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00214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IV)一、 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 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 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 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2.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矿质元素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B 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C 低温条件下色素合成受阻D 黄化苗中无叶绿素,但有其他色素存在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4.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A 分解有机物B 释放能量C 需要酶催化D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5.下图是人类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推测这种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6.下列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A K进入肾小管管壁的上皮细胞B 苯进入生物细胞C 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D 甘油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B 细胞衰老越快,说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越强C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D 衰老死亡的细胞往往由新增的细胞来代替它们8.人体骨骼肌细胞在无氧情况下分解1 mol葡萄糖,能量利用率为()A 43.7%B 6.8%C 2.1%D 7.9%9.猫类中有一种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有红色(XA_)、黑色(Xa_)、花斑色(XAXa)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所生母猫均为花斑色B 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均可生出红色母猫C 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所生公猫一定不是黑色D 黑色母猫生出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小猫的父亲一定不是同一只公猫10.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2.3.4.A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C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1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减数分裂发生在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A B C D 12.噬菌体X174是单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DNA分子。如果该生物DNA的碱基构成是:27%A,31%G,22%T和20%C,那么,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A 27%A,31%G,22%T和20%CB 24.5%A,25.5%G,24.5%T和25.5%CC 22%A,20%G,27%T和31%CD 25.5%A,24.5%G,25.5%T和24.5%C13.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GGCCTGAAGAGAAGACCGGACTTCTCTTCT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为“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A 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B 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链转录的C 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D 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1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B 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 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D 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15.下表中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匹配错误的是()A B C D 16.下列有关高倍镜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换高倍镜之前,把需要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B 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C 在换用高倍镜之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 和低倍镜相比,视野变小了17.在细菌的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是()A 叶绿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以上均是18.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细胞膜被破坏破坏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A B C D 19.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B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C 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 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可逆20.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 2n/5mB 2m/5nCn/5mDm/5n21.xx9月15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超声波开启蠕虫的神经元。该技术的亮点是可以利用超声波控制蠕虫的爬行方向。现已知观察蠕虫的爬行需要利用显微镜,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旋转,则实际上蠕虫的旋转方向为()A 逆时针B 顺时针C 在左侧是逆时针,在右侧是顺时针D 在左侧是顺时针,在右侧是逆时针22.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图为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A 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C 该现象是由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23.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是任意排列,构成基本骨架B 两条链的碱基遵循严格的互补配对C 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D 两条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24.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下图,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 B C D 25.下表所示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单位:mmol)()A 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B 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运输的C 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2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 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 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 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27.经检测某病毒的核酸,得知其碱基的含量分别为:A23%,T36%,G21%,C20%,试问其核酸应为( )A 双链DNAB 单链DNAC 双链RNAD 单链RNA28.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 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29.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30.下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蛋白,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A 具有选择透过性B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基本支架是蛋白质分子D 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31.请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而不是。具体是用32P标记,用35S标记。(2)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标记上32P?(3)由细菌提供的复制噬菌体自身DNA必须具备的条件是:。(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生物体中的上进行的。(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32.为证明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收集唾液。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试管中注入2 mL唾液。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成紫色。实验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1)请你对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示: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请你设计一个证明唾液中含有淀粉酶的实验方案。33.如图所示的图一中A、B分别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二表示A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据图回答:(1)A细胞表示_分裂后期,B细胞表示_分裂后期。(2)要想同时观察到这两个时期的细胞,应选择该动物的_(器官),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3)在图二中b处绘制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在c处绘制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3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量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_。(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取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_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_;_;_。35.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1)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_,乙_,丙_。A杨树 B山羊 C蘑菇 D蓝藻(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是_。36.下表表示在岩石圈和人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请据表回答问题:(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_。(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元素与无机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例如,岩石圈中,氢、碳、氮的含量加在一起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占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_。(3)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C、O、H含量最多的原因是_,N含量较多的原因是_。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生理作用的相关实验。用肝脏研磨液处理的为实验组,加清水的为对照组,其他的变量,如H2O2溶液的浓度等引起反应速率改变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应遵守等量原则。2.【答案】B【解析】理解色素形成和提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Mg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矿质元素,A正确;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是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相似相溶),层析液的作用是溶解并分离不同的色素,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B错误;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度,C正确;黄化苗因缺光而不能产生叶绿素,所以变黄,但有其他色素存在,D正确。3.【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如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如CO2的固定、淀粉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4.【答案】D【解析】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机物分解不彻底,产生能量少。5.【答案】A【解析】从家系图明显看出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因为患者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此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患病女性与正常男性生出一个患病女儿,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解释不通)。也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女性全部为患者,男性全部正常,这与家系图所示也不符)。因此,致病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此病为隐性基因控制,那么患者与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婚配,其后代的患病率不会如题图中那样高。所以这种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答案】A【解析】ADP含量增加说明是耗能反应过程,K进入肾小管的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要耗能,因而ADP增加。苯和甘油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耗能,线粒体中的氧与氢的结合是放能过程,消耗ADP形成ATP,ADP减少。7.【答案】B【解析】8.【答案】A【解析】无氧情况下分解1 mol葡萄糖产生2个ATP, 1 mol葡萄糖含有2 870 kJ能量,所以能量利用率是2.1%。9.【答案】A【解析】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为XaY(黑色雄猫)和XAXa(花斑色雌猫),故A正确;花斑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母猫为XAXa(花斑色)和XAXA(红色),花斑母猫与黑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母猫为XAXa(花斑色)和XaXa(黑色),故B错误;花斑母猫与黑色公猫交配,子代公猫会出现XaY(黑色),故C错误;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为:XaXaXAY,子代为XaY(黑色雄猫)和XAXa(花斑色雌猫),父亲可能为同一只公猫红色公猫,故D错误。10.【答案】B【解析】染色体组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称为二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称为三倍体。而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的个体,不论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图中只含一对同源染色体,若为二倍体,则每个染色体组中只含1条染色体。图含三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三倍体。图含两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二倍体。图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单倍体。11.【答案】A【解析】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成熟有性生殖细胞后不再继续分裂,所以没有细胞周期。12.【答案】B【解析】双链DNA中A与T配对,可算出AT(27%22%)1/224.5%,那么GC25.5%。13.【答案】A【解析】上述过程为基因突变的过程,由于脯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CCU,它与DNA模板链是互补的,所以链是模板链。由于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数目改变,所以为碱基替换。而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突变积累的结果。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有可能传给后代。14.【答案】A【解析】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标记的细菌,故A正确。少量噬菌体未侵入不会导致实验失败,故B错误。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分开,故C错误。标记的放射性元素不同则检测到放射性的部位不同,故D错误。15.【答案】D【解析】正常生理状态下,衰老、破损的细胞能被溶酶体分解。真核细胞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16.【答案】B【解析】换高倍镜之前,一定要把要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才能保证换高倍镜后要观察的对象处于高倍镜的视野之内;转换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若视野不清晰,可调细准焦螺旋调焦;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视野变小了。17.【答案】C【解析】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水,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水,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产生水。但细菌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所以能够产生水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18.【答案】D【解析】电离辐射是物理致癌因子之一。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施于供试动物,首先对动物细胞产生伤害,细胞膜遭到破坏。继而对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及控制遗传的DNA产生不良影响,致其结构改变,严重干扰了新陈代谢过程和细胞增殖的进行。同时也会杀死对动物有利的共生菌,因而影响到动物对其共生菌制造的维生素的吸收,出现代谢障碍。由此可见,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因以上不良变化而使动物产生放射病。19.【答案】C【解析】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之所以是不可逆的,其原因是酶不同、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不同、场所不同,而物质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所以ATP是能量“通货”。20.【答案】B【解析】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ATP分子数为40%mn2m/5n。21.【答案】A【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旋转,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方向,因此实际上蠕虫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22.【答案】D【解析】当将红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时,细胞吸水与失水达到平衡,细胞维持原有形态;当将红细胞放到蒸馏水中时,细胞渗透吸水过多,会造成细胞涨破;当将红细胞放到浓盐水中时,细胞因渗透失水而皱缩,丧失功能,可见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23.【答案】A【解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是相间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项错误;两条链的碱基遵循严格的互补配对,B正确;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C正确;两条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D正确。24.【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均为2N4N2N,但DNA的2N4N发生在间期,染色体2N4N的变化发生在后期,故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为、染色体变化曲线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故DNA变化曲线为;染色体变化规律为2NN2NN,变化曲线为。故本题顺序为。25.【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K和Mg2的浓度都比较高,而在用鱼滕酮处理之后,K和Mg2含量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K和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用乌本苷处理后,K的吸收受到影响,而Mg2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26.【答案】C【解析】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不大,含量比例相差很大,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27.【答案】B【解析】由于该病毒的核酸中的碱基有四种:A、T、G、C,则含有的核酸一定是DNA,又因为碱基A的含量不等于T,故应为单链DNA,故B正确。28.【答案】D【解析】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全能性必须是形成完整的个体。29.【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突变基因1没有导致蛋白质的改变,突变基因2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不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因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和种类的改变都较多。30.【答案】B【解析】该实验证明了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31.【答案】(10分,每空1分)(1)DNA 蛋白质 DNA 蛋白质(2)2:128(1:64);先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3)原料、能量、酶(不准确不给分)(4)细菌 核糖体(5)不【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是把DNA注入到细菌内部,把蛋白质留在细菌外部,DNA特有元素是磷,蛋白质特有元素是S;(2)根据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亲代DNA两条链无论复制多少次,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所有的子代DNA分子均含有原料链;(3)(4)噬菌体只把遗传物质注入到寄主细胞内,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场所、能量、酶等均由寄主细胞为其提供,即噬菌体的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细菌中合成的;(5)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研究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而病毒是无细胞结构,只能通过复制增殖。32.【答案】(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唾液中有蛋白质,不能说明唾液中有淀粉酶。(2)实验方案:收集唾液。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2 mL淀粉溶液,并标号为A、B,向A试管中注入2 mL唾液,向B试管中注入2 mL蒸馏水,将两试管放入37 的温水中。10 min后,向两试管中注入1 mL斐林试剂,然后将两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的沉淀,B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的沉淀。实验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解析】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在5065 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33.【答案】(1)有丝减数第一次(2)睾丸2(3)如图所示【解析】(1)三种分裂后期的判断方法: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2)动物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生殖腺,但因是雄性动物,故只能是睾丸,而不是卵巢。(3)绘图前首先要明确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4和8;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4和4。34.【答案】(1)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实验步骤:等量(两侧)液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若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说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若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说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若A、B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解析】(1)从实验装置上看,甲装置与乙装置的区别是甲通无菌氧气,乙保持无氧环境。实验过程中除有无氧气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一致,避免实验误差。(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CO2在线粒体内生成,无氧呼吸则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3)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等量、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在U形管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液面高的葡萄糖浓度高,相应的呼吸方式消耗葡萄糖就少,反之就多。35.【答案】(1)ABD(2)原核细胞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解析】具有核膜的一定为真核细胞。甲和乙均应为真核细胞,而甲能进行光合作用且有细胞壁,说明为植物细胞,乙没有细胞壁则为动物细胞。丙无核膜,而有细胞壁应为原核细胞,又由于它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应为蓝藻。36.【答案】(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3)构成人体的主要化合物如水、蛋白质、核酸和脂质中都含C、H、O人体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含N,还有核酸也含N【解析】岩石圈中和细胞中元素的种类相同,这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各种元素的含量不同,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