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01 父亲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70124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01 父亲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中语文 01 父亲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中语文 01 父亲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01 父亲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内容,体会文本伟大、深沉的父爱,能真切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2、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能选择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3、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朴素的叙述与清丽的抒情相融为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初步感知散文的内容和情感。预习检测:刘鸿伏,中国现代作家,湖南某报的负责人之一。作品有绝妙人生雅奏遥远的绝唱等。其优美的笔调、率真的性情、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刘鸿伏散文的主要元素。他用细腻冷艳的笔触描画日月山川,但绝不是风花雪月地泼洒文字,他把爱憎忧思以及对理想的寄托和表达,都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1、字音荷(h ) 薪 青篙(go ) 蓑( su )笠 犟( jing )嘴 踉跄(ling qing ) 贫瘠( j ) 倔(ju )强 颠簸(b ) 模( m )样 炽热(ch ) 老趼( jan ) 佝偻( gu lu)2、字形 b(跋)涉 cng(沧)桑 震hn (憾) 乌png(篷 )船 一望无yn(垠 ) 3、文学常识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等。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节)引出对远在乡下的父亲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4-19节)回忆十年前父亲送刚拿到入学通知书的“我”去大学报道第三部分(20-21节)抒情父爱是一座山1、 示标导入:岁月流失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亲的爱,而父亲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的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几十年来曾经逗惹过多少读者热泪盈眶呀!无形中,它也成了一座无人逾越的高峰,横亘于前。让人只有仰视,不敢“效颦”。可是有一个后生小子,他凭着对父亲深挚质朴的爱和出色的语言表现能力,写了一篇有关父爱的散文,给我们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这就是青年作家刘鸿伏给我们带来的父亲(板书) 二、讨论释疑三、成果展示(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1、文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形象?父亲:勤劳、坚强、质朴、容易满足尤其是深沉地爱着他的儿子的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2、在散文中那些看上去“散”而出彩的片段,构成字里行间人物的画廊。诵读全文,找出作者在文章中选取了哪一个中心事件来写自己的父亲的? 围绕这件事,作者具体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明确:主要事件:父亲送“我” 去大学报到。五幅画面:接到通知 决定送我 送我途中 踏入校园 父子分别四、检测反思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写出感想。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选取典型场景,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了解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体会父辈们深沉的厚爱。教学过程:1、 示标导入:昨天我们一起读了刘鸿伏的父亲,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了本文的内容和情感。对于散文的解读,一是理脉络,二是品语言。今天我们一起来细读本文的语言,学以致用,看看能否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2、 讨论释疑精彩语段品读,寻找写作桥梁1、课本第二小节文字生动请你对其进行赏析,思考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并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仿写一段话。明确: 内容:父亲劳动生活画面手法:排比句展示生活场景作用: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和质朴,交待父亲是一个终年在山中劳碌,过着贫苦生活的农民特色:把父亲劳动的场面放在大山、月色、大江、田野这样的背景中,赋予劳动美的内涵,让人觉得凄凉、心酸,整个画面给人以“凄美”之感总结:排比的手法、诗一样精炼的语言,勾勒出父亲劳动生活的剪影,把劳动放在大山、月色、大江、田野这样广阔的背景中,展示了父亲艰辛勤劳而又洒脱自信充满力量的庄稼汉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与赞美。写作启示:写人物手法之一:善抓生活片段。2、文中围绕父亲送“我” 去大学报到而写的几幅画面中那一幅你认为最好?哪些细节令你感动?请结合文本和自身经历,在书侧写评点,50字以上(要求:抓住每个场景的特点。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关注手法、用词、寓意等:说文眼: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乃至一景一物),并思考给你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启示。3、 成果展示1、 学生齐读第二小节,修改、交流预习案内容作业:仿写片段(一个自己熟悉的人)2、 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赏读,其他小组评价,教师点评后展示推荐片段:(学生齐读)A、一身漂白粗布的衣裳任日晒雨淋,那是母亲;一只背篓背回了山坡水田里月牙儿的清辉,又在每一个公鸡打鸣的晨曦将土地踏醒,那是母亲;一座磨盘挤压出生命的汁液,那是母亲;一脸皱纹如冬日绽放的菊花,安静而又温暖,那是母亲;一句宽心话满眼泪光迷离,那是母亲。B、一柄长刀横扫敌阵的,那是辛弃疾;一本朝奏尽吐胸中才略,为国为家忙于练兵筹款、整饬政务的,那是辛弃疾;一盏如豆孤灯,醉里挑灯看剑,那是辛弃疾;一只羊毫软笔龙走蛇行,临江水把栏杆拍遍的,那是辛弃疾过渡:典型的生活片段不仅仅是序曲部分,文中的主体部分不乏典型场景的描绘。2、交流评析内容,总结写作手法明确:(学生充分朗读)A、 夏日中午: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泪便涌了黛绿的山色清凉的河水鹧鸪凄惶欣喜”“独留下我无言的田野无法言喻”(5段)(评点: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激动、茫然、留恋、欣喜、凄惶无法言喻。)板书:(夏日中午)无法言喻B、 那个夜晚: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山里的暮色升起来,亲切的,斜飘漫逸韵致不再有沉重忧郁”(6段)(评点:赋予景物人的情感,烘托喜悦、温情的氛围。)板书:(那个夜晚)吉祥和喜气C、 临行那天:叙事、直抒胸臆结合“临行的那天,父亲母亲。别了,我的;别了,我的;别了,我的;别了,我的离去。”(10段)(评点:直接抒情,相同句式的连用,感情的强烈充沛,我对故土的留恋不舍,平时熟视无睹的东西只有在离别时才会特别的珍惜和眷恋。)板书:(临行那天)最难忘D、父子分别: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我去送他反反复复地叮嘱努力笑一笑粗糙的大手扶了扶沉默了”(18段)(评点:不放心儿子,忐忑不安的心境表露无遗,此时无声胜有声。)“临上公共汽车站住解开撕开藏着抽出说” (18段)(评点:父爱的流露,被压缩在一个动作、一句话里,看似简单平淡,然而何其丰厚凝重。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在深山密林中扛竹木流汗流血一星一点的攒起来的,是在凶猛的大江上拿性命与江流礁石搏命换来的。这钱联着大山里一家人的温饱生计,甚而至于是借来的,父亲却倾其一生所有,这是一种怎样厚重的爱!)“在这天地间有什么比这种深情更珍贵呢?我会活得很幸福也很体面的,我的父亲!”“我爱父亲,也怕父亲”“却仿佛接过一座山,沉甸甸的”(18段)(评点:直抒胸臆的心理展示,完全抛开了以前父子间的掩饰,这份爱让我的心都战栗了!情到浓处的自然流露。)板书:(父子分别)心一阵战栗写作启示:写人物手法之二:巧用景物描写,巧选典型细节。四、师生点评:1、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文中写到“对土地的眷恋”,背景一样若隐若现着贯穿全篇。正如“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文中时常有一些极富华彩的对乡野风景饱蘸情感的描写,这样安排是不是闲笔,有何用意?(圈划出这些描写语段,读一读,谈谈理解。)明确:父亲爱这片土地,他生于斯,长于斯,劳动于斯,乃至长眠于斯。父亲与土地有着生死相依的关系。臧克家/诗三代孩子 在土里洗澡爸爸 在土里流汗爷爷 在土里埋葬(1)“土性”已经融入进了劳动人民的心中,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特点。土地赋予了他坚韧和深沉自信的性格。(文中找原句16段“山里人几十年造就的倔强和自信心”20段“像山一样坚强挺立的”)(2)父亲的形象,是与荒凉贫瘠又美丽无边的乡土密不可分的;父亲的性格,是衍生于那片土地的。(正如父亲说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联系姥姥的端午江南阡陌的简淡、玄远美景孕育的姥姥温柔细腻善良的性格)(3)“土地一样宽厚淳朴的”父亲衍生于那片厚土。土地,是父爱的背景。从而理解他的焦虑。(边远山村与繁华都市物质环境的巨大反差,因此他和现代城市文化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甚至很自卑,担心儿子以后的生活。文中找原句16段“他已预知作为山里人的儿子的将来当会充满坎坷和忧患”11段“儿子还小,又是乡里人,穷,怕将来受人欺侮,想起这些,便不由得落泪”)(联系姥姥的端午中姥姥搬到城里后对安逸、狭窄的市民蜗居生活的不习惯,想念农谚桑麻的乡间,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写作启示:写人物手法之三:设置环境背景。板书:宽厚淳朴的土地父爱的背景2、 本文题目为何不是“我的父亲”而是“父亲”?明确:父辈一辈人一代人肩负苦难的形象、历史沧桑的缩影欣赏罗中立的画作父亲: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情感可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1980“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罗中立说“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欣赏画作: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学生齐读: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刘鸿伏读懂了他的父亲了吗?请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父亲理解或情感的语言品读体味。思考:十六七岁的我们读懂了我们的父亲了吗?请以“那一次,我读懂了父亲”为题写一段话,谈谈父亲关爱你的点点滴滴。写作启示:人物写作方法之四:要对文中人物有真挚的感情五、检测反思(投影关于父爱的图片)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同母爱一起构筑了人类社会的基石。父爱,是激发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养心灵的情感甘露,是塑造优秀人格的教科书,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附板书:父亲 刘鸿伏夏日中午 无法言喻那个夜晚 吉祥和喜气临行那天 最难忘的父子分别 心一阵战栗宽厚淳朴的土地父爱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