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93486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一、单项选择题1.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 HIV B. 神经细胞 C. 草履虫 D. 蚂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的层次中,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故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选项有( )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大肠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HIV病毒、肺炎双球菌内均含有DNA聚合酶蛙成熟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均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 只有1项 B. 有2项C. 有3项 D. 有4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磷脂属于脂质,错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正确;蓝藻可以进行有氧呼吸,错误;HIV病毒含有逆转录酶,不含DNA聚合酶,错误;蛙成熟红细胞中的细胞核含有DNA和RNA,能发生转录,错误;所以选A。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内脂质、细胞的基本结构、原核生物代谢类型、病毒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3. 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 磷脂、质粒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C.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 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答案】B【解析】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错误;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也是C、H、O、N、P,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RNA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能理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成分是RNA。4. 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推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 52、52 B. 50、50 C. 52、50 D. 50、49【答案】C【解析】已知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分子量减少了900,则氨基酸脱去的水分子数为90018=50,又因为有两条肽链,则氨基酸数=50+2=52个;而肽键个体和脱去的水分子数相同,故选C。【考点定位】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名师点睛】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目x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5.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 只要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了老鼠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核苷酸A. 只有 B. C. D. 【答案】A【解析】人体内由A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由C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由T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正确;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两者之间五碳糖也不同,不仅仅是碱基的区别,错误;老鼠的遗传物质是DNA,错误;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错误;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只有病毒的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正确;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但是不能选择核苷酸,错误;所以正确的选A。【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注意:(1)细胞内由A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C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T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由U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由G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生物主要的一转物质是DNA,少数病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其他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6.下列对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为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2、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类脂中主要是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解:A、由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可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原,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是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A概念模型正确,A正确;B、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且蔗糖不具有还原性,B错误;C、脂肪与固醇是并列关系同属于脂质,C错误;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故选:A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7. 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内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和释放的B. 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应该是圆粒豌豆C.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越冬植物体内结合水的比例会升高D. 若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较大,则植物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较强【答案】A【解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A错误;圆粒豌豆淀粉含量多,吸水多,B正确;结合水越多,抗旱和抗冻就越强,C正确;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较大,吸水能力越强,因此植物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较强,D正确。【考点定位】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8. 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A. 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B. 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cmC. 当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D. 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物像与物体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故A正确;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0.5cm,因为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故B错误;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故C正确;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显微镜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根据“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具体情况参照右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变深B. 若将图中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可观察到复原现象C. 若将图中所示细胞分别置于10、20和 30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该细胞B值基本不变D. 图中B/A值愈小,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A是从细胞的两端测量的,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B是细胞内缩小的原生质体,代表的是原生质体的长度。【详解】在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关系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细胞液由于失水,浓度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深,A正确;图中洋葱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如果将其放入清水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细胞吸水,质壁分离逐渐复原,B正确;图中A是从细胞的两端测量的,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A值变化很小,几乎不变;B值代表原生质体的长度,伸缩性大,变化也较大,C错误;B/A值=原生质体的长度细胞的长度,在这个比值中A一般是不变的,所以B/A越小,说明B越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大,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考生要能够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图中A是从细胞的两端测量的,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B是细胞内缩小的原生质体,代表的是原生质体的长度。容易将B误认为是液泡的长度。10.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叶绿体 D. 溶酶体【答案】B【解析】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也没有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等复杂结构的细胞器;水绵细胞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细胞核、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溶酶体,D错误。点睛:关键要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异同。11.下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肉细胞中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 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C. 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D. 夏季晴朗的中午,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CO2浓度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色素,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不论光反应还是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详解】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肉细胞中的液泡也有色素,A错误;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B正确;光照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突然增多,这将促进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使叶绿体内C5含量将上升,C3含量下降,C正确;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体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D正确。【点睛】易错点: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从功能上可分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共4种(叶绿素a、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非光合色素如花青素,全部分布在液泡中的细胞液中。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传递光能,只有极少数的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的颜色导致植物不同的器官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不是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参与光合作用。12.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从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DNA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着丝点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复制后,在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详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正确;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DNA和染色体都减半,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联会之前,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着重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减数分裂过程,并掌握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的相关变化。1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Aaaa子代表现型比为1:1,BbBb子代表现型比为3:1,所以子代表现型为(1:1)(3:1)3:1:3:1,选C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1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 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C. 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D. 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答案】D【解析】【分析】1、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携带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数的生物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详解】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所以细胞的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四倍体的单倍体,B正确;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因此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C正确;由于不知道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物的发育起点,因此基因型AaaBBbCcc的植物不一定是单倍体,还有可能是三倍体,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单倍体的概念和判断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染色体组几个概念的理解。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如果亲代是多倍体生物,则单倍体生物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仅当亲代是二倍体生物时,单倍体生物只含一个染色体组。15.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带有同位素15N标记,在含有14N核苷酸的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复制2次后,试管中带有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占总DNA分子数的A. 1/2 B. 1/3 C. 1/6 D. 1/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复制2次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是22=4个,由于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不管复制多少次,子代中始终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故经2次复制后,试管中带有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4=1/2,故选A。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16.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体液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首先通过进入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D.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细胞内液、是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体液血浆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进入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17.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 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答案】B【解析】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特定的部位产生的,A错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所以生长比向光侧快,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B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C错误;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但是不能促进细胞伸长,D错误。18.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 通过体液运输 B. 微量和高效 C. 作用于靶细胞 D. 产生神经冲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调节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详解】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是激素调节的特点,A、B、C不符合题意;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因此产生神经冲动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在理解记忆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进行横向的比较,与神经调节、酶的作用进行比较、综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19.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分析,表示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表示互利共生关系,一般来说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是寄生关系,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详解】据图可知, 曲线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如狐与兔;曲线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种草履虫;曲线图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藻类和真菌;曲线图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与噬菌体。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20.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 与草地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C.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D.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过度砍伐的群落演替从草丛开始,属于次生演替,即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据此答题。【详解】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其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正确;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为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明显,可为动物提供各种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B正确;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C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丰富度也会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B.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需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C.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青霉,毛霉,曲霉等D.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从而制作酸奶和泡菜【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4、参与泡菜泡制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详解】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A正确;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需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B正确;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如青霉、毛霉、曲霉等,且它们都是真核生物,C正确;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制作酸奶和泡菜,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2.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B. 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C. 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D. 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答案】A【解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后的菌液能够得到单个菌落,A正确;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不利于制作果酒,B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尿素分解菌,C错误;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不能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D错误。23.下列有关玫瑰精油、橘皮精油两种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漂去橘皮颜色B. 两种提取过程中都加入了Na2SO4,并且所起作用都相同C. 玫瑰精油提取时分液漏斗的作用是分离油层和水层D. 所用的两种原料玫瑰花瓣和橘皮均需干燥去水处理【答案】C【解析】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A项错误;提取橘皮精油时,加入Na2SO4的作用是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提取玫瑰精油时,加入无水Na2SO4吸收水分,B项错误;玫瑰精油提取时通过分液漏斗分离油层和水层,C项正确;玫瑰精油易挥发,提取时应选择鲜玫瑰花为原料,D项错误。【点睛】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三种常用方法比较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实验原理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获得芳香油方法步骤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过滤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适用范围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优点简单易行,便于分离生产成本低,易保持原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出油率高,易分离局限性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使用的有机溶剂处理不当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24.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B. 配制CaCl2 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C. 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 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D.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答案】A【解析】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A正确;配制CaCl2溶液时,不需进行加热,B错误;CaCl2溶液使酵母细胞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固定在凝胶珠中,需要一段时间,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C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D错误。【考点定位】固定化酵母细胞。【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要求学生理解酵母细胞固定化的过程以及异常情况。25. 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B. 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C. 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D. 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答案】C【解析】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果胶酶不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所以C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6.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含有下列几种有机物(其中的氮原子已被15N标记)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1)实验中,核糖体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 _ (填写序号),通过_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质),可以用_试剂检测。(2)上述有机物合成的多肽至少含有_个氨基和_个羧基,称为_肽,可能有_种。(3)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个15N,则该多肽最多有_个肽键【答案】 (1). (2). 脱水缩合 (3). 双缩脲 (4). 2 (5). 2 (6). 三肽 (7). 6 (8). 19【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组成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是氨基酸,其R既是-H;不是氨基酸;不是氨基酸;是氨基酸,其R基是-CH2COOH;是氨基酸,其R基是-(CH2)-NH2。【详解】(1)根据氨基酸的特点可以判断属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因此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2)、和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三肽,三肽的种类可能有:321=6种,因为的R基团上含有一个羧基,的R基团上含有一个氨基,所以这三种氨基酸分子所合成的多肽分子中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3)按N原子的数量计算,因为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一个N原子,所以该多肽最多由20个氨基酸合成,则该多肽最多有20-1=19个肽键。【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的检测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其特点,能判断图中5种分子式中哪些属于氨基酸,哪些不属于氨基酸;其次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和蛋白质的检测。27.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菌种和发酵时间对豆豉发酵效果的影响,某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对实验步骤进行补充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_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将两者置于_条件下进行发酵。_取样观测发酵效果。(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3)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4)如果在实验后,发现48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5)从大豆到豆豉,有机物的种类会_,有机物的质量_。【答案】 (1). 等量 (2). 相同且适宜 (3). 定期(或定时) (4). 菌种 (5). 发酵时间 (6). 好氧菌 (7). 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8). 增多 (9). 下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利用,考查对微生物发酵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根据菌种生长特点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菌种和发酵时间对豆豉发酵效果的影响,菌种和大豆的量为无关变量,各组实验中应保持相同。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两组实验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发酵。定期(或定时)取样,可判断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1)研究菌种和发酵时间对豆豉发酵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菌种和发酵时间的不同。(2)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接触氧气较多,若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氧气促进发酵过程,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3)在实验后发现48 h内发酵效果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需要延长发酵时间,直到发酵效果出现下降,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4)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大豆储藏的有机物,为自身的生长、繁殖提供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该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会增加,有机物的质量减少。28.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因该选用_酶和_酶形成纤维二糖,再使用_酶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多选)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D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微生物在纯化培养时常用方法是_和_。(4)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反复利用,可采用_技术。(5)为测定培养液中某细菌数量,某小组同学抽取1mL培养液经10倍的梯度稀释后进行接种培养,每个培养基上接种量为0.1mL,随后对每个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为_个/mL 稀释次数456培养基编号123123123菌落数目26332134538440628【答案】 (1). C1 (2). CX (3). 葡萄糖苷酶 (4). B D (5). 选择培养基 (6). 纤维素 (7). 平板划线法 (8). 稀释涂布平板法 (9).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10). 3.9107【解析】【分析】1、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必须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并且需要做产纤维素酶发酵葡萄糖的实验进行酶活性的检测。2、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的过程是: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详解】(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因该选用C1酶和CX酶形成纤维二糖,再使用葡萄糖苷酶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由于纤维素分解酶存在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中,故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去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则应从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和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中提取。故选:BD。(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按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纤维素。微生物在纯化培养时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4)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反复利用,可采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5)统计菌落数目时,应该统计平板中菌落数目在30300的,而第4次稀释后统计到的数目只有一个平板小于大于30小于300,第6次稀释后各平板统计的数目均小于30,这两次稀释后统计的数目误差较大,统计时应除去这两组数据。第5次稀释后统计的菌落数目有一个平板小于30,因此第5次稀释后两个平板上菌落的平均值为(38+40)/2=39个,因此培养液中菌体数目约为39/0.1105=3.9107个。【点睛】本题以绿色能源为背景,考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和果酒发酵及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微生物的应用的题目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和无菌技术操作,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9.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 。洗涤红细胞时要用_(填溶液)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_。(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_。(3)然后通过_(填方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_(填方法)。【答案】 (1). 防止血液凝固 (2). 生理盐水 (3). 蒸馏水和甲苯 (4).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5). 凝胶色谱法 (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考查,回忆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2)粗分离: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4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采取血液时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样品处理又包括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4步。洗涤红细胞时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2)透析即是血红蛋白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透析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3)样品的纯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睛】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0.许多植物含有天然香料,如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现用薄荷叶提取薄荷油。回答问题:(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_(选填“鲜”“干”)薄荷叶作原料,其原因是_。(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_,原理是_。(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_。【答案】 (1). 鲜 (2). 薄荷油易挥发,干燥过程中会使薄荷油挥发掉 (3). 酒精或石油醚、乙醚、戊烷等 (4). 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 (5). 增加盐的浓度,使分层更明显 (6). 分液漏斗 (7). 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8). 过滤【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原理、实验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 (1) 由于薄荷油易挥发,鲜薄荷叶中薄荷油含量高,所以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鲜薄荷叶作原料。 (2) 由于薄荷油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所以用萃取剂提取薄荷油时可采用酒精作为有机溶剂。 (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使溶液分层;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分液漏斗;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吸去油层中的水分;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过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