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28384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易中天教授曾经评价先秦某思想家说:“在他心目中,民权高于君权。在他看来,君权虽为天授名为天授,实为民授。”以下各项中,能够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 “我无为而民自化”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民权高于君权”这个关键信息可知这位思想家具有“民本”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A项是老子的无为主张,无法体现民本,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孔子的“正名”主张,无法体现民本,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是韩非的“法治”主张,无法体现民本,不符合题意,排除。2.史载:西汉政权建立后,“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对此,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方略是A. 厉行法治B. 广修水利C. 无为而治D. 大兴儒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的影响,到西汉初年,社会残破不堪,经济凋敝,国家贫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民众大量流亡,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经济,故C正确;西汉初期吸取秦朝灭亡教训,采取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治国,A是法家思想,不符合史实,排除;广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措施,不是西汉初期的治国方略,排除B;大兴儒学与西汉初年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无关,排除D。3.唐宋是传统农具发展的巅峰,水田和旱地耕作农具均已系列化,农具在前代的基础上多有发明和改进。与前代相比,明清农具基本上没有新创造。由此可见A.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日益衰落B. 唐宋时期我国传统经济达到顶峰C. 唐宋以后我国农耕经济长期停滞D. 宋代后农耕经济未出现根本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与前代相比,明清农具基本上没有新创造”,说明宋代后农具没有重大改进和发明,农耕经济未出现根本变革,故D正确;明清农具虽然基本上没有新创造,但是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继续发展,A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唐宋时期我国传统经济达到顶峰”,而是传统农具发展的巅峰,B错误。4.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柏杨先生评价的“国策”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君主专制,天下一统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 大兴文治,反对暴政【答案】A【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代统治阶级正统思想,A正确;B是秦始皇时期;C属于限制君主权力;D属于汉代初期政治特点。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指出:“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这表明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特点是A. 捍卫了先秦时期正统的儒家学说B. 以儒家为基础兼采其他学派学说C. 用法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包装D. 杂糅百家学说创造出一种新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说明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以儒家为基础兼采其他学派学说,故B正确;根据“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A说法错误;“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并非仅仅指法家学说,C错误;“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说明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新学说”表述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特点分析解答。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14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较低等的妃嫔),后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唐高宗死后她先后废掉了唐中宗和唐睿宗,最后称帝建周。在北宋的理学家看来,唐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地位高B. 武则天具有较高政治智慧和野心C. 唐代时儒家的正统地位严重削弱D. 唐朝皇帝昏庸无能导致大权旁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妇女要守节,丧夫女子守节不再嫁,武则天“14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较低等的妃嫔),后被唐高宗立为皇后”不符合儒家伦理“三从四德”,说明唐代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严重削弱,故C正确;唐代妇女地位仍然低下,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武则天具有较高政治智慧,排除B;材料反映武则天不符合理学伦理思想“三从四德”,武则天掌握大权,并非皇帝昏庸无能,排除D。7.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A. 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B. 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C. 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D. 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说明佛教不能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儒家思想的抵制,故D正确;佛教在中国传播,被很多普通百姓接受,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故A错误;南北朝时期,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B错误;结合所学,隋唐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局面,故“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表述错误,排除C。8.在当时的官场上,人人都觉得王阳明奇才盖世,但却人人都感慨他仕途坎坷,始终不被重用。王阳明在当时得不到重用,主要是因为他A. 否认天理之说,特立独行B. 坚持内心自省,不尊程朱C. 主张格物致知,反对盲从D. 提倡经世致用,抨击空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被统治者推崇,王阳明坚持内心自省,不尊程朱,所以在当时得不到重用,故B正确;王阳明也认为天理使世界本源,故A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C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抨击空谈,排除D。9.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C.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有力捍卫D.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总结捍卫【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入学范畴,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正确,B错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继承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空洞、脱离实际的学术风气,“有力捍卫”“总结捍卫”表述错误,排除CD。10.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导致这一时期“讲世情的小说”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专制统治有所放松B. 程朱理学促进思想解放C. 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出现D. 商品经济获得新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为了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小说兴起,故D正确;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A错误;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B错误;知识分子群体早在明朝以前已经出现,C项中“开始出现”表述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讲世情的小说”,联系所学明清小说出现的原因分析解答。11.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A. 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B. 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C.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D. 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即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故B正确;“先天不足”指思想产生的条件不好,A不属于“先天不足”,排除;C不是最主要原因,而经济基础是根源,排除C;D属于思想方面的因素,“先天不足”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排除D。12.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A.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过程B. 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可知,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封建骑士的衰落,故A正确;资产阶级革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而不是火药和火药武器,B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错误;D项中“各国”表述太绝对,错误。13.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指出:“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就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B. 中国具备夺取诺贝尔奖的物质基础C. 四大发明奠定了文明古国的根基D. 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远高于别国【答案】A【解析】【详解】“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故A正确;我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宋元以前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但明清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故B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除了四大发明,在数学、天文、农学、医学领域成就突出,C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反映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并非指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高于别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联系所学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14. 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中国传统绘画先是心灵的感动后是形象的生成即意在笔先,然后才是与观者的心灵共鸣即最后才是以形写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是本题材料不是反映的这个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属于书法的特点而非绘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仅仅是写实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名师点睛】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15.专家指出: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此可见,这部作品A. 创作风格上属于是现实主义文学B. 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C. 表达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情绪D. 描绘社会形态变动引发的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可知,聊斋志异寄寓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等情绪,专家强调要深入地去体会聊斋志异反映的深刻内容,故C正确;聊斋志异创作风格上属于是现实主义文学,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并非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B错误;聊斋志异是清朝初期蒲松龄的代表作,当时没有发生革命事件,D错误。16.元朝人周德清评价说:“乐府(杂剧)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盛,则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不包括A. 杂剧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B. 杂剧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体制C. 杂剧内容具有一定教育意义D. 关汉卿成为成就最高的杂剧家【答案】D【解析】【详解】由引文中的“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可知A项正确;由“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可判断杂剧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体制,B项正确;由“曰忠曰孝,有补于世”可知杂剧内容具有一定教育意义,C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故选D。17.对中国和希腊而言,公元前6-5世纪都是其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转型时期,决定两国政治模式不同走向的根本因素在于A. 自然环境差异B. 执政者素质不同C. 经济模式差异D. 居民的阶级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决定中国和希腊政治模式不同走向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希腊是工商业繁荣,经济基础不同导致上层建筑不同,即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是民主制度,故C正确;自然环境差异、执政者素质是决定两国政治模式不同走向的因素,但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AB;居民的阶级结构与政治模式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18.亚里斯多德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以下各项中,符合材料中“大多数人”的是A. 在雅典经商致富的西亚富豪B. 雅典贵族卡洛奇美丽的妻子C. 贫困潦倒的平民老汉罗慕洛D. 健壮的养马奴隶阿里斯蒂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雅典民主只是少数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公民包括平民、工商业奴隶主和贵族,贫困潦倒的平民老汉罗慕洛属于公民,符合材料中“大多数人”,故C正确;雅典公民只是少数雅典成年男性,不包括外邦人、妇女、奴隶,故排除A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特点分析解答。19.一般认为,克里斯提尼时期的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特点,但这时的“主权在民”还不充分。其依据是A. 政治权力仍垄断在贵族手中B. 财产等级公民权仍旧存在C. 公民权力受到氏族血缘限制D. 不能有效打击反民主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伯利克里改革取消财产资格限制,所有公民可以担任除了十将军以外的一切官职,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克里斯提尼时期,财产等级公民权仍旧存在,“主权在民”还不充分,故B正确;梭伦改革已经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A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C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推行陶片放逐法,有效打击了反民主势力,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这时的主权在民还不充分”,结合所学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分析解答。20.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主要体现了A. 重罪轻罚的司法原则B. 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C. 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D. 因人施法的司法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要论述了罗马法对“适婚人”“未适婚人”的不同处罚,从中可以看出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适当的保护,故C正确;从材料中“则处死以祭谷神”“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的信息可知,罗马法重罪轻罚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材料主要论述了罗马法对“适婚人”“未适婚人”的不同处罚,体现对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私有财产、因人施法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D。21.有学者说“英国革命(光荣革命)最终在传统政治模式与民主政治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点”。由此可见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 具有激进的大胆创新性B. 完全照搬传统政治的模式C. 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D. 开创近代民主政治新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传统政治模式与民主政治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点”,结合所学,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继承了传统的君主制,又有创新,使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制约,故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故C正确;AD只体现出英国近代民主政治一个方面的特点,不符合“在传统政治模式与民主政治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点”,排除;B项中“完全照搬”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传统政治模式与民主政治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点”,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解答。22.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分别体现了古代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两者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A. 前者产生于奴隶制时代,后者产生于近代B. 前者属于直接民主,后者属于代议制民主C. 前者实质是专制政体,后者属于民主政体D. 前者排斥下层人民,后者容纳各阶层代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属于代议制民主,故B正确;A是雅典民主政治与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在时间上的不同,不是最主要的不同点,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不是专制政体,C错误;雅典民主政治适用于所有雅典公民,包括下层人民-平民,英国近代民主制度最初也有财产资格限制,并非容纳各阶层代表,D错误。23.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平稳了。按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解决办法。”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兼顾了参会各方的利益和要求是各派相互妥协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美国各阶层的利益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解决办法”可知,富兰克林认为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即相互妥协,应兼顾参会各方的利益和要求,故正确;由“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解决办法”可知,富兰克林主张各派相互妥协,才能联合起来,这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统一,故正确;中“各阶层”表述太绝对,错误,1787年宪法并没有赋予黑人、妇女等同等的权力,排除;故选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解决办法”,并联系所学制定1787年宪法的背景以及内容分析解答。24.1787年宪法的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指出: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汉密尔顿意在强调A. 美国宪法带有较多的局限性B. 美国宪法是一部进步的宪法C. 美国宪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D. 美国宪法并非最完美的文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它必然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可知,汉密尔顿认为美国宪法并非最完美的文献,故D正确;“它必然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说明1787年宪法有优点也存在局限性,ABC只反映了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必然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知识分析解答。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宏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材料二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常常是后人对前人的思想不断解释的产物,这种解释可能是歪曲、可能是误会、可能是借题发挥,也可能是顺藤摸瓜式的深化。先秦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材料三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李贽焚书答耿司寇(1)材料一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董仲舒和朱熹是如何解释和借题发挥孔子的思想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贽是如何看待孔子思想的,并分析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答案】(1)进步因素:提倡“仁”,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公平)。背景: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萌生、发展。(2)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但同时了“民贵君轻”思想,显然与孔子的“礼”(强调上下尊卑秩序)不同;董仲舒在继承了孔子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内核,但同时吸取了道家与法家等一些主张,建立了新儒学;朱熹则利用佛教和道教教义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建立起庞大的理学体系。(3)看待:李贽不认为孔子的学说是圣人之学,否定儒家思想的“正脉”地位。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冲击了旧的思想观念;心学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解析】【详解】(1)进步因素:结合所学,孔子提倡“仁”“德治”“有教无类”等都具有进步性。背景:结合所学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的社会大变革,从经济、政治、文化分析总结。(2)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董仲舒在继承了孔子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内核,建立了新儒学,朱熹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建立理学体系。(3)看待:根据“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得出李贽不认为孔子的学说是圣人之学,否定儒家思想的“正脉”地位。原因:联系所学明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分析总结。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宋明理学更直接面对的是自北宋初期以来的整个中国文化价值重建的时代背景,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从儒家角度来看,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本土主流思想的儒学发展出现了某种中断,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家学说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国本土主流传统的复兴。宋明理学道统说的意义就在此。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材料二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庄,今之清谈孔孟”。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其门生王源对理学虚伪性的无情揭露更为露骨,他说“明季流贼之祸,皆阳明所酿也”。评材料中关于宋明理学的观点。【答案】一: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答案二:理学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清谈;尊卑等级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答案三: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解析】【详解】根据“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得出观点: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然后结合所学,阐述理学的积极影响即可。也可根据“本于清谈之流祸”“对理学虚伪性的无情揭露更为露骨”可概括出观点:理学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然后根据“本于清谈之流祸”以及所学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进行阐述说明。也可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并进行评述。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卓越的政治家必须立足脚下的土地,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别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但同时还得有前瞻性,能够从长远着想而牺牲本集团一些眼前利益,以求与社会各集团利益和谐相处。除此之外,还得要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与技巧,即精通政治博奕术,以说服对手接受自己的观点,为社会谋求对各方来说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均衡点。”何清涟漫游二百一十年前的美国费城材料二1787年联邦宪法的确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是不同派别和利益集团互相妥协的产物,规避了法律适用中的许多不合理成分,是美国历史自然淘汰中留存的精华。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宪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甚至于有人批评这部宪法是“反民主的”。(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谋求社会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均衡点”,美国1787年宪法达成了哪些均衡? (2)材料二中说有人批评1787年宪法是“反民主的”,对此你如何看待? 【答案】(1)在参议员与众议员名额分配上均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在对待黑奴人口折算问题上均衡了北方诸州与南方诸州的利益;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上均衡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2)赞成。因为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不赞成。因为按照宪法规定,总统和众议员都是由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联邦政府采用“分权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暴政和保护民主制度。【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不同派别和利益集团互相妥协的产物,宪法是协调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的结果。(2)如果赞成。理由可从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并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等局限性分析。如果不赞成。理由可从1787年宪法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和有利于防止暴政、保护民主制度的意义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