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6044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C奴隶制开始崩溃 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2.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一个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C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3从宏观历史角度看,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 B.墨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法家思想4“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C提倡上善若水 D主张王霸并用5.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D.礼制社会功能加强6.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 D和谐中庸7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限制君主暴政 大一统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A B C D8.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9.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孝敬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C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1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下至唐代,虽仍是儒释道三足并峙,而实际上,佛教已成一枝独秀。” “士大夫寻求人生真理,奉为举世为人之最大宗主,与夫最后归宿者,几乎惟禅是主。”这说明A佛教挑战儒家思想的地位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1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 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2.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理论 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13汉书董仲舒传中“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14.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等主张。据此可知,王阳明A. 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B. 反对“天人合一”C. 主张格物致知 D. 否定宇宙的存在15.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C强调“发明本心” 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16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17.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 驱动行事。”这表明了A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B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18.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公民大会:“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A.政治制度体现平等性 B.公民政治参与程度高C.公民间没有政治等级 D.公民大会具有全民性19.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论点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点错误 D乙的论点错误20.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21.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22学者查理G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23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2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25“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A肯定信仰的权威 B否定行为的重要性C抨击教皇和教会 D强调“道”的重要性26.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27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A先定论 B因信称义 C王权高于教权 D圣经至上28.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29有人认为,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理论依据是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30.“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时代 B.宗教改革时代 C.启蒙运动时代 D.殖民扩张时代第卷(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4分,第34题17分。)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请回答:(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4分)(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4分)(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分)(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4分)33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4分) (2)从材料二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4分) (3)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6分)34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4分)(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在各自区域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4分)(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6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高二历史月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ABADDBCBBA11121314151617181920BDBAADDADD21222324252627282930CABBACBAAC31.(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2分),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翟、韩非(李悝、商鞅、吴起)按顺序列出(2分)(2)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2分)(3)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2分)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2分)(4)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2分)32.(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分)(2)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2分)(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分)33(1)依据: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生”;(2分)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因此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2分) (2)原因: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2分)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2分) (3)变化: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到以理性为武器直接批判。(2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科学的进步。(4分)34(1)中国古代: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任意两点,2分)西方人文复兴时期:尊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现实生活需求。(任意两点,2分)(2)中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2分)西方:推动了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分)(3)不同点:中: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修补。西:描绘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政治构想)。(2分)经济根源:中: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西: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4分)(4)国家蓝图: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主张法治。(任意3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