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52637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科目地理年级高一适用班级18级必修 一 第一 单元(章) 第三节 课(节)教学时间8课时一、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标学习基本要求: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3、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并能区别晨线和昏线;4、了解地方时、区时的概念及国际日界线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5、说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6、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7、知道四季的天文含义,了解五带的划分。发展要求:1、 学会晨昏线的应用;2、学会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第1课时)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1课时)3、晨昏线的应用(第2课时)4、昼夜长短的变化(第3课时)四、教学过程环节学习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授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总结图片第一课时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一、地球自转基 本 特 征过渡二、地球公转1、基本特征2、黄赤交角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练习承上启下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图片以及动态演示事例或小故事练习第四课时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示意图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第六课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巩固新知识直观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空间变化课后巩固训练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巩固新知识从身边的现象入手过渡课后巩固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巩固难点知识用不同的日期图让学生对比学习,便于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夏至日图课后巩固训练图片: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四季景观图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形成的提问:同学们学习过两种地球的运动形式板书:一、地球运动的特点演示:动态地球运动出示不同角度地球的自转方向据图,在地球边面找任意一点:引导学生分析地球的自转周期(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的速度:怎么才能计算出运动速度呢?公式是?提示:地球一天转过多少度? 地球自转一圈在赤道上是多远的距离提出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承转: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但是一年四季的更替就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了演示:动态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出示:静态地球公转示意图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讲解: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的差异以及原因分析。演示: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产生黄赤交角讲解: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用公转示意图进行讲解板图:BA C A D教师巡查承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产生了一些相关的地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定时完成点金训练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现象动态演示:昼夜交替质疑:昼夜更替与昼夜现象是否一样?提问:昼夜更替的周期方法:在地球上找任意一点让学生观察启下:出示春分日光照图(标出昼夜),在图中标出任意两点A、B,提问:A、B时间相同否?为什么?2、地方时具体讲解:地方时东早西晚 地方时因经度而异讲解小故事结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讲解:时区、区时、日界线、中央经线小练习:特殊日期特殊地点的时间问题承转:日常生活中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是旋转着流下去的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球的形状:略承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了一些现象的产生,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也导致一些现象的发生定时完成点金训练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在二分二至日的特殊地点加入景观图片三、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图示:太阳高度的概念(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出示:春分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据图讲解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按时间顺序出示: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3)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日期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出示练习2、昼夜长短的变化出示春分日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不同纬度的两地出示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同一半球不同纬度的两地,标出不同半球的两个地点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日期之间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问:据前分析,这张图是北半球的夏季,这个时期,北半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什么情况?冬至日图:3、季节的更替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意义一共有三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定时完成点金训练观察图片,首先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回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观察教师演示,归纳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方向和绕转中心观察图中的任意一点,对地球的自转周期进行分析:一天速度=路程/时间360/24小时80000里/24小时通过计算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读图:形成直观印象,并进行一定的空间想象,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恒星年)读图:观察,太阳不在公转轨道的圆心位置理解近日点和远日点理解:日地平均距离的说法感性认识黄赤交角的形成阅读教材15-16页,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知道黄赤交角的形成以及直接引起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运动据教师提示的信息自己画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完成教材16页的活动根据完成情况点评通过动画演示,真正理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学生思考并回答:两者的区别是有无地球的运动观察并据实际生活常识进行回答:24小时通过观察昼夜半球图分析A、B时间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时间不相同,因为地球在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转了解这些概念,并会简单应用会计算特殊地点的时间引起兴趣,想究其原因阅读18页:明确偏转规律,南左北右偏,赤道不偏明确,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的根据完成情况点评通过特殊节气的景观图片理解公转产生的意义据图示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据图描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日期(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从春分到夏至,从结果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过程总结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递减明确:两地纬度不同观察两地昼夜长短的情况推广: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的情况结论:全球昼夜平分观察:同一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的情况;不同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的情况结论: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的结果就可以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同理应用:对秋分日和冬至日自己进行分析,并自己分析出这几个日期之间的变化情况,据上述分析总结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半球,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是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的时期,同理分析:是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小的时期分析的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1、正午太阳高度简要回顾意义2、昼夜长短变化 3、季节更替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根据完成情况点评作业训 练1.选取一定量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题目进行练习(练习册)2.画规范的黄赤交角图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图3.教材上的活动题和读图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