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0346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全卷共2大题,14小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大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之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4.答非选择题时,用圆珠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5.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xx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里约热内卢A. 东临大西洋,位于北京的东南B. 年均温高,主要受暖流影响C. 年降水量多,为东南信风迎风坡D. 区时比北京时间早13小时2. 20世纪60年代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利于促进广大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问题地域广阔,气候较优越 国防安全的需要A. B. C. D. 3. 巴西A. 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 亚马孙河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C.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 巴西高原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答案】1. C 2. A 3. D【解析】试题分析:1. 里约热内卢经度大约为45W,位于北京的西南;地处热带沿海低地地区,所以年均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年降水量多;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1小时。2. 20世纪60年代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主要是解决里约热内卢城市规模过大而引发的城市化问题,同时也为了开发内地国土、发展经济。3. 巴西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亚马孙河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亚马孙平原地势低,落差小,水能并不丰富;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北部是圭亚那高原,东部为巴西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北低南高,起伏平缓。巴西高原海拔多在500-600米,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世界主要国家。、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xx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目前中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4. 关于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5. 解决该国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海水淡化跨流域从他国调水 改进灌溉技术A. B. C. D. 6. 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及季节是A. 马六甲海峡 冬季 B. 霍尔木兹海峡 冬季C. 马六甲海峡 夏季 D. 霍尔木兹海峡 夏季【答案】4. D 5. B 6. A【解析】试题分析:4. 根据等高线分析,该国地势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所以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先降 低,后升高,D对。A、B、C错。5. 解决该国农业 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对。海水淡化对设备、技术水平等要求高,错。周围国家都是水资源缺乏,跨流域从他国调水,不现实,错。改进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对。B对,A、C、D错6. 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是马六甲海峡,在冬季,顺风 顺水,航行到该地,A错。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是逆风逆水,不安全C错。可以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B、D对。【考点定位】读图描述能力,气温变化趋势及原因,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海洋航线。【名师点睛】根据图文信息,分析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及变化规律。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解决缺水问题的可行措施。周边国家都缺水,不适宜跨流域调水。了解世界主要航海线的分布情况。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A. B. C. D. 8. 流经山脉西侧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 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 B. 渔业资源丰富C. 气象条件利于航海 D. 沿岸气温较同纬度东岸更低【答案】7. A 8. C【解析】7. 落基山脉位于北半球,北美洲西部。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A对。位于北美洲东部,B错。、位于南半球,C、D错。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 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洋流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10. 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两者都是岛国 B. 面积相差不大C. 气候比较湿润 D. 都多火山地震11. 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B. 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C. 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D. 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答案】9. C 10. D 11. B【解析】试题分析:9. 甲国是英国,地处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是日本,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的不同。选C正确。10. 甲、乙两国都是岛国;甲国面积比乙国略小,相差不大;两国都是四面环流的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气候较湿润;甲国地处板块内部不是火山地震带上,乙国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选D正确。.考点:主要考查世界国家。二、综合题(2道题,共56分)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材料二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如下图)。近年来,肯尼亚、坦桑尼亚政府在马赛人游牧区内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并以马赛人在保护区中过度放牧、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等理由要求其搬离保护区,马赛人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简述马赛人游牧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3)根据材料二,分析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如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4)近年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马赛人应该守护原始传统,坚持游牧生产方式。你赞同哪一种生产方式?阐述你的理由。【答案】(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2)位置特征:赤道穿过游牧区北部;位于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位于东非高原的内陆地区。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地形较平坦;地势东高西低.(3)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原因: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 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4)以下两种情况任答一种。赞同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理由:可以减少过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受“水草”资源条件制约小,生产相对稳定。赞同游牧生产方式。理由是:游牧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水、草场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规律;减轻旱季“水草”资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场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尽可能保持原始生态环境,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解析】整体分析: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游牧区跨赤道两侧。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游牧活动是逐水草迁移,所以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1)非洲南部大陆东岸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低。所以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2)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游牧的位置特征是赤道穿过游牧区北部,位于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东非高原的内陆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上,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较平坦。地势东高西低。(3)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游牧活动是逐水草迁移。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 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游牧位置向北移动。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游牧位置向南迁移。(4)两种情况都可以,要能够说明理由。从合理规划生产、稳定生产角度分析,采用定居农业生产方式,利于合理规划放牧规模,减少过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生产活动稳定,可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定居生产受“水草”资源条件制约小,生产相对稳定。所以赞同定居农业生产方式。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保护角度分析,游牧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水、草场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规律。有利于减轻旱季“水草”资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场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尽可能保持原始生态环境,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赞同游牧生产方式。13. 阅读我国宁夏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资料一宁夏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亮点,但在xx年宁夏自治区政府严格控制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在推出的水稻种植优化布局与发展规划中明确丰水年份水稻种植稳定在100万亩,缺水年份控制在80万亩以内。资料二 宁夏局部地区地理要素图(1)读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描述图中常年河的上游开发利用的重点方面及原因。(3)宁夏推出的水稻种植优化布局与发展规划中调控水稻种植面积的的政策,请从有利角度分析这一政策。(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答案】(1)分布特点: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原因:受夏季风影响,东南多西北少;中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2)黄河上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主要是由于上游流经我国地势两级阶梯,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丰富。(3)防止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可以节约黄河灌溉用水量,能缓解下游各省份用水紧张局面;缓解个别种植水稻地区由于排水不畅,抬高地下水位后形成的土壤盐渍化问题。(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枸杞品质好,市场广阔;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大气环流和地形是影响该地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夏季风影响,使得该地东南部降水多而西北部降水少;中部地区为贺兰山,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2)河流上游往往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地位于黄河上游,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且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开发重点是水能资源。(3)该地气候较为干旱,加强水稻种植面积调控有利于防止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可以节约黄河灌溉用水量,缓解下游各省份用水紧张局面;缓解个别种植水稻地区由于排水不畅,抬高地下水位后形成的土壤盐渍化问题。(4)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有特殊的区位因素包括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的扩大的需要等。考点:降水空间差异和成因、流域综合开发方向、农业区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