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的识别与复苏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617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2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敏反应的识别与复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超敏反应的识别与复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超敏反应的识别与复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敏反应的识别与复苏,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人群中只有少数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会发生超敏反应。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的人,临床上称为过敏体质者。,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分类,超敏反应分类方法很多,最初根据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后出现反应的急缓,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4型:型,即速发型超敏反应;型,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型,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型,即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最为多见,又称过敏反应,其临床特点为:发作快,消退也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通常不发生组织细胞损伤;发病与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过敏性休克 是最严重的一种过敏反应,可于再次注射变应原后数分钟之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意识障碍或昏迷,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1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常见。初次注射青霉素时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这部分患者可能以往曾接触过青霉素,已使机体致敏。2血清过敏性休克 紧急预防和治疗外毒素性疾病(如破伤风、白喉),当再次给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动物免疫血清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又称血清过敏症。,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病,(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致敏个体再次吸入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等变应原后,可迅速引发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临床上见到的过敏性哮喘有速发相与迟发相两种类型。(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少数人进食鱼、虾、蟹、蛋等食物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称为过敏性胃肠炎。(四)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特应性湿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可由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或冷、热刺激等引起。,型临床常见病:1异型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性症3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4甲状腺机能亢进。 型临床常见病: 1血清病2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系统性红癍狼疮4类风湿性关节炎5过敏性肺泡炎。 型临床常见病: 1传染性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其余三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常见病,预防和治疗,预防超敏反应对病人的生命有严重威胁,故必须强调预防为主。预防要点如下: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对花粉、食物以及各种药物等的过敏史;对可疑过敏的病例,尽量避用可能发生过敏的药物,必要时应进行过敏试验;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不用容易过敏且需经注射途径尤其经静脉注射的药物,必须注射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后细致观察反应,必要时事先使用预防性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在使用容易过敏的药物前,必须做好一切抢救准备,特别在使用药物众多的场所如手术室、监护室、注射室、抢救室等,均需要备妥急救药品及监护仪、气管插管设备、呼吸机、除颤器等器械用具;对已知有可能过敏的药物,在使用前必须通过“脱敏”后再予使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除及时抢救外,必须尽可能查清致敏物,且予今后避免再用;发生过敏反应后,应由主管医师负责详细记载在病历,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下一次就诊时,必须主动向经治医师申明该药的过敏史;,目前有一些新型抗组胺药可以使用;脱敏疗法,对已经明确致敏抗原的病人,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方法实行减敏,使变态反应的病人不断接触敏感的抗原,达到一定量后,一般就可不再发生或明显减轻变态反应。因此,脱敏是变态反应病特异性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 发生药物过敏时,不论病情轻重,都应首先停止用药轻度过敏或轻度型变态反应 出现荨麻疹和血压轻度下降,一般在停药后病情即停止发展,荨麻疹约数小时消退。中度或、型变态反应 除全身荨麻疹外,尚有脉速、心律失常、低血压和气急等症状。对症治疗给H2受体阻断药和受体阻断药,给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可缓解症状。,重度型的药物过敏 病情进展迅速,可即刻或数小时内危及生命。首先手、足肿胀,很快发展为全身水肿;伴有循环、呼吸症状,迅速演变至休克;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和昏迷,致生命垂危。在抗休克的同时,应立即纠正气道阻塞,恢复气道通畅并吸氧,静脉注射激素、受体抗肾上腺素药、氨茶碱等。密切观察心电图,有随时骤发心跳骤停的危险,需紧急心肺复苏急救,必须就地抢救,争分夺秒,不可耽误时机。,超敏反应与药物过敏在临床上一般难以辨别,然而不论是什么反应,其防治原则不变,以预防为主,一旦已经发生,则应立即停止与可能为反应原的物质接触,积极对症治疗,维持呼吸循环的平稳,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