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3276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计48分)1. 康熙徽州府志中写道:“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常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清代徽州地方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 清代徽州形成了大规模的田庄经济C. 清代徽州等级秩序森严D. 清代徽州的风俗有利于商帮发展【答案】A【解析】从“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常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可以看出,清代的徽州传承了千年的宗法制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田庄经济的信息;C选项曲解材料的含义;D选项无法从材料来判断这一点。2. 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 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C. 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 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答案】A【解析】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D错误;B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排除。3. 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 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B. 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C. 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D. 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答案】C【解析】据材料“汉武帝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武帝通过立法来约束地方豪强贵族,故C项正确;秦朝已经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的问题,故B项错误;约束地方豪强贵族与西汉的外部环境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学生据此可以得出注重立法手段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判断。4.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5.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址是雅典卫城西面一个叫普尼克斯的小山丘,会场能容纳约6500人。公元前340年,会场经扩建后,始能容纳约8000人。因此人们推断,通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约在6000至8000之间。而据学者计算,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多时达40000人,少时也有25000人,由此可知A. 雅典公民不关心城邦事务B. 雅典多数公民因距离遥远而不愿参加公民大会C. 雅典民主空有虚名D. 雅典公民政治积极性没有理想中的高【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公民都积极参政的,即材料强调了雅典公民政治积极性并没有理想中的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公民热衷于城邦事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距离遥远”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而非空有虚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通过公民数和参加公公民大会人数数据的对比得出雅典公民政治积极性没有理想中的高这个结论。6. 罗马法规定结婚的方式分为“有夫权”(包括买卖婚等)和“无夫权”两类。结婚的条件如下: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这说明罗马法A. 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C. 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D. 平衡贵族和平民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罗马法的规定非常严密,并且还能和实际相结合有用,所以说明罗马法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出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方面的字眼,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罗马法是否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贵族和平民利益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B.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C.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各州不得缔结盟约、参加同盟或邦联,美国各州税收问题、军队问题、外交问题均需国会批准,这些都说明该宪法条文的规定在极力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史实,美国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并不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核心地位,故B项错误。C项并没有反映出实质问题,排除C。题干材料内容涉及的重点是联邦与各州的关系,并未强调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8. 1878年德意志帝国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规定:一切旨在推翻“现存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从事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均予禁止。18831889年间,又先后颁行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这表明德国A. 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 采取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C. 政府主导法制化建设D. 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民主化进程【答案】B【解析】材料仅仅提及德国政府的政策手段,未提及德国国内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情况,故A项错误。一方面,德国运用法律手段禁止一切革命性的反体制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德国又出台各种保障性立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工人群体和低收入阶层的权益,以缓和社会矛盾。这种一边唱红脸一边唱白脸的做法,体现了德国政府试图采取两面手段遏制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及德国政府出台了几部法律,不能就此下结论说整个德国的法制化是被政府主导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政府出台法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运动,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正面促进了法制化,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中德意志帝国一方面在1878年通过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禁止一切工人阶级的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在1883-1889年又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性文件,可见德国采取了高压和怀柔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9. 清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履行与列强签订的诸条约,时任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赞同,但要求列强也守约,并据条约及国际法明细了列强在华的活动。曾纪泽的举措使清朝A.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 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C. 外交活动规范性增强D. 构建起近代外交体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曾纪泽所要求的内容来看,他不仅仅强调了中国对列强的履约,而且强调了列强在中国境内的活动范围,这是符合国际外交规范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加深”二字;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10. 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北伐战争C. 五四爱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可以得知,辛丑条约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升为外交部,位列六部之上,故此为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根据“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得知是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故D项正确;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1919年,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六十年以前应该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在随后的六十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产生了“上千次互相误解”,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即义和团运动。因此义和团运动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11.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可判断出该军事举动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据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A项正确;辽沈战役揭开战略决战序幕,而不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故D项排除。点晴:判断该军事行动是就解题的关键,然后对备选项进行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准确答案。12. “公社”成员主张“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由此可见巴黎公社A. 试图建立联邦制国家政治结构B. 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C. 实际上仍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D.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践【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公社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邦联制的特点;B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13. “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 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D. 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十月革命,而“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都与二月革命有关,故A、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义诞生,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列宁回国后,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14. 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A. 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 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 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D. 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抛出了“三角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加谈判,遭到中国政府的断然拒绝。因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接受作为殖民侵略产物的不平等条约的条件,中国政府的态度反映了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的立场, D项正确。A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信息与港人治港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5.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准确理解,由已学史实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民主,而题干中外国记者“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的描述可知应该实行的是直接选举领导人的方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产生,故选C。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6. “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B. 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形成“上海共识”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D. 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答案】B【解析】从“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可以得出这一会议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时间不满足要求;C选项错误,“上海共识”是新世纪的外交成果;D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7. 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A. 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B. 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 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D.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时任助理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为了得到参议院的支持,用“烂苹果理论”来比喻美国面对的紧迫形势。他认为如果美国不干预希腊事务,希腊就会成为那个腐蚀掉整筐苹果的坏苹果,它将影响伊朗和东方的所有国家,影响埃及和非洲,通过意大利、法国影响整个欧洲,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可见,这一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扶植那些对美国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渗透和威胁。A、B、D正确;这一理论与恐怖主义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名师点睛】二战后初期,正当美国的实力与扩张野心在战后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力量也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看来,正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它实现霸权的计划,美国把这一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导致了美苏同盟的破裂。18. 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A. 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B. 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C. 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D. 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答案】D【解析】古巴导弹危机出现在“猪湾事件”之后,A项错误;该事件只有美国的参与,没有北约集团的武力干涉,B项错误;1961年处在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国实行战略进攻,C项错误;随着冷战局势加剧,美国在利益攸关地区不惜采取武力,该事件就是两大阵营对抗升级的表现,D项正确。19. xx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20. 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 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答案】D【解析】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过于农商地位和关系的争论主要涉及“本末”的问题,故D选项正确;中国历代商业政策都是重农抑商的,这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选项错误;战国时期和西汉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故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不能简单说其导致古代经济发展迟滞,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掌握和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和作用,特别要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去理解该政策的不同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有“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1.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各个地区的的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原因,当时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2.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虽然存在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但农家副业仍占辅助地位,排除A;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受到了排挤,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材料未涉及手工业加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23.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B.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威胁商人利益,故D错误;商业竞争异常激烈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背景,故B项错误;“地缘意识更加突出”是背景之一,不是主要历史背景,故B错误;明清商帮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即长途贩运贸易推动了商帮的出现,故A正确。24. 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在中国地理基础一书中说:“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特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的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的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的。”材料的核心思想是A. 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B. 地理之手推动民族迁徙C. 民族冲突不可避免D. 文明演进呼唤社会和谐【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作者认为地理条件的差异与变化促进了游牧民族的迁徙从而导致了人口的迁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动荡的问题;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二、非选择题(25小题21分,26小题16分,27小题15分,共52分)25.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l)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实行三省六部制。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3)三权分立。保障分权与制衡;联邦权与州权,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两党制,保持彼此制衡与监督。(4)影响: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杜会文明的进步。【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先应该明确材料一涉及到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然后要明白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秦朝以后的“变局”也就很容易回答了。(2)唐朝中央机构是三省六部制度,所以唐朝中央机构重大的调整变化就是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要从皇权加强、行政效率提高两个角度分别论述。(3)材料三涉及到权力均衡,然后要知道美国的权力制衡是通过三权分立的方式实现的。(4)首先应该明白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的影响主要突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使中国领先于世界等之类的答案均可,而美国的政治体制的影响主要突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强大打下基础之类的答案。谈谈你的认识其实就是回答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之类的答案均可。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试分析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商人积极性较高;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放松。(2)表现:专卖制度(垄断贸易);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牙行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影响:积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消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解析】(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即可。可以从商品种类、商税的地位、货纸币的出现、城市时间和空间的打破、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政府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可以得出表现是垄断贸易,专卖制度;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回答即可。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女真建国之初,实行以勃极烈共治国政为主要内容的女真官制,勃极烈成员由完颜氏家族中大贵族组成,位高权重,按不成文的习惯法治理国家。金熙宗废除了女真勃极烈制度,仿照唐宋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总领全国行政事务,又设御史台掌管诉讼刑狱,设都元帅府掌管军事,设国史院监修国史,设宣徽院掌管殿廷礼仪等。制定皇统新制,使金朝由“人治”为主开始向“法治”过渡。设立行台尚书省,是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由中央的主要官员兼领行台尚书省事,在中央尚书省的统一领导下管理该地区具体事务。摘编自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金熙宗行政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熙宗行政改革的影响。【答案】(1)仿唐宋汉制,改革政治制度;权力分立,部门责任明确;颁布法律,依法治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改革落后制度,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女真族汉化进程,促进女真社会进步;加强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改革促进了民族进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仿照唐宋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得出仿唐宋汉制,改革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以尚书省总领全国行政事务,又设御史台掌管诉讼刑狱,设都元帅府掌管军事,设国史院监修国史,设宣徽院掌管殿廷礼仪等。”得出权力分立,部门责任明确;根据材料“制定皇统新制,使金朝由“人治”为主开始向“法治”过渡”得出颁布法律,依法治国;根据材料“设立行台尚书省,是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由中央的主要官员兼领行台尚书省事,在中央尚书省的统一领导下管理该地区具体事务”得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立足措施分析其影响;再者是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材料中金是少数民族政权,仿照唐宋官制即是改革落后制度,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女真族汉化进程,促进女真社会进步;同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措施,得出加强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而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同样是民族融合的体现,得出改革促进了民 族进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