)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 1)慢性等孢子虫病; m)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n)卡波西肉瘤; o)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p)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 q)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r)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s)HIV脑病。,14,1.3.1.1 HIV抗体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HIV抗体阳性,需进一步做复核或确证试验证实。试验结果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 1.3.1.2 CD4细胞检测(见A.4) CD4细胞是HIVAIDS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15,2.1 HIV感染者 2.1.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a)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 b)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2.1.2 15岁以下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a) 小于l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 b) 大于l8个月龄:诊断与成人相同。,16,我院为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对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第二次抽血化验,如果仍为阳性者,将血液标本送至上一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待半个月结果回来后,确诊是否为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并不=艾滋病患者,要经过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查CD4细胞的计数才能判断。因此医务人员上报时,不能报告艾滋病,只能报告HIV感染者。,17,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299-2008),18,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19,慢性乙肝 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 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20,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例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3 同时符合2.3 同时符合2.4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4.6. 同时符合1.5.6 同时符合2.4.6,21,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213-2008,22,1.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23,2.慢性丙性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3.2.1.2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或右季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24,3. 实验室检查 3. 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 2 血清抗-HCV阳性 3. 3 血清HCVRNA阳性,25,疑似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慢性丙肝临床表现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1的内容 确诊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2 符合慢性丙肝临床表现以及3.2 符合3.1以及3.2,26,梅毒 (GB 159741995),27,潜伏梅毒(隐性梅毒) 1. 有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2. 病期2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但无论病史有多长,均无任何梅毒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2次以上阳性(滴度在1:8以上)。 4.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脑脊液检查阴性。,28,疑似梅毒诊断:同时符合1. 2. 3。确诊梅毒诊断: 同时符合疑似梅毒诊断和4。,29,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WS2712007),30,腹泻 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感染性腹泻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31,1、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32,2 临床表现 2.1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 2.2 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33,3 实验室检查 3.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3.2 病原检查 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34,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符合1. 2. 3.1。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临床诊断病例和3.2。,35,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36,我院传染病上报要求,一、慢性乙肝 严格按照卫生部诊断标准诊断,如只有单纯抗体阳性,或是“小三阳”、“大三阳”,无其它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不用诊断乙肝,也上用报传染病。,37,我院传染病上报要求,二、肺结核 如只是影像学怀疑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可暂不诊断肺结核,完善检查后,再结合临床与辅助检查判断是否为肺结核。 如患者经普通治疗不见好转,考虑肺结核,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报为临床诊断肺结核,并报卡。,38,三、梅毒 潜伏期梅毒诊断严格按照卫生部标准执行,但我院目前诊断的辅助检查中有部分项目暂缺,因此存在下例情况不报卡: 1、患者仅在输血前九项,或是梅毒抗体中查出阳性,无其它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未做其它检查,不用报卡。 2、如患者抗体阳性,但无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复查滴度阴性,不用报卡。,39,四、其它感染性腹泻如临床诊断为其它感染性腹泻,则需判断是否为院内感染,如为院内感染,在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报告院内感染。,40,谢谢,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