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3014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纸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 P点的地理坐标为A. (30N,80E) B. (30S,80E) C. (30N,80W) D. (30S,80W)2. 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其坐标为A. (60N,80E) B. (60S,100E) C. (30S,100E) D. (60S,80W)【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根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P点的地理坐标为(30N,80W),故本题选C。【2题详解】据图可知:M的地理坐标是(80W、60N)。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纬度是数值相等,南北纬相反;经度是数值互补,东西经相反。所以其对称点的坐标是(60 S,100E),故本题选C。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 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A. B. C. D. 4. 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位于(20E,50N)B. 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C. 地以东为东半球D. 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以30和60纬线为分界线可划分为高、中、低纬度三部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30和60为高、中、低纬度分界线,不能严格归结到那一个范围里,就像赤道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样,没有讨论意义。点的纬度50N,属于中纬度;的纬度是30N,在分界线上,不属于中纬度;的纬度是45S,属于中纬度;的纬度是60S,在分界线上不属于中纬度;故选B。【4题详解】(50N;20W),A错;地以南至30S属于低纬度地区,B错;地以东至20W为西半球;地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故选D。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甲地位于乙地的()A. 东方 B. 西方 C. 西北方向 D. 东南方向6. 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A. 20 000千米 B. 15 000千米 C. 10 000千米 D. 5 000千米【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因“甲、乙两地同为60N”,所以甲地和乙地的相对位置是正东或正西方向。根据甲、乙之间的劣弧确定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选A。【6题详解】由于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所以在不同纬线上经度1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赤道上经度1的距离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甲、乙两地的经度差是90,故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11900.5)km,大约是5000km,选D。【点睛】利用经度数判断东西方向:两地同为东经,度数大的在偏东方向。两地同为西经,度数小的在偏东方向。两地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把两地经度数相加,若和小于180,东经的地点在偏东方向、西经的地点在偏西方向;若和大于180,东经的地点在偏西方向、西经的地点在偏东方向。假设甲、乙两图中各标注有一岛分别称为甲岛和乙岛,其位置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面小题。7. 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岛位于东半球 B. 乙岛位于太平洋C. 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 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8. 关于两岛中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点位于(15N,105W) B. B点位于(48S,150W)C. 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 D. 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答案】7. D 8. D【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甲岛所在的经度为150W-135度W之间属于西半球,A错;乙到位于100E附近,纬度15S-20S附近,属于南印度洋,B错;图幅相同,甲岛经纬度间隔大于乙,甲岛的实际范围大于乙岛的实际范围,C错;图幅相同,甲岛的实际范围大于乙岛,比例尺甲小于乙,D正确。【8题详解】从经纬判断A点位于(15S,105E),B点位于(48N,150W),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故ABC错;D正确。【考点定位】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名师点睛】图幅相同,相邻的经纬度间隔越大,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大,地图的比例尺越小;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的范围;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的范围;度数向东增加的是东经、向西增加的是西经,向北增加的是北纬、向南增加的是南纬。东西方向的判断要注意用劣弧定向。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飞机飞行航线A. 一直不变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北后向南10.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A.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0小时【答案】9. D 10. B【解析】【9题详解】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劣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北再朝南。故选B。【10题详解】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劣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北再朝南。故选B。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 下列关于图示日期判断正确的是A. 甲春分 B. 乙夏至C. 丙秋分 D. 丁冬至12. 当图示日期中北半球极昼面积将变为0的时候,江苏各地A. 昼短夜长B. 昼长夜短C.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案】11. A 1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节气的判读。【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之,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极昼面积为0;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极昼面积最大;读图可知,丙对应夏至日,那么甲对应春分日,戊对应秋分,答案选A。冬至北半球极圈内出现极夜,没有极昼现象,故BCD错。【12题详解】当图示日期北半球极昼面积趋近于0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江苏各地昼长夜短,A错。答案选B。江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D错。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 图中拦水坝所在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 自南向北 B. 自西南向东北C. 自西向东 D. 自东北向西南14. 图中两座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A. 13 km B. 12 km C. 10 km D. 18 km【答案】13. D 14. A【解析】【分析】小题1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定河流流向。小题2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推算实际距离。【13题详解】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如图示:答案选D。【14题详解】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2千米,图中两山峰的距离约为6.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3千米。【点睛】关于图中河流流向的判读,最好的方法就是画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河流的流向。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15. 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 B. 地与地自转线速度相等C. 地与地的距离为2 220 km D. 地位于地的西南方向16. 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短缺,干旱面积广大 B. 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C. 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答案】15. A 16. D【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两区域所跨经纬度相等,均为10。在经线上每跨1个纬度距离为111千米,在纬线上每跨1个经度距离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甲与乙所跨经纬度数相等,甲区域所处纬度比乙区域高,所以甲区域面积小于乙区域,A对。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高于,所以地线速度大于地自转线速度,B错。地与地跨经度20,实地距离为111千米*20*cos30,小于2220千米,C错。地位于地的东南方向,D错。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位于北纬40,东经115附近,应当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属于半湿润地区,A错。位于北纬30,东经110是我国的巫山附近,地势较崎岖,主要为山地,B错。位于20,东经110位于海南岛附近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C错。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D对。故选D。【考点定位】经纬网图综合判读 区域空间定位【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 3 B. 5 C. 8 D. 1018. 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A. 与都处于寒温带B. 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小C. 从春分到夏至,比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 从夏至到秋分,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答案】17. B 18. C【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我国最南端的纬度约为40N,最北端的纬度约为53ON,相差约49个纬度;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故可以计算出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50,B项正确。【18题详解】图示地区中位于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地应该是甘肃境内,为中温带地区,故A项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故两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项错误;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其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地纬度位置较高,所以昼长变化幅度比地大,故C项正确;从夏至到秋分,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相等,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经纬网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9.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下题。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A. 左上 B. 右上 C. 左下 D. 右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此时车头位置朝向西北,百货大楼位于西南方,故当汽车驶向百货大楼时,指向标中西南方朝上,指向标箭头朝右下,故选D项。中国探月工程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小脚印踏临其上,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0. 我国预计 xx 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该探测器的飞行运动空间不属于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总星系 D. 太阳系21. 该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航天器的首次软着陆,届时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科学家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 空气过于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多发 D. 月球引力偏小【答案】20. B 21. C【解析】试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2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探测飞行空间为地球到月球,属于地月系,B正确。【21题详解】科学家已经知道月球空气稀薄、宇宙辐射强、月球引力小,难以估计的威胁是月球表面可能被陨石撞击,C正确。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22. 该日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 全天暴雨 B. 全天晴朗C. 上午晴朗,下午转阴 D. 午后多云转晴23. 该地可能位于A. 大兴安岭 B. 帕米尔高原 C. 黄土高原 D. 武夷山【答案】22. D 23. B【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读图,根据太阳辐射曲线,该日北京时间10点当地日出,20点日落,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15点时,当地正午12点。根据太阳辐射量变化分析,该日天气状况是午后多云转晴,D对。正午太阳辐射充足,A、C错。上午太阳辐射很少,不是全天晴天,B错。【23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北京时间15点时,当地正午12点,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应在我国西部地区。该地可能位于帕米尔高原,B对。大兴安岭地方时正午时间比北京早,A错。黄土高原、武夷山与北京时间差值小。C、D错。【考点定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不同区域时间差异,区域天气现象特征。【名师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很多,同一日期内,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白天才有太阳辐射,所以图中太阳辐射曲线也代表着昼长的范围,可以判断出日出、日落时间。根据区域与地方时的差值,可以计算出某地的区位特征。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4.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25.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 156 米 B. 178 米 C. 220 米 D. 255 米【答案】24. B 25. C【解析】【24题详解】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和山脊。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25题详解】图中等高线没有标数值,但是已知图中的等高距为30米,东、西两侧相隔7条等高线。可以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180米H240米。【点睛】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点49分,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拍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同年,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存在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6. 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时A. 脱离了太阳系 B. 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到火星的距离C. 美国正值日落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7. 如果火星上存在液态水,说明火星A. 有生命存在 B. 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地球C. 有雨雪现象 D. 可能为登陆者提供水资源【答案】26. B 27. D【解析】试题分析:【26题详解】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时,并没有脱离太阳系,A错;冥王星在太阳系的边缘,火星是地球的邻居,探测器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到火星的距离,B正确;美国在西时区,其东部时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7月14日19点49分时,美国不可能是日落时刻,C错;7月北极是极昼期,D错。选B正确。【27题详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有三:适宜的温度,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的水;若火星上有液态的水,但其大气没有氧,不一定有生命存在;火星在地球轨道外侧,其表面大气稀薄,表面平均温度低于地球;天气现象除了有水汽。还要有水汽凝结的条件,火星条件不具备;如果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登陆者提供水资源。选D正确。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回答下面小题。28.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A. 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 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 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29.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A. 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B. 深居内陆,交通不便C. 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D. 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答案】28. A 29. C【解析】熟悉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环境特点和纬度高低与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28题详解】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所以酒泉相对于文昌,降水少,晴天多,更有利于航天发射,故A正确; 文昌的纬度比酒泉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故B错误; 文昌的海上和空中交通更便利,而酒泉深居内陆,海上交通不便,故C错误; 文昌和酒泉地区人口都稀少,故D错误;本题答案选A。【29题详解】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航天中心的建设和发射,故A错;酒泉虽然深居内陆,但场区内有机场,公路,虽周围都是戈壁和无人区,但可以保障国防的安全,故B错;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故本题选C。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且技术力量雄厚,故D错。本题选C。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0.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 B. C. D. 31.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 B. C. D. 【答案】30. B 31. D【解析】【分析】考查地形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联系。【30题详解】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遇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5月我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 靠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但河流上涨可能淹没,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位于地势平坦开阔,且有一定的坡度,居河有些距离,比较适宜露营。处于陡崖下面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易受强风吹袭。B 正确。故选B。【31题详解】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山地的东侧,且地势较高,前面没有障碍物。结合图的向北的指向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中位于山的东侧,面向东越来越低,没有任何障碍,最适宜观日出。D正确。故选D。【点睛】露营营地的选择我们一般要按照这四大基本原则。第一、水源补给。第二,营地平整,理想的营地应该是地面平整不潮湿,排水性好。第三、背风背阴,野外扎营,背风背阴是能否休息睡眠好,不影响第二天保持精力继续完成穿越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帐篷拉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露营选择背风也是考虑到野外用火安全与方便。第四、远离危险,选择营地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很容易招至雷击。营地尽量选择靠近村庄或者有房屋或者路边的最近点扎营,近村的同时必定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这样如果有意外,方便营地的转移与求救。 观日出的地点一定要面向东方,东方方向的选择首先要依据图中的指向标来确定,没有指向标的就看经纬线,这些都没有的就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去判断。再者要依据等高线判断前面是否有障碍物,没有障碍物才能观察日出。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2. 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 2月18日12时 B. 2月18日20时C. 2月19日4时 D. 2月19日12时33. 春节假期期间( )A. 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 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C. 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 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答案】32. A 33. D【解析】试题分析:【32题详解】由图可知:南极长城站在西四区,比北京时间晚了12小时,当北京时间零点时,长城站应是2月18日12时。选B正确。【33题详解】春节假期期间,北半球的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是极夜期,不宜科考,A错;北半球各地此时昼短夜长,但昼长逐渐增长,B错;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但昼在长逐渐变短,长城站的日落时间在提前,C错;2月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逐渐减小,D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4.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地区35.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 提升大气温度 B. 降低水体温度C. 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 增强地面辐射【答案】34. D 35. B【解析】【34题详解】“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我国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水乡,湖泊面积广阔,D对。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少,A、B、C错。【35题详解】“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遮挡水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对。地面温度低,减弱地面辐射,D错。会降低大气温度,A错。水温低,浮游植物生长减慢,C错。点睛:“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需要太阳能丰富,水域面积广的条件。“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遮挡水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减弱地面辐射。图中阴影部分与其他部分日期不同,且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B的纬度70。回答下列问题。 36. B点所在经线是A. 45E B. 90E C. 90W D. 135W37. 此时A. 南极圈及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B. 太阳直射点北移C. 甲地夜长为6小时 D.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答案】36. D 37. C【解析】试题分析:【36题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巾阴影部分与其他部分日期不同,说明甲点与B点所在的经线一个是180经线(国际日界线),一个是地方时为O时的经线,且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B的纬度70,说明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A点位于赤道,时刻是6时或18时。图中所示甲与B经度间隔是45,所以A与B经度间隔为90。,相差6个小时,A与甲间隔45,相差3个小时。若A是6时,则甲为9时,B为12时,没有0时的经线,不成立。所以A只能是18时,AB为昏线。此时甲为21时,B为24时,即O时。与题中所给条件相符。由此分析,甲为180。经线,此时时间是21时,可以求出B点所在经线为135W。故选D。【37题详解】由上题分析,甲地21时日落,可以计算出甲地的昼长是18小时,夜长为6小时,70S以南出现极昼,其他两项难以确定。故选C。【考点定位】日期判断及时间计算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简称G20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见图)举行。此次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8. 下列关于杭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处长江三角洲 B. 位于里约热内卢的东北方向C. 服务范围比嘉兴大 D. 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9. G20峰会召开期间A. 杭州日出东南方向 B. 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 北京昼长比杭州短 D. 长沙正午太阳高度比杭州大【答案】38. D 39. D【解析】【38题详解】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A正确。里约热内卢经度是40W,东西方向采用经度差小于180 的一侧,从经度看,杭州位于里约热内卢的东方,结合纬度判断,位于东北方向,B正确。杭州是省会城市,服务范围比嘉兴大,C正确。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不正确,选D。【39题详解】G20峰会召开期间是9月4日至5日,太阳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B错。北半球是夏半年,杭州日出东北方向,A错。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昼长比杭州长,C错。长沙纬度较低,距直射点比杭州近,正午太阳高度比杭州大,D对。点睛:里约热内卢经度是40W,东西方向采用经度差小于180 的一侧,从经度看,杭州位于里约热内卢的东方。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卫星观测结果,证实北京时间10月4日20:07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上空发生小行星撞击爆炸。当地(100E,28N)某游客拍到了火流星照片并发到互联网,此后在疑有陨石坠落的地方掀起了寻宝(陨石)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 该照片拍摄地A. 理论上属东六区,时区西界为82.5EB. 理论上属东七区,时区东界为112.5EC. 实际用东八区区时,当时地方时19:47D. 实际用北京时间,当时地方时21:2741. 10月4日该地昼长约11小时50分钟(昼长日变化约1分钟)。某游客决定8日日出时出发寻宝,他出门时应该比4日日出时间A. 提前约2分钟 B. 推迟约2分钟 C. 提前约4分钟 D. 推迟约4分钟42. 事件发生后,万人闻讯前来“寻宝”,但至今尚未有发现,推测原因不可能是A. 气层中燃烧成灰烬 B. 地形崎岖复杂难以发现C. 已落人印度洋无法找到 D. 空间视觉误差难以定位【答案】40. B 41. B 42. C【解析】【40题详解】根据香格里拉的经度位置100E,判断出该地区在东经1577.5之内,所以位于东七区,该时区东界为112.5E;云南实际使用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北京时间)比当地地方时早1小时20分,当北京时间为20:07时,当地地方时为18:47。故选B。【41题详解】10月4日后昼长逐渐缩短,若日变短1分钟,则日出将推迟30秒,日落提前30秒,4天后日出将推迟2分钟,故选B。【42题详解】行星碰撞爆炸形成的众多碎片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火流星现象,有可能烧成灰烬;香格里拉地区地形复杂,即使初少量陨石碎片落于该地也难以发现;目击者仅根据火流星照片的光迹难以准确定位,给寻宝带来困难;火流星的光芒映照出地而的山脉轮廓,不可能是坠入远离香格里拉的印度洋。故选C。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7年12月3日-5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来自全球的政要、国际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等代表齐聚乌慎,“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是我国“江南水乡”乌镇的典型民居特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3.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A. 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B. 浙江昼夜变化幅度不断变大C.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D. 乌镇正午物影长度逐渐变短44. 乌镇形成“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的自然条件是A.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B.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C.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D.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答案】43. B 44.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以及乌镇当地的自然条件等相关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43题详解】12月3日-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浙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B正确,C错。大会期间,乌镇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物影变长,故D错;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圈外,不存在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44题详解】乌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缓,故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一致,因此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45.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xx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A. 8:009:00 B. 11:0012:00C. 14:0015:00 D. 17:0018:00【答案】A【解析】读图可以看出,M国(葡萄牙)大部分国土在东一区,应该是采用东一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葡萄牙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4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00,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组以我国和葡萄牙的海洋渔业发展合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小题考查区时计算,首先根据经度确定摩洛哥采用零时区的区时,即可知道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然后计算4个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就可以完成。下图为某大陆赤道附近地面各点自转速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6. 有关图中M、N线及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 M为自转角速度,由于海拔高低造成其数值差异B. M为自转线速度,同纬度山地高原大于平原盆地C. N为自转角速度,数值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增加D. N为自转线速度,数值不会因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47. 图中和为某河流河谷的截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此河流河床较陡峭的是A. 下游的右岸 B. 之间的南岸 C. 上游的左岸 D. 之间的左岸【答案】46. B 47. C【解析】【46题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相等,不会因为纬度和海拔而发生变化,因此N为自转角速度,AC说法错误。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图示为非洲赤道附近,东部高原山地自转线速度大,西部刚果盆地自转线速度较小。故D错B正确。【47题详解】图中为刚果河,上游和下游均在南半球,之间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上游和下游水流向左偏,因此左岸陡峭,而之间河流向右偏,河流北岸陡峭。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8. 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A. 500 m B. 550 m C. 600 m D. 650 m49. 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答案】48. B 49. D【解析】【48题详解】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据图可知,等值线的等高距为50米,最高点的高度范围是900米950米,最低点的高度范围是350米400米,计算可知相对高度的范围是500米600米,故高差最可能是550米,B项正确。【49题详解】“进山不见寺”说明该寺庙所处位置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在图中找出四点对比可知,甲乙丙三地的位置容易被发现,不符合“进山不见寺”的特点,故D项正确。【点睛】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50.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注: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势起伏状况,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正确的组合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K地处于两个山峰的低处,两个山谷的高处,故只有符合。二、非选择题:(共70分)51.下面甲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为_月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2)此时,北京时间为_月_日_时。(3)此时,_经线和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答案】(1)622(2分) (2326N,180)(2分)(2)6月23日 8 (2分) (3)1800(2分) (4)见下图【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经度为90W,可以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80。(2)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经度为90W,可以算出北京时间为8点。(3)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经度为90W,可以算出0时经线为0。新旧日期范围相等,为1:1。(4)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图中已给出90E,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经度为90W,作图可得。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相关知识。52.读某日的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A 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纬度位置是_,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是_,此图中 A 点是_点钟,这天昼长约_小时 早晨_点钟日出。(2)B 点在 A 点的_方向 , 处于五带中的_带, 正值_ ( 节气 ),(3)B 夜长_小时,日出时间是当地_时 ,(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 ” 是_点钟。(5)A 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 , 共转了_小时 , 叫一个_日。【答案】(1)120W,2326S 90 16:00 14小时 5:00(2)正北 北温带 冬至 (3)16小时 8:00 (4) 8:00(5)24小时 太阳日【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中时间、经纬度、昼夜长短和自转周期的判读。【详解】本题组用图示法效果较好。(1)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处于南回归线上,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依据自转方向可以推出,A点所在的经度位于0经线以西的西经120。由于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可以看出此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应为冬至日。冬至日这天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是90,依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是24时),可推出此图中 A 点是16点钟。由于A点在19点日落(昏线与当地纬线的交点即为日落时刻),依据昼长计算公式(日落时刻-12:00)2,可推出这天昼长约14小时;依据日落时刻-昼长=日出时刻,可推出早晨5点钟日出。(2)同一条经线上两地方向是南北方向。由于B离北极点更近,故位置B 点在 A 点的正北方向 , 该地处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正值冬至日 ( 节气 )。(3)B点16时日落,依据夜长=(24:00-日落时刻)2,夜长为16小时,依据(0:00+日出时刻)2=夜长,可推出当地日出时间是当地8时。,(4)由于0度经线处于0时,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8小时,故图示时刻“北京时间 ” 是8点钟。(5) A 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 , 共转24时 , 叫一个太阳日。【点睛】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半球所占据的弧/15=(12:00-日出时刻)2=(12:00+日落时刻)2=24小时-夜长夜长=(24:00-日落时刻)2=夜弧/15=(0:00+日出时刻)2=24小时-昼长5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答案】(1)丘陵;鞍部。(2)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解析】整体分析:第(1)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2)题考查水库选址的原则。(1)读图,等高线密集,呈闭合状态,海拔在400m左右,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是丘陵。 甲地是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为鞍部。(2)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得分。读表格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计划库区位于图幅所示东北部,地势低洼、开阔,河谷狭窄,利于建坝、蓄水。库区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所以赞成。图示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建水库要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要淹没大片耕地,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所以不赞成。【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高线特征中间疏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海拔较高高,超过500米较低,一般(相对高度)不高于500米无限制低,0200米地表起伏程度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坡度平缓四周起伏大,中间坡度和缓平坦广阔54.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如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答案】(1)画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3)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 m,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 m,气温下降约6 ,故两地之间温差约3 。【解析】试题分析:(1)河流沿河谷流动,而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河谷。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说明了地形坡度的陡缓,决定了河流的缓急。(2)能不能看见对方,取决于两个人之间是否有地形阻碍视线。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所以不能看见对方;D、E之间是低谷,地形阻挡不了视线,所以能看见.(3)DE、GH所在地区是鞍部地形,其中沿DE线为山谷地形,对应剖面图,GH线为山脊地形,对应剖面图。而两条剖面线的交点处分别为山谷的最低处和山脊的最高处。(4)两地的温度差异是由海拔差异引起的,先从图中读出两地高度相差500米,所以两地的温差为3(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约6。)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55.下图中高点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我国科学考队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9日22时成功登上了冰穹A点。这是人类首次征服“不可接近之极”。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当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长城站的区时是 。中山站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中山站和长城站两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冰穹A点与极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千米。(2)此时晨昏线正好与冰穹A点相切,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全球昼夜状况是 。(3)当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B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C巴西高原南部草木茂盛 D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答案】(1)10时 东南风 长城站 10001110(2)937S 102W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3)A【解析】【详解】(1)长城站是西4区,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得出长城站比北京时间晚12个小时,即为9日10时,中山站在南极附近,终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风向是东南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纬度越低越大,由于长城站比中山站的纬度低,故线速度大;根据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1千米,冰穹A点与极点之间的纬度差约为9.5-10,则距离相差约为1000-1110千米.(2)由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的纬度互余,根据题中冰穹的纬度为8023S,由于1月直射的是南半球,故当日直射的纬度是937S,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平分。(3)当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主要在夏秋季频繁 ,故A说法错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河流是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故此时正值汛期;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此时是当地的夏季,南部草木茂盛;北印度洋海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只能是A。56.图中A为世界著名的航天基地卡纳维拉尔角(1)地球自转线速度A处比B处_。A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B处_。(2)6月22日,A处昼长比B处_。12月22日,A处夜长比B处_。A处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B处_。(3)由B处向A处发射的炮弹将会向_偏。(4)某日测得A地的昼长为12个小时,那么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如果这时A地草色正由一片桔黄变得嫩绿,那么地球正在其公转轨道上向着_(近日点或远日点)移动。这天A地的日出时间为_,日落时间为_。【答案】(1)小,小 (2)长,长,大(3)右(4)赤道 远日点, 6点 18点【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详解】(1)由图中的纬度可知,A地纬度高于B地,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