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27223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古代的主要经济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答案】B【解析】由“此外还有政府宫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说明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士地买卖相当频繁” “耕者有其田”,排除AC;由“此外还有政府宫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判断D错误。【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是解题关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权登记问题,排除与材料这一主旨无关的选项即可。2.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 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 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 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中“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表明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的思想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B项正确。重商意识、文化产业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A D两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只是一个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清代社会,C项错误。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3.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B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D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A. AB. BC. CD. D【答案】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相关史实和史论,推理结论一定要有史实作为支撑,不能断章取义,如“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就可以得出“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其他选项也是采用此方法推断即可。4.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处应分别填人A. 儒家、墨家、法家B. 道家、墨家、儒家C. 墨家、儒家、道家D. 儒家、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强调社会等级制度与规范,故是儒家思想,“强本节用”强调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是墨家思想,“严而少恩”“正君臣上下之分”强调君主的权势与威严,故是法家思想,选择A项符合题意。5. 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 以武力征服天下B. 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 天子的教化D. 以仁义治天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仁义”,而不是武力,因此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用仁义来治理天下,故D项正确,ABD项错误。6.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制度、文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在夏朝而非本题的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是层层分封,不存在“中央”这个概念,即分封制不能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含或者均是错误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是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碌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也的确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 汉书刑法志中直接引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这表明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B. 西汉中期法律破坏严重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 汉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国【答案】C【解析】材料“汉书刑法志”“引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说明,西汉时期刑法引用了儒家思想,并且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A项中没有体现出“三纲五常”;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强调的是刑法志,故D项错误。8.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9.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记载的真实性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 修撰的政治性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考点定位】史学素养史书编著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名师点睛】写入书本的历史是对过去真实历史进程的记录和解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撰写者本人能力、学识和观念立场的影响。官方积极介入修撰史书,是想通过这一途径宣扬官方意志和价值观念,让史书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官修史书的行为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的,因此官修史书修撰具有政治色彩。10. 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渡过新世纪之难关。”这场侵华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只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新世纪”即可,鸦片战争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和甲午中日战争1894三次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只有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20世纪初,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0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备选项中的两项,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2. 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倾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A. 没有充分发动群众B. 不了解中国国情C. 照搬苏俄模式D.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可知中国革命照抄照搬苏俄模式,故本题应选C项;土地革命时期改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符。故排除A、B两项;题目中未涉及工人运动,故排除D项。13.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后,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故A项正确,排除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4.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答案】B【解析】广告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答案为B项。1913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从时间上可排除A项;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经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等。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在广告宣传中的体现,广告的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精神日旺,思想日新”也反映出1913年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追求新思想、追求进步的社会潮流。15.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C项错误。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的方法点睛:本题通过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明确材料内容的真实含义,理解它是在对同一史实描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史学家在争论什么。历史叙述总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性,材料中的两种叙述正是反映了这个方面的现象。16.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项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代的政治制度内容17. 依据表格内容,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极端全球主义者新在何处突出特征国家政府的权力历史轨迹总的观点全球时代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衰落或者削弱全球文明民族国家的终结A. “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B. “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C. “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D. “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化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极端全球主义者的总观点是民族国家的终结,结合选项, B项“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全面否定了民族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符合极端全球主义者的总观点,正确。A、C、D三项认识到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但并不主张终结国家的存在,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18.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A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BC项错误;死后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度19.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A. 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B. 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C. 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D. 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抑制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判断出理学对中国发明创造以及科学家、学者智力的束缚,这种束缚造成的影响就是中国创新能力的缺失。导致了封建社会晚期和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作用20.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据材料“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家庭纺织业产品用于商品交换,说明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私营手工业衰落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应该有雇佣关系的形成,材料无法体现雇佣关系,故C选项错误。故选D。21. 有人说现代民主制是精英政治的话,那么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则是大众政治。雅典人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经验,普通公民和精英分子一样具有政治智慧,能够参与国家政治,并有效的作出决策。对这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大众政治比精英政治更有利于民主政治B.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C. 雅典民主是带有阶级性的直接民主D. 雅典的领导阶级受制于被统治阶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经过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那些没有公民权的居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的权,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特点22. 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B. 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C. 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D. 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说明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因此选B。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婚姻生活变迁影响23. 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下表主要表明阶段英格兰法国德国1500154974674016501699936241175017991017051180018201116254A. 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B. 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 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D. 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只对英格兰、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排除A;前两个时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开始,排除C项;民主政治与农业革命没有很大的关系,排除D项。故答案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条件24.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A. 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B. 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D. 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依据所学可知,保证金和牛羊对于一般平民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贫苦的下层民众更无从谈起,这实际上是在维护富人的利益,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罗马法的特点2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B.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C.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D.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文艺复兴用人来对抗神,主张用人性来对抗神性,而宗教改革则是推崇耶稣基督的,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来对抗罗马教皇的思想和统治,故选A。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较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整理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在这个时期,汹涌澎湃的民族统一运动、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均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13至16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空间位置,并分析促成这一世界中心形成的条件?【答案】(1)地区:亚洲。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粗具规模。(2)欧洲。条件: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诸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13至16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角度简要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一“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即可指出19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空间位置。再据材料二“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制度、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等方面分析促成这一世界中心形成的条件。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年之久,霍乱连续18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认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答案】(1)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或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可答出发现传染现象较晚,据材料一“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可以答出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据材料一“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可以答出受到道德影响;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看出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说明迷信会使人们长期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据材料一“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可以答出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据材料一“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可以答出增强了道德约束力,据材料一“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可答出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可以答出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据材料二“19 世纪末期”可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城市化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第二小问条件,据材料二“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可以答出政府的关注、人们观念,教育的影响等。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信息1: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道、路)郡县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过程,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信息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信息3:在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信息4:随着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一级行政单位,原有的郡、州、道、路等一级行政单位的级别不断下降,沦为二级或者三级行政单位。信息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解析】本题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表现在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据此即可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等方面简要分析,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材料论述题,难点在于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提取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相关信息,并且用简练和规范语言加以概括,这需要学生加强针对性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