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94433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 图示天气系统中,能表示太平洋台风成因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图示天气系统中,能表示太平洋台风成因的是图C,C对。图D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是反气旋,D错。图A冷空气推动前进,是冷锋系统,A错。图B是暖空气推动前进,是暖锋系统,B错。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若图中P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由洋流引起,则为( )A. 北半球寒流 B. 北半球暖流 C. 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3. 若图中K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则K处的气温可能为( )A. 20或16 B. 19或15 C. 17或18 D. 23或14【答案】2. D 3. D【解析】本题考查等温线判读。全球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图示等温线温度变化趋势可知,该区域在南半球;P处等温线向北凸,即流经该处洋流温度较同纬度温度低,是寒流。图示等温线差值是4;K处形成一闭合区域,若为山地温度较周边地区低,应小于16;若为盆地温度较周边地区高,应大于20。2. 全球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图示等温线温度变化趋势可知,该区域在南半球;P处等温线向北凸,即流经该处洋流温度较同纬度温度低,是寒流。选D正确。3. 图示等温线差值是4;K处形成一闭合区域,若为山地温度较周边地区低,应小于16;若为盆地温度较周边地区高,应大于20。选D正确。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 图示主要水循环属于(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大气间水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海陆间水循环5. 图示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增温减湿 B. 增温增湿 C. 降温减湿 D. 降温增湿【答案】4. D 5. B【解析】4.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读图分析可知,P地岩层发生断裂,冰鞋发生错位,寿命图示P位于断层附近,故形成陡坡。故答案选B项。5.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直接降落到海面上的循环过程;陆上内循环指陆地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降落至地表的循环过程。读图可知,该水循环发生在陆地、海洋近地面及其它们的高空,所以属于海陆间大循环,故答案选D项。6.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位于北半球,故洋流自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故属于暖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故答案选B项。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气候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影响全球)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著名渔场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黄山的奇松是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花岗岩巨岩裂隙中,形成了黄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图为黄山松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6. 黄山松根系对巨岩的破坏属于( )A. 物理风化作用 B. 生物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生物侵蚀作用7. 经过外力作用的花岗岩,首先转变为( )A. 变质岩 B. 岩浆岩 C. 岩浆 D. 沉积岩【答案】6. B 7. D【解析】6. 物理风化是指在风力、流水及太阳能的作用下,发生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图示黄山根系对巨岩的破坏为生物的风化作用,故选B。.不同地貌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四个地方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8. 图中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丁 B. 丙 C. 乙 D. 甲9. 图中地貌图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丁 B. 丙 C. 乙 D. 甲【答案】8. B 9. A【解析】8. 读图,图中地貌甲是角锋,是冰川侵蚀形成,D错。乙是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C错。丙是桂林山水,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对。丁是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A错。9. 结合上题分析,图中地貌甲是角锋,是冰川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D错。乙是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C错。丙是桂林山水,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B错。丁是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由内力作用形成,A对。点睛:角锋是冰川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桂林山水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由内力作用形成。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重熔再生 B. 冷却凝固C. 变质作用 D. 外力作用11. 主要由图中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A. 长江三角洲 B. 东非大裂谷 C. 喜玛拉雅山 D. 维苏威火山【答案】10. C 11. A【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1.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由上题分析可知,是外力作用,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流水堆积地貌,所以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故A正确;东非大裂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C错误;维苏威火山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壳的物质循环,此题难度一般。熟悉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二、综合题。(共7题,总计160分)12. 建构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请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1)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太平洋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四条洋流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哪一条?请说出洋流名称并分析原因?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四条洋流中,对西欧气候影响明显的是哪一条洋流?说出该洋流名称,分析该洋流的性质及对西欧气候的影响?【答案】(1) 秘鲁寒流 此地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沉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滋生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2) 北大西洋暖流 暖流 增温增湿【解析】(1)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太平洋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四条洋流中,是秘鲁寒流,能形成大渔场的是洋流。该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底层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世界性大渔场。(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四条洋流中,对西欧气候影响明显的是北大西洋暖流,图中对应的洋流名称,北大西洋暖流。该洋流的性质是暖流,对西欧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加坡是一个位于岛屿上的城市国家,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平坦且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该国经济发达,xx常住人口约550万,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约50%的用水仍需从马来西亚进口。为了保障供水安全,该国不断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确保在2061年实现供水完全自给。左图示意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新加坡的气候资料。(1)判断新加坡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2)分析新加坡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3)左图中的M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结合建坝后坝内水体的咸淡变化来推断M水坝的主要功能。(4)从“开源”和“节流”角度,列举新加坡实现水资源完全自给的可行措施。【答案】(1)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供给角度: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缺少天然湖泊),河流短小,储存淡水(雨水)的条件差;需求角度: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产生活对淡水需求量大 (3)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倒灌),坝内(库区)汇聚河水后盐度下降,起着储存陆地淡水(雨水)的作用(4)开源角度的措施:扩大集水区面积(或增加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保护自然环境,防止雨水(陆地淡水)污染;海水淡化;废水回收利用(净化处理);节流角度的措施:推广使用节水设备;重复利用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宣传和教育【解析】(1)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成因是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缺少天然湖泊蓄水。河流短小,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地表水资源少。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产生活对淡水需求量大,供应不足。(3)水坝阻挡海水涌入,防止海水倒灌,坝内有库区汇聚河水,河水流入,库区盐度下降,起着储存陆地淡水的作用 。 (4)从开源角度分析,应扩大集水区面积,增加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保护自然环境,防止雨水或陆地淡水的污染。实行海水淡化措施,对废水回收利用,工净化处理,提高循环利用率。从节流角度分析,推广使用节水设备,重复利用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宣传和教育,提高节水意识。14. 阅读下图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冲积扇面积广阔,分析其形成原因。(2)列举图示地区黄河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答案】(1)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来源多;河流流量较大,输沙量大;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缓开阔;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 (2)含沙量大、流速缓慢、有结冰期、易发凌汛【解析】(1)图示地区冲积扇是华北平原,面积广阔。图示河流是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来源多。河流流量较大,输沙量大。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缓开阔,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面积广阔的华北平原。(2)黄河下游河段是地上河,河流含沙量大,流速缓慢。位于温带地区,河流有结冰期。流向较高纬度,易发凌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