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03299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属于世界观范畴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是科学的世界观A. B. C. D. 【答案】A【解析】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题目中,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属于世界观范畴;故入选。选A。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B. C. D. 【答案】A【解析】题目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入选。选项表述的是哲学的来源,与题意不符。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A。3.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互相转化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绝对独立性的【答案】C【解析】题目中,“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以及“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区别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 “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可以说明 ( )哲学与科学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有了哲学思想,就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A. B. C. D. 【答案】C【解析】题目中,“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可以说明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入选。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过于绝对。选C。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点睛: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区别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地位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意义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B【解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的就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的就属于唯物主义,因此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7. 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气者,理之依也心外无物 存在即被感知A. B. C. D. 【解析】选项中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宰,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选项中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法选项中均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选D。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含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上帝创造世界联系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8. 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B【解析】哲学源于生活和实践而不是主观想象,A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根据题意所强调,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B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真实反映,C选项观点错误,排除。真正的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9.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A. 阶级性 B. 反思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0.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人类能够积极地认识世界A. B. C. D. 【答案】D【解析】题目中,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即我们的这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也说明了人类能够积极地认识世界;故入选。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选D。11.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 (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C. 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绝对运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而没有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因此A不符合题意;B“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表述有误,应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考点: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2.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 )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事物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 B. C. D. 【答案】B【解析】“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和静相巨渗透、相互包含,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错误;运动和静止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3. 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xx4月底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涝造成中国南方11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受灾。造成1517.9万人受灾,死亡101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人民币。灾难过后,大多数人们开始积极地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材料二: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1)结合材料一,试判断上述二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答案】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 第二种人属于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材料中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才导致了我国海岸线的严重侵蚀。这启示我们,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解析】本题材料一以人们 对待自然灾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试判断上述二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说明其基本观点。首先,第一种观点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这种观点将“天”认为是世界的主宰,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后说明其基本观点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第二种观点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该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首先,考生要明确规律的含义以及特点,其次,说明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最后,通过材料中“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的表述,说明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才导致了我国海岸线的严重侵蚀即可。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14. 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2)结合材料二,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答案】(1)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解析】此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欧洲文艺复兴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等相关知识。(1)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关系。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问题指向性明确,切口小,学生只需要回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即可。具体答案如下: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2)此题考查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首先需要明确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然后仔细审读材料把握有效信息,最后理论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点睛】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讲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二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