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1482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在线粒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A. CO2扩散 B. 丙酮酸分解C. 生成ATP D. DNA复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解:A、线粒体中CO2的扩散是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即不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参与,A正确;B、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属于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参与,此过程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C、线粒体中生成ATP需要ATP合成酶,而ATP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D、线粒体中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2.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很小的病毒,它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组中的一个成员。下列与该病毒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培养基进行HBV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B. HB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 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例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D. HBV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答案】C【解析】HBV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任何核糖体等细胞器,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用相应的宿主细胞培养, A、B项错误;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例,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是DNA还是RNA,是双链还是单链,C项正确;HBV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3. 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B. 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C.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D.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会出现抽搐症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水含量与代谢强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2、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解:A、氨基酸和核苷酸中都含有氮元素,但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氮元素,A错误;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而性激素属于脂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高,因此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错误故选:C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4.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TP的形成受温度和PH的影响B. ATP中的能量可直接转化成光能C.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 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故受温度和PH的影响,A正确;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B正确;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正确;叶肉细胞的ATP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没有均在膜上进行,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相关知识。5.下关有关输入和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胃腺细胞分泌消化酶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B. 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能量C. 低温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对被动运输无影响D. 解旋酶由细胞质进人细胞核需穿过2层生物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胃腺细胞分泌消化酶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需要能量,需要载体;A正确;乙醇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为自由扩散,不要能量,B错误;温度影响通过影响分子运动速度影响自由扩散,影响载体蛋白的活性影响和分子运动速度影响协助扩散;C错误;解旋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穿生物膜;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核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下表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试剂作用实验目的A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B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C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检测酒精的产生D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其处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A项正确;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项错误;橙色的重铬酸甲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于检测酒精,C项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项正确。7.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的细胞壁C. 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D. 醋有一定去污能力,因此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解:A、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具有催化作用,A正确;B、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纤维素酶不能够降解真菌、细菌的细胞壁,B错误;C、高温易使酶失活,温度适合时,酶的活性高,温水比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好,C错误;D、醋呈酸性,会使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故选:A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B.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C.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D. 某些病毒因含有癌基因及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答案】D【解析】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项错误;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细胞的自我更新也需要细胞增殖,B项错误;对于人体而言,细胞的衰老凋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死亡,但细胞普遍衰老凋亡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项错误;致癌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项正确。9. 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II、III、IV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更绿B. 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IIID. 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答案】B【解析】分析两条色素带,I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对比分析两种光照下的色素带宽窄,强光照下两种叶绿素减少,两种类胡萝卜素增多。由此推测强光会导致叶绿素分解,绿色较浅,A错误;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叶片发黄, B正确;色素在层析液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条的扩散速度越快,与点样线的距离越远,故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C错误;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石油醚,不会得到四条色素带,D错误。【考点定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名师点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误差分析:误差1:色素提取液呈现浅绿色。原因分析:色素提取液呈浅绿色,可能由于以下一种或几种原因引起:(1)叶片颜色太浅;(2)绿叶不新鲜;(3)研磨不充分;(4)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太少;(5)加入无水乙醇量太多;(6)研磨时间过长,部分叶绿素被破坏。误差2:滤纸条上色素带不整齐。原因分析:不整齐的原因可能是:(1)滤纸条部分区域不干燥;(2)滤液细线画得不细,不直;(3)重复画线时,应干燥后再画。误差3: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或色素带数目少于4条。原因分析:无色素带可能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或滤液细线中色素的含量过少。色素带少于4条可能选材不佳,如衰老叶片中叶绿素被破坏等。10.下列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 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答案】B【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前者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后者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综上所述,B 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11.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B. 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C. 图中有2个四分体 D. 图中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答案】A【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中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存在等位基因,A项正确;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链,B项错误;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四分体 ,C项错误;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存在2条Y染色体,D项错误。【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等位基因的内涵,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及其染色体与DNA数目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此为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2.下图表示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酶,与的移动方向相同B. 图l中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 图示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 图2中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大大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答案】C【解析】表示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A错误;图1中核糖核苷酸连成RNA单链,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图示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图1中存在TA的配对,图2中有UA的配对,没有TA的配对,C正确;图2中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但是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并没有缩短,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3.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雌、雄配子在过程随机结合B. 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C. M、N分别为16、3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答案】C【解析】分析过程图可知,过程为减数分裂,其中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过程为受精作用,即雌、雄配子在过程随机结合,B正确;过程为个体发育,由于配子间有4x4=16种结合方式,故得到的子代有9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C错误;由于子代9种基因型对应的3种表现型比值为12:3:1,故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9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2:2:2:2:4,而3种表现型及比例为12(9AB+3Abb):3(aaB):1(aabb),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1AaBb+1Aabb):1(aaBb):1(aabb)。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B.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C. 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发病率D. 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类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D【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而先天性心脏病并不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因此并不都是遗传病,A项错误;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条染色体即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B项错误;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发病率,C项错误;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类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项正确。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 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 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变异类型进行了选择,B错误;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点睛】解答A选项,要注意共同进化的对象有生物与生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16. 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的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称作内环境B. 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都要经过血浆、组织液、淋巴C.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D.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A错误;B、并不是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都要经过血浆、组织液、淋巴,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错误;C、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相对恒定,C错误;D、在37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17. 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 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C.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 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解: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正确;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B考点:内环境的组成18.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都具有全球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解: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无全球性,D错误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9. 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A. 细菌的增殖过程B. 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C. 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D. 受精卵的卵裂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减数分裂,A错误;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是有丝分裂,B错误;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是减数分裂,同时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受精卵的卵裂过程是有丝分裂的过程,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0.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 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C. 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D. 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a液增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故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A正确;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入消化道,不通过血液运输,B错误;流经胰腺组织细胞时氧气被消耗,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加,故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C正确;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使A液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化境的组成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液体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21.下列关于激素及其类似物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NA和RNA都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同一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能储存着相同的遗传信息A. B. C. D. 【答案】B【解析】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RNA不是,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由于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如ATP合成酶基因),也有不同的基因进行表达,正确;若为纯合子,因其细胞中含有相同的基因,所以同一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能储存相同的遗传信息,正确。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而错选D。就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2. 根据下列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B. 乙图能体现固醇(c)、脂肪(a)和激素类物质(b)的关系C. 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D.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答案】B【解析】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其中细菌又包括乳酸菌等,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A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B错误;糖原属于糖类中的多糖,C正确;内质网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D正确。23.如图为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5中的化学能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答案】A【解析】题图显示:C3在相关酶的作用下,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A项正确;CO2固定(CO2+ C5C3)的产物C3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项错误;CO2的固定实质上是CO2分子被C5固定,C项错误;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在短时间内,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过程受阻,导致C5的合成速率下降,而CO2的固定仍在进行,C5的分解速率不变,所以C5的含量会下降,D项错误。【点睛】与光合作用过程有关的试题陷阱涉及光照和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问题时,学生常因缺少综合思维能力而出现错误。其中C3、C5的含量变化是个易错点,分析时只有理清C3、C5的“来源”与“去路”(C3产生于CO2的固定,消耗于C3的还原;C5产生于C3的还原,消耗于CO3的固定),才能避开试题陷阱。24.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1224 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B. 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C. 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D. 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解:A、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A错误;B、曲线相交时,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氧气,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即线粒体功能加强,C正确;D、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在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下降,D错误故选:C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5. 如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段核DNA复制 B. b段出现23个四分体C. d段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D. e段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纺锤丝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解:A、分析题图可知,a段DNA含量不变,说明DNA已经在a段之前完成复制,A错误;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四分体,B错误;C、d段由于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由于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e段即末期不存在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D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26.若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然后该细胞在非同位素标记的环境中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染色体正常分配)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及形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A. 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 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D. 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答案】C【解析】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精巢中的某个细胞,在非同位素标记的环境中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后,该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均是一条链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最终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均有放射性,与题意不符。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有放射性,有的无放射性,与题意相符。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知识以及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理解不透:染色体是DNA的载体,1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非同位素标记的环境中复制1次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且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有丝分裂一次产生2个子细胞均带放射性,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1/2带放射性,1/2不带放射性。27.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已知该地区10000人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1号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B. 3号和4号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可能性是3/4C. 10号所患的两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2号D. 12号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的概率是1/303【答案】D【解析】据系谱图可知,代9、10、12患病,故代4、5、7均为白化病杂合子,又代双亲正常,故亲代1、2号基因型应为AAAa,或AaAA,因此1号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2,A错误;由于3号和4号生了一个患病女孩,故其基因型均为Aa,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的可能性是3/41/2=3/8,B错误;10号白化病基因直接来自与5号和6号,5号的白化病基因可能来自于1号或2号,10号色盲基因来自于6号,C错误;12号个体的父母均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因此12号个体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表现型正常的女性也有可能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为2/101,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2/31/42/101=1/303,D正确。【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遗传病的概率计算,关键要能从家系图中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该题,由于3、4号正常,但生有患病女儿9号,故白化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熟记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从而可以解答该题。28.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29.豌豆是二倍体植物,取自然状态下的一株高茎豌豆(DD)和一株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得到的F1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发生变异并发育至成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F1进行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B. 经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豌豆幼苗发生变异的原理相同C. F1经低温诱导所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且这种变异可以镜检D. F1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F1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发生变异就变成了DDdd,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所以F2出现9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其中矮茎的基因型为dddd,比例为1/36,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A正确;经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豌豆幼苗发生变异的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F1豌豆经低温诱导所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C正确;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30.下列生物学内容中,与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不符合的是()A.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B.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C. 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ATP的形成C3的还原【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A项正确;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项正确;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D项错误。31.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基因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A正确。基因中的碱基对是由特定排列顺序的,故B错误。一个基因含有很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故C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含有2个DNA分子,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32.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HI、JK都必须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B. 由F1F2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 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D. 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答案】A【解析】图中G过程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JK为多倍体育种,需要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项错误;由F1F2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项正确;AB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因此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C项正确;EFG为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项正确。33. 如图A、B、C代表同的种群,知A和B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C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A和B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和B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他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 A和B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 若A和B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 A和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导致了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答案】D【解析】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A描述错误;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开始他们是同一物种,不属于竞争,后来也不一定是不同的物种,所以B描述错误;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A、B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所以C描述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D描述正确。【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3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答案】C【解析】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促进果实脱落,A错误;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缩短其休眠时间不利于储存,B错误;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幼果,可促其成熟,C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只能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不能得到多倍体番茄,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应用。3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酶均为信息分子,前者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B. 非蛋白质类激素自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C. 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作用时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D.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激素为信息分子,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属于信息分子,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A项错误;非蛋白质类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的控制,B项错误;细胞膜上有某些信息分子的受体,受体可以识别特定的信息分子并与信息分子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即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作用时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C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D项错误。36.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 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C.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D.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抗原不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项错误;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转变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错误;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可参与细胞免疫,D项正确。37.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B. 图中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 “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 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答案】D【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A正确;图中过程需要下丘脑、大脑皮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故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故C正确;寒冷时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但产热和散热是相等的,故D错误。【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只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人体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就保持相等。38.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若刺激a处骨骼肌,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并引起骨骼肌收缩反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 b和d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 收缩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b上双向传导D. 反射活动进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和d分别表示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A、B项正确;完成收缩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由于兴奋在c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决定了收缩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b上也是单向传导,C项错误;刺激骨骼肌时所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c点,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而达到巩固熟记基础知识的目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39.下列关于几个“一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型改变一定引起表现型发生变化B. 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C. 人体细胞产生的CO2一定是有氧呼吸的结果D.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一定不能同时加倍【答案】A【解析】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具有显性作用,所以基因型改变不一定引起表现型发生变化,例如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当其基因型变为YYRr时,表现型仍然为黄色圆粒,A项错误;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B项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产生,而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CO2和H2O,因此产生的CO2一定是有氧呼吸的结果,C项正确;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使得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正确。40.下表是生态学家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105Jrn-2)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15.912.6813.23871.27369.69501.58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B.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 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l6D. 、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同化量),依题意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A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用于生物呼吸消耗的多于生物体贮存的,而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即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生物呼吸消耗,B项错误;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同化量的同化量)100%(15.91105)(141.20105)100%11,C 项错误;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41.下图中甲细胞可产生抗体,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细胞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有_;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 (用数字标号表示) ,该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_ (用数字标号表示) 。(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细胞器蛋白质/%脂质/%核酸/%甲6728微量乙59400丙39059其中,甲、丙分别是_、_(用数字标号表示)。(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_(填编号)。高尔基体产生的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4)若细胞器1衰老后参与分解的主要细胞器是_。【答案】(1)2细胞核 4、3、7、5 7 (2)1 4 (3)3 一定的流动性 (4)溶酶体【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细胞为浆细胞,1-7分别是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中心体、高尔基体。(1)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该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是线粒体,乙具有膜结构不含核酸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丙没有膜结构含有核酸是核糖体。(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的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参与分解衰老细胞器的主要细胞器是溶酶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2.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 (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 (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转化而来。【答案】 (1). 叶绿体 (2). 主动运输 (3). 小于 (4). 类胡萝卜素 (5). H ATP (6). 苏丹3/苏丹4 (7). 可溶性糖和淀粉【解析】试题分析:解坐标柱形图题时,要看清楚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柱形图所代表的意义,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除此外,还要关注曲线的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曲线的走势等,并深入挖掘题目中的有效信息。(1)油菜果皮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蔗糖属于二糖,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2)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3.5+6=9.5,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2+6.5=8.5,故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减少,导致光反应减弱,生成的H和ATP激素导致暗反应减弱,光合速率降低。(3)据图乙分析,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可以用苏丹或苏丹染液检测呈黄色或红色。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掌握情况和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分析难点在于甲柱形图中,必须抓住了“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明确图中白色柱形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黑色柱形代表的是呼吸速率,才能正确作答。分析乙中曲线四种有机物含量变化趋势,才能得出脂肪增多的来源是可溶性糖和淀粉减少所致。43.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