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63159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体现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雪,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在情景交融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园林所提供的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它在审美领域中的多功能作用,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轫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无法进入角色的。欣赏昆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花前品茗,梅下饮酒,箫竹盈耳,拍曲应和,情兴倍添。昆曲清唱和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1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B卅六鸳鸯馆、怡园的藕香榭与濯缨水阁,精致雅洁,为昆曲的演唱提供了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环境。C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D在情景交融中,园林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阐释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艺术特点,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B作者列举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的例子,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C文章最后阐述了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D文章深入挖掘昆曲和园林的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并追溯到太湖文化的特点,表现了两者的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准确的一项是(3分)A许多人听过昆曲,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很少,看出昆曲佶屈聱牙。B人们聚集在苏州园林,兴发一些活动,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C昆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因而具有幽雅、细腻等艺术风格。D欣赏昆曲,也要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才能进入角色,进入一种“虚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水底的微光 任紫钰他试了试水,温的。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这个游泳馆有些年头儿了,暗沉的池水映着斑驳的墙壁,到处都雾蒙蒙的。来这里的多是周边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工人,像他和他的工友们。这是个星期二,深水区空无一人,他对自己说: “很好,很完美。”此时在他的心里,游泳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在无人之处,安静时分才显出意义。只几秒的时间,水便淹没了他,从脚趾到头顶。在润滑的温暖里,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现在,他北上打工,离海更远了。他只能偶尔来这池水里想象大海,想象自己抓住了海的一片衣角。他将头深埋进水里。水淹没了他的五官,阻断了他与世界那细若游丝的联系。拍拍耳廓,能听见孤独的声音。在这回声里,他不断下沉。终于,他的脊梁接触到池底,他的身体微微发颤。他竟然想起了社区的图书室。图书室不大,十几平方米的样子,里面逼仄地挤着几排书架。闲时,他总爱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阳光透过窗棂,照着空气中悠闲翻飞的尘埃,他竟觉得很美,美得如他的梦境。在那无数次出现的梦境里。他是一个手捧诗集的白衣少年。把他从梦境中惊醒的总是他那些粗鲁的工友、整日骂骂咧咧的食堂师傅、颐指气使的工头儿。就是在那间图书室里,他遇见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才翻上两页,他就觉得像腿上刚结痂的伤口瘙痒难耐。他边读边想,所谓的字字珠玑,说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读到一半,他用袖子遮住了满脸的泪水,在人们诧异的眼神中匆匆离开。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格。他用干净的细白棉布把书包好,珍重地放好。过了几个月,工头儿开始拖欠工资。他和工友急了,追着讨要。又怕因此丢了饭碗。他和几个人商量,要告,联名书签了好几页,到了站街那天,却只剩了他。他挥舞着名单,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说:“你们一起来啊!这是我们应得的!”工友们纷纷别过脸去,不看他。他感到有口气憋在嗓子里,憋得他胸口闷疼。他跑出了工棚,陪着他的只有身后的风。他终归是无处可去。天黑了。他回到工棚。屋里人头攒动,地上一片狼藉。包书的细白棉布躺在地上,一片污浊。工头儿扭头看着他,半笑不笑地说:“还知道回来,能耐了啊?!”说着,他从一个工友手里拿过那本人间失格一撕两半,扔在地上。工头儿又环视工友们,吆喝着:“都愣着干嘛?”工友们互相看看,又看看他,看看工头儿。终于,有几个工友对他动手了。拳头落在他的背上,手掌推搡在他的臂上。说实话,并不重。可他,承受不了。他再次转身跑了,跑进了这个游泳池。水继续淹没着他。他的胸膛感受到了压力,他体验到了一种生命的快感。他的耳边想起了太宰治的话:“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限,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他的胸腔撕裂般疼痛,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口鼻全张,水一股脑灌下去,顺过气管刀枪一样呛入。他的身子开始抽搐,水恣意地从四面八方挤进毛孔黑暗应该如约而至了。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在水底的微光中,他看见了工友们的脸孔,那些他再也不想见到的脸孔。他能感到工友们粗糙的手,一双一双锤在他的背上,按在他的胸前。说实话,这力道比在工棚打他的时候重多了。他甚至还听见他们透着痛惜的骂声:“这个闷憨书生,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了会来这里,万没想到他会寻死!”“这个憨货要真见阎王了,我们这些人这辈子也别想安生了。”他努力睁开眼,透过工友们的肩膀,看到了浅水区的孩子们。那些孩子都惊讶地站立在水中,他们明亮的面孔犹如开在晨雾中的新鲜花朵。(选自金山xx第4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既再现了这个“有些年头儿”的游泳馆陈旧破败、水汽迷蒙的特点,也烘托了主人公沉重黯淡的心情。B.虽然工友打得“并不重”,但“他”还是“承受不了”,说明“他”无法忍受的不是工友们的打击和推搡,而是他们的出卖和背叛。C.读书读到满脸泪水、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受了委屈选择轻生,这些情节都体现了小说主人公性格敏感脆弱的一面。D.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第四段中梦境与惊醒后的情景形成对比,表现主人公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其不幸遭遇。5.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6.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水底的微光”的丰富意蕴。(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xx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倾向领域专业资料文学书籍教育文章时事新闻健康心理其他资源份额3630%217%1560%1350%910%380%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xx10月13日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 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摘编自:中国江苏网xx11月23日材料三: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摘编自:人民日报xx11月23日材料四: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摘编自:中国青年报xx07月27日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xx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 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B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C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素琴石研,义恭善之。少与从弟俭共书学。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抚军主簿,转记室。迁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守新安太守,兼侍中。出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父忧去官。起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迁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重除侍中,领步兵校尉。慈以朝堂讳榜,非古旧制,上表曰:“朝堂榜志,讳字悬露,义非绵古,事殷中世,空失资敬之情。愚谓空彪简第,无益于匪躬;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诏付外详议。博士李议:“据周礼,凡有新令,必奋铎以警众,乃退以宪之于王宫。注宪,表悬之也。”(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慈议不行。慈患脚,世祖敕王晏曰:“慈在职未久,既有微疾,不堪朝,又不能骑马,听乘车在仗后。”江左来少例也。以疾从闲任,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慈妻刘秉女。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江夏王锋为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为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事。还为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一。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时人以为名答。追赠太常,谥懿子。(节选自南齐书王慈传)注:空彪:虚誉,指无实的空名。匪躬:指表达忠诚之心。夕惕:意思是勤勉慎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B.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C.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D.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11.下列对文中加括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空,古代官职名,魏晋南北朝时,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B.博士,古代官职名,负责掌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皇帝询问,东汉贾谊、董仲舒都做过博士。C.搢绅,也作“缙绅”,原意是插笏板于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借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D.二千石,古代官秩,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分,因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可借指郡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慈不同时期,得到他人喜爱。小时,外祖父领他进内室让他选喜爱的东西,他选了素琴砚台,受到外祖父喜欢;为官后,因患脚疾,皇帝给予他特权。B.王慈家族显赫,本人两任侍中。父亲做过高官,外祖父是前朝王爷,妻子是前朝宗室之后,女儿是前朝王爷妃子;他担任侍中,因父丧离职,后又担任此职。C.王慈上书朝廷,陈述个人观点。朝堂中悬挂避讳的牌匾,他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只是追求一种虚誉,这样做还会白白失去供人敬仰的情理。D.王慈善于应变,巧答他人质问。当别人问他何时能赶上父亲的书法时,他以“鸡”与“凤凰”作喻巧妙解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书法与父亲的差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2)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B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C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归”二字。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15.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3) 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_,_。3、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并可根据需要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xx寒假,厦门理工大学发出10万元“亲情红包”鼓励学生回家过年。可见,物奖励必然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由此可知,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外在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只要学生有了好的德行,大学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物质奖励未必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 21. 下面一段文字有4处使用不得当、不得体,一处标点有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今天肖大伯的心情特别高兴,邀请我们这个楼道里三家芳邻,到他家聚聚。我到的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大李来的最晚,成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肖大伯请他喝白开水。我想,肖大伯激励先进,奖掖后进,还真有一套办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材料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3分)C(昆曲艺术的高峰,并不是苏州园林艺术高峰使然的。)2.(3分)D(A.“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表述错误;B.“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理解有误,应为“印证了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与原文内容不符。)3.(3分)D(A.推断“昆曲佶屈聱牙”不对;B.“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与原文表述不符;C.“只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表述有误,属于强加因果。)4.(3分)C(“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体现的不是小说主人公性格的敏感脆弱,而是对书的珍视。)5.(6分)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6.(6分)水底的微光是指真实的光。“他”被救上岸时在濒临死亡的状态下感受到的光亮。也指希望之光。“他”曾以为粗鲁软弱的工友背叛了自己,陷入到绝望的水底,但工友们的关爱和及时救助给轻生的“他”以希望。指卑微人性中的善良之光。这些工友虽然临事怯懦、屈从权势、“助纣为虐”,却并非因为邪恶,而只是对现实的妥协,他们仍然怀着善良友爱之心。还可指梦想之光。“他”虽然在社会底层讨生活,却仍酷爱读书,珍爱书籍,心存梦想。指温暖之光。遥远大海边的故乡带给远离家乡、北上打工的“他”心灵的温暖。(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7.(3分)C(“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8.(3分)C(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B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D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9.(6分)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答出一点给2分)10.(3分)D(注意上下文对应句子的断句,前文“博士李为” 句在“议”后断开,对应的“仪曹郎任昉”这句也应该如此断,再说“议”是“议论说” 的意思,是对话标志词,后面应断开,据此排除掉A、C 两项;“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在其后断开意思讲不通,据此排除掉B 项。所以答案选D 项。)11.(3分)B(贾谊、董仲舒都是西汉人。)12.(3分)B(注意时间、朝代的变化。女儿是当朝江夏王萧锋的妃子,而不是前朝江夏王刘义恭的妃子,不能张冠李戴。)13.(10分)(1)在朝堂上直接表述出这些字眼来,对人们的勤勉慎戒之情也没有什么损害。希望陛下删除掉前朝遗留下来的有害规矩。(注意“直述”“宁”“亏”“弊轨”的理解与翻译。)(2) 儿子王观,娶了齐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为妻,遵循妇礼,吴县公主婚后去拜见公婆时, 婆母没有和她交谈。(注意“尚”“修”“姑”“交答” 的理解与翻译。)译文: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是司空王僧虔的儿子。八岁时,外祖父宋朝太宰江夏王刘义恭把他接到内室, 要送给他宝物,任凭他爱选取什么就选取什么,王慈选取了素琴和石砚,刘义恭很赞许他。小时候王慈与堂弟王俭一起写字、读书。官拜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的抚军主簿,转任为记室。迁任秘书丞,司徒左西属, 右长史,试用为新安太守, 兼侍中。出任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由于为父守丧而离职。后又起用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升为宁朔将军, 大司马长史,重新拜授为侍中,领任步兵校尉。王慈认为朝堂上悬挂避讳的牌匾,不符合古代原有的制度,上表说:“朝堂上悬挂避讳牌匾,高高显露出要避讳的字,这种做法不是古代绵延下来的,实在是中世才开始的,这就白白失去了供人敬仰的情理。我认为选择出要避讳的字并悬挂起来是一种无实的空名,对于人们舍己尽忠、表达忠诚之心没有什么用处;在朝堂上直接表述出这些字眼来,对于要人们勤勉慎戒也没有什么损害。希望陛下删除掉前朝遗留下来有弊端的规矩。” 皇上下令把王慈的表章交给外廷详细讨论。博士李为说: “根据周礼,凡有新的法令,一定要摇响木铃来提醒百姓注意,然后回来将它在王宫中宪。注释说宪, 就是公开悬挂的意思。” 仪曹郎任昉说:“名字避讳的重要,是表示情感敬仰到了极点,所以要悬挂在朝堂之上,因为这里是官员们聚集的地方,这里将会使得大家从早到晚都能看见,那么应该禁避的字眼,显然很容易能够做到。”王慈的建议没有能够实行。王慈患有脚疾,世祖敕命王晏说:“王慈任侍中不久,既然有点小毛病,不能朝拜,又不能骑马,任凭他乘车跟随在仪仗队的后面。” 这种特例是晋朝宗室东迁以来所少有的。王慈由于有病担任闲职,又转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王慈的妻子是刘秉的女儿。儿子王观,娶了齐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为妻, 遵循妇礼,吴县公主婚后去拜见公婆时,婆母没有和她交谈。江夏王萧锋为南徐州刺史,他的妃子是王慈的女儿,所以便让王慈做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增加俸禄到二千石,代理南徐州府事务。回京后王慈任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 未正式拜授,永明九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14、(3分)B(B项“孤单落寞”错,“ 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一说于诗无据。15、(6分)尾联写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表现手法答出两个即可;如果将对比效果说成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且言之成理亦可)16.(6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7.(3分)B解析此句的主干是“这艘船经历任务”,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是“执行任务”,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18.(3分)C解析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陈述的对象是“不熟悉的人”,A项和B项的主语是“大洋一号”,和上文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A项和B项。C项“迷宫”和下文的“在这里”相呼应,排除D项。故选C。19.(3分)B解析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横线前有“各种实验室”,其中“各种”和“一应”语义重复。在这里应选用“应有尽有”。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或形容道理很明显。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语境强调对海底世界的观察没有遗漏,应选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语境是说矿物样品和海底水样很容易能得到,用“轻而易举”更恰当。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这里没有“失势”的意思,应选用“再接再厉”。20.(6分)示例:外在手段未必(或“不一定”)(比思想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 使学生具备好的德行的大学教育未必(或“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大学教育。(写出一处给3分。意思对即可)21.(5分)答案(1)“高兴”改为“好”;(2)“芳邻”改为“邻居”;(3)“不速之客”改为“客人”;(4)“激励先进,奖掖后进”改为“赏罚分明”。(5)把“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后的逗号改为分句。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问题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至于标点符号,“我到的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大李来的最晚”之间应用分号。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60分)审题限制性1.“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以上材料”是联想、思考、写作的基点,且包含了三则材料,所以考生要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找到一个能把三则材料统一起来的切入点。2.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明确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要通过分析明确立意的限制。第一则材料把考生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上,意在启发考生思考国家建设的宏大问题。第二则材料是习近平的讲话:“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启发青年人思考中国的历史、现实、未来,一个“更”字强调了青年一代要有中国梦,要有家国担当,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第三则材料是鲁迅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启发青年学子要把自己的梦想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起来。鲁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要让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来塑造自己,还是要像鲁迅那样去影响“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这是考生要回答的一个问题。3.三则材料均是主流价值观,考生不得见仁见智、横生枝节。4.材料暗示考生以“青年一代”(青年学子)的身份写作。开放性1.“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是限定性的,而“联想和思考”是开放自由的。2.考生既可以谈梦想、谈责任,搭建一个价值认识高度;也可以谈谈个人与国家未来的关系;可以思考问题,也可以解决问题。3.文体是自由的。可以展开联想,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也可以深入思考,写成议论文。但不管采用何种文体,都要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解题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考生对自己与国家未来关系的认识,在价值观和思维两个维度上,更侧重对价值观的考查。但价值观不是喊口号,考生要从对材料的思考和联想中将其展现出来,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参考立意1.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2.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3.个人要对未来做好准备和设计。4.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5.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