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63042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V)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C. “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D.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藏青色西服 季明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这景象有些独特: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贱!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撇下大傻,先走了。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B. 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D. 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5在对比中写人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6分)6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xx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xx,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xx一xx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xx将是xx的两倍多。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9.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B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C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D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B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一年,小功服穿六个月。C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代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时授以诰命。D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恢复生产,修建道路,赢得百姓爱戴。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留宿两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妻儿,最终感化冯晓率领部下投降。C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因此更加气焰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贡献卓著。后因接触瘴气染病,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宋)韩淲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潘邠(bn)老:传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名闻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韩淲(bio):南宋诗人,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乡,作此诗时年约40岁。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行藏: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B. 第三句写自己虽在中年,却已有年届晚境之感,老眼昏花,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C. 第四句紧承上句,抒写胸臆,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胸怀坦荡,壮心尚存,全句呈现激扬的情绪,但“任”字的使用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D. 第三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15. 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在杜甫的登高中,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并以猿与鸟的活动来表现自己心境的两句诗是:“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 , ”两句抒发了江山依旧而后继无人的感慨。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 ,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然而,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未曾察觉的是在“谱”字上。“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 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上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 )。再往深里说,不但各种“谱”企图控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举足轻重不成体统同中有异墨守成规B举足轻重不成方圆求同存异墨守成规C不可或缺不成方圆同中有异按部就班D不可或缺不成体统求同存异 按部就班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是人可以创造得更好。B而且是人可以创造得更好。C而且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D而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B各种“谱”不但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C各种“谱”不但不企图控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D不但各种“谱”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20.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通知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6月23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1) ; (2) ;(3) ; (4) ;(5) 。21.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它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套作,不抄袭。 答案1. C(A项,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B项,“及其价值倾向”错。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D项,“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2. B(B项,“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3. A(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4、D(A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与“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关联不大,要从追求文明生活的角度把握主题,文中穿西服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B项,“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错,他们只是 想捉弄大厦,“受伤”不是本意;C项,“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错,因为这一场景对他们穿藏青色西服没有预示作用,下文也没有他们都穿西服逛街的场景照应;)5(1)脏了吧唧的老磨和工友与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于大厦形成对比,凸显了于大厦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个性。(2)坐公交车时,老磨用泥灰和汗味抢占座位,而于大厦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从这一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素养和精神风貌。(3)于大厦受伤前后老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对比。于大厦受伤前,老磨斥责于大厦穷烧;于大厦受伤后,老磨被深深触动,真正理解了大厦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6(1)藏青色西服是行文的线索,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2)藏青色西服是人物精神的外在体现。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体现的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老磨和工友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自己穿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提升。(3)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象征,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老磨和工友的转变换来乘客平和的目光,意味着人们的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深化了小说主题。(4)以“藏青色西服”为题,显得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 B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预计xx比xx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xx一xx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8. B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9. 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10D(依据文意。)11B(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12D(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孔镛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13(1)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诸将妄杀者”“力争”“全活”各1分,句意2分)(2)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汝曹”“冻馁”“兵”各1分,句意2分)译文: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进士。任都昌知县,分户口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在水边建立粮仓,便于收赋税,百姓很依赖他。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他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于是渐渐了解亲近孔镛,相继而回。孔镛慰问赈济百姓,使他们恢复原来的生产,道路也渐渐地修通了,县政于是恢复清明安定。都御使叶盛征讨广西,让孔镛跟随。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成化元年,被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闭城门自保,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纳,这些人返回后都被瑶人杀害。孔镛到后,打开城门接纳来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当时贼人的首领冯晓屯居在化州,邓公长屯居在茅峒,屡次招抚而不降。一天,孔镛骑着马只带两个随从来到茅峒。茅峒距离县城十里左右,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贼人,孔镛让他们回去禀告:“我就是新来的太守。”邓公长突然听说新太守来了,急忙招呼其党羽穿上铠甲迎接。等到看见孔镛坦率平易,也没有带骑马的侍从,暗中就有点泄气。孔镛缓缓下马,进到庭院中坐下,邓公长率领他的党羽解甲罗列而拜。孔镛晓谕他们说:“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你们,就是我的儿子。信任我,就送我回去,我会赠送你们粮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杀了我,大军很快就会来到,就没有活下来的人了。”邓公长犹豫,其党羽都为之感悟而流泪。孔镛说:“我饿了,该给我饭吃。”邓公长跪着为他献上酒菜。吃完后孔镛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睡觉。”晚上脱衣酣睡。贼人相视惊服。(孔镛)住了两晚才回去。邓公长派几十个骑兵护送孔镛回去。孔镛让那些跟来的人停在城外,只让几个老弱的士兵跟着他进城,取来了粮食和衣服,让他们装载而回。邓公长更加感激,就焚烧了他的贼巢,率同伙数千人来归降。邓公长已投降,只有冯晓凭借险要的地势不降服。孔镛挑选二百壮士,乘夜抵达化州。冯晓仓皇逃跑藏匿,孔镛俘获了他的妻儿而回,(孔镛)对他们抚恤丰厚,冯晓也投降了。(孔镛)治理的政绩闻名于朝廷,皇上赐诰命褒奖。家有丧事,服丧完毕后,改到广西任职。瑶人听说孔镛来了,都远远地躲避。不久(孔镛)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视贵州。清平部酋人阿溪性情倔强不驯顺,而且很狡猾,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贿赂,阿溪更加骄横不可制服。孔镛到任,询问得知阿溪所亲近的两人。于是用计擒住阿溪,对他处以磔刑。孔镛居官廉洁,任职三十余年,都在边陲,接触瘴气成病。乞求退休,皇上没有应准。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14. C 第四句句又由抑而扬,说自己胸怀开朗,壮志不改,不管是出仕还是退居,都能做到胸怀坦荡。 15. 尾联运用以景结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的手法,用“今古骚人乃如许”收束前三联的万千感慨,但又不具体点明,只用“乃如许”三字概括;而尾联后一句也不解说这如许的感受究竟为何,而是宕开一笔,以眼前的苍茫暮色和耳畔的澎湃江潮收束全诗,拓展诗歌意境,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7C 18D 19A20(1)“照顾到”改为“满足”;(2)“打算”改为“计划”;(3)“剩余的钱”改为“余额”;(4)“拿走”改为“领取”;(5)“抓紧时间”改为“及时”。(每点1分,共5分)21.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6分)22.审题限制性1.“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这里强调的是“做好”。“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至今无人逾越。”这里强调的是“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这一则材料回答了“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的原因。这两则材料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2.“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这句话又表明命题人并不反对通才,而对于苏东坡来说,建树广泛的“通”更好地成就了“专”。而命题人并没有告诉我们他成为通才的原因,而这正是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专注”。3.“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是“联想和思考”的出发点。先读材料,然后联想思考,准备素材,构建思路。开放性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最好的立意是综合三则材料来写。考生也可在“专”和做“通”中选择其一,但不管选那个角度,写作时不可只引一则材料,忽略其他。2.可以论证为什么,可以论证是什么,可以论证怎样做,也可以综合论证。3.文体是开放的,鉴于新课标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最好写议论文。解题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偏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要能看到材料间的内在关联。三则材料中第一则材料实际上是作为第二则材料的对比性材料存在的,对比得出的核心结论是: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长期坚持、执着,甚至专注一生。第三则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和第二则材料对比,引导考生思考:“专才”是怎样炼成的?“通才”是怎样炼成的?“专才”和“通才”有何关系?苏轼既然是“通才”,为什么只有文学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其他方面却好像建树不大?思维的深度正体现在这里。参考立意从“一生没做好一件事”的聪明人角度:1.学会专注;2.专注一念,“做好”一件事;从雷杜德的角度:1.执着是成功的法宝;2.精诚之至,金石为开;3.用心专一方成就“工匠”精神;从苏轼的角度:1.一生专注,不止“做好”一件事情;2.即使“通才”也需要“专”;综合角度:1.“做好”一件事是“做好”很多事的基础;2.“做好”很多事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一件事;3.“专才”要一专多长,“通才”要多长一专;范文展示 一生专注,非“专”即 “通”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他的成功在于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情。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甚至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他不受外界干扰,一做就是整整20年。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情况。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一生就“选定”一个目标,一生专注一个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几十年风雨如一日,天打雷劈都得做下去。任正非转载了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的文章,他这样看待工匠精神与专注:“我们公司也有工匠精神,我们从年产几百万,到年产4000亿是怎么过来的,多少辛酸泪。我们要重视技师文化的建设我们质量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界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今天看别人做生意成功了,就去跟着做生意;明天看别人炒股成功了,又转移目标去炒股最终哪件事情都没能干好,实在是用心躁也。如果“用心一也”,甚至一生都不止“做好”一件事情。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苏东坡形象: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通才”是怎么练成的?事事用心!孟德尔在遗传学上名扬天下,而作为一个伟大的神父,他在宗教方面也有鲜为人知的贡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物理学领域独领风骚,谁会知道,他还有着一手连专业人士都自叹不如的小提琴技艺!山有主峰,人有主业,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做好,哪怕你是通才,最终还是要找一个方向。象曹雪芹,也可算通才了,但最终选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做红楼梦,没有他的“通”,红楼梦是否能做那么专业?像鲁迅,也不是没有别的专长,但鲁迅说自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写作上了。一生专注能“做好”多少事情不好说,最关键的是从“做好”一件事开始,连比尔盖茨都说:“Only do a thing in all ones life.”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自知,自制,心无旁骛,能做到专才的就做专才,能做到“通才”的就做“通才”。如果你理想远大,不妨先从“做好”一件事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