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27194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1,一、CT基本原理,(一)CT成像原理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局部投影叠加在一起的影像(模拟图像)。CT成像是X线束对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模拟电信号,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成断层图像。,2,(二)CT设备,扫描部分: X线球管、探测器(扫描架):行X线扫描并经探测器搜集扫描的数字信息。 计算机系统:将扫描系统收集的数字信息进行贮存运算并重建成图像。 图像显示及存储系统:将重建的横断面图像由荧光屏显示或激光相机拍摄成片。,3,(三)CT图像特点,1.空间分辨率CT图像识别相邻物体尺寸的最小极限即空间分辨率。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密度不同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这些像素是相应部位单位体积(体素)X线吸收系数。该吸收系数通过数学方法重建成CT图像。CT图像空间分辨率较X线低。,4,2. 密度分辨率:即CT分辨或区分相邻组织密度差异的最小值。CT图像与灰度反映组织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故黑影为低吸收区(肺部),白影为高吸收区(骨骼)。CT具有较X线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更清晰显示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脑、纵隔、肝胆胰脾及盆腔等。可肉眼观察,又可通过CT值量化反映组织结构密度。,5,CT值可理解为数量化的组织密度值,即某一区域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这种系数换成CT值来具体说明某一组织密度的高低。正常人体各种组织成份CT值:水: 0Hu;空气: -1000Hu;骨皮质: +1000Hu;软组织(包括肝、肾、脾、胰): 2060Hu;出血: 6090Hu;脂肪: -70-90。,6,7,(四)CT检查技术,1. 检查方法:仰卧 (俯卧)位横断面,用于多数部位(胸、腹、颈等)常规检查。冠状位冠状面(蝶鞍、副鼻窦、眼眶)层厚、层距:常规7-10mm。少数2mm(肺部HRCT)、3mm(肾上腺)、5mm(腰椎间盘)。,8,9,2.检查方法平扫: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升高后,器官与病变吸收碘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造影后扫描:先行某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如脑池注入对比剂(空气或碘剂),脑池造影后再行扫描。,10,11,12,二、CT的临床应用,CT的诊断价值较为特殊,临床应用广泛,设备较贵,检查费用较高,定性诊断尚有一定限度,故应了解其优势合理选择应用。,13,(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1. 检查方法 (1)轴位:仰卧、制动,10mm层厚、层距。 (2)冠状位:俯卧、制动,2-5mm,适用于颅顶及蝶鞍区病变。,14,2.中枢神经系统CT检查适应症 (1)颅内肿瘤与囊肿:各种脑内肿瘤(胶质瘤)和脑外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与囊肿(皮样囊肿)。,15,CT检出率达95%以上,较小肿瘤而且与脑组织密度相近者易漏诊,后颅窝及脑干肿瘤由于伪影或部分容积效应而误诊或漏诊。CT对颅内肿瘤的定位(脑内或脑外幕上或幕上)较准确,部分肿瘤的定性、准确性在85-90%。,16,左侧鞍旁胶质母细胞瘤。左:平扫,右:增强,17,脑干星形细胞瘤,18,侧脑室三角区畸胎瘤,19,(2)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破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阻塞脑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血管畸形血管瘤、动静脉畸形,20,右侧基底节急性脑出血,21,蛛网下腔出血,22,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23,颈内动脉动脉瘤,24,(3)颅脑外伤CT可明确诊断骨折及其继发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疝等;显示萎缩、软化、穿通畸形等陈旧性病变或后遗症。CT可明确显示颅内血肿的位置及性质:脑外(硬膜外、膜外下)或脑内(实质)血肿及挫裂伤,指导临床手术治疗。,25,左颞部急性弥散性硬膜下血肿,26,右额骨粉碎性骨折碎骨片突入脑质,27,(4)颅内感染与炎性病变脑外感染:硬膜外脓肿或硬膜内脓肿、脑膜炎。 脑内感染:化脓性脑炎、脑脓肿、结核病。 颅内病毒感染:疱疹性、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脑内真菌感染:隐球菌、放线菌等。 颅内寄生虫感染:脑囊虫病、包虫病等。,28,左颞叶脑脓肿,29,(5)脑白质病脱髓鞘性脑白质病:病因不明的髓鞘脱失。 多发性硬化,动脉硬化性脑病。 髓鞘形成不良病变:染色体遗传性或代谢障碍性疾病。,30,肾上腺脑髓质营养不良,31,(6)先天性颅脑畸形中线部位病变:胼胝体发育异常、Dandy-Walker 畸形。 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疾病。 脑回形成异常:多发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32,丹瓦氏畸形,33,(7)脑积水与脑萎缩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等。 脑萎缩:老年性脑萎缩、弥漫性脑萎缩(代谢性)、局限性脑萎缩。,34,综上所述,CT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患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上可疑颅内占位或高颅压者、症状性癫痫者、疑先天性畸形者、疑脑血管意外者、疑颅内感染者、退行性病变或代谢性疾病者、外伤患者可以达到检出病变、明确定位、定性诊断或排除性诊断。,35,(二)五官与颈部疾病,1. 眼部疾病:2-5mm薄层扫描(轴位),冠状位可用于显示病灶与眶内解剖关系。适应症:确定眶内肿瘤存在位置、大小及浸润范围,眼眶外伤及异物、感染(脓肿)的诊断。,36,右眶内皮样囊肿,37,2. 耳及颞骨病变采用骨高分辨CT(1.5mm层厚)可清楚显示中耳、内耳的细微结构,尤其是骨结构。适用于先天性畸形及局部外伤诊断。也适于肿瘤或炎症(脂肪瘤)诊断及明确侵犯范围。,38,3. 鼻及鼻窦轴位,少数可采用冠状位扫描。可明确显示鼻窦炎症或积液;肿瘤的位置及范围,CT对鼻窦肿瘤侵犯周围情况有特殊价值,为首选方法。,39,4. 鼻咽及喉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侵犯情况。5. 甲状腺及颈部软组织肿瘤判断肿瘤存在与否及周围浸润。,40,左侧外耳道先天性闭锁,41,蝶骨骨软骨瘤。左:轴位,右:冠状位,42,鼻咽部血管纤维瘤,43,右侧声带区喉癌,44,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45,右侧喉咽旁纤维黄色肉瘤,46,(三)胸部疾病,1. 检查技术:熟悉病史,参考平片及其他资料确定方法及扫描范围,一般用屏气后平扫,轴位:10mm层厚、层距,对于较小病灶需采用HRCT(1-2mm)。,47,2. 肺部CT扫描适应症支气管、气管病变:囊肿、肿瘤、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炎症、结核、脓肿、真菌感染。 肺部肿瘤:周围型及中心型肺癌、转移瘤、错构瘤。 肺部弥漫性疾病:间质性肺炎、间质纤维化、肺泡液石症、结节病。 其他:肺不张、肺发育不全。,48,双肺下叶多发囊状支气管扩张,49,双肺下叶浸润性肺结核,50,左肺上叶肺腺癌,51,肺泡蛋白沉积症,52,右肺发育不全并肺囊肿,53,因此,对可疑肺部肿瘤或结节;确诊肺癌需了解胸内侵犯或转移确定手术与否;肿瘤治疗后随访;X线诊断困难的肺部感染性病变(结核及肺炎);肺间质性疾病;肺门增大;胸部外伤需明确胸膜及肺内情况者,均适于CT胸部检查。,54,3. 纵隔及胸膜、胸壁检查适应症纵隔肿块:了解肿块部位、组织来源、囊性或实性、恶性肿瘤侵犯范围。 重症肌无力疑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肺部恶性肿瘤有无纵隔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治疗后复查。 胸壁肿瘤(块)及外伤。,55,左:纵隔心包囊肿,右:纵隔畸胎瘤,56,(四)腹部疾病,检查技术:检查前禁食6h以上,1周内不服如硫酸钡等重金属药物。扫描30min前饮水或服1.5%泛影葡胺500ml使胃充盈。急腹症者可不须禁食用服造影剂。儿童不配合者可服镇静剂。,57,2. 技术参数根据临床要求确定扫描范围,肝、肾可采用10mm层厚、层距,胰腺、肾上腺可采用2-5mm层厚、层距。腹部实质脏器病变一般需平扫与增强扫描结合观察。,58,3. 肝脏疾病肝脏肿瘤:肝癌、腺瘤、肝血管瘤、转移瘤。 肝脏感染:肝脓肿、寄生虫(包虫)、结核。 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脂肪肝、代谢性肝脏疾病。 肝脏外伤:首选方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原因及分型。,59,4. 胆道疾病:适用于B超检查后补充方法胆道结石: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囊肿瘤:观察对肝脏的侵犯及转移。 胆系先天性异常:异位或浮游胆囊,胆总管囊肿。 黄疸的鉴别诊断:可明确是否为梗阻黄疸及梗阻的位置、原因。,60,胰腺疾病诊断最重要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胰腺肿瘤及其侵犯范围; 胰腺炎及其合并症。 胰腺外伤性疾病。,61,6. 脾脏疾病脾外伤:可了解脾脏有无挫伤、血肿及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脾脏肿块:肿瘤或囊肿。 5. 胰腺疾病 脾脏感染:脓肿、结核、寄生虫。 脾梗死及先天性解剖变异。,62,7. 肾脏疾病肾脏占位:囊肿、肿瘤; 肾脏外伤:肾实质损伤性质、部位、范围。 肾脏及肾盂感染:肾脓肿。 肾脏及输尿管结石,可明确梗阻部位、性质。 肾周疾病。,63,肝脓肿。左:平扫,右:增强,64,结节性肝硬化,65,肾脏外伤,肾包膜下血肿,66,胰腺尾部囊性腺瘤,67,脾脏淋巴瘤,68,肝、肾多发囊肿,69,8. 腹膜后及腹膜腔疾病腹水、脓肿。 肿瘤及囊性的诊断、鉴别诊断。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膜后外伤后血肿。 腹主动脉瘤,下腔静脉栓塞。,70,腹膜后脂肪肉瘤,71,腹膜后囊性畸胎瘤,72,73,三、盆腔疾病,(一)检查技术检查前2-3天少渣饮食,检查前24小时服用1-2%泛影葡胺液500ml,使胃肠道充盈。另需大量饮水使膀胱充盈。,74,(二)检查方法,采用10mm层厚、层距,前列腺、精囊腺可加扫3-5mm薄层。 平扫:观察盆腔内有无钙化、肿块。 增强:用于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的病灶。,75,(三)盆腔CT检查适应症,膀胱:膀胱肿瘤的术前分期及膀胱型增厚的性质。 前列腺:观察其大小、形态,诊断前列腺早期癌困难。 子宫、卵巢:用于B超检查后的补充手段。,76,膀胱移行上皮癌,77,子宫平滑肌肉瘤,78,79,四、脊柱疾病,(一)脊柱疾病CT检查适应症 椎间盘突出及退行性病变:显示椎间盘突出位置及压迫硬膜囊情况,采用定位片椎间隙内2mm(颈椎)或5mm(腰椎)扫描,4-5层。 脊柱肿瘤:原发肿瘤及转移肿瘤,层厚5-10 mm连续扫描。,80,3. 脊柱外伤:椎弓骨折、小关节脱位、碎骨片突入椎管的位置、效果良好,5-10mm连续扫描。 4. 脊柱感染:结核或术后感染累及椎体、椎旁情况。 5. 部分椎管内肿瘤:腰骶椎管,较MRI逊色。,81,腰4-5椎间盘突出,82,腰椎粉碎性骨折,碎骨块突入椎管,83,腰椎椎体骨巨细胞瘤,84,谢谢,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