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65824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xx遵义航天高中)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xx郑州市级联考)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B大量喝清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3(xx南昌十中)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刺会不自主的收缩,而打针时却可以不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针刺产生痛觉和打针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B若支配手指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感觉C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感觉痛疼之后才完成收缩D打针时不收缩反映了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4(xx普陀中学)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受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C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5(xx陈洋中学)下列与兴奋发生、传导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由感受器发生,感受器内一定分布有神经元轴突的末梢B神经冲动是传导着的兴奋,兴奋只能以电信号方式传导C兴奋只有传导到大脑的高级中枢,机体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D由于突触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兴奋只能沿感受器效应器方向传导6(xx荆州市级联考)下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a点传递到d点B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C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c点传递到b点D兴奋经过神经纤维和突触时,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7(xx夏津一中)下丘脑部分受损(能存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听不到声音 B看不懂文字C白天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 D身体平衡失调8(xx乌丹一中)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 mg/100 mL 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D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仅仅是激素调节的结果9(xx康杰中学)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B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D参与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10(xx奋斗中学)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B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D此过程涉及到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11(xx双鸭山一中)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Cb分泌的激素对a、c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Dc分泌的激素对a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12(xx北京四中)在一个方形暗盒中放一盆幼苗,暗盒一侧开个小通光孔,单侧光可从通光孔射入。将暗盒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在此期间光源位置不动。7天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13(xx成都市级联考)下列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时,不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B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幼嫩茎两侧的生长素分布只受重力影响C种植在宇宙飞船内的植物,因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而失去向光性D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14(xx枣庄市级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 X、Y、Z 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 下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A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ZXBY 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CZ 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DX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15(xx葫芦岛市级联考)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赤霉素、乙烯B赤霉素、脱落酸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细胞分裂素、生长素16(xx石家庄市级联考)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D用于扦插的枝条可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17(xx上饶中学)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都是种群特征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18(xx淮南二中)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C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19(xx北京101中学)下图表示酵母种群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大D将种群移入更大空间,K值不变20(xx天门市级联考)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图,图中的=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x年xx,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减少Bxx年xx,该种群数量在xx后期达到最大值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21(xx哈尔滨六中)甲地因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随后两地陆续出现植被。如图曲线描述了某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短期内甲地群落的垂直结构比乙地复杂B图中曲线可描述乙地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C随着时间延长甲、乙两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D随着时间延长甲、乙两地一定都发展为森林群落22(xx长沙一中)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初生演替快D在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23(xx大庆一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C草与蛇比较,草数量的变化对该食物网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影响程度较小D即使兔流向鹰和兔流向狐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鹰和狐从兔体内同化的能量也不一定相同24(xx合肥一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5(xx上杭一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生产者消耗量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2分)(xx双流中学)糖尿病有多种病因,如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所示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_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的自身免疫病,其患病机理是_,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图中表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病为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中的_(填数字)。在人体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具有_作用。27(16分)(xx信阳高中)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组别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浓度d浓度e平均株高(cm)162038514224(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2)从图乙可以看出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理由是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_;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 _ ;分别_ 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_ 。28(14分)(xx咸阳市级联考)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如下图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该调査小组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选取样方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和_。(2)该调查小组对海洋中某种食用动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3)图3是该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_;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_。29(8分)(xx南昌二中)下表是对巢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请分析回答:(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2)据表中数据推出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n=_。(3)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4)除A、B、C、D、E、F外,再加上_就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xx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生 物答 案1. 【答案】C【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A正确;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B正确;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C错误;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媒介,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内环境)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D正确。2. 【答案】D【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A正确;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相对较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B正确;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3. 【答案】D【解析】针刺产生痛觉,只是传到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而打针时不收缩,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神经中枢的调控的结果,故打针时不收缩属于反射,A错误;若支配手指的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反应,但由于传入神经完整,故可将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B错误;手指碰到针刺时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而感觉到痛疼则需要传到大脑皮层,故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收缩之后才感觉痛疼,C错误;打针时不收缩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中中枢的控制作用,故反映了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4. 【答案】C【解析】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先后经过电流表的两电极,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A正确;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正确;电极测的膜外的电位,t1t2为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造成的,t3t4电位为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造成的,C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正内负,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5. 【答案】D【解析】兴奋由感受器发生,感受器内分布的是神经元树突的末梢,A错误;神经冲动是传导着的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方式传导,在细胞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错误;兴奋传导到大脑高级中枢以下的低级中枢,机体也能完成相应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沿感受器效应器方向传导,D正确。6. 【答案】D【解析】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但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a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d点的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a、d两点间出现电位差,引起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通过突触到达d点时,d点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a点的膜电位早已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a、d两点间又出现电位差,引起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即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a点传递到d点,A正确;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B正确;刺激c点时,产生的兴奋不能到达a点、可到达d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c点传递到b点,C正确;兴奋经过神经纤维时,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经过突触时,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7. 【答案】C【解析】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会听不到声音,A错误;看不懂文字是大脑皮层言语区功能受损引起的,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受损可能使体温失调,C正确;身体平衡调节中枢位于小脑,D错误。8. 【答案】B【解析】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ATP造成的,A错误;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升高,与其有协同作用的是肾上腺素,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为拮抗作用,C错误;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9. 【答案】C【解析】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A错误;体温是由产热与散热来维持的,体温升高可能是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导致的,B错误;人体热量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C正确;寒冷条件下,处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D错误。10. 【答案】B【解析】看恐怖电影发生上述反应时,首先是眼球接收到刺激,然后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有反射弧参与,A错误;在神经调节过程中有神经递质的分泌,激素调节过程中有激素的分泌,所以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B正确;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的是视觉器官(一种复杂的感受器),C错误;出现的这些反应受到内脏神经的支配,因此涉及到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但突触前膜没有识别功能,D错误。11. 【答案】A【解析】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a、b、c分别表示垂体、甲状腺、下丘脑,A错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血液中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过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正确;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12. 【答案】B【解析】一盆幼苗放在一侧开个小通光孔的暗盒内,只有暗盒的小通光孔朝向光源时,幼苗的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造成幼苗背向小通光孔的一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朝向小通光孔的一侧,植株向小通光孔弯曲生长。综上分析,B正确。13. 【答案】D【解析】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为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错误;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幼嫩茎两侧的生长素分布受极性运输的影响,B错误;种植在宇宙飞船内的植物,生长素不会受到重力作用,但会受到单侧光的影响发生横向运输出现向光性,C错误;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D正确。14. 【答案】D【解析】X、Y、Z三个浓度中,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说明X浓度最大,但是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A错误; Y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大,说明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的生长,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在X、Y、Z三种浓度生长素中,Z最适宜促进杨树侧芽生长,但是不能说明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C错误; 据图可知,X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D正确。15. 【答案】B【解析】植物激素中,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据图可知,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b下降,a上升,则a应为赤霉素,b应为脱落酸,综上所述,B正确。16. 【答案】A【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大致的生长素浓度范围,A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最适浓度,B正确;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C正确;用于扦插的枝条可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D正确。17. 【答案】C【解析】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B正确。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草属于多个种群,因此杂草的水平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如种群增殖的S型曲线,D正确。18. 【答案】D【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表示种群密度,A正确;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正确;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达到K值之前,种群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所以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C正确;图中b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应该表示年龄组成,种群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只受到年龄组成的影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D错误。19. 【答案】A【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则图中K值为665,A正确;图中显示的是种群的S型曲线,B错误;在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大,C错误;若将种群移入更大空间,则K值将增加,D错误。20. 【答案】C【解析】已知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在xx年xx,值的变化为1、1、1,说明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在xx时达到最大值,A、B错误;由于缺少xx以后的值,因此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C正确;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21. 【答案】D【解析】由于甲地发生次生演替,乙地发生初生演替,因此短期内甲地群落的垂直结构比乙地复杂,A正确;在初生演替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会先增多,后保持稳定,B正确;随着时间延长,甲、乙两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C正确;甲、乙两地是否发展为森林群落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误。22. 【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不是种群的替代,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由于进行初生演替时的土壤条件、生物条件都比次生演替差,所以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慢,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D正确。23. 【答案】C【解析】该食物网中有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5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A正确;据图可知,该食物链中蛇和鹰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正确;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其他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生物的数量的影响较大,C错误;如果兔流向鹰和狐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只有当鹰和狐捕食兔的量相同的情况下,鹰和狐从兔体内同化的能量才相同,否则将不相同,D正确。24. 【答案】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正确;由于捕食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各营养级重新利用,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作物秸秆可用于培养食用菌或者沼气发酵,其中本该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能量以食物中化学能或生活能源被人类再度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是不能提高的,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25. 【答案】A【解析】生产者的同化量是其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有机肥料需经分解者分解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释放量越大,B错误;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消费者呼吸释放量仅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C错误;据图可知,生产者消耗CO2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释放量之和,D错误。26. 【答案】 (1)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 (2)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 拮抗【解析】(1)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抗体Y2能直接攻击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属于自身免疫病。(3)图中表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都是由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所以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正常的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较少而引起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分别具有升血糖和降血糖的功能,因此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27. 【答案】(1)小于 (2)脱落酸 促进衰老和脱落 (3)否,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对芹菜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4)在浓度b和浓度d之间配制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每组30株,并编号 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解析】分析甲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乙图: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表格丙: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c时,平均株高最高。(1)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所以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促进生长的效应弱于背光面。(2)从乙图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根据表丙分析,与清水组相比,ae各种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都起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因此表丙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4)根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如下: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c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c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4组,每组30株,并且编号;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28. 【答案】(1)S0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B B (3)J型 0【解析】(1)据图1可知,当样方面积等于或大于S0时,调查的该地区物种数达到最大,考虑到调查量的大小,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选取样方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图2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即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应为B点;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B点所代表的水平上,可以获得较大捕获量,同时使该动物资源增长速率最快,使种群能够快速恢复。(3)图3中,在第15年间,不变,即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J型;第2030年间等于1,说明种群数量不增加,增长率为0。29. 【答案】(1)B(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或870.7102KJ/m2a) (2)PgR (3)11.9%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即B固定的太阳能。(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nPgR。(3)A是次级消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915.9100%11.9%。(4)B是生产者,A、C、D、E都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生态系统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