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56516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版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版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赵法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C.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的独特性。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乌镇的修辞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他说,都去了国外。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晚年,木心乘风还乡,xx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xx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乌镇还在乌镇吗?我还是我吗?“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xx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5分) 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xx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xx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xx后xx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材料二: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xx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xx后女娃起名新风尚。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xx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xx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xx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据统计结果,xx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这些字则热到发烫: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从xx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xx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摘自xx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材料三:xx女宝宝热名榜 TOP30 基于xx全国新生儿540万姓名数据:1梓萱2梓涵3诗涵4可馨5一诺6雨萱7欣怡8子涵9晨曦10子萱11瑾萱12思涵13可欣14紫萱15若曦16紫涵17雨涵18雨彤19欣妍20若溪21梦琪22钰涵23梓萌24芷萱25艺涵26若萱27依依28若熙29艺馨30诗琪xx男宝宝热名榜 TOP30 基于xx全国新生儿540万姓名数据:1浩然2子轩3皓轩4宇轩5浩宇6梓睿7梓轩8浩轩9俊熙10梓豪11子墨12博文13一诺14子涵15子睿16睿17雨泽18铭轩19宇航20子豪21俊杰22致远23天佑24明轩25梓涵26俊豪27昊然28一鸣29皓宇30梓宸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1张伟299025(人) 16李强2307172王伟290619 17王敏2235923王芳277293 18李敏2234694李伟269453 19王磊2191275李娜258581 20刘洋2144206张敏245553 21王艳2061197李静243644 22王勇2041738王静243339 23李军2040239刘伟241621 24张勇20307710王秀英241189 25李杰20242111张丽241075 26张杰19978912李秀英240742 27张磊19896213王丽236097 28王强19595614张静232060 29李娟19558915张秀英231114 30王军193723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展现的是xx到xx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xx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但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D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xx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B重名现象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C从材料三xx男女宝宝热名榜前30排名看,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xx后女娃起名新风尚,而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D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E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xx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9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 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 (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节选自宋史陈恕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B.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C.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D.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咸平;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D.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也可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即是前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判,到任后又揭发澧州官吏利用账簿欺上瞒下,投机图利的所有弊端。B.陈恕性格直爽,公忠体国。真宗曾责令他奏报国库情况他因为担心陛下年轻,如知府库充实,会生奢侈之心而迟报,此举颇受真宗赞许。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当母亲死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的寇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5分)(2)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悲秋 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注】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别浦,通往大江的小河汊。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 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B. 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C. 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D. 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E. 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15. 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_ _,_ _ _”两句写自己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浪中的岛屿高高矗立。(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止它的两句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 ”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第卷 表达题3、 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节奏。生活可以以车代步,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当车,诗意生活。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市交警倾巢而出,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严查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某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经过81年的舞台生涯后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法。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xx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B.特洛伊安斯卡亚及其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创建了一份基因相互作用图,将已经熟知的少数自闭症风险基因的相互作用跟数千个其他未知基因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类似之处。C.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xx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估算,xx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社会经济成本约680亿元左右,占当年GDP的1.3%。D.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脸上还带着肉肉的婴儿肥,却硬被套上大人的华丽裙子和高跟鞋,浓妆艳抹,故作成熟,虽然表面上这样的儿童选美,选的是“美”,但实际上,是在考验家长的钱包。19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 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 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 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职权和地位各异的“史”。从文献记载来看,“史”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 ,还有“大史” “卸(御)史” “公史” “西史”等词语,它们代表着各不相同的某种身份,或某种职位。由于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极为不便,用字必定非常俭约,能少一个字就少一个字。 所以, ,正说明了早在殷商时代“史”就已有了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的事实正是人们在用甲骨文进行记录时不辞繁复的根本原因。同时,这种分工的事实又可以使我们的历史学家确信: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 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 请以上述四句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xx12月月考参考答案1.B .“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2.D.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3.D .A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项,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托;C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4B5(1)“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2分)(2)“修辞的力量”: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林家铺子”,“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1分)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人敬仰与怀念。(1分)两处“修辞的力量”含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1分)(能结合文意加以理解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6示例(1):赞同。理由如下:乌镇作为江南小镇,人杰地灵,不仅有宜人的地域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里走出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让人喜爱与敬佩,其文化影响力绵延不绝;乌镇被世风裹卷,随时代变迁,也有面目一新的剧变,甚至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对此我们也应予以谅解。示例(2):不赞同。理由如下:乌镇以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闻名于世,固然值得去观光旅游,对于当地的文化名人,我们自然也会心生敬意,但是,假借文化之名,大行经济之实,毕竟有对文化的轻慢乃至亵渎之嫌。茅盾有林家铺子,杂货店老板就按小说里的描写来打扮;木心家的花园随着时代几经“修辞”,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可见,乌镇的文化味和历史感淡了、远了,清纯靓丽已消失,徒留遗憾、徒剩怅惘而已。(每条理由3分,共6分;只写“赞同”或“不赞同”而无阐述的,不给分。能扣住文本内容加以探究,做到自圆其说,大意如此即可。)7C 【解析】A 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而非“已经取代”;D项,“有点审美疲劳之美”于文无据。8AC 【解析】B项,“而且愈演愈烈”于文无据;D项,“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E项,“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9特点: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中国人取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每点1分,共3分)意义: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每点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0、【答案】B11、【答案】A“以供长辈称呼”错,名供长辈呼唤,字是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12、【答案】D【解析】陈恕担任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是在他荐寇准之后。13、【答案】(1)陈恕走了好几天,果然有诏书,只让士兵修缮完善城堡、开通疏导防护沟渠罢了,屯田的提议就搁置了。(句意2分,止修完“寝”各1分)(2)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几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急。 (句意2分,“亲职”“表”“奉”“济”各1分)【参考译文】陈恕,字仲言,是洪州南昌人。小时候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已家在洪州辞官(各朝几乎都有规定不得在家乡为官)。改任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末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多凭借登记财物的账簿侵吞财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做官有才闻名于世。正好赶上契丹撤军,召入朝廷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升为右谏议大夫、澶州知州。在上任的路上又奉圣旨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宋太宗问他农业和作战的关系,陈恕回答说:“古时候兵从百姓中临时征集,没有军情就种地,敌寇来了就当兵打仗,现在的战士都是招募来的,补给都要依靠官府,如果让他们冬天持兵器抵御敌寇,春天拿着锄头种田,万一有什么变故,后悔都来不及啊。太宗说:“那你先去上任吧,我再想想。”陈恕走了好几天,果然有诏书,只让士兵修缮完善城堡、开通疏导防护沟渠罢了,屯田的提议就搁置了。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可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予盐铁使。陈恕有心计,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陈恕每次在偏殿奏事,太宗有时没有深察,常提出责问。他就收回手板恭敬不安地不断后退,一直退到大殿墙边站立,好像无处容身。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地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立场,像这样有时会有三四次。太宗因为他的忠心,大多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提升至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郎中,命令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陈恕许久不报,皇帝催促多次,陈恕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真宗很赞许他。咸平二年,真宗北巡,让陈恕担任行在转运使。不久陈恕以母亲老了为由请求解任,真宗任命他为吏部侍郎。咸平五年,负责科举考试。陈恕因为自已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士都被清退。又援引“贡举非其人”(就是“推举的人不合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陈恕对母亲很孝顺,母亲亡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服丧期没满而起用,升为尚书左丞、代理开封府知府。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几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急。真宗说:“你找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就听任你离开。”当时寇准被罢枢密使一职,陈恕就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陈恕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寇准就收检搜寻陈恕前后改革兴立的事务,分类成册,加上陈恕出的榜文,重新刻印,亲自到陈恕家请陈恕决断签署。陈恕也不谦让,一一进行签署,从此担任三司主管的官员都遵循他的旧制。14. CE 15. (1)直抒胸臆、用典抒情。(2)对秋意寒凉,时节变迁的感伤。对国家时局动荡,危机暗伏的忧虑。对自己空有忧国之情、报国壮志,却不受赏识,无从施展的悲哀。对朝廷中某些人安于一己享乐,排挤打压正直之士的抨击。【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对“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理解错误。E项,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错误。全诗形象看似普通但错杂多样。前三联的语言看似平和实则激扬,尾联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愤激。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作者一变前文的铺叙景物的格局,直抒胸臆,以“丈夫感慨关时事”的壮语作结,痛快淋漓地托出全篇的主旨,并且运用典故,断然鄙弃楚人宋玉伤时悲秋、惆怅自怜的儿女之情。诗人的伟大抱负,对个人穷通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跃然纸上。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覆压三百余里17、【答案】C 【解析】试卷分析: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褒贬误用)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是指人的心态,不知客观状况。可用“每况愈下”。(搭配不当)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泛指老年。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谆谆教导。(不合语境) 18、【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贯彻落实”不能搭配“基调”,应在“基调”后加“要求”,动宾才能搭配。C项,语意重复,“约”就是“左右”的意思,二者取其一即可;且“视力缺陷导致社会经济成本约680亿元”此句有误,应该在“社会经济成本”前加“的”,使主语变为“社会经济成本”。D项,语序不当,“虽然表面上但实际上”是组关联词,这种情况要注意主语是否有更换,若没有,则应该将关联词放在主语后;若有更换,则应该将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在此语境中,没有更换主语,所以应该把“虽然表面上”放在“这样的儿童选美”之后。19、【答案】A 【解析】试卷分析:B项是侄子写给长辈。C错鸣谢是公开感谢,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公开出版物。D项公文当中告知函的文体。 20甲骨文中不但有“史”字甲骨文中出现不同类型的“史”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职权各异的史官(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1、上个好的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挣到很多钱,生活不一定就过得幸福快乐。22、【答案】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歌颂了边防将士的忠勇,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是家国情怀,也是一种大无畏精神。)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重要性。) (强调人克服困难,励志成就事业。)出自杨绛一百岁感言(面对人生起伏,淡定与从容。) 【解析】选一二,不惧艰险,亲身躬行/坚守梦想,脚踏实地 选一三,不惧风寒,心怀天下/勇往直前,不惧荆棘 选二三,不惧风雨,脚踏实地 选三四,不惧风雨,从容淡定 选二四,人生之志须躬行,云开月明见从容 选一四,守望一轮心中的明月/心怀天下,从容淡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