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29225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 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A. 等级森严 B. 贵贱有序 C. 自成体系 D. 开放扩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周朝的都邑与商朝相比数量大增,另外代表着文明的青铜器铭文也比商朝甲骨文出现的范围广,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地方。由此可见,周王朝的文明更加开放、更加扩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材料没有涉及青铜器的形制和规格,无法得出BC结论。材料没有涉及青铜器的体系问题,排除D。 点睛:中国古代早期的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所以都、邑的分布反映了政治影响力的扩散范围。 2.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这反映了当时A. 伦理制约皇权 B.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答案】A【解析】据材料“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制约了武则天立太子的行为,说明伦理制约皇权,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省六部制,无法说明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故B选项错误;武则天立太子的行为受到制约,故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加强,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三思立,庙不袝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狄仁杰与王方庆仍然坚持宗法血缘关系和伦理纲常,而结果是武三思没有被立为太子,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C项正确;A项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与材料无关;B不符合“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材料无法体现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排除D。所以选C4.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答案】D【解析】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鸦片战争正在进行,而考试的试题内容可以反映对当时发生的中外战争的关注,故选B。点睛: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重要历史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和一定的空间(地点或者区域),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间(或者地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这恰恰是目前模块学习中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处,这一题提醒大家,要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素。这一题实际上在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经济发展特征。5.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A.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排除A;材料反映了该学者不主张改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故C正确;材料反应该学者思想较为保守落后,但B选项不能具体表明该学者的观点,B不是最佳选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该学者“主张改造儒家思想”,排除D。6.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它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答案】B【解析】材料中讲述了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史实,从材料中吴蕴初的做法导致了“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说明吴蕴初是为了抵制日货才放弃了专利。结合所学知识,商战思想在早期维新思想中就已经出现,商战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26年,所以可以看出商战的思想影响深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官僚资本的问题;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的相互竞争,而是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抗。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系。7.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在于A. 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 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C. 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D. 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所以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8. 五届人大次会议指出,要在1978-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在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随后,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要求“三年大见成效”。这表明A. 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 B. 改革开放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C. 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D. 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五届人大次会议”“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可知是1978年,根据材料“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在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三年大见成效”等信息可知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故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排除A。材料主旨强调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而非思想解放,排除C。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与材料会议内容无关,排除D。所以选B点睛: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一是材料时间“五届人大次会议”“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二是抓住“大干快上”“三年大见成效”;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左倾”思想的影响。9.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选项错误;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设问词“这种现象导致”,据此可以分析题干的要求是回答结果或影响,而不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B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只有C选项符合题干要求和所学知识。10.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科技发明家是垄断组织出现主要推动力C.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科技发明出现后马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关企业迅速建立,这说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选项正确;A选项颠倒了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故D选项错误。故选C。11. 下表为1947年至xx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年份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194760301980527241993111817.6xx1566.615.8A. 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B.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C. 知识经济开始崛起 D.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947年至xx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上升,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却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故B选项正确;当时美国技术革新步伐没有减缓,故A选项错误;知识经济开始崛起是在90年代,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范围,故C选项错误;国际竞争与产业结构调整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12. 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己经到来。”1995年,15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50周年的大会,并共同研讨和参与解决诸如人口、环境、毒品等系列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上述材料充分表明A. 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 B. 全球化进入制度阶段C. 联合国在全球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D. 全球化负面影响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解决机制的变化,充分表明国际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故答案为C项。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排除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以及人类面临的新的全球性问题,都表明国际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材料反映的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不能仅仅从某一方面如经济全球化的单一角度来分析解答。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材料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辑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其影响。【答案】(1)同:革命时期都否定传统礼仪;都呈现简约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后来都出现传统礼仪的回归。原因:受民主革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近代工业文明的推动;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对传统礼仪文化演变过程的理性反思。(答出三点即可)(2)20世纪初期:态度:批判传统礼仪文化。影响:打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捍卫了民主共和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20世纪90年代:态度:肯定传统礼仪文化。影响:传统礼仪的回归,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但流于形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据材料二“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否定传统礼仪、简约化、平民化、传统礼仪的回归等方面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革命、工业文明、民主平等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批判传统礼仪文化、肯定传统礼仪文化的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分析其影响。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民国时期,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医药界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对峙阵营。最终,中医走向衰落。时人言论如下:存中医:唐宗海:“西医云,人之才智,均出于脑髓。究问脑髓何物,则西医不知也西医论髓之法多,而治髓之法少,以不知髓是肾所生,是以无从施治也。”杜亚泉:“(西)医学的初步虽靠机械的试验,而医学的大本营不能不驻扎于心灵的体会。中医长于心灵的体会”。废中医:陈独秀:“(中)医不知科学其术殆与矢人(手艺人)同科”。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梁启超:“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必先强医(西医)”。摘编自郎栋、张婷婷、盛海英等学者中医相关学术论文以“传统与变迁”为主题,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1:近代中医的衰落是外来文化入侵的必然结果。西医是伴随西方殖民侵略而进入中国的,是殖民侵略的手段之一;中华民族不仅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完整,还有在文化上心理优势的丧失。中国小农经济无法与西方工业文明抗衡;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科学精神逐渐成为时代主流;西医重实验、实证,其科学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更加真实、可靠,更能使人信服;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疗效的局限(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具有经验性,其疗效显现较慢)。西医在提高国民抵抗力和集体意识方面更契合近代中国“救亡”主题。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形成。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更进一步地,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民间贸易制度崇尚的是平等交易的原则,与专制等级制度可以说是“形同水火”。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对明王朝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等级秩序的致命颠覆,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后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昆大明帝国与白银货币等文章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出现白银货币化的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答案】(1)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途贸易的发展;宝钞通胀,百姓弃用;“一条鞭法”,“计亩征银”税制改革;地理大发现时代海外贸易出超大量海外白银输入。(2)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引发明后期政治危机;早期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解析】(1)本题结合材料“一条鞭法”、“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税制改革、海外贸易出超等方面分析明代出现白银货币化的原因。(2)本题结合材料“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等级秩序的致命颠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说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德国1871年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意味深长的是,虽然很多人将德国的侵略扩张下意识地归罪于上层容克贵族,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卖力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比如在这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泛德意志同盟”,其成员多为大资本家、议员、律师、媒体老板和主笔、政府官员、军官、牧师和教授等。节选自一战的启示:不可放任狂热民族主义情绪材料二小说火线亦名一个班的日志,叙述一个法国步兵班的“蓬头兵”在欧洲战场壕沟里受难的历程。作者揭露交战双方的主宰们对本国庶民采用“填脑术”,反驳赞美参战官兵为“爱国英雄”,坦言:“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小说结尾,他大声疾呼:“不!成为战胜者,这不是应取的结果。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这里,作者发出的是鲍狄埃在国际歌中的强烈号召:“吾侪和兮,战彼暴君!”摘编自沈大力一战的回响:晴天霹雳(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1871年统一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小说火线结尾的呼吁?【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确立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政治体制;工业革命的发展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实力;统治集团和资本家希望通过战争扩大生存空间;德国各阶层对种族优越论的认同;政府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宣传推动。(2)理解:体现了人们反思战争的灾难和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呼吁远离战争;表达了人们强烈的和平愿望。【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据材料中“1871年”“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卖力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的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及“作者发出的是鲍狄埃在国际歌中的强烈号召:吾侪和兮,战彼暴君!”体现了人们反思战争的灾难和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呼吁远离战争;表达了人们强烈的和平愿望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摘编自常城马占山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答案】(1)清朝末年,社会黑暗;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30年代初期,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30年代中期,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人民解放战争迅猛进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2)九一八事变后奋起抗战,捍卫了民族尊严;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出了贡献;顺应形势,推动北平和平解放,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历史关键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做出有利于民族利益的选择,值得肯定。(2)根据材料可知马占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有英勇抗战,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解放战争的活动有推动北平和平解放。说明他在历史关键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