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十六周大周练试题(理特).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5244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十六周大周练试题(理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十六周大周练试题(理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十六周大周练试题(理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十六周大周练试题(理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3.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6.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D.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均可分布于丙中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8.下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内环境示意图(a、b、c处箭头指示血液流动方向,表示体液),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a、b、c处氧气的含量相等B.通过调节,保持动态平衡C.中的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和D.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和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1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C.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组织液会增多、淋巴会减少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1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下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1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1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14.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1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16.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A.不偏转,M与P或Q点重合B.偏转,M在PQ段之间C.不偏转,MP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17.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18.如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组成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突触只位于c处B.兴奋时b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处表示突触前膜,可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I与之间为组织液19.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2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量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舒张,增大血流量增加散热C.剧烈运动的后期肌肉出现无力现象,是大量出汗失钙引起的D.内环境中的、等离子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2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图中过程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没有重要作用2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和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3.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C.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K+内流形成的24.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25.右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26.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二、非选择题27.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含量明显降低的激素是 ,该过程属于 调节。(2)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图中 (答图中序号)来实现。(3)饭后34小时,机体通过 分解和 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4)机体稳态的维持是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2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 图示反射弧中,a是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2) 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3) 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29.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 ,该物质通过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3)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4)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的建立有关。上饶县中学xx高三年级第十六周大周练生物试卷(理特)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CDADDABDC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DDCBDBCCCBDCD27.(1)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 (2)和 (3)肝糖元 非糖物质 (4)神经体液免疫28. (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9. (1)神经递质 胞吐 (2)表达 (3)(4)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减少(5)(新)突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