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检验值解读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6177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26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临床检验值解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常用临床检验值解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常用临床检验值解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临床检验值解读,实验诊断概念 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实验诊断目的 检验结果应用于临床实验诊断内容 血液学检验体液与排泄物检验生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学检验,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护士去采集 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可协助和指导护士观察、判断病情,作出护理诊断 护士必须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标本采集要求、方法以及结果的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全血:血常规检查或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血清: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血培养: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血液标本采集的目的,(1)静脉采血(普通检查) (2)毛细血管采血 (3)动脉采血(血气分析),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1)采血后要及时充分混匀,动作要求轻柔,防止溶血 (2)及时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用专用培养瓶采集,血液标本采集后的处理,根据条形码选择合适真空采血管 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时应防止空气进入,阻止气体交换 一般采血量为5ml,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为提高阳性率,采血量为10-15ml。,采血的注意事项,采血用的注射器或试剂潮湿 静脉穿刺血流不顺利 用酒精消毒未干即采血 把血从注射器推出时用力过大、过快 用力摇荡试管时,引起溶血的原因,病人的个体差异:包括人种、民族、性别、年龄、月经周期和妊娠、精神状态、采血时间等生理因素;以及运动、休位、进食或禁食、吸烟、饮酒和咖啡等生活因素的影响;还可受到居住条件、居住地区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影响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影响,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血常规检查什么,血常规是医院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但在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22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参考值】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百分数 成人 (410)109/L 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 05 分叶核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淋巴细胞(L) 2040 单核细胞(M) 38 血小板计数成人 (100300)109/L,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慢阻肺、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白血病等。,3、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m,中心淡染区约占1/3 大小异常:小细胞低色素 巨幼细胞 形态异常:球形细胞 椭圆形细胞靶形红细胞 镰状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 染色异常: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4、白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分娩、经期、剧烈运动、体力劳动、饭后等;病理性增多见于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和炎症、类白血病反应、酸中毒、严重烧伤、手术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减少: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接触射线或化学药物、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5、中性粒细胞(N), 增多:生理性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可有一过性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化脓性球菌)、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失血或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减少:见于感染(尤其是伤寒、副伤寒或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严重贫血、白血病等)等。,5、中性粒细胞(N), 核象变化:核左移:见于急性感染、中毒、溶血、失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核右移: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减退。 形态异常:细胞大小不均,胞浆内有中毒颗粒或空泡,胞核固缩、溶解及碎裂。,6、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如猩红热)。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7、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恶性肿瘤、铅及铋中毒。减少:无临床意义。,8、淋巴细胞(L)增多:儿童期可有生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肿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淋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接触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异形淋巴细胞:见于病毒感染、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原虫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9、单核细胞(M)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可有单核细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疟疾、结核、黑热病)、血液病(单核细胞白细胞)、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减少:无临床意义。,10、血小板(PLT)检测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血小板增多:反应性:见于感染、肿瘤、外伤及手术、剧烈运动;原发性: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二、尿常规检查,尿标本的送检及保存 ()尿标本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需留取10ml左右 ()尿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以免有型成分破坏和有机物分解 ()常用防腐剂: 40%甲醛:固定尿中有机成分,小时尿沉渣( Addis计数),每30ml尿液加一滴。 甲苯:用于检查尿蛋白、糖定量、电解质等,防止细菌污染。第一次排尿后加入10ml。 浓盐酸:防止激素氧化,共加5-10ml。,1、尿量,【参考值】10002000ml/24h 多尿:超过2500ml,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糖尿病、尿崩症、肾炎、肾衰。 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低于100ml/24h称为无尿。见于有效血容量减少(休克、心衰、脱水)、各种肾脏实质性病变、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2、颜色 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 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胆红素尿:深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脓尿和菌尿: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见于各种泌尿系统感染。 乳糜尿:乳糜样,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淋巴管梗阻。,3、气味氨臭味:见于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蒜臭味:有机磷中毒;鼠臭味:苯丙酮尿症。4、酸碱度: 【参考值】PH约为4.5-7.5PH增高:见于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应用碱性药物及利尿剂、素食为主者;PH降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糖尿病、进食大量肉类。5、比重 【参考值】1.0151.025增高:见于脱水、休克等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等。,6、尿蛋白【参考值】定性试验 阴性, 定量试验 0.15g/24h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病理性蛋白尿:见于各种肾脏(肾小球肾炎等)及肾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假性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尿中混有大量血、脓、粘液或阴道分泌物。7、尿糖:【参考值】定性试验 阴性定量试验 0.565.0mmol/24h尿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亢、嗜铬细胞瘤、胰腺炎等;血糖正常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暂时性糖尿: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8、酮体 【参考值】阴性酮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等。9、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阴性尿胆红素增加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尿胆原增加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10、红细胞 【参考值】03/HP血尿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石、肾结核、泌尿系肿瘤等11、白细胞 【参考值】05/HP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12、上皮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尿液仅见少量上皮细胞。扁平上皮: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妇女白带污染尿液亦可增多;大圆上皮: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小圆上皮: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时多见;尾形上皮:炎症时可成片脱落。13、管型 【参考值】无或偶见透明管型透明管型:正常人清晨浓缩尿、发热、麻醉、运动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时出现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颗粒管型: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等。14、结晶 【参考值】无或仅见少量结晶。经常出现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结石可能。,三、粪便常规检查,患者的准备、患者应于治疗之前留取标本。、留作隐血试验的标本应于日前禁食肉类及动物性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等药物。,粪便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标本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粪便2-3g,若稀水样则应取约2ml,于适当容器中送检。若作虫卵检查则不少于20g。阿米巴或其它原虫滋养体检查,标本必须新鲜,立即送检,冬天需采取保温措施。、指肠指诊法:可由直肠指诊时所用手套取得粪便,于适当容器中尽快送检。3、粪便掏管采集法: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用采便掏管采集。,粪便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 颜色与性状 正常大便 为黄色,成形(软)鲜血便:见于肛裂及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柏油样便:粪便粘稠、黑亮呈柏油样,消化道出血;粘液便: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脓性及脓血便:多见于菌痢、溃结、结直肠癌;稀糊状或水样便: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细条样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痔疮与直肠癌;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霍乱、副霍乱;乳凝块: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2、粪便量 【参考值】100300g/日进食粗粮及多量蔬菜后,胃肠、胰腺病变或肠道功能紊乱时,排便量增多。3、粪便隐血试验(FOBT)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阳性见于消化性溃疡、肿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出血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等。,4、白细胞 【参考值】无或偶见肠道炎症、细菌性痢疾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5、红细胞 【参考值】无下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肠息肉、痔疮、肛裂等可见红细胞。,6、巨噬细胞 【参考值】无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7、真菌 【参考值】无肠道菌群失调时可大量出现。 8、寄生虫和虫卵 【参考值】无见于各种寄生虫感染。,四、肝功能检测,1、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 总蛋白【参考值】6080g/L增高:血液浓缩(脱水、休克),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降低:水钠潴留,营养不良、消耗增加,肝功能障碍,蛋白质丢失(肾病综合征、急性失血)。 白蛋白【参考值】3555g/L增高:常因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降低:原因与总蛋白降低相同,大量失血或严重烧伤,肝脏合成障碍、丢失或消耗增加。,1、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 球蛋白【参考值】 2030g/L增高:以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关),慢性感染性疾病。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 A/G【参考值】A/G 1.52.5:1 增高:临床少见。降低: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A/G1称A/G比例倒置,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3、血清总胆红素(TB)【参考值】3.417.1mol/L 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TB17.1 34.2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TB34.2171mol/L为轻度黄疸, TB171342mol/L为中度黄疸, TB 342mol/L为重度黄疸。 推断黄疸病因、类型: 溶血性黄疸通常342mol/L,均伴有DB明显增高。,4、直接胆红素(DB)【参考值】DB 06.8mol/L 鉴别黄疸类型:DB/TB50%为梗阻性黄疸。 DB测定有助于诊断轻度肝细胞损害,如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肝癌等可表现为DB增高而TB正常。,5、血清氨基酸转移酶(转氨酶)【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感染后12周达高峰,第35周逐渐下降,如转氨酶不降或又再升高,提示肝炎转为慢性;重症肝炎时,转氨酶活性降低、黄疸进行性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 慢性病毒性肝炎:ALT、AST轻度增高或正常,ALT/AST1,如AST增高较ALT显著,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5、血清氨基酸转移酶(转氨酶) 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ALT、AST轻度增高或正常,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增高,ALT基本正常。 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 肝内、外胆汁淤积:ALT、AST正常或轻度增高。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45天恢复正常。 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其他脏器梗死(肺、胰梗死)、休克,转氨酶可轻度增高。,6、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值】成人 40110U/L 儿童 250U/L血清中ALP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儿童期含量尤多。 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ALP明显增高,且与血清胆红素增高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ALP轻度增高。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及骨折愈合期,ALP增高。 生长发育的儿童、妊娠中晚期血清ALP可有生理性增高。黄疸的鉴别诊断:表: 黄疸的鉴别诊断注:轻度增高;中度增高;显著增高。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等。,7、-谷氨酰转移酶(GGT)【参考值】 50U/L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在肝脏内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和整个胆管系统。 肝内、外胆汁淤积:GGT与TB、ALP平行增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中等度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GGT正常;若GGT活性持续增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增高。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高。,8、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104245U/LLDH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818小时LDH增高,2472小时达高峰,持续610天,但在诊断上缺乏特异性。 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肝脏淤血、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肺癌、结肠癌、宫颈癌均可明显增高,但特异性较低,可用于观察有无组织器官损伤。 其他:贫血、肺梗死、骨骼肌损伤、休克、肾脏病等均可增高。,9、总胆汁酸(TBA)【参考值】总胆汁酸 010mol/LTBA增高见于肝细胞损害、肝内外胆管梗阻、门脉分流及进食后一过性增高。10、血清前白蛋白(PA)【参考值】280360mg/LPA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11、血氨 【参考值】谷氨酸脱氢酶法 1135mol/L生理性升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病理性升高见于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系统分流。,五、肾功能检测,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3.27.1mmol/L血尿素氮增高 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高热、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甲亢、高蛋白饮食等,纠正后BUN可以下降,血肌酐一般不升高。 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导致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引起少尿,血肌酐升高不明显,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扩容后BUN可以下降。 器质性肾功能损害:各种肾脏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血尿素氮降低较为少见,多提示严重肝病。,2、血清肌酐(Scr) 【参考值】男性53106 女性4497mol/L血清肌酐增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急性肾衰竭时,慢性肾衰竭时,Scr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性呈正比。 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肾前性少尿(如心功能衰竭、脱水、肝肾综合征)Scr多200mol/L。 尿素氮/肌酐比值(BUN/Cr):肾前性少尿、肾外因素所致氮质血症,BUN较快增高而血Cr不相应升高,BUN/Cr常10:1;器质性肾衰竭时BUN与Cr同时增高,BUN/Cr10:1。,3、尿酸(UA) 【参考值】90420mol/L血清尿酸增高 诊断痛风: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增高,但有时可在正常水平。 核酸代谢增加: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见血清尿酸增高。 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六、血糖检测,1、空腹血糖(FBG) 【参考值】3.96.1mmol/L空腹血糖增高 生理性增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巨人症、胰高血糖素瘤等;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1、空腹血糖(FBG) 空腹血糖降低 生理性降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病理性降低:见于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B细胞增生或肿瘤;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急性乙醇中毒;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参考值】空腹血糖 6.1mmol/L口服葡萄糖后1h11.1mmol/L口服葡萄糖后2h 7.8mmol/L空腹血糖6.17.0mmol/L的患者可诊断为空腹血糖升高(IFG),需进一步行OGTT试验;OGTT2h血糖11.1mmol/L者诊断为糖尿病,血糖7.8 11.1mmol/L者为糖耐量减退 (也称糖耐量异常,IGT)。,3、糖化血红蛋白(GHb)【参考值】HbA1c 4%6%GHb水平取决于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持续时间,其代谢周期与红细胞寿命基本一致,可反映近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GHb增高提示近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GHb愈高、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 筛检糖尿病:HbA1c10%提示并发症严重、预后较差。 鉴别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GHb正常,糖尿病高血糖GHb增高。,七、血脂检测,1、总胆固醇(TC)【参考值】合适水平 5.72mmol/L总胆固醇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各种高脂血症、梗阻性黄疸、甲减、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等; 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受体阻滞剂等。总胆固醇降低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急性肝坏死; 贫血、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 药物作用,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2、甘油三酯(TG)【参考值】合适水平 1.70mmol/L增高 1.70mmol/L 增高: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减、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阻塞性黄疸等。 降低:严重肝病、吸收不良、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高密度脂蛋白(HDL)【参考值】合适水平 1.04mmol/L降低 0.91mmol/L 增高: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药物作用(雄激素、孕酮、-受体阻滞剂)。,4、低密度脂蛋白(LDL)【参考值】合适水平 3.12mmol/L增高 3.64mmol/L 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 降低:见于无-脂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亢、低脂饮食、运动等。,5、脂蛋白(a)LP(a)【参考值】0300mg/L 增高:遗传因素决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还见于1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手术或创伤后、血液透析后。 降低:见于肝脏疾病。,八、血清电解质检测,1、钠(Na)【参考值】135145 mmol/L高钠血症:血钠超过145 mmol/L 摄入过多:进食过量钠盐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 严重脱水:尿崩症、大量出汗、烧伤等。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醛。 、肝硬化等慢性疾病。,1、钠(Na) 低钠血症:血钠低于135 mmol/L 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长期低钠饮食等。 丢失过多:可见于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胃肠引流或瘘;肾盂肾炎、糖尿病、应用利尿剂;皮肤丢失(出汗、大面积烧伤),胸腹水等。 细胞外液稀释:水钠潴留、水多于钠,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精神性烦渴等。 消耗性低钠:多见于肺结核、肿瘤、肝硬化等慢性疾病。,2、钾(K)【参考值】3.55.5mmol/L高钾血症:血钾超过5.5mmol/L 摄入过多: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钾盐、输入大量库血。 排出减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等。 细胞内钾外移:溶血、烧伤、挤压综合征、缺氧和酸中毒。,2、钾(K) 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5 mmol/L 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吸收障碍、厌食、长期低钾饮食等。 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肾脏丢失,如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应用排钾利尿剂(速尿、噻嗪类利尿剂)等。 分布异常:见于应用大量胰岛素、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时细胞外钾内移,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大量输入无钾液体时细胞外液稀释。,3、氯(CL)【参考值】95105mmol/L高氯血症:血氯超过105 mmol/L,见于高钠血症、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呼吸性碱中毒、大量输注生理盐水等。低氯血症:血氯低于95 mmol/L,见于饥饿、营养不良、低盐饮食、严重呕吐或腹泻、胃肠引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呼吸性酸中毒等。,4、钙(Ca)【参考值】总钙 2.252.58 mmol/L 离子钙 1.101.34高钙血症:血清总钙超过2.58mmol/L,见于静脉输钙过多、甲亢、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低钙血症:血清总钙低于2.25mmol/L,见于长期低钙饮食、乳糜泻、梗阻性黄疸、甲减、恶性肿瘤骨转移、佝偻病、骨软化症、肾脏疾病(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佝偻病、肾病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5、磷(P)【参考值】0.971.61mmol/L血磷增高:见于甲减、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中毒、肢端肥大症、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等。血磷降低:见于饥饿、恶病质、吸收不良、活性维生素D缺乏、大量呕吐或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甲亢、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十、血气分析,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参考值】95100mmHg(12.613.3kPa) 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低氧血症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度8060mmHg、中度6040mmHg、重度50mmHg)。,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参考值】3545mmHg(4.76.0kPa)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与程度:I型呼吸衰竭PaCO2降低或正常;II型呼吸衰竭PaCO250mmHg;肺性脑病时PaCO2一般70mmHg。 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PaCO2增高由通气不足引起,见于慢阻肺、哮喘、呼吸肌麻痹等,PaCO245mmHg提示呼酸;PaCO2降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通气量增加,PaCO235mmHg提示呼碱。 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代酸时经肺代偿后PaCO2降低,最大代偿极限为PaCO2降至10mmHg;代碱时经肺代偿后PaCO2升高,最大代偿极限为PaCO2升至55mmHg。,3、pH值【参考值】7.357.45判断酸碱失调中机体代偿程度的重要指标,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正常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混合性酸碱失衡。临床上不能单凭pH值区别代谢性与呼吸性酸碱失衡,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 4、标准碳酸氢盐(SB)【参考值】2227mmHg一般不受呼吸影响,是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5、实际碳酸氢盐(AB)【参考值】2227mmHg 反映代谢性酸碱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受呼吸影响。 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亦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经肾脏代偿时的反应;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后。AB与SB的差数,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正常值。,6、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参考值】95%100%判断机体是否缺氧,根据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ODC)的“S”形特性,PaO2 60mmHg时曲线平坦,即使PaO2有大幅变化、SaO2的增减很小;PaO2 57mmHg时曲线陡直,PaO2稍有降低、SaO2即明显下降。因此SaO2反映缺氧不如PaO2敏感。,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根据致病菌在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取不同标本。 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否则在培养时应加入拮抗剂。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送检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标本做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保证各环节的准确无误。,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尿液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标本的采集时间:(1)清晨首次排尿;(2)应在用药之前采集标本。2、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中段尿采集法:女性:先以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用灭菌水冲洗,用灭菌纱布擦拭,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10ml于灭菌容器内送检。男性: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后用清水冲洗后采取中段尿。,血量和输血,正常成年人血量:,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附检验危急值,危急值的概念,危急值(critical value / panic value): 所谓检验“危急值”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措施,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 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危急值的概念,在“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医院有不同的危急值。同时,由于检验样品的分析前因素并不都能由临床实验室所控制,故有时出现的“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实际检验结果,患者可能并无相应危急症状。质量保证要素:时间、部位、样本类型、采样的规范操作等。,“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科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仅医护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进一步的抢救的治疗措施做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危急值的报告项目,危急值的临床应答,临床医师第一时间内得知检测到的危急值,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做出判断 危急值检验结果如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必须与临床实验室联系,临床实验室也必须提供咨询服务,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查。 确认危急值结果准确无误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或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时应见医嘱或病程录。,实验室检查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特异性不强、敏感度不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等,所以在解释结果时,需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全面考虑才能更好发挥其重要作用,结束语,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